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动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乱,社会,义勇,华北平原,达赖,潮汕,兵燹。
社会动乱论文文献综述
曹文瀚[1](2019)在《金章宗时期的华北社会动乱与应对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章宗一朝是金源一代的盛极渐衰之时。金朝土地政策随着人口增加逐渐不合时宜,使土地分配不均,进而引发纠纷。天灾与金宋战争亦成为社会动乱的诱因。金朝政府利用荒政制度缓和矛盾,因时制宜调整法律,并试图强化猛安谋克,改革保伍法与宗教制度。同时为了获得士人阶层的认同,宣传以土德代金德,藉此宣告金朝是宋朝的正统继承者,并讲议礼乐、推广教育、科举,使北方的知识分子与地方豪强产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进而认同金朝的统治。因此金章宗一朝,不再有"大定中乱民独多"的现象,也始终未爆发全国性的社会动乱。(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本报评论员[2](2019)在《在西藏制造社会动乱的总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之上无法搞建设,动乱之中无法获得幸福的生活。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区党委的团结带领下,西藏各族人民牢牢把握社会的特殊矛盾,同仇敌忾,坚定不移同十四世达赖制造社会动乱的卑劣行径进行坚决斗争,一次次粉碎了其分裂动乱的图谋。今日之西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本文来源于《西藏日报(汉)》期刊2019-03-10)
赵红军,章韬,萧凌波[3](2018)在《气候冲击、海外白银输入与社会动乱——来自清代华北平原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气候冲击与海外白银输入是否是导致近代传统农业经济社会发生动荡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运用历史计量学方法,对华北平原地区气候冲击、海外白银输入与社会动乱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海外白银输入对清代的经济社会具有双重影响:从海外输入白银存量、流量来看,它具有扩充市场化与商业化水平,有助于社会稳定的正面作用;但由于白银输入所引发的银铜比价紊乱却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冲击;气候冲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未得到验证,说明导致传统中国走向衰落的因素可能更多地来自经济金融因素,而非直接源自气候冲击。这些结论对理解气候和海外白银两大冲击下的清王朝衰落机制提供了计量经济学证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骆源[4](2018)在《失序与重塑:咸同时期清水江流域的社会动乱与乡村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水江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经济利益,在明清之际受到了统治者的极大重视,随着中央王朝在后期的开发治理过程中,该区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王朝政府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把清水江流域完全“内地化”。在明代设立土司、军屯等政策的基层上,清代又加紧了“开辟新疆”的步伐,通过改土归流和建置“新疆六厅”,希图把王权制度嵌入到清水江流域基层社会。在王朝政府的步步紧逼之下,由于未能考虑到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治理机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而强行在基层设置自己的统治机构。一系列不当的措施在基层逐步蔓延开来,造成了官员横征暴敛、官吏敲诈勒索、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的混乱局面,使得清水江流域的广大苗民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动起义。在咸同时期之前,清水江流域就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苗民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清政府并未真正认识到如何合理的治理乡村基层,而一直加强行政、军事等方面的部署,目的是为了防止清水江流域苗民复叛。到了清朝后期,由于王朝政府日益腐败无能,地方官员更是肆无忌惮,在基层社会中横行乡里,祸害百姓,严重损害了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的切身利益和生活秩序,广大苗民为了维护权益纷纷组织武装起义,发动了清水江流域有史以来的最大一次动乱——咸同兵燹。咸同兵燹的爆发彻底暴露了中央政府在基层统治的无能,地方清兵无力对抗咸同苗民起义军,乡村基层不得不自发组织武装保卫家乡。在咸同动乱的浪潮下,清政府无暇顾及清水江流域的治理,只得依靠乡村有功名与威望的士绅,于是士绅在基层的地位就显得极为重要,成为连接政府与乡村基层的桥梁。在政府与地方发生利益冲突之际,士绅便会与政府达成利益的基点,既无损于中央,又得益于地方。士绅组建的团练,取代保甲,成为治理乡村的新机制。在咸同动乱之际,不但肩负起抵抗动乱的职责,更是担当了制定乡规民约合法治理乡村以及维护乡村基层社会秩序的重任。士绅与团练,在清水江流域的乡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清水江流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韩雪,李士金[5](2018)在《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发生动乱和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袁编云:"传说南音起于涂山氏所咏《候人歌》,东音起于夏孔甲的《破斧歌》。可以相信,夏商时代已有较为完整的诗歌出现。"夏商时代是否已经有较为完整的诗歌,不能用"可以相信"这样的说法,应该实事求是进行叙述。况且前文只是"传说",传说中的歌谣也并不完整。所举《楚辞》中提及的夏启时的《九歌》,也只是夏代流传下来的歌谣,并无完整的诗歌存在。袁编云:"商代的诗歌如《诗经·商颂》五篇,(本文来源于《人生十六七》期刊2018年12期)
FRIMPONG,ISAAC,OWUSU[6](2017)在《国际社会对于尼日利亚博科圣地动乱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尼日利亚自2009年以来,频繁遭受博科圣地(Boko Haram)这一恐怖组织所制造的恐怖袭击。该组织最初以进行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为目的,想要带来一些根本的改变。然而,2009年他们和尼日利亚安全部门之间的对峙,一定程度上使得该组织的内部结构得到了重组。据估算,有至少7500人到至多33000人在对峙双方所引起的动乱中死去。“博科圣地”若按照西方教育所不提倡的——字面翻译所理解的话,是“传播先知的教导和圣战的逊尼派群体”的简称。与基地组织和其附属机构不同,博科圣地特别关注尼日利亚和与其毗邻的国家的纷争而非国际圣战。在2010年,该组织通过进行大量的屠杀和暗杀活动,迅速恢复了组织活力。重组后的博科圣地利用暴力报复社会,并且决心从事反抗尼日利亚国家政府以及他们所认为的伊斯兰妥协派。尼日利亚政府及其军队没有办法成功击败这一恐怖组织。因此这篇研究将试着分析尼日利亚前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Goodluck Jonathan)和他的继任者,穆罕默杜·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少将(已退休)怎样处理博科圣地动乱。第一章从尼日利亚的历史和对于博科圣地的综述入手进行研究背景。研究的关注点在于辨别前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和其继任者穆罕默杜·布哈里少将(已退休)接受了国际社会的(联合国和非盟)和美国,在其处理博科圣地动乱中所做出的不同回应。另一个关注点在于两位总统在其中的角色以及他们所采取的不同行动对于铲除博科圣地有何效果。此研究重点利用案例分析法,着重回顾历史中两位“总统个体”所起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具体行为者理论为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在国际关系中,很多理论忽视了“个体”在于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导致了在这一领域中关于个体的影响的文献相对匮乏。事实上,少于15%的文献检验过在国际体系中第一印象(个体)的作用。这是由于许多国际关系学者很少将重点放在研究个体的作用,或倾向于搁置探讨对构建有价值政治科学的主体为何的看法。从对历史的观察中,不难发现在国际体系中一些“个体”往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一些熟悉的名字像伯利克里、希特勒、拿破仑、俾斯麦和凯撒等。第二章分析了自从2011年古德勒克·乔纳森宣誓就职尼日利亚总统以来,在他领导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处理博科圣地事件中,他的领导被认为是无效的。2014-2015年间乔纳森任期内,尼日利亚被选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成员期间,但此时政府与博科圣地的危机愈演愈烈,理事会也就抗击博科圣地先后发布了叁项主席声明。很多人相信尼日利亚被选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是他们在解决博科圣地事件中迈出坚实步伐的大好机会。不幸的是在乔纳森的掌控下,这个期待的结果并没有发生。乔纳森总统无力的政治统领也使得冲突愈演愈烈。更甚的是他没有对尼日利亚军队摧残人权和政府官员严重贪污的境况做出有效的改善,而他请求美国给予干涉的要求被美国以部分理由拒绝。其中最明显的理由就是联合国谴责过的尼日利亚军队对于其人民的不人道行为。也因此他的政府宁可拒绝联合国主张下的干涉。由于他的任期内的政府不肯与尼日利亚的邻国合作,也导致了非盟的无能为力。第叁章探讨了2015年5月穆罕默杜·布哈里继任总统后在抗击博科圣地事项上取得的进步。布哈里在尼日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对他抗击博科圣地动乱的极高希望和期待中继任总统。他的一个急迫任务就是增强联系同样遭受博科圣地袭击的邻国,并使打击博科圣地的活动重新回到高潮。布哈里少将(已退休)在2015年宣誓就职尼日利亚总统,截止到同年年8月1日,他已经访问了尼日尔、乍得、喀麦隆、贝宁等国以实现他与尼日利亚邻国合作的诺言。他制定了最高达1亿美元的计划以支持多国联合特遣部队的行动,并准备好接受其领导。他通过允许联合国带头与该组织就2014年诱拐奇博克女孩的事项谈判在联合国和非盟抗击博科圣地的事项中表现活跃。布哈里总统同时恢复了一些之前在乔纳森政权间同美国恶化了的关系。第四章提供了两位领导人治下发生的大事件的对比分析。分析重点在于布哈里总统在处理博科圣地事件中怎样用他的人格和深刻的观点做出非同寻常的贡献。它同样展示了布哈里总统如何改变了同样受博科圣地动乱影响的尼日利亚邻国的印象,并积极参与联合国与该组织的谈判和非盟对于多国联合特遣部队的行动中。更重要的是,布哈里总统使得在前任总统任期中不断恶化尼美关系得到改善,并第一次正式会见了奥巴马总统。这一章同时研究了他在消除政府部门的腐败和强化自身军队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五章以总结了一些本论文的结论、研究发现和政策建议。之外,研究总结了大量聚居在尼日利亚北部的穆斯林影响了联邦政府怎样处理博科圣地暴乱。结论也与个体领导人所起的作用和联合国、非盟和美国对此政策的逐渐变化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博科圣地和世界其他部分的信仰在本研究中证实具有两种相反的结局。此外,该组织与乌干达的圣灵抵抗军有大量相同点。尼日利亚不均衡的经济发展作为促使博科圣地动乱产生的因素之一也被提及。多国联合制裁部队的作用和影响被认为是非盟为了对抗该组织而采取的联合制裁。博科圣地所宣称的与可怕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伊斯兰国(ISIS)的联系,也被认为是改变国际社会对于这个组织的印象和态度的原因之一。本文以给利益相关者和决策制定者提供如何解决动乱并防止其蔓延至其他国家的政策建议结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吴洁[7](2016)在《明清时期地方控制与社会动乱——以广东潮汕地区[1]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控制是确保中央集权,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大,国家推行重典治世,加强对地方控制,然而此时也是一个地方多动乱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广东潮汕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明清时期地方控制与社会动乱相矛盾的典型代表地区之一。本文从重典治吏与官吏腐败、海禁迁界与倭盗之乱、海滨邹鲁与劲悍民风等方面浅析矛盾之原因,以期获得一定历史启示。(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6年18期)
张洪滨[8](2016)在《从“改土”到“归流”》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后期,西南地区风起云涌,经历了一次大的历史变革,意义重大而深远,这即是发生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平播之役”后,对播州进行的“改土归流”。明廷通过对播州进行复郡县、设屯卫、派官吏、丈田粮、限田制、设学校、建驿站、筑城垣、正疆域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播州地区由“化外”到“化内”,逐渐纳入到国家控制的体系之内。然而,要实现播州之地从“改土”到完全“归流”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功。之后,自万历二十九年(1601)仁怀县“设县风波”起,以赤水河为中心的川贵地区便冲突不断,战乱接踵,对明王朝的统治构成极大威胁。本文即着眼于明清之际以赤水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川贵交界区域,通过对播西一隅土流势力争斗、演变过程的研究,揭示该地区不断纳入“国家控制”的过程,同时亦尝试对明后期“改土归流”运动的历史意义作出全新的认识。全文主要从叁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介绍平播以前赤水河中下游地区的土目及其由来,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平播之役”与“改土归流”的经过,第叁部分论述外来移民的进入及其影响。结论部分阐述了明代播州“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伟,邵雍[9](2014)在《论人口与近代河南社会动乱》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影响近代河南社会动乱的因素,论者很少提及人口因素的影响,即使提到了,也没有展开充分论述。影响社会动乱的因素很多,比较突出的因素是人口因素。(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4年19期)
吴佐美,薛政超[10](2014)在《元明社会动乱中的邵阳豪杰群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明之际,在邵阳罹遭动乱之时,亦即邵阳豪杰雄起之日。如元代之张虎、周龙等,不仅习武强身,还勇于反抗蒙元侵略,至死不悔,激励着后来之义军前仆后继,英勇战斗。明代之邵阳豪杰辈出,如胡景隆、贺冕兄弟、朱志清、彭珊、廖晟、徐彝、康信和陈友等,他们或崛起于民间,或不负其官位,尚气节,重乡谊,施谋略,以义勇之精神,保一方地域之平平安安,护百姓宗族之身家性命,或至死不渝,捐躯成烈士,或以智助勇,激流全身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4年07期)
社会动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震之上无法搞建设,动乱之中无法获得幸福的生活。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区党委的团结带领下,西藏各族人民牢牢把握社会的特殊矛盾,同仇敌忾,坚定不移同十四世达赖制造社会动乱的卑劣行径进行坚决斗争,一次次粉碎了其分裂动乱的图谋。今日之西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动乱论文参考文献
[1].曹文瀚.金章宗时期的华北社会动乱与应对政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本报评论员.在西藏制造社会动乱的总根源[N].西藏日报(汉).2019
[3].赵红军,章韬,萧凌波.气候冲击、海外白银输入与社会动乱——来自清代华北平原的经验证据[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骆源.失序与重塑:咸同时期清水江流域的社会动乱与乡村治理[D].贵州大学.2018
[5].韩雪,李士金.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发生动乱和战争?[J].人生十六七.2018
[6].FRIMPONG,ISAAC,OWUSU.国际社会对于尼日利亚博科圣地动乱的反应[D].吉林大学.2017
[7].吴洁.明清时期地方控制与社会动乱——以广东潮汕地区[1]为例[J].法制博览.2016
[8].张洪滨.从“改土”到“归流”[D].陕西师范大学.2016
[9].王伟,邵雍.论人口与近代河南社会动乱[J].兰台世界.2014
[10].吴佐美,薛政超.元明社会动乱中的邵阳豪杰群体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