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宫外孕55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霞[1](2021)在《异位妊娠中药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有生育要求的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诊疗结局,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采用宫外孕I、II号中药及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片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停经天数、孕产次、流产次、BMI、既往异位妊娠史、盆腔手术史、IUD、血hCG值、包块大小、盆腔积液、治疗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其一年半的再次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根据患者血hCG水平将其分组:<2000m IU/ml、2000-2999.9m IU/ml、3000-3999.9m IU/ml、4000-4999.9m IU/ml、5000-9999.9m IU/ml和≥10000 m IU/ml,两组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中药组58%的患者血hCG<2000m IU/ml。2.中药各组保守成功率分别为:94.52%、100%、80%、100%、61.54%、4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药各组保守成功率分别为:79.49%、63.63%、40%、80%、66.67%、86.67%,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9例患者中保守成功196例,总成功率78.71%。其中中药组保守成功104例,成功率83.87%;西药组保守成功92例,成功率73.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血hCG值(OR=19.933,P<0.05)、包块大小(OR=10.14,P<0.05)是影响中药治疗结局的主要因素。包块直径在<2cm、2-2.9cm、3-3.9cm、4-4.9cm、5-5.9cm、≥6cm中药组的保守成功率分别为90.48%、93.55%、96.97%、57.14%、66.67%以及66.67%,且各组间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而西药组的保守成功率分别为64%、74.19%、64.52%、88.89%、83、33%及8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6例保守成功患者治疗后一年半生育结局:123例宫内妊娠,宫内妊娠率62.76%;16例重复异位妊娠,57例不孕。其中中药组宫内妊娠76例,占比73.08%,重复异位妊娠6例,占比5.77%,不孕22例,占比21.15%;西药组宫内妊娠47例,占比51.09%,重复异位妊娠10例,占比10.87%,不孕35例,占比38.04%。6.盆腔积液(OR=4.811,P<0.05)是影响西药治疗后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1.对于生命体征平稳的血hCG<2000m IU/ml、包块直径<4cm的异位妊娠患者,中药保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2.多数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3.中药治疗异位妊娠可有较高的宫内妊娠率,重复异位妊娠率及不孕率较低。4.盆腔积液是影响西药治疗后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
马雪燕[2](2020)在《影响输卵管妊娠患者再妊娠的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比较治疗方式对患者再妊娠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输卵管妊娠患者再妊娠情况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并完成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选取随访成功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有无生育要求,避孕方式(输卵管结扎/工具避孕/药物避孕),是否再怀孕,是否为辅助生殖,再怀孕的时间,是否再次发生异位妊娠,再发生异位妊娠的时间。结合患者目前的生育状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再妊娠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输卵管妊娠患者再妊娠情况的主要因素。结果1随访成功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179例,其中自然妊娠患者65例,再次异位妊娠患者24例,未妊娠患者90例。2影响患者再次自然妊娠因素分析:自然妊娠患者实施保守治疗的比例高于无自然妊娠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保管手术治疗的比例高于无自然妊娠患者,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妊娠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治疗前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术中有盆腔粘连、对侧输卵管形态异常患者的比例均明显低于无自然妊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停经天数、阴道出血天数、腹痛天数、治疗前血HCG值、治疗前超声提示腹部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有无胎囊回声、以及术中盆腹腔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有无联合MTX、术中有无输血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P=0.024)、术中对侧输卵管情况(P=0.048)、治疗方式(P=0.035)是影响患者发生自然妊娠的独立因素,孕次越少、对侧输卵管形态正常、保守治疗的患者再次自然妊娠的可能性增大。3影响患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因素分析:再次异位妊娠患者实施保管手术的比例高于无再次异位妊娠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手术治疗的比例高于无再次异位妊娠患者,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异位妊娠患者年龄、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患者的发生率、以及术中有盆腔粘连、对侧输卵管形态异常患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无再次异位妊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次、产次、停经天数、阴道出血天数、腹痛天数、治疗前血HCG值、治疗前超声提示腹部包块直径、子宫内膜厚度、盆腔积液深度、有无胎囊回声、以及手术时间、盆腹腔出血量、术中有无联合MTX、术中有无输血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盆腔粘连情况(P=0.020)、治疗方式(P=0.048)是影响患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独立因素,有盆腔粘连史、保管手术治疗的患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可能性增大。结论1输卵管妊娠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自然妊娠的几率高于手术治疗的患者;2保管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几率高于切管手术患者;3患者孕次越少、对侧输卵管形态正常则再次自然妊娠的可能性增大;4有盆腔粘连史的患者,发生重复异位妊娠的可能性越高。图 0 幅;表 20 个;参 146 篇。
范霞[3](2020)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介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实施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段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予以护理,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手术完成时间为(73.85±7.27)min,疼痛时间为(69.41±2.58)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3.05±3.67)h,住院时间为(7.79±2.93)d,观察组的手术完成时间为(49.55±7.02)min,疼痛时间为(53.22±1.17)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0.15±3.52)h,住院时间为(4.26±2.35)d。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1、3.579、5.206、4.728,P<0.05)。对照组达到了80.0%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达到了96.7%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2,P<0.05)。结论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患者中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模式具有很好的效果,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疼痛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护理满意度更高。
樊聪俐[4](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用药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用药规律及临床上症瘕的证侯分布特点,分析病、证、方、药之间的联系。以期传承名家的经验,为临床治疗症瘕提供辨证及用药新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数据库,整理《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中50位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相关文献,包括妇科名家验案及其经验总结。并手工检索上述妇科名家的专着,提取治疗症瘕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表格数据库,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按症瘕类型、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高频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分类,对所有的证型、方剂、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应用关联规则挖掘病、证、方、药两两之间的潜在联系,总结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用药规律。结果:1.50位《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中的妇科医家中,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专着文献共168篇,最后收集的处方总数为455个。2.纳入的213个医案中,对发病年龄及病程进行统计发现,发病年龄以育龄期女性为主,主要集中在25-45岁,病程多在1-10年。3.症瘕的证型可归纳为4种,出现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痰湿瘀结证。4.治疗症瘕常用的经方有:桂枝茯苓丸、失笑散、温经汤、四逆散、少腹逐瘀汤、四物汤、消瘰丸、逍遥散、抵挡汤、宫外孕II号方等。个人经验方有:消症丸、化瘤方、柴枳败酱汤、消坚汤、子宫肌瘤方、内异1方、内异2方、内异3方、血竭化瘀汤、白莲散结汤、补阳消症汤、补肾化瘀方等。5.治疗症瘕中药共用298种,药物总频次5448次,其中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是:赤芍、莪术、当归、丹参、茯苓、牡丹皮、白芍、香附、蒲黄、桃仁、皂角刺等。治疗症瘕常用的二联药物有:三棱-莪术,川芎-当归,赤芍-石见穿,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三七-血竭,海藻-刘寄奴,土鳖虫-水蛭等。常用的三联药物有:桂枝-茯苓-桃仁,桃仁-桂枝-牡丹皮,桂枝-茯苓-牡丹皮,茯苓-桃仁-牡丹皮,三棱-莪术-赤芍,川芎-香附-当归,桂枝-赤芍-茯苓,桂枝-赤芍-桃仁,赤芍-桃仁-牡丹皮等。6.治疗症瘕常用的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寒、平为辅,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则主要为肝、肾、肺、脾经。7.气滞血瘀证常用的中药有:莪术、当归、白芍、赤芍、香附、延胡索、乳香、川芎、柴胡、三棱、没药、桃仁等;肾虚血瘀证常用的中药有:当归、茯苓、赤芍、白芍、莪术、桂枝、五灵脂、熟地、牛膝、续断、淫羊藿、菟丝子、山药等;湿热瘀阻证常用的中药有:赤芍、牡丹皮、当归、丹参、三棱、甘草、夏枯草、大黄、大血藤、石见穿、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痰湿瘀结证常用的中药有:茯苓、赤芍、皂角刺、苍术、青皮、陈皮、桂枝、川芎、白术、黄芪、党参、海藻、昆布、鸡内金等。8.子宫肌瘤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及痰湿瘀结证为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子宫腺肌病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肾虚血瘀证为主;盆腔炎性包块的辨证以湿热瘀阻证为主;陈旧性宫外孕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结论:1.症瘕的患病人群主要为育龄期妇女,病程多在1-10年,以瘀血与痰、湿、热内阻于胞宫胞脉为其主要病机,病程日久者常伴有脏腑功能不足,呈现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2.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症瘕以“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为指导原则,用药以温通为主,消症散结是其特色;主要相关脏腑为肝、肾、肺、脾,对症用药亦是在调节肝、肾、肺、脾四脏的功能;治疗症瘕不同阶段用药亦有所区别:临证新病多实,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术后,以补益气血为主,恢复机体的正气;若正气已复,肿块未除,复以攻破为主;术后若有瘀滞,可于补益气血之时,辅以行气活血之品,并注重调其饮食,增进食欲,改善脾胃功能。3.“桂枝茯苓丸”为妇科名家治疗症瘕最常用经方,临床上可用于各种证型的症瘕,各医家治疗症瘕的经验方大多是由此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
陈怡瑾[5](2019)在《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简称内异症,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广泛重视的妇科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病在育龄期。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认为与现在的高剖宫产率以及人工流产、宫腹腔镜操作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不孕等。疼痛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盆腔痛以及病灶所在部位的疼痛,有逐渐加重的特点,并且有30%左右的不孕患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也在不断地发展中。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目前没有标准化的方案,西医治疗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形成的囊肿、粘连;药物治疗以抑制卵巢功能、阻止疾病发展为目的。中医对于其治疗主要是辨证论治,或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的其他外治疗法。化瘀宁坤液是着名中医妇科专家郭志强教授自拟的保留灌肠方,在目前的临床使用中已经帮助了众多的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得到症状的缓解,部分患者也获得了生育机会。输卵管性不孕常见的因素包括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盆腔操作导致的损伤等。在团队前期的研究中,已经明确了化瘀宁坤液对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也回顾性探索了郭教授使用化瘀宁坤液的临床使用依据,在我们所搜集使用过化瘀宁坤液的病例中,有部分患者被明确诊断过内异症,但化瘀宁坤液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尚且没有被明确证实。为了初步明确、评估化瘀宁坤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通过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探究和评估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根据所拟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诊断标准((1)渐进性痛经;(2)慢性盆腔痛;(3)性交痛;(4)肛门坠痛;(5)后穹隆、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痛性结节;(6)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包块;(7)不孕;(8)CA125增髙;(9)经超声检查有具体征象者。凡有以上1-4点之一项并5-9点之二项,即可作为临床诊断。经腹腔镜检查、病理诊断者可直接诊断)选取符合诊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1例。以化瘀宁坤液免煎颗粒保留灌肠连续治疗3个月,评估治疗前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月患者痛经情况的变化以及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并血清CA125的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1)治疗前后痛经观察表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痛经观察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痛经观察表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痛经COX症状量表评分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痛经COX症状持续时间评分与症状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妇科检查记录表评分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妇科检查记录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妇科检查记录表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超声检查记录表评分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超声结果记录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评分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血清CA125的变化:治疗前血清CA125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CA125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前CA125异常的病例,治疗后及随访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随访CA125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6例(19.35%),其中怀孕3例;有效25例(80.65%);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1例(局部眼睑水肿,无其他不适),停药后未再出现,其他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化瘀宁坤液免煎颗粒能够显着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情况并且能够改善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征象,对于血清CA125异常的患者能够降低血清CA125水平,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仅出现1例过敏现象,症状轻停药即缓解。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着且较安全。
罗菲[6](2019)在《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与建国之初同样被列为卫生工作重点的烈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同,新法接生直至1985年才基本得到普及,时间跨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若干历史时期,其中原因也远非普遍接种疫苗那样简单。因此,研究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历史过程,勾勒新法接生推行的社会图景,探究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各种因素,剖析影响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即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运用历史文献学方法,对新中国推行新法接生直至基本普及的全过程加以系统考察,从而再现新法接生推行的基本历史面貌。与此同时,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新法接生的36年间政治、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变迁,采用医疗社会史与医疗经济学研究的分析工具,在综合考察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政治运动、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和传统生育观念是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新法接生率的起伏变化的命题。成果:通过分析推行新法接生的各个构成要素,诸如宣传动员、人力资源、推广方式、组织管理等,全面梳理新法接生推广的基本历史经验,客观再现新中国新法接生由推广到基本普及的历史。通过查阅、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史料,发现“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率存在虚高的成分,而“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时期农村产妇受到的医疗照顾也并不像前此论者所估计的那样少。“文革”时期许多中、高级妇幼保健人员或参加巡回医疗队,或被下放到农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新法接生的推广,他们培训的“在地化”初级医疗人员也为“文革”后期新法接生迅速推广并普及储备了人力资源。在构建新法接生推行历史图景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对旧产婆改造、妇幼保健员培训、助产教育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结合社会制度变迁,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并剖析了其中隐含的内在逻辑。在乡村医疗卫生人员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传统中医业者以其技术水平、庞大数量和广泛分布,受到政府关注,并被组织到新法接生推行工作之中。文中还对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行特色作了分析,并结合政策环境,提出医疗资源配置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收集与分析各地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数据的基础上,生动再现新法接生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波浪式走向,借助医疗社会学、人口学等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考察影响新法接生推行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推动力量与影响因素,提出导致这种起伏变化及新法接生推广历时36年才宣告基本普及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环境多变、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经济条件落后、传统生育观念影响等几个方面。结论:本文力求在再现新法接生普及历史面貌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新中国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主要成就及基本历史经验,并由此揭示出新法接生普及耗时长久的主要原因及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背后隐藏的内外制约因素。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行以来,保护妇婴健康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中心工作,采取了团结改造己有人员,培训新生力量,大力宣传新法接生,并在城乡和厂矿广泛建立新法接生组织和机构的一系列措以施,运用点面结合、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在全国展开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和产妇产褥热的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妇幼保健人员的艰苦努力,新法接生于1959年在城市基本普及,此后,推行新法接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新法接生推行的过程,伴随着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构成新中国新法接生推行的独特面貌。在新法接生宣传中,除了教育民众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外,重点在通过新旧对比,激发民众对新的人民政权的认同感。在接生员培训方面,既有接生技能内容的培训,也带有土地改革、合作化、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鲜明时代特色,其中也能看到传统中医或隐或显的影响。在执业资格管理上,1949-1957年间较严格地实施专业化与证照制度;限于农村地区的各方面条件,1958年提出卫生人员都要做新法接生工作的要求,1963年正式提出只要采用了消毒接生与消毒断脐的方法,即使是家属或亲邻等实施的接生操作一样算作新法接生,事实上弱化了对接生员执业资格的管理,并使新法接生的技术要求降到了最低。1978年后,在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着重推广了1963年以后的做法,从而提高了这种低技术含量的新法接生推行的速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的质量及新法接生率的稳定性。“文革”时期虽然妇幼保健机构大量撤销,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但由于前此“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以及“文革”时期包括妇产科专家在内的大批中、高级医疗卫生人员的下放,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的效果,部分地区农村母婴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采取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新法接生推行办法,加之农村经济逐步好转,医疗装备与专业人员基本到位,妇幼保健网基本形成,新法接生很快在全国基本普及。
王晰[7](2019)在《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手术方法。方法 48例宫外孕患者,均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无中转开腹者,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量35~105 ml,平均术中出血量(58±19)ml;手术时间25.0~75.0 min,平均手术时间38.5 min;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输卵管妊娠,壶腹部妊娠未破裂30例,壶腹部妊娠破裂10例,峡部妊娠8例;48例患者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 d肛门排气, 48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降至正常。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牟洪英[8](2019)在《两种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受孕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术后受孕率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纳入收治的5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开展开腹手术,实验组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宫外孕患者组间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宫外孕患者术后受孕率、手术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宫外孕患者中采取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疗效均佳,但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更明显。
侯永丽[9](2018)在《杀胚消症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自拟杀胚消症方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自拟杀胚消症方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及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7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服用自拟杀胚消症方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对照组单服用米非司酮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21天),通过观察两组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血HCG下降水平、盆腔包块缩小情况、腹痛消失时间、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19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88%;对照组7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84%。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治疗组4例痊愈,16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88%;对照组1例痊愈,6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有优势。两组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HCG为(107.73±58.56)mIU/ml、盆腔包块为(1.32±0.6)cm、腹痛消失时间(6.20±2.50)天、阴道出血停止时间(7.28±2.07)天;对照组血HCG为(188.57±65.73)mIU/ml、盆腔包块为(1.83±0.76)cm、腹痛消失时间(9.06±4.17)天、阴道出血停止时间(10.24±2.30)天。两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患者服用药物未出现恶心、呕吐、眩晕、乏力或下腹痛等副作用,且定期检测安全指标,均无异常。对照组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后出现恶心、厌食等一过性消化道反应。结论:自拟杀胚消症方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米非司酮片。联合用药能缩短患者阴道出血时间、腹痛时间,且在降低血HCG及促进盆腔包块吸收方面有优势。
王文仪,乔晓林,郭红霞,李涛[10](2018)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宫外孕患者54例疗效观察及术后中、远期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宫外孕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术后中、远期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组,对照组53例予以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研究组54例予以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记录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统计比较两组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8、36个月妊娠率及宫内妊娠率,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且通畅率61.11%(33/54)高于对照组30.19%(1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55%(3/54)低于对照组18.86%(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8、36个月妊娠率及宫内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等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外孕患者予以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效果显着,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改善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提高通畅率,提升生活质量,显着改善中、远期预后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二、宫外孕55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宫外孕5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异位妊娠中药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见缩写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影响输卵管妊娠患者再妊娠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临床治疗 |
1.1.3 研究因素 |
1.1.4 随访观察 |
1.1.5 随访结局评价 |
1.1.6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影响输卵管妊娠患者再次自然妊娠的因素分析 |
1.2.2 影响输卵管妊娠患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因素分析 |
1.3 讨论 |
1.3.1 输卵管妊娠的主要治疗方式 |
1.3.2 输卵管妊娠的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再妊娠情况影响 |
1.3.3 患者的自身情况对其再妊娠情况的影响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异位妊娠的诊疗研究进展 |
2.1 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及诊疗过程 |
2.1.1 异位妊娠的发病相关因素及病理结局 |
2.1.2 异位妊娠的诊断 |
2.1.3 输卵管妊娠的治疗 |
2.2 输卵管妊娠治疗后的生育功能及影响生育能力的因素 |
2.2.1 手术治疗对生育力的影响 |
2.2.2 期待治疗对生育力的影响 |
2.2.3 药物治疗对生育力的影响 |
2.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3)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结果 |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4)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用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研究资料 |
1.1 资料的来源 |
1.1.1 确定医家 |
1.1.2 确定检索策略 |
1.1.3 资料的筛选 |
1.2 文献的纳入标准 |
1.3 文献的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获取原始资料 |
2.2 整理原始资料 |
2.3 数据的预处理 |
2.3.1 中医辨证标准 |
2.3.2 中药名的预处理 |
2.3.3 症瘕类型的预处理 |
2.4 建立统计总表 |
3 分析方法 |
3.1 数据挖掘方法--频数分析 |
3.2 数据挖掘方法--关联规则 |
3.2.1 支持度(Support)和置信度(Confidence) |
3.2.2 提升度(Lift)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纳入医家文献检索结果 |
4.2 医案中患者年龄病程分布情况 |
4.3 资料中症瘕类型结果统计 |
4.4 纳入文献中症瘕证型统计结果 |
4.5 常用方剂统计结果 |
4.6 中药频数统计结果 |
4.7 前100 味中药功效统计结果 |
4.8 前100 味中药活血散结功效分类情况 |
4.9 中药性味归经统计 |
4.10 证型-中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
4.10.1 气滞血瘀证 |
4.10.2 肾虚血瘀证 |
4.10.3 湿热瘀阻证 |
4.10.4 痰湿瘀结证 |
4.11 药物之间关联规则分析 |
4.12 五类疾病辨证异同点 |
4.13 五类疾病所用活血散结药物的异同点 |
4.14 消症散结药物的应用 |
5 讨论 |
5.1 妇科名家对症瘕病因病机的认识 |
5.2 症瘕的治疗原则 |
5.3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常用方剂分析 |
5.3.1 经方分析 |
5.3.2 经验方分析 |
5.4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的药物分析 |
5.4.1 单味高频中药分析 |
5.4.2 消症散结药物分析 |
5.4.3 关联药物分析 |
5.5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辨证选用方药 |
5.5.1 气滞血瘀证 |
5.5.2 肾虚血瘀证 |
5.5.3 湿热瘀阻证 |
5.5.4 痰湿瘀结证 |
5.6 妇科名家治疗症瘕使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分析 |
5.6.1 药性以温为主,寒、平为辅 |
5.6.2 药味以甘、苦、辛为主 |
5.6.3 归经则以肝、肾、肺、脾为主 |
6 结语 |
6.1 结论 |
6.2 主要工作与创新 |
6.2.1 主要工作 |
6.2.2 创新 |
7 问题及展望 |
7.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综述 |
1.症瘕的病因病机 |
2.症瘕的中医治疗 |
2.1 辨证论治 |
2.2 辨病论治 |
2.3 分期论治 |
2.4 中医外治法 |
2.5 中医综合疗法 |
2.6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医家经验方辨证及功效表 |
附录三 医家经验方药物组成 |
附录四 前100味中药活血散结功效分类表 |
附录五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
附录六 在读期间参加会议培训 |
(5)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
1.中医病因病机 |
2.发病机制及诊断 |
3.治疗方案 |
4.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超声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
1.概述 |
2.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类型中的应用 |
3.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 |
4.超声的其他应用 |
5.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前期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1.3 病例及信息无效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就诊主诉 |
2.3 使用依据统计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三部分 化瘀宁坤液免煎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试验药物及使用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时间 |
2.3 疗效判定 |
2.4 不良事件的记录与处理 |
2.5 患者知情同意 |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试验结果 |
3.3 脱落病例及不良反应处理 |
3.4 结论 |
4.讨论 |
4.1 从中医角度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 |
4.2 本研究对化瘀宁坤液治疗内异症的认识 |
4.3 本研究对化瘀宁坤液的组成配伍及方义的理解 |
4.4 结果分析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缘起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3 核心概念:新法接生及其演变 |
2. 前人研究述评 |
2.1 涉及“新中国新法接生”的史学着述 |
2.2 有关新中国新法接生队伍及其管理机构的研究 |
2.3 接生制度化与社会动员 |
2.4 新中国新法接生研究的多个面向 |
2.5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的范围、分期及意义 |
3.1 研究对象的范围 |
3.2 研究对象的分期 |
3.3 研究目的 |
3.4 研究意义 |
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 |
4.3 创新之处 |
5. 文献资料 |
5.1 文献来源 |
5.2 文献资料的甄选原则 |
第一章 新法接生推行的三种传统 |
1. 民国时期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
1.1 新法接生推行被纳入国家卫生行政 |
1.2 卫生试验区的工作与新法接生推行试点 |
1.3 助产教育与接生婆培训开启生育医疗化进程 |
1.4 建立妇婴卫生公共服务网络的尝试 |
1.5 免费接生实践及其经验 |
2.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
2.1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新法接生推广的理论基础 |
2.2 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完善妇幼卫生制度 |
2.3 开展群众性新法接生宣传 |
2.4 多样化的新法接生队伍培训 |
2.5 加强新法接生的组织管理 |
2.6 积极团结各方面力量推行新法接生工作 |
3.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
3.1 学习苏联医学的历史选择 |
3.2 学习苏联先进的妇幼卫生组织管理经验 |
3.3 学习苏联经验改革助产教育制度 |
3.4 引进新技术,为新法接生注入时代内容 |
3.5 学习苏联经验中存在的问题 |
4. 小结 |
第二章 新中国新法接生宣传 |
1. 进行新法接生宣传的必要性 |
1.1 新生儿破伤风与产妇产褥热高发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
1.2 歧视妇女歧视助产的旧生育思想普遍存在 |
1.3 新法接生宣传是打破旧思想束缚的有力措施 |
1.4 新法接生宣传是构建“人财两旺”新社会的思想武器 |
2. 不同历史时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宣传主体 |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
2.2 1960年代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实施主体 |
2.3 1970-1985年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
3. 结合政治运动宣传新法接生理念 |
3.1 土改时期新法接生宣传 |
3.2 结合“大跃进”宣传新法接生 |
3.3 结合革命话语宣传新法接生 |
3.4 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新法接生 |
4. 综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使新法接生家喻户晓 |
4.1 利用妇幼卫生展览会等受众面广的宣传形式扩大影响面 |
4.2 利用个别谈话或小型会谈的方式专注点上深入 |
5. 宣传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
5.1 宣传工作的成效 |
5.2 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6. 小结 |
第三章 新法接生队伍培养与提高 |
1. 初级新法接生人员培养 |
1.1 旧产婆改造与新法接生员培训 |
1.2 妇幼保健员训练与女赤脚医生培训 |
2. 学校教育 |
2.1 新中国早期的助产士培训 |
2.2 助产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 |
2.3 助产士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
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养 |
3.1 由学校培养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
3.2 由中级晋升而来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
3.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 |
4. 在职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
4.1 行政干部的培训与提高 |
4.2 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
5. 小结 |
第四章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
1.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
1.1 国家政策与各省市举措 |
1.2 各地试点区域选择与重点培养 |
1.3 由点带面的工作方法 |
2. 个案分析:广东兴宁县新法接生工作的全面推广 |
2.1 兴宁县开启新法接生试点工作 |
2.2 新法接生工作全面推广 |
3. 民族地区的新法接生推广 |
3.1 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广的方针政策 |
3.2 新法接生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实践 |
4. 小结 |
第五章 新法接生的管理措施 |
1. 新法接生队伍的组织形式 |
1.1 群众性妇幼保健组织 |
1.2 国家举办的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
2. 新法接生队伍的管理措施 |
2.1 加强党政领导,实行第一书记挂帅 |
2.2 实行劳动报酬与免费接生的双向经济驱动机制 |
2.3 建章立制,严格制度管理 |
2.4 建立妇幼保健网,实施一体化管理 |
2.5 启动评模奖优的荣誉激励机制 |
3. 小结 |
第六章 新法接生与中医 |
1. 传统中医学产科理论与实践 |
1.1 产科专着中与新法接生有关的分娩方法论述 |
1.2 产科专书以外的医书中与新法接生相关的论述 |
1.3 与产前检查及产后疾病防治有关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
2. 产婆(接生员)接产中体现的中医理论 |
2.1 优秀产婆接生技术源于中医理论 |
2.2 接生员运用中医理论处理难产 |
3. 中医积极参与新中国新法接生推广 |
3.1 中医积极参与新法接生宣传 |
3.2 中医参与培训与辅导管理接生员队伍 |
3.3 中医理论与实践对新法接生的促进 |
4. 中医被纳入新法接生制度之中 |
第七章 推行新法接生的成就及历史经验 |
1. 新法接生推行工作的成就 |
1.1 在全国基本普及新法接生,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
1.2 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妇幼保健队伍,促进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开展 |
1.3 革除旧生育习俗,初步形成科学生育观 |
1.4 加强新法接生科学研究,推动助产学与产科学学术进步 |
1.5 保障国家建设的劳动力供给,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的发展 |
1.6 新法接生强化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
2. 普及新法接生的基本历史经验 |
2.1 党和政府的领导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根本保障 |
2.2 持续有效的宣传工作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思想基础 |
2.3 接生队伍建设是普及新法接生的人力保障 |
2.4 创建制度化接生模式是新法接生普及的组织基础 |
2.5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新法接生顺利推进的重要力量 |
2.6 合理解决接生报酬是调动新法接生队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
2.7 善用传统中医力量丰富了新法接生理论并促进其推广 |
3. 小结 |
第八章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
1. 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的起伏 |
1.1 作为评价标准的新法接生率 |
1.2 全国历年新法接生率呈现阶段性变化 |
2. 1958-1959年新法接生率修正 |
2.1 “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统计方法直接导致新法接生率过高 |
2.2 通过《人口志》等资料修正新法接生率 |
2.3 通过回顾性调查修正新法接生率 |
3.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
3.1 变动较大的政策环境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
3.2 人力资源匮乏迟滞新法接生普及进程 |
3.3 长期经济水平低下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
3.4 传统生育观念长期存在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
4. 除旧布新非易事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新法接生大事记 |
附录2 《医士、药剂士、助产士、护士、牙科技士暂行条例》摘录 |
附录3 广东省农村接生员之组织领导 |
附录4 关于普及新法接生工作的报告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详细摘要 |
(7)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两种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受孕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基础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宫外孕患者受孕率 |
2.2 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宫外孕患者各项指标 |
3 讨论 |
(9)杀胚消症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疗效判定标准 |
5.质量控制办法 |
6.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
7.研究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1.中医学对异位妊娠的认识 |
2.中医对异位妊娠病因病机认识 |
3.西医学对异位妊娠病因的认识 |
4.导师对异位妊娠疾病的认识 |
5.方剂组成及药理研究 |
6.米非司酮作用机制探讨 |
7.自拟杀胚消症方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作用机制探讨 |
8.结论 |
9.存在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附表 |
附录2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宫外孕55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异位妊娠中药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D]. 王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影响输卵管妊娠患者再妊娠的因素分析[D]. 马雪燕.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7)
- [3]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范霞. 中外医疗, 2020(03)
- [4]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妇科名家治疗症瘕用药规律的研究[D]. 樊聪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D]. 陈怡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D]. 罗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王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09)
- [8]两种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受孕率的影响[J]. 牟洪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06)
- [9]杀胚消症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观察[D]. 侯永丽.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宫外孕患者54例疗效观察及术后中、远期随访研究[J]. 王文仪,乔晓林,郭红霞,李涛. 中国医师杂志,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