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海洋溢油发生后,残存的石油烃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持久性损害,对海洋经济、渔业等造成损失的同时,也严重的危及了人类健康。目前,采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海洋溢油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大多数溢油事故发生在近海,由于近海养殖区抗生素的滥用,使得溢油的微生物修复更为复杂,且目前针对溢油的降解机理上不明确,因此,如何高效的对海洋溢油进行修复的同时,探究石油烃的降解机制成为了一个难题。本论文以溢油事故现场筛选出的普通海水小球藻为研究对象,以原油的降解率为指标,研究了小球藻在混养、异养条件下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的手段,探讨石油烃去除的可能机制。选取诺氟沙星作为为影响石油烃降解典型抗生素,研究了小球藻分别在抗生素、石油烃、抗生素与石油烃共同存在条件下,外源污染物对小球藻的生长影响,并对石油烃降解率、诺氟沙星降解率进行测定。探讨异养条件下,小球藻对抗生素和石油烃的降解情况以及小球藻的生长情况。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研究小球藻对石油烃的吸附作用时,发现吸附时间、生物量、原油浓度对小球藻的吸附效果均有影响。24 h后,2 mL的灭活普通小球藻对3 g/L的原油的吸附率约30%以内。通过小球藻对石油烃的生物降解实验可知,7 d后,混养、异养条件下的小球藻对浓度为3 g/L的石油烃的降解率最高,分别可达64.89%和70.53%。(2)从小球藻体内提取的粗酶液对石油烃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在光照条件下,7天后,烃降解率由45.86%提高到63.91%,提高了39.36%。当小球藻粗酶液与小球藻藻悬液共同作用于石油烃时,原油降解率由33.23%提高到73.68%,提高了121.73%。相反,无光条件下,粗酶液对小球藻降解石油起抑制作用。通过对小球藻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其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小球藻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可能为:在混养条件下,小球藻对石油烃的去除一部分源自于光催化的作用;在异养条件下,小球藻对石油烃的去除主要取决于微藻对石油烃的代谢作用。(3)小球藻可以适应较高浓度(1600μg/L)的诺氟沙星,且其能较好的在诺氟沙星存在的条件下生长。当诺氟沙星浓度在200μg/L时反而会促进小球藻的生长。通过转录组测序发现,添加诺氟沙星的实验组的DEGs“氮代谢”(21 Genes),且“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代谢”DEGs(148 Genes)要远高于另外两组(只添加原油的组(11 Genes);添加原油和抗生素的组(19 Genes)),这表明抗生素的添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小球藻的代谢。在诺氟沙星的胁迫下,9 d后,小球藻对3 g/L石油烃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3.51%,且此条件下,小球藻也可降解部分诺氟沙星,初始浓度为100、200、400、800、1600μg/L的抗生素生物降解率分别为:66.77%、52.86%、62.85%、56.89%和59.45%。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小球藻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小球藻对石油烃和诺氟沙星的降解主要是酶参与的原因,且催化酶系和氧化酶系的作用最为主要。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晶晶
导师: 陈庆国
关键词: 溢油,生物修复,转录组测序,普通小球藻,诺氟沙星
来源: 浙江海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海洋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
分类号: X55
DOI: 10.27747/d.cnki.gzjhy.2019.000122
总页数: 99
文件大小: 7361K
下载量: 84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监测中的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13)
- [2].环保领域石油烃类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化学试剂 2017(12)
- [3].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 2018(05)
- [4].石油烃类污染对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冻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10)
- [5].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02)
- [6].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与分布特征[J]. 南方水产科学 2018(04)
- [7].改性凹凸棒土对地下水中石油烃类吸附的影响[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4(02)
- [8].海洋环境石油烃类污染物斑马鱼急性毒性效应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15(S1)
- [9].物探方法在浅源石油烃类污染探测中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12(05)
- [10].总石油烃快速提取分析方法研究[J]. 山东化工 2018(06)
- [11].超声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烃[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8(03)
- [12].微生物对石油烃类的降解机理[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1(02)
- [13].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技术[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02)
- [14].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研究[J]. 云南化工 2018(09)
- [15].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J]. 河北渔业 2019(04)
- [16].石油烃测定方法和标准使用建议[J]. 江西科学 2019(04)
- [17].高压旋喷注射法在城市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实践应用[J]. 绿色科技 2018(12)
- [18].铁活化过硫酸盐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 化工环保 2019(03)
- [19].ASE-气相色谱法测定油田区土壤中多种石油烃[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9(05)
- [20].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物对海洋浮游动物存活力的影响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04)
- [21].油田采出水中含油量和外排水中石油类、石油烃的差异分析[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03)
- [22].基于GMS对典型石油烃场地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模拟研究[J]. 广东化工 2018(09)
- [23].新型后置反硝化处理石油烃类废水的可行性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8(06)
- [24].油污土壤中石油烃含量测定方法探究[J]. 云南化工 2019(06)
- [25].海洋中石油烃类降解与微生物腐蚀关系研究[J]. 表面技术 2019(07)
- [26].低温微生物修复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4)
- [27].HS-GC/MS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烃类挥发性有机物[J]. 广州化工 2015(21)
- [28].中国近海海域石油烃类污染及生物防治[J]. 应用化工 2016(S2)
- [29].快速溶剂萃取-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低含量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含量[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8(04)
- [30].胁迫条件下极端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