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妙霞
摘要:教师应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应将“减轻学生负担,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益“落到实处。本文就笔者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益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学习方法;教学情景;化学教学
笔者的课改理念是“育人为本,关注成长”。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在教学中,笔者虚心学习,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现就笔者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益谈几点看法:
一、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既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的归宿,还是衡量、评价课堂效益的标准。笔者认为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在:
1.以学生为本
也就是说以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起点,确定适合学生的水平,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当然不能“一刀切”,可以实施“分层优化”,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努力的方向。
2.教学目标要是具体的、可测的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要能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巩固提升等具体的实践活动,反映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并由此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
3.三维甚至多维目标兼顾
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是否学会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学、爱学、乐学,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体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
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通过讲解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专心听、认真记、熟背多练达到学习目标,不应否认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能帮助学生理清教材体系,掌握大量的书本知识,在“应试教育”中有时很见成效。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只侧重呈现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剥夺了学生的思维权利,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放弃了思维习惯和创造欲望,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观念:由最初的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到启发、讲解相结合,再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求知,教师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引导,不足中点拨,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学生养成“敢说”、“会说”、“抢着说”的良好习惯,养成对问题、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探索的习惯,质疑的态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
化学课堂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中.应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案设计、亲手动手操作训练,使学生亲身体验过程和方法,自觉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科学地思考,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这恰恰是教的最高境界。
三、努力创设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爱学”
磁铁吸铁,是铁心甘情愿的。教学情景犹如磁铁,怎样把学生变成铁,教学目标觉得必须以学生熟知的知识、亲身经历的活动为载体,再现书本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并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景中,为学生的学习搭设必要的阶梯,使学生“爱学”。
在化学教学中就可以很好的借助家庭小实验。如讲石墨的导电性时,让学生亲手将铅笔芯连于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光。讲酸碱指示剂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花瓣或果皮的天然色素中制作指示剂,观察它们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并做好记录。还可以利用熟知的知识引导。
如在讲《空气》一节时,笔者拿了一个空的饮料瓶,问同学:“这里面有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什么都没有?”“不对”,“有空气”,那么:“空气存在于什么地方?”“有什么性质?”“怎样能收集到空气?”“空气中有那些成分?”“如何验证?”等,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拿塑料袋收集,有的同学在探究空气的性质,验证空气中的成分等。
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小知识,使学生知道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可被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明白了一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又是经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的知识,体验了成功,其效果比直接告诉学生要好得多。犹如磁铁吸铁,甘愿接受。
四、让教学贴近学生的学情,使学生“乐学”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论教应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意识。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学就应该贴近学生的知识,情感、思维。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情、感情、兴趣入手,达到三不讲: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以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
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教学内容,导学案引导他们带着明确的目标自主学习,教师预设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质疑,以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是合作探究的重点,展示是他们表现自己,体验成果的时候。
教师应相信学生,充分得鼓励学生,赏识学生,不到位的知识点让他们用红笔做笔记,让精彩的分析化作精确简明的书面表达,记下来、巩固,而后内化。典型题的反馈加展示使他们学的知识得以利用。紧凑的课堂环节,使他们乐学其中,陶醉其中,幸福的成长。
五、抓知识落实,步步为营
在每节课的45分钟中,开始先以组为单位,复习上节课内容,大约5分钟,新课大约占30分钟,5分钟巩固提升,反映教学效果,临下课5分钟及时反馈,并小结本节课内容,回归教学目标,使知识系统化、重点化。小组成员采取一帮一学习,一对一落实,小组长把关,真正把知识落到实处。
总之,新课改让笔者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由教课变成了导课,由演员变成了配角,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示的舞台,让教室成为了学生自由求知的殿堂,让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情感得以迸发,灵魂得以净化,新型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高效课堂得以形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笔者会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探索中进取,在反思中前行。
参考文献:
[1]马朝阳.化学用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2).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钱焕琦,刘云林.当代教育伦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现代教育原理丛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