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男大学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男大学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金绪忠[1]2003年在《体育运动对男大学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有关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它已成为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论证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和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揭示体育运动对处于青春后期大学生骨骼的影响,本课题在对部分有关骨代谢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我校20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运动组(经常参加健美操运动)和对照组(较少参加运动),观察并分析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在文献研究中,查阅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体育科学、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专着和教材,研究了近10年来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中有关骨代谢的中、外文期刊150余篇。在实验研究中,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测定腰椎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用光电比色和酶消化法分别连续测定血碱性磷酸酶和尿羟脯氨酸等。 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不同生命时期的骨密度和骨量均有影响;不同运动方式和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不一样;过度训练可导致骨量、骨密度的降低和性激素的下降。可见,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组腰椎(L_(2-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骨矿含量较对照组同部位高;运动组的血清睾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血ALP要高,而U-HOP、U-Ca和U-HOP/U-Cr、U-Ca/U-Cr比值相对较低,但均无显着性差异。 结论:①坚持系统的健美操运动有利于提高青春后期男大学生安静状态下的血睾酮水平。②健美操运动能够通过影响骨代谢来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提高青春后期男大学生的骨密度和骨量,也有利于峰值骨量的提高。③在健美操运动中,加快动作节奏、冲击性,以及进行多方向的运动更有利于提高骨量,改善骨代谢,维护骨骼的健康。

谢志丹[2]2013年在《体育舞蹈运动对女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目前体育舞蹈锻炼对骨密度的影响研究都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很少以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而这个时期是人体获得峰值骨量的关键时期,体育运动对促进骨量的增加非常重要。本文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体育舞蹈运动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和体成分,了解女大学生的骨质状况和体成分结构,揭示长期的体育舞蹈运动对女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效果,进一步阐明运动可以提高骨密度与获得较高的峰骨量,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对维护骨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分析骨密度与体成分的关联,为体育舞蹈运动的健身功效提供依据,有利于科学的指导体育锻炼。研究方法:本文选取西安体育学院女大学生(年龄为20-22岁)为测试对象,分为体育舞蹈组和对照组,共计31人。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 DPX-NT型号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分别测定研究对象的腰椎、股骨和全身的骨密度,以及全身肌肉和脂肪含量。对所测定的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1)体育舞蹈组的腰椎骨密度都高于对照组,腰椎L2、L3和L2-4的骨密度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体育舞蹈组的股骨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左侧股骨颈和两侧的wards叁角区的骨密度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右侧股骨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而双侧的股骨粗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体育舞蹈组的全身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各部位的骨密度T值和Z值比较中,体育舞蹈组均好于对照组,除股骨粗隆和全身骨密度以外两组均有显着性差异。(4)体育舞蹈组的肌肉含量都高于对照组,其脂肪含量都低于对照组,其中大腿和全身的肌肉与脂肪含量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5)体重、BMI和全身肌肉含量与全身各部位的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全身脂肪含量与骨密度没有显着相关性。研究结论:(1)长期的体育舞蹈运动显着提高了女大学生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骨峰值。(2)女大学生的骨质状况良好;体育舞蹈运动可以促进全身骨密度的提高,长期的体育舞蹈运动可以使女大学生获得较高的峰值骨量。(3)体育舞蹈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含量,使女大学生的体成分比例更趋合理与健康。(4)体重和全身肌肉含量是影响女大学生骨密度的重要因素,提示适当增加体重和肌肉含量对提高女大学生骨密度有很好的效果。

罗伟[3]2018年在《不同年龄段女性相关部位骨密度与排球运动的相关性》文中指出背景:目前研究表明虽然不同类型的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不同,但是在运动能够提高骨密度这一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目的:探讨排球运动对女性骨密度的影响以及女性骨密度的年龄和侧别差异。方法:受试者共计112人,分为青年实验组20人,青年对照组20人,中年实验组20人,中年对照组18人,老年实验组18人,老年对照组16人。实验组是来自于高校的排球教师或长期坚持排球运动的女教师。对照组也是高校女教师,但是几乎没接触过排球运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rodigy Advance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的左右桡骨远端1/3处和腰椎(L_2-L_4)的骨密度进行骨密度测定。利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Independent-Sample T Test和one-way ANOVA。结果与结论:(1)桡骨骨密度在相同年龄段实验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青年实验组显着高于青年对照组(P<0.05);(2)老年段腰椎(L_2-L_4)骨密度实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各观察指标在老年组和其他两组之间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4)结果说明,排球运动对女性桡骨和腰椎骨密度都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右侧桡骨;该运动对青年女性两侧桡骨骨密度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这可能与两侧手臂所受的运动负荷不同有关;排球运动能够有效延缓老年人骨量的丢失。

牛秀荣[4]2007年在《不同强度的长期游泳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运动是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关于游泳运动对青少年骨密度影响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运动强度及实验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不同强度的游泳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骨量积累的作用效果及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进一步丰富体育运动促进骨健康的理论;同时为青少年选择合理的促进骨骼生长、获得较高的基础骨量、预防骨质疏松症运动处方提供一定实验理论依据。本文以4周龄SD雄性大鼠48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实验对照组(EC)、无负重游泳组(ZS)、负重3%游泳组(TS)、负重6%游泳组(SS)、负重9%游泳组(NS)。运动组的运动方式为游泳,各组每天均游泳训练60分钟,每周游泳训练5天,共训练10周。测定各组大鼠股骨的骨矿物质含量,血清中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BLAP)及性激素(睾酮T)、皮质醇(T)水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本实验各组大鼠的体重均随增龄而增长。各游泳运动组在纵向观察的各个时段体重的增长比对照组慢,并且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体重增长越慢(P﹤0.01)。(2)无负重游泳运动组BMD、BMC及血清ALP、BGP、TRAP水平略低于对照组,显示骨细胞活性降低,不利于骨量增长,但这种影响并不显着(P﹥0.05)。(3)3%小负重的低强度游泳运动组BMD、BMC及血清ALP、BGP、TRA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LP、T,P﹤0.05),对促进生长期骨量积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4)6%中强度负重游泳组BMD、BMC及血清ALP、BGP、TRAP、T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BMD、BMC, P﹤0.05;ALP、BGP、TRAP、T,P﹤0.01),促进了骨形成和骨转换,对骨量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9%负重游泳运动组BMD、BMC及血清ALP、BGP、TRAP、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的差异(P﹥0.05)。(6)各组游泳运动对骨的纵向生长没有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游泳强度对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效果不同,激素的不同变化可能是影响这些变化的调节因素。适宜强度的负重游泳运动可使生长期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显着增加、获得较高的骨矿含量值。

张波[5]2011年在《青年女大学生骨密度与身体素质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骨密度水平在最近几年一直作为国内外学者就女性健康话题进行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因为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呈现的特殊的生理变化导致骨密度水平下降而由此引发的骨质疏松症又不可避免。同时,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除了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膳食调节方法外,进行规律性的运动以提高青年末期的骨峰量以及减缓骨丢失期的速度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校女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末期,骨峰量的积累后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女大学生年龄,身高,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等指标的测量,了解女大学生的基本形态指标;背力,握力,纵跳高度,选择反应时,30m,800m,坐位体前屈等指标的测量,了解女大学生有关身体素质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的基本情况;对部分女生的血液指标进行检测,了解其与运动机能的关系;骨密度(SOS)值的测定,了解女大学生的骨密度的一般水平。旨在对受试目标各指标的测量,了解其有无运动习惯;进行各指标的差异分析,找出运动对身体形态,身体素质,骨密度等指标的影响;探究各指标与骨密度水平的相关性;为女大学生及早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积累骨密度峰值,保持体形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本人于2008年9月—-2011年3月期间接受过骨密度测试的华中师范大学女大学生中随机抽查样本300名,根据骨密度测试时由其本人所填写的调查问卷,确定有效样本285名。根据问卷的填写内容分样本为普通组151人,无规律运动组89人,有规律运动组45人。将与骨密度测试时一同测试所得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有规律运动组与普通组数据比较中,身体形态指标中腰围的均值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前者小于后者。(2)有规律运动组的身体素质指标和骨密度水平值都大于其余两组,且大多存在差异性,其中有规律运动组的背力,握力,骨密度(SOS)值与普通组呈显着性差异,p<0.01。(3)在叁组中,体重都与骨密度呈显着性的正相关,p<0.05,有规律运动组中背力,握力等指标与骨密度值呈显着性的正相关,p<0.01。(4)在有规律运动组中,背力,握力与骨密度呈一元线性关系,且p<0.01。

高丽, 杨永杰, 李恩琦, 付啸, 毛嘉宁[6]2017年在《一次跳绳运动对男大学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骨代谢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探讨一次跳绳运动对男大学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骨代谢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名骨密度、体脂正常的男大学生进行5分钟跳绳运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恢复60分钟分别抽取静脉血,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荧光定量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IL-6、TNF-α、IFN-γ、OPG、RANKmRNA的表达。结果:与运动前相比,运动结束后即刻IL-1β、IFN-γ、OPG、RANK mRNA表达水平升高,IL-6、TNF-α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运动结束后60分钟OPG、RANKmRNA表达水平仍显着高于运动前。结论:一次无氧运动强度的跳绳运动暂时性提高了骨代谢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等因子从转录水平参与了运动调节骨代谢的过程,可作为反映骨代谢水平的分子标记。

刘新荣[7]2014年在《健身气功·五禽戏对中老年女性健身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6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动脉硬化、骨密度、体成分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健身效果及其机理,为进一步推广健身气功,提高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健身效果等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参与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的25名普通中老年女性为受试对象。参与者身体健康,无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经历。以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为手段(进行为期6个月,每周3次,每次3编,每次练习时间大约为1h左右),在此期间受试者不参加其它形式的体育锻炼,并尽可能维持原有的正常生活方式和习惯。采用超声骨密度测试仪、动脉硬化测试系统测试仪器分别于锻炼前和锻炼结束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实验结果:①经过六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练习后,受试者左上肢和右上肢收缩压低于练习前,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左上肢和右上肢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较练习前虽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有所降低;练习者左下肢和右下肢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较练习前均有降低(p<0.05,0.01),尤以右下肢舒张压变化最为明显。②六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后,练习者射血时间较练习前有所延长,射血前期时间略有缩短,但两项指标较练习前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心率也较练习前有所减慢(p>0.05);练习后,受试者射血指数显着增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六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练习者心脏到右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心脏到左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均显着减慢(p<0.05),心脏到右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右侧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及左侧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虽较练习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呈减慢趋势。④六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后,中老年练习者右踝肱指数、左踝肱指数较练习前均有所增加,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右波形上升时间(右上升段起点到波峰的时间,RAUT)和左波形上升时间(左上升段起点到波峰的时间,LAUT)略小于练习前(p>0.05),以上诸指标虽较练习前均无显着性改变,但均呈现良好的变化趋势。⑤通过六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练习者骨矿含量、瘦体重和骨密度较练习前有所增加,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脂肪含量和体脂百分比显着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结论:①六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可以使中老年女性心率、血压、STI、左右踝肱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有良好的变化,可以有效预防中老年女性动脉硬化产生和发展。②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女性体成分,减少体内脂肪、增加瘦体重;③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可以对中老年女性骨矿含量、骨密度有积极改善趋势。

陈玉群[8]2007年在《武术套路运动对青年期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青年期是获得较高峰值骨量的关键时期,若峰值骨量增加7%~8%,并在整个成年期得到维持,骨折的危险性会降低1.5倍。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根本措施就是在青年期获得尽可能多的骨量,并保持较长时间。本文比较武术套路运动对青年期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生理机制,为此阶段女性科学运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武汉体育学院女大学生(年龄19-23岁)为实验对象,分为武术套路组(专项运动年限平均为6年)和对照组(不运动或无规律运动)。共29人,其中套路组16人,对照组13人。采用UBIS5000型定量超声骨质成像与测量系统测试受试者右跟骨骨密度(BUA),用放射免疫法测验骨钙素(BGP)、雌二醇(E_2)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用比色法测定酸性磷酸酶(ACP)。实验结果:①武术套路组BUA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SOS(P<0.05)、STI(P<0.01)也显着高于对照组,但骨折风险指数(RRF)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②BGP、E_2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TH低于对照组并具有显着性(P<0.05),ACP稍低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③BUA与BGP、E_2呈正相关,与PTH、ACP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小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武术套路运动可能是有效提高青年期女性骨密度,增加骨硬度,降低骨折风险指数的运动方式之一;说明武术套路运动提高青年期女性骨密度可能是通过影响骨代谢来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有利于峰值骨量的提高,进而有效地预防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任红丽[9]2011年在《青少年武术运动员骨密度的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运动能够不断改善人体中的各个生理机能和心境状态,提高骨强度、峰值骨量、骨强度及骨代谢的新陈代谢水平,而武术套路运动是中国几千年的国粹,自古至今一直保留和流传下来,它的功能作用可以简单描述为“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关于武术套路运动项目目前研究相比于其他领域内的文献研究来说,相对甚少看,尤其是对青少年骨密度方面的研究。为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武术套路运动项目对青少年骨密度的影响,可以为教练员提供相关数据上的参考,促进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改进;验证武术套路项目运动员的骨密度、骨强度比相同年龄阶段、性别、种族的普通人群的要高;分析不同武术套路项目中运动员骨密度的数据变化,了解武术套路运动对骨强度、骨量、骨代谢的影响状况,评价体育锻炼效果,为大众健身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受试者对象年龄在8岁-18岁之间,在对受试者在进行骨密度和身体成分测量之前,对其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运动年限、在一年内是否有骨折过。通过Lunar Achilles Exprees超声波骨密度分析仪对125名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骨密度测量,男性运动员有73名,女性运动员有52名。实验结果显示:(1)男女运动员的骨强度平均值(Z值)在不同训练年限阶段均高于同年龄同种族同性别的普通人群,并且具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2)在不同训练年限中,骨强度指数、骨量在4年-6年时,男女运动员具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3)在不同运动等级中,一级男性运动员、二级女性运动员骨强度指数最高,二级男女运动员骨量最高;二者与叁级运动员的骨强度指数、骨量具有显着的差异性(P <0.05)。(4)在13岁-14岁与15岁-16岁之间的男性运动员的骨强度指数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0.05);(5)在不同武术套路项目中,练④枪剑的男女运动员的骨强度指数最低,与练⑥拳、刀、棍;⑦拳、枪、剑;⑧太极拳、太极剑男性运动员具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与练;③剑、太极拳、枪、太极剑的女运动员具有非常显着的差异性(P<0.01);练③剑、太极拳、枪、太极剑与练⑥拳、刀、棍项目的女性运动员之间具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男性运动员练②刀、南拳、棍、南棍;项目的与①刀、棍、④枪剑项目的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P<0.01)。结论:1、训练年限能够提高人体的骨强度、骨量,年限不同,提高骨强度、骨量各不相同,尤其训练年限达到4-6年之间,对人体骨强度、骨量的影响最大。2、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负荷强度,对人体的骨强度指数、骨量及骨强度平均值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二级运动员的负荷量尤为适合刺激人体内骨骼的发育发展。3、根据不同性别之间的生理结构差异和各种运动项目风格特点,不同运动项目地男女的身体骨骼刺激不同,提高的量与强度也不一样。研究显示,练习枪剑项目的运动员骨强度平均值、骨强度指数最低,而练习太极拳、太极剑的最高。练习拳、刀、棍的骨量最高,枪剑的骨量最低。4、随着年龄的增长,武术套路运动对人体骨骼的刺激,骨量的提高,骨强度指数的影响会越小。男性在11岁-16岁年龄阶段,骨强度平均值影响幅度特别明显;女性在11岁-14岁年龄期间,对骨骼中骨量的增加非常显着。

王祥千[10]2013年在《散打运动对青少年骨密度和体质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探讨了散打运动对青少年骨密度和体质水平的影响,为教练员提高教学训练水平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更好的促进武术散打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改进。方法:于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通过对武汉体院武术业校青少年散打运动员骨密度值的测量及背力、握力、纵跳、50m跑、反应时等体质水平的有效测试。总共156人,其中训练组126人,男性71人,女性55人,年龄阶段在11-18岁之间,训练年限1-6年不等;普通青少年组共30名,除日常基本的身体活动外很少参加体育运动,其中男生16人,女生14人。对运动员组和普通组进行年龄、身高体重、BMI基本形态测量以及握力、背力、纵跳、50米跑、反应时等体质水平指标的测量。采用超声波骨密度测量仪器(型号:JP201M/SY-200)于2012年7月完成对上述人群骨密度测量。实验结果显示:(1)经过对同性别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散打运动员与普通青少年骨密度值的测量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经过散打训练的男女青少年在11-18岁骨密度值比11-18岁阶段的普通男女青少年的骨密度值都要高;在散打运动员之间,经过对训练年限不同的男女性散打运动员之间骨密度值的测量对比,训练年限长的散打运动员的骨密度值比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要高。(2)同性别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男女散打运动员反映体质水平的握力、背力、纵跳、50m跑以及反应时的数值均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的普通青少年组;训练年限长的男女运动员各项指标优于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3)11-18岁阶段青少年男女散打运动员的背力、握力、纵跳以及50m跑的数值具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且15-18岁阶段具有非常显着的差异性(p<0.01);15-18岁阶段的普通男女青少年的背力、握力以及纵跳的数值也具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结论:1、散打运动改善了人体的骨密度,提高了人体的骨质水平。高质量的骨质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散打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还可以减少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伤病的发生。2、根据散打项目的特点,散打运动员需要拥有较大的肌肉力量,良好的爆发力以及灵敏的反应力。对散打运动员体质水平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散打训练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体育运动对男大学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D]. 金绪忠. 江西师范大学. 2003

[2]. 体育舞蹈运动对女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D]. 谢志丹. 西安体育学院. 2013

[3]. 不同年龄段女性相关部位骨密度与排球运动的相关性[J]. 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

[4]. 不同强度的长期游泳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骨代谢的影响[D]. 牛秀荣.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5]. 青年女大学生骨密度与身体素质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张波.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6]. 一次跳绳运动对男大学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骨代谢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J]. 高丽, 杨永杰, 李恩琦, 付啸, 毛嘉宁.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

[7]. 健身气功·五禽戏对中老年女性健身效果的实验研究[D]. 刘新荣. 西安体育学院. 2014

[8]. 武术套路运动对青年期女性骨密度的影响[D]. 陈玉群. 武汉体育学院. 2007

[9].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骨密度的分析与研究[D]. 任红丽. 中北大学. 2011

[10]. 散打运动对青少年骨密度和体质水平的影响[D]. 王祥千.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体育运动对男大学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