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转化与表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烟草,钙离子,遗传转化,蓝藻
遗传转化与表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飞[1](2017)在《apoaequorin-egfp融合基因对烟草的遗传转化及蓝藻PRX节律性标签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钙离子报告基因非侵入式监测细胞内源钙离子实时变化是目前比较常用的钙离子监测方法。而基于传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FRET)的荧光探针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则是目前应用于细胞或亚细胞水平钙离子检测的重要备选实验方案之一。然而,供体荧光基团的激发过程却经常给最终成像过程带来强的背景和荧光信号光漂白等干扰。水母发光蛋白(Aequorin)能够在底物存在的情况下和3个Ca~(2+)结合,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一个波长为469 nm的蓝光光量子,借助这一反应中蓝光光量子的产率与细胞中游离Ca~(2+)浓度间存在精确定量关系,研究者可以实时、连续且准确地测量跟踪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动态变化情况。然而受限于水母发光蛋白化学发光过程产生的蓝光光量子检测困难等不利因素,目前采用基因工程方法使用该蛋白直接检测细胞内Ca~(2+)动态变化时,相关实验的检测效率较低而实验成本较高。这极大限制了水母发光蛋白检测活细胞钙离子动态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针对上述技术难题,论文采用转基因方法将水母发光蛋白和GFP蛋白在烟草植株中进行了融合表达,初步建立了应用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BRET)提高植物细胞Ca~(2+)动态检测效率的新方法,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了一种将apoaequorin-egfp基因融合表达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2)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这个融合基因整合到烟草的基因组中,并通过PCR检测、RT-PCR检测以及原生质体BRET荧光检测的方法,确证了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入野生型烟草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确表达。(3)利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系统和植物活体生物发光检测系统,证实本研究建立的基于BRET技术的钙离子检测系统能够高效监控和捕获植物细胞内源Ca~(2+)动态变化。而作为一种研究生物钟的模式生物,蓝藻体内存在一个不同于真核生物的由KaiA、KaiB和KaiC蛋白构成的翻译后核心生物钟。而非转录依赖的过氧化物氧还蛋白(Peroxiredoxin,PRX)节律性标签已经被证实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存在。在成熟的人红细胞中,发现2-Cys PRX蛋白在缺乏转录调控机制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周期大约为24小时的周期氧化-还原状态循环,而其它PRX家族成员则尚未发现类似的节律性变化。本研究以KaiC突变蓝藻藻株为实验材料,结合Western blot技术,用Anti prdx-SO2/3为第一抗体检测2种Kai生物钟表型异常突变体蓝藻细胞内PRX节律性标签的表型。结果显示:蓝藻细胞内PRX节律性标签的维持与Kai生物钟的功能完整性无关,但Kai生物钟信号输入途径中的某些因子可能会对PRX节律性标签的表型产生扰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12-01)
夏婧[2](2010)在《基因型对油菜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和几个转基因油菜家系的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不仅是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还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已被成功地用于改良油菜的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目前油菜转基因的遗传转化方法中,农杆菌介导法是最常用的、转化率最高的方法之一。但油菜的遗传转化体系目前仍存在分化再生体系对基因型依赖性强、大多数基因型的转化率低以及转化技术重复性差等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转化受体,建立高效的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一直是转基因工作的热点问题。本实验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在本实验室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以FAD2R (pNapin:aFAD2)为载体对westar、甲A049、甲572、甲A102等四个油菜品种(系)进行遗传转化,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的转化效率,从中筛选得到基因型甲572具有较高转化效率,其出芽率达46.73%,最终转化效率为40.67%。2.通过对转fad2反义载体T0代和T1代阳性转化植株种子的脂肪酸含量测定,得出结论:在18株To代植株中,有11株油酸含量超过了野生型植株。其中5个T1代株系的平均油酸含量为69-79%。在29株T1代植株中,有4株高于80%,最高的达到了83%。远远超过野生型的64%。在油酸含量上升的同时,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相应的下降。表明通过fad2的反义表达,抑制了油酸向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转化。3.将不同启动子控制的BnLAS基因载体MG12G-4 (pBnLAS:BnLAS)和VP-5B(35S:BnLAS)导入油菜中去,获得了一批转化油菜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的观察表明,转VP-5B的植株表型明显发生改变,部分植株的侧生分枝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刘丽华[3](2007)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REMI)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转化及其转化子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丝状病原真菌,由其引起的玉米大斑病是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流行年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了解病菌的致病分子机理对其病害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鉴定病菌致病相关基因是了解病菌致病机理的关键,许多致病相关基因是通过DNA插入产生致病缺陷突变而分离得到的。限制酶介导整合转化(restriction enzyme-mediated integration,REMI)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丝状真菌致病相关基因的标记与克隆。本研究通过在优化转化体系中的主要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玉米大斑病菌的REMI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菌体的培养时间、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以及再生培养基等一系列因素对原生质体释放及再生有明显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规范出一套标准化的玉米大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方法:即(1)从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5d的菌落上洗下病菌的分生孢子:(2)将孢子按浓度10~5个/mL接种到改良Fries液体培养基中,25℃下振荡培养20h,过滤洗涤收集菌丝;(3)用12.5mg/mL溶壁酶、12.5mg/mL崩溃酶和12.5mg/mL蜗牛酶组成的混合酶在30℃,100rpm的条件下酶解4~5h;(4)将酶解好的原生质体的酶解溶液用3层擦镜纸的过滤:(5)用已灭菌的0.7M NaCl溶液冲洗,将冲洗液在3000rpm,4℃条件下离心10min,去上清,再用STC洗涤2次后得到所需浓度的原生质体。一般100mL菌丝培养液可以得到浓度为1.44×10~6个/mL的原生质体。利用限制酶介导DNA插入突变(REMI)转化玉米大斑病菌野生菌株01-23(WT),共获得了215个玉米大斑病菌转化子。将这些转化菌株于PDA上培养5代(无性繁殖),发现所有转化子各子代均能在含50μg/mL潮霉素的PDA培养基上生长,而野生菌株01-23不能生长,说明转化子在遗传上是稳定的。对这些突变体的基因组进行了PCR扩增,发现所有参试基因组中都能扩增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h)序列,表明突变体的基因组中确实已经携带hph基因序列。经对所得的215个转化子进行生长速度和产孢量测定,发现3个转化子的产孢量低于野生菌株01-23,其中转化子M25已丧失产孢能力,对转化子M25进行致病性分析,发现其致病性减弱。此外,有3个转化子的产孢量较野生菌株升高。对所有转化子在PDA上生长速度的测定,结果发现5个转化子的生长速度和野生菌株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减慢。(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9)
严飞[4](2004)在《棉花油菜素内酯合成酶基因(GhDET2)在杨树上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在美化环境、生态防护和工业用材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我国人均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木材消耗量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7.2%、12%和17.6%。目前,天然林中可采资源濒临枯竭,大力发展人工杨将对缓解我国乃至世界森林资源渐趋缺乏、木材供需矛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为杨树良种选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杨树生长周期长、树体高大,这极大地限制了杨树传统育种工作的开展。在短时间内,用常规育种技术要培育出人们所希望的杨树新品种是非常困难。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林木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植物基因工程通过基因操作将天然或构建的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基因组中进行遗传转化,从而打破生物种间杂交障碍、扩大物种杂交的范围,大大加快了变异速度,为木本植物定向育种提供了有效手段。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早在1982年就被公认为是一类新型的植物生长促进剂,是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激素之后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BRs参与植物生理过程的许多方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促进生长、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延缓衰老、促进细胞的再分化等等。但最突出的生理作用就是促进植物的生长。我国农业部已将它列入“中国丰收计划”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推广面积已接近1000万亩。 DET2是编码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基因,它的突变将导致植物表现出去黄化、矮化和丧失光调节机能等特征。而外施油菜素内酯能回复DET2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突变体表型。这说明DET2基因在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以及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来源于棉花纤维中GhDET2基因置于CaMV35S强启动子下转化杨树。通过在杨树上超量表达DET2基因,增加杨树内源BRs的含量,进而促进杨树的生长,以期为杨树良种选育西南农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摘要提供新材料。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了农杆菌转化毛白杨茎段的遗传转化体系 通过对毛白杨叶片、茎段、根段3种外植体再生频率的研究,确定了以茎段为外植体 的高频再生体系,再生频率为100%,平均每个外植体出芽数为21 .05个。进而利用带内 含子的G〔/S基因瞬时表达技术,以转化频率为指标,确定了利于转化的Km选择压,AS 浓度、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毛白杨茎段的转化体系,即:用 500林 mollL的As二次稀释活化农杆菌菌液,待其oD.为0.3司.5时侵染杨树茎段 10一15min,24℃黑暗条件下共培养3d,黑暗条件下延迟筛选10d后以50m叭的Km进行 抗性芽的筛选培养,每20d继代一次,将筛选出的抗性芽继代到含相同Km浓度生根培养 基上再生成苗。2·棉花油菜素内酷合成酶基因嘴hDETZ的导入 采用携带重组质粒pGhDETZ的农杆菌进行了目的基因的转化,获得了Km抗性芽15 个,5株生根成苗,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扩增,其中3株GUS染色为阳性并扩增 出了与阳性对照相同大小的特异条带(892bP),说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杨树的基因组中.3.转GhDETZ基因杨树的表型分析 将其中GUS染色较深且表型较明显的一株及对照同时进行扩繁,再生苗移栽入土钵,观察其表型变化,结果发现转化植株与对照相比,其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分枝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切取转化植株的茎段进行水培,观察其生根情况,发现超量表达GhDETZ基因杨树的根系生长快而粗壮,侧根发达:对转化植株茎段切片的显微结构观察发现,转基因杨树木质部的厚度、木射线细胞数、导管密度和木纤维的细胞密度均显着高于对照。分离出转化植株的木质部纤维细胞,发现超量表达GhDETZ基因杨树的木质部纤维细胞平均增长148林m,比对照提高了2&97%。(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期刊2004-05-27)
遗传转化与表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不仅是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还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已被成功地用于改良油菜的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目前油菜转基因的遗传转化方法中,农杆菌介导法是最常用的、转化率最高的方法之一。但油菜的遗传转化体系目前仍存在分化再生体系对基因型依赖性强、大多数基因型的转化率低以及转化技术重复性差等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转化受体,建立高效的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一直是转基因工作的热点问题。本实验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在本实验室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以FAD2R (pNapin:aFAD2)为载体对westar、甲A049、甲572、甲A102等四个油菜品种(系)进行遗传转化,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的转化效率,从中筛选得到基因型甲572具有较高转化效率,其出芽率达46.73%,最终转化效率为40.67%。2.通过对转fad2反义载体T0代和T1代阳性转化植株种子的脂肪酸含量测定,得出结论:在18株To代植株中,有11株油酸含量超过了野生型植株。其中5个T1代株系的平均油酸含量为69-79%。在29株T1代植株中,有4株高于80%,最高的达到了83%。远远超过野生型的64%。在油酸含量上升的同时,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相应的下降。表明通过fad2的反义表达,抑制了油酸向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转化。3.将不同启动子控制的BnLAS基因载体MG12G-4 (pBnLAS:BnLAS)和VP-5B(35S:BnLAS)导入油菜中去,获得了一批转化油菜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的观察表明,转VP-5B的植株表型明显发生改变,部分植株的侧生分枝显着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转化与表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飞.apoaequorin-egfp融合基因对烟草的遗传转化及蓝藻PRX节律性标签表型分析[D].西北大学.2017
[2].夏婧.基因型对油菜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和几个转基因油菜家系的表型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
[3].刘丽华.限制性内切酶介导(REMI)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转化及其转化子表型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7
[4].严飞.棉花油菜素内酯合成酶基因(GhDET2)在杨树上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