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棉田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棉田,土壤,棉花,连作,盐分,痕量,地膜。
棉田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石岩松,曹晶晶,李琳琳,刘建国[1](2019)在《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设置秸秆还田条件下棉花连作5、10、15、20年及无秸秆还田处理下连作5、10、20年处理,对比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养分的变化特征,对深入认识连作棉田土壤肥力演变及对合理施肥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结果表明,无论是秸秆还田还是无秸秆还田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在水稳性团聚体总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各个处理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全氮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1 mm,<0.053 mm,0.25≤粒径≤1 mm,0.053≤粒径<0.25 mm,且各个处理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含量随着粒径的不断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秸秆还田处理中,各个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无秸秆还田处理中,各个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全磷、全钾含量较均匀地分布在各个粒径的团聚体中,表明团聚体中全磷、全钾含量受粒径变化的影响较小。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养分对土壤总体养分的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0.25≤粒径≤1 mm、粒径<0.053 mm、0.053≤粒径<0.25 mm,粒径>1 mm团聚体。秸秆还田处理下0.25≤粒径≤1 mm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总体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0.053≤粒径<0.25 mm和粒径<0.053 mm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逐渐减低;粒径>1 mm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无秸秆还田处理0.25≤粒径≤1 mm、0.053≤粒径<0.25 mm和粒径<0.053 mm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与秸秆还田处理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林涛,汤秋香,郝卫平,吴凤全,雷蕾[2](2019)在《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系是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并通过根区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作物的生产效率,分析地膜残留量对土壤水分及根系构型的影响对认识、分析和评价残膜污染,发展残膜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2 a田间模拟试验,设置了0 (A)、225 (B)、450 (C)、675 (D)和900 kg/hm2(E) 5个地膜残留量处理,分析了地膜残留量对土壤水分分布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量对土壤水分,根系形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一定影响。根系生物量的80%~95%分布于0~30 cm的土层范围,该区域是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受地膜残留量影响较显着的区域。无残膜(0 kg/hm2)处理的土壤水分状况、根系构型显着优于高残膜量(900 kg/hm2)处理。随着残膜量的增加,生育期内0~50 cm土壤平均含水率逐渐降低,各土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并产生水分优势流或水分阻隔效益。残膜量的增加显着降低了根系生物量、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残膜含量的增加显着降低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 a数据表明,与A处理相比,E处理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平均降低了37.36%,根质量密度平均降低了70.73%,根长密度平均降低了61.35%、根表面积密度平均降低了216.50%、根系体积平均降低了47.39%、根系平均直径平均降低了82.65%。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降低了18.50%和13.69%。因此建议采取合理的棉田净土措施,降低残膜污染对土壤水分及根系构型的影响,有利于提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胡钜鑫,虎胆·吐马尔白,李卓然,穆丽德尔·托伙加[3](2019)在《基于HYDRUS-2D模型膜下滴灌棉田不同上口宽排盐浅沟下土壤水盐运移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为研究对象,根据室内试验参数及田间测坑试验在HYDRUS-2D中建立模型,利用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进行对比,调整模型参数,确定建立模型的准确性。根据已有的模型,对不同上口宽排盐浅沟的排盐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生育期膜下滴灌棉田不同深度盐分和水分的变化情况,分析模拟结果对比不同排盐沟的上口宽对土壤排盐效果的影响。为合理制定土壤排盐模式,减少和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李腾,韩迎春,熊世武,王占彪,李小飞[4](2019)在《麦棉两熟种植系统棉田土壤速效磷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豫北不同麦棉种植方式为研究对象,探索在生育期内土壤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AP)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在棉花单作、麦棉3-1式套作(3-1)、麦棉6-2式套作(6-2)3种种植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中,分别在麦棉共生期、棉花生长关键时期采用空间网格取样法取样,地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在3种种植方式下的AP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种植方式对于土壤AP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麦棉共生期,棉花单作下的AP含量显着高于3-1式20.98%(5月12日)和24.26%(6月7日);小麦收获后,棉花生长中期(7月3日、8月4日),3种种植方式间其含量差异不明显;棉花生长后期,其含量为:棉花单作>6-2式>3-1式。在3种种植模式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AP含量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AP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明显地受到了小麦、棉花种植位置的影响,且在不同时期下分布趋势不同。半方差函数显示,AP在3种种植方式下、垂直方向的空间依赖性均较强,模型拟合R~2均接近于1,C_0/C+C_0均小于25%,说明在本研究取样尺度下,种植模式对其垂直方向的空间结构影响不明显。【结论】麦棉两熟种植改变了上层土壤AP的时空分布情况,但在本研究取样尺度下对其垂直方向的空间异质性无影响。运用空间网格取样法取样,地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麦棉种植模式下土壤AP的时空变化情况,可以为麦棉两熟种植田间管理提供相应指导,对两熟种植下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邓方宁,祖米来提·吐尔干,林涛,孔松,迪丽拜尔·迪力买买提[5](2019)在《地膜覆盖时间对绿洲覆膜滴灌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地膜覆盖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西北内陆的棉花生产,然而地膜覆盖周期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知之甚少,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对绿洲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的影响,并明确最佳的地膜覆盖周期。【方法】以南疆绿洲灌溉棉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地膜覆膜时间,比较地膜覆盖40 d、55 d、70 d、85 d、100 d和全生育期覆盖处理,棉田土壤含水量及含盐量在水平和垂直二维空间的差异,明确其对土壤盐分分布及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随着覆膜时间的增加,土壤平均含水量逐渐增加,与CK相比,覆膜40~85 d土壤含水量降低14.5%~7.5%,覆盖100 d处理则高出4.4%。土壤平均含盐量随覆膜时间的缩短而增加,其中对0~40 cm土层的影响较大,对60~80 cm土层的影响较小。覆膜时间越长则抑盐效果越明显,但覆盖时间超过100 d后,地膜保水抑盐效果下降。【结论】地膜覆盖时间在85~100 d抑盐效果与全生育期覆膜相当,该结果为土壤盐渍化治理以及明确残膜适宜回收时期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狄云丽,迟春明[6](2019)在《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物理质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膜下滴灌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物理质量(S)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棉田土壤肥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S的逐渐减小籽棉产量逐渐降低。土壤S与籽棉产量(Y)间的关系方程为:Y(kg·hm~(-2))=104 172S+1 784. 3(R~2=0. 983 8,P<0. 01)。当S=0.035时(土壤物理质量良好级别的阈值),对应的籽棉产量为5 430 kg·hm~(-2)。目前,棉花高产栽培的目标产量在5 250-6 750 kg·hm~(-2),因此使用S分级标准作为膜下滴灌棉田产量管理依据是可行的,S分级可以阐明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导致棉花产量下降的原因,即当0. 030<S<0. 035,减产因素为机械阻力与水分胁迫;S<0. 030,减产因素为机械阻力、水分胁迫与通气不足。(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崔永生,王峰,孙景生,韩其晟,王景雷[7](2019)在《南疆棉田头叁水灌水配置对土壤水盐变化及棉花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南疆棉田头叁水灌水方法研究较少的问题,探究头叁水不同灌水量分配对土壤水盐变化和棉花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固定灌水日期,设置不同头叁水灌水定额配置方式,在南疆棉花主产区开展了棉花头叁水适宜灌水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配置处理叁水后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具有一定差异,而土壤含盐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且第二水灌水定额与土壤盐分增加程度成显着正相关关系;头水灌水定额的降低,会导致棉花生长发育滞后,但有利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提升。缩减灌水定额,第一水、第二水灌水日期为6月15日、6月22日,灌水定额420、600 m~3/hm~2,可显着降低土壤盐分的累积,促进棉花增产,是较为适宜的南疆棉田头水灌水配置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8期)
赵璐璐[8](2019)在《不同灌水技术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及痕量灌不同灌水方式下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灌水技术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分入渗深度率高于地下滴灌和痕量灌,灌水周期内灌水前期膜下滴灌大于地下滴灌和痕量灌、后期低于二者,土壤温度变化以膜下滴灌处理变幅最大、地下滴灌灌水周期内变幅最小。(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杨未静,虎胆·吐马尔白,米力夏提·米那多拉[9](2019)在《石河子垦区连作膜下滴灌棉田盐渍化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长期连作膜下滴灌棉田积盐区盐分空间变异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运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结合Arc GIS10.2软件对主要积盐区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50×50 m网格及基线加密的50×50 m网格两种取样方式下土壤含盐率均增加,含盐率的变异性均增强;采用高斯模型对研究区土壤含盐率进行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较好,各土层基台值均为正值,存在由采样误差、最小距离内的变异或随机和固有变异引起的正基底效应。该积盐区水平方向上,各土层含盐率整体由南向北递减,盐分主要积累在80~100 cm及100~120 cm土层内;垂直方向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盐率呈递增趋势。(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7期)
安梦洁,王开勇,王海江,鄂玉联,孟春梅[10](2019)在《修复剂调控铅镉污染棉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重金属铅(Pb)、镉(Cd)污染下棉粕腐植酸和聚丙烯酸钾修复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田间桶栽试验,进行了棉粕腐植酸、聚丙烯酸钾以及两者复合施用修复污染棉田土壤的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了土壤化学结构的修复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施用修复剂处理相比,施用棉粕腐植酸和聚丙烯酸钾减少了表层土壤Pb、Cd含量,其中两者复合处理可分别减少62.6%和52.3%;改变了土壤微环境进而影响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不同处理共发现土壤细菌25个门,69个纲,149个目,273个科,442个属,其中优势菌门主要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放线菌门。聚丙烯酸钾处理增加了土壤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棉粕腐植酸和复合修复处理增加了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由此可见,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优势菌群相对稳定,聚丙烯酸钾和棉粕腐植酸通过改变土壤微环境进而影响菌群丰度。(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3期)
棉田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系是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并通过根区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作物的生产效率,分析地膜残留量对土壤水分及根系构型的影响对认识、分析和评价残膜污染,发展残膜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2 a田间模拟试验,设置了0 (A)、225 (B)、450 (C)、675 (D)和900 kg/hm2(E) 5个地膜残留量处理,分析了地膜残留量对土壤水分分布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量对土壤水分,根系形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一定影响。根系生物量的80%~95%分布于0~30 cm的土层范围,该区域是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受地膜残留量影响较显着的区域。无残膜(0 kg/hm2)处理的土壤水分状况、根系构型显着优于高残膜量(900 kg/hm2)处理。随着残膜量的增加,生育期内0~50 cm土壤平均含水率逐渐降低,各土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并产生水分优势流或水分阻隔效益。残膜量的增加显着降低了根系生物量、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残膜含量的增加显着降低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 a数据表明,与A处理相比,E处理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平均降低了37.36%,根质量密度平均降低了70.73%,根长密度平均降低了61.35%、根表面积密度平均降低了216.50%、根系体积平均降低了47.39%、根系平均直径平均降低了82.65%。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降低了18.50%和13.69%。因此建议采取合理的棉田净土措施,降低残膜污染对土壤水分及根系构型的影响,有利于提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棉田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石岩松,曹晶晶,李琳琳,刘建国.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的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林涛,汤秋香,郝卫平,吴凤全,雷蕾.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胡钜鑫,虎胆·吐马尔白,李卓然,穆丽德尔·托伙加.基于HYDRUS-2D模型膜下滴灌棉田不同上口宽排盐浅沟下土壤水盐运移模拟[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9
[4].李腾,韩迎春,熊世武,王占彪,李小飞.麦棉两熟种植系统棉田土壤速效磷时空分布特征[J].棉花学报.2019
[5].邓方宁,祖米来提·吐尔干,林涛,孔松,迪丽拜尔·迪力买买提.地膜覆盖时间对绿洲覆膜滴灌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9
[6].狄云丽,迟春明.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物理质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9
[7].崔永生,王峰,孙景生,韩其晟,王景雷.南疆棉田头叁水灌水配置对土壤水盐变化及棉花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8].赵璐璐.不同灌水技术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9].杨未静,虎胆·吐马尔白,米力夏提·米那多拉.石河子垦区连作膜下滴灌棉田盐渍化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研究[J].节水灌溉.2019
[10].安梦洁,王开勇,王海江,鄂玉联,孟春梅.修复剂调控铅镉污染棉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土壤.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