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述职评议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和应着重抓好的环节(论文文献综述)
李星辉[1](2018)在《R市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是预防和净化干部选用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是提高干部选用公信度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干部政策、执行“好干部”标准的重要抓手。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特别注重政治生态建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迈进,选人用人风气明显好转,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近年来,随着R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速推进,干部选任的监督机制、监督手段、监督范围、监督渠道都在一步步完善拓宽,监督的整体合力显着增强,科学的干部选用工作监督机制逐渐健全。但是,该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笔者在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尝试在过程管理理论的支持下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每一个过程进行分析,明确每个过程中监督主体、监督客体、监督制度等方面需要特别注重的关键点,结合R市干部选用监督的实际情况,找出R市干部选用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如监督意识淡薄、多元监督合力不够、监督方式单一滞后、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通过运用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监督理论工具,以完善机制为出发点,坚持开放、科学、民主的监督理念,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干部选用监督机制的对策,即强化监督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程序、健全监督网络,以达到建立科学、实用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为实现选准用好干部保驾护航。以R市为研究对象,能够从一个侧面去体现一定区域内县级党委组织人事工作的实际水平,对更好地提升基层组织部门干部选用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如彬[2](2015)在《探析我国地方人大监督的现实路径 ——述职评议研究》文中指出人大监督权是我国政治制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权力。随着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召开,丰富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面对新的要求和挑战,地方人大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从而不断完善地方人大监督体系。近年来,“述职评议”作为一种有效的地方人大监督方式进入公众视野。首先,地方人大监督的理论渊源和法律依据为“述职评议”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其次,在界定述职评议内涵、原则的基础上剖析其内在机理。它主要是由“察”、“述”、“议”、“评”、“改”五个核心环节组成。再次,《监督法》的出台成为“述职评议”兴衰历程的节点。述职评议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监督方式,它曾被各地进行过广泛探索。述职评议未能写入《监督法》既因为它在实践中存在问题,也有《监督法》制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最后,述职评议的再认识要求我们重新厘清述职评议的内在价值,在治理范式下构建述职评议的制度化路径。述职评议是多种监督方式的综合运用,是一种既行之有效,又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的监督方式。因此,在治理范式的指导下,通过营造外部环境,形成双向监督意识,合理引导公众参与,实现“创新——实践——制度”的发展目标。
黄兴国,王卓辉,陈勇,郁义康[3](2002)在《认真学习贯彻《条例》 提高选人用人水平》文中研究表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以后,我市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把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和市委的部署,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8月21日下午至22日,市委又召开了县(市)区委书记会议,认真学习《条例》精神,研究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会上,市委书记黄兴国,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王卓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勇,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郁义康就学习贯彻《条例》,做好换届工作作了重点发言。本刊特选登市委领导的讲话精神,以进一步促进《条例》精神的贯彻落实。
郑仁明[4](2000)在《述职评议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和应着重抓好的环节》文中研究说明 述职评议工作是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在实践中探索的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如何使这项工作更健康、有序、规范地进行,努力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并须着重抓好五个环节。
倪加明[5](1998)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如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抓好党建工作,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坚持反腐倡廉和从严治党五个方面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应该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始终不渝地抓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真正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
唐发成[6](1997)在《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乏力原因刍议》文中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向前发展,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必须显出"钢性"——如何进一步强化监督工作,这是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思想上的障碍难以消除。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某些同志在思想上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严重地制约着人大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的认为,从"一线"退居"二线",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无所作为无所求,轻轻松松度晚年;有的认为,人大有权而"不实",有权难用,有劲
蔡行才,施兆年,王勤福[7](1993)在《党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摆在各级党委和党务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关系?党的建设如何在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相应地转变,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本文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上述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转变观念、树立党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党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首先是由两者内在的辨证关系决定的。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在思想、组织上的保证;另一方面,党的建设的生机和活力只能植根于经济建设之中。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去抓党的建设,在理论
二、述职评议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和应着重抓好的环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述职评议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和应着重抓好的环节(论文提纲范文)
(1)R市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结构、研究方法 |
1、论文结构 |
2、研究方法 |
(四)理论基础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1、党政领导干部 |
2、选拔任用 |
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 |
(六)创新点与不足 |
二、R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建设 |
(一)R市干部选拔任用实践探索 |
1、实行干部选拔标准数据化 |
2、注重干部识别一线化 |
3、推进任前审核规范化 |
(二)R市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实践探索 |
1、注重过程监督 |
2、扩大民主监督 |
3、夯实责任追究 |
三、R市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R市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存在的问题 |
1、监督意识薄弱 |
2、多元监督合力不够 |
3、监督方式单一滞后 |
4、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 |
(二)R市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1、思想认识没有转变 |
2、监督主体权责不明 |
3、监督方法缺乏科学性 |
4、监督制度不够健全 |
四、完善R市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的对策 |
(一)强化监督意识 |
1、提高监督客体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
2、增强监督主体履职尽责的主动性 |
3、培育民主健康的监督文化 |
(二)加强制度建设 |
1、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制度 |
2、实行科级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 |
3、完善干部调整预审报备制度 |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
5、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 |
(三)完善程序监督 |
1、把好推荐关 |
2、把好考察关 |
3、把好讨论决定关 |
(四)健全组织网络 |
1、组织监督 |
2、联合监督 |
3、民主监督 |
4、“三圈”监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探析我国地方人大监督的现实路径 ——述职评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人大监督的理论渊源和法理依据 |
第一节 理论渊源 |
一、西方分权制衡理论和代议制理论 |
二、马克思恩格斯权力监督理论的经典阐述 |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权力监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二节 法理依据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大监督的法律阐述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对各级人大监督的法律阐述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对各级人大监督的法律阐述 |
第二章 我国地方人大的监督方式——述职评议 |
第一节 述职评议的内涵界定 |
一、述职评议的概念 |
二、述职评议的主体、对象和内容 |
三、述职评议的主要原则 |
第二节 述职评议的内在机理 |
一、述职评议之“察”——前期调研 |
二、述职评议之“述”——现场汇报 |
三、述职评议之“议”——质询提问 |
四、述职评议之“评”——打分测评 |
五、述职评议之“改”——跟踪整改 |
第三章 述职评议的实践及其存在问题 |
第一节 述职评议的兴衰历程 |
一、述职评议的产生 |
二、述职评议的广泛应用 |
三、《监督法》实施后的述职评议 |
第二节 述职评议未写入《监督法》成因探析 |
一、《监督法》制定本身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 |
二、“对事不对人”的传统监督思维的制约 |
三、述职评议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述职评议的再认识与创新路径 |
第一节 重新厘清述职评议的内在价值 |
一、述职评议是多种监督方式的综合运用 |
二、述职评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分析 |
三、述职评议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要求 |
第二节 “治理范式”的提出、内涵与优势 |
一、治理范式的提出 |
二、治理范式的内涵 |
三、治理范式的优势 |
第三节 “治理范式”下构建述职评议制度化的创新路径 |
一、营造外部环境:理顺各种关系,明晰各自监督职能 |
二、形成双向监督意识:接受监督和主动监督 |
三、合理引导公众参与:借助媒介提升监督效果 |
四、制度化发展路径:“创新-实践-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述职评议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和应着重抓好的环节(论文参考文献)
- [1]R市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研究[D]. 李星辉. 郑州大学, 2018(03)
- [2]探析我国地方人大监督的现实路径 ——述职评议研究[D]. 吴如彬. 东南大学, 2015(08)
- [3]认真学习贯彻《条例》 提高选人用人水平[J]. 黄兴国,王卓辉,陈勇,郁义康. 宁波通讯, 2002(09)
- [4]述职评议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和应着重抓好的环节[J]. 郑仁明. 学习与实践, 2000(01)
- [5]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J]. 倪加明. 群众, 1998(11)
- [6]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乏力原因刍议[J]. 唐发成. 人大建设, 1997(05)
- [7]党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 蔡行才,施兆年,王勤福. 理论与改革, 1993(03)
标签: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监督法论文; 时政论文; 党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