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论文_傅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独立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影,独立,美国,电影节,多伦多,印象主义,约翰。

独立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傅莹[1](2019)在《美国独立电影流变中的华裔导演王颖——从《纽约时报》影评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美籍华裔导演王颖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叙述了北美华裔生存的文化困境。《纽约时报》对王颖及其作品尤为关注,每有出品必先报道评价。其影评彰显了本土文化立场,以及对跨文化他者的观照。在美国,作为少数民族族裔导演,王颖娴熟地运作族裔题材,呈现独特的文化视点,表达东方式的美学意蕴,在美国独立电影浪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王颖作品的影评历史,不仅是华裔电影导演的个案批评史,更是美国独立电影与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博弈史。(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11期)

王欢欢,李大伟[2](2019)在《美国独立电影的主流化转变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电影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并不比成绩少。美国的电影产业发展先于我国,其中不少经验可以为我们所用。独立电影是电影产业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完善产业结构、调动产业活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独立电影主流化的趋势,依据美国独立电影主流化的发展经验,尝试提出可供中国独立电影借鉴的建议,以期助力中国电影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正钰[3](2019)在《“作者论”视角下的美国独立电影研究——以泰伦斯·马利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泰伦斯·马利克是美国独立电影导演中不容忽视的一位,不管是作品思想内涵的表达还是影像风格的展现都极具个人特色.作为一位出色的"作者导演",应针对泰伦斯·马利克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作品内涵、风格的独立性和一惯性以及作品的内在精神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3期)

宋佳烜[4](2019)在《英国电影人:警惕美国流媒体巨头控制创意内容》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独立电影正在失去自己的市场。”近日,英国卫报以《流媒体正在扼杀英国独立电影产业》为题的文章这样写道。数位英国电影制片人表示,过去20年来电影业的传统融资模式已经被打破,制作诸如《国王的演讲》《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奥斯卡获奖影片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他们(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8-05)

如今[5](2019)在《2019年下半年是否会为美国独立电影公司带来更多希望?》一文中研究指出A24公司由佛罗伦斯·普格(Florence Pugh)主演的惊悚电影《仲夏夜惊魂》(Midsommar)的票房,可能是美国独立电影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艰难前行所需要的强心针。今年上半年,在电影节上获得好评的独立影片并没有在美国市场中转化为商(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影报》期刊2019-07-24)

段艳红[6](2019)在《1990年代中国独立电影的符号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20世纪90年代的四部中国独立电影《过年回家》《邮差》《小武》和《苏州河》作为研究对象,从电影叙事学视角,运用文本分析法,在叙事时间中考察影像和声音符码在共时性、历时性上的运用,挖掘独立电影符码使用的规律,进而发现独立电影在符码的使用上剥离了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是导致其商业市场受挫的主观原因。(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3期)

王斯骅[7](2019)在《印象主义与真现实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导演约翰·卡萨维茨是美国独立电影的先行者,有“美国独立电影之父”之称。在近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执导了12部电影长片,其中8部为独立制片。他不仅收获了叁次奥斯卡奖提名,还斩获了1980年的威尼斯金狮奖和1984年的柏林金熊奖。纵观卡萨维茨一生,其独立精神不仅体现在其独立于好莱坞的制作方式上,还体现在其作品呈现出的美学特征之中。本文共分叁章,第一章从演员和导演两个身份,对卡萨维茨的生平经历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二章围绕其电影的“印象主义”特征展开,第一节从绘画、文学与电影的印象主义传统出发,探析卡萨维茨电影所体现出的印象主义特征。第二节着重于讨论其作品中作为印象载体的身体与姿态的呈现,而第叁节探讨了卡萨维茨电影序列贯穿的主题“爱的激流”。第叁章围绕其电影的“真现实主义”特征展开,第一节分析卡萨维茨电影中再现的“真现实”所具有的特征;第二节则以《面孔》为案例,对比研究了其与“真实电影”运动中两大流派的异同;最后一节将印象主义-真现实主义风格作为整体,考察其与世界新电影潮流间的联系及如何定位卡萨维茨的独立电影。(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期刊2019-06-30)

蒲夏青[8](2019)在《独立电影的动力引擎:圣丹斯电影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美国电影以其完善的产业系统领导着世界电影版图,尤其是那些好莱坞大制片厂制作的主流美国电影。但如果仅仅凭借着这些商业电影就形成完备的美国电影工业体系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本文所涉及的独立电影实际上是美国电影版图全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更确切地说,一方面美国独立电影以不向市场妥协的独立品质完善了美国电影文化的多元化生态;另一方面一批拍独立电影出身的优秀电影人转向大制片厂,为美国主流电影与类型电影提供新生代创造力。90年代,伴随着美国独立电影的兴起,圣丹斯电影节也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圣丹斯电影节可以说是美国独立电影发展和展映的重要环节,电影节和圣丹斯协会决定了大众将会看到怎样的独立电影,也决定了哪些独立电影能够获奖并得到发行商的重视,还会影响到一部独立电影能否有机会进入院线展映平台与观众见面。能够得知的是,圣丹斯电影节与独立电影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显示出圣丹斯电影节自身即存在着特殊的文化气质。对于热爱独立电影的观众来说,圣丹斯电影节算是北美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电影节盛宴。圣丹斯电影节沿袭了传统电影节的颁奖模式但又不仅限于每年1至2月的电影节展映活动,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区性电影节发展为拥有多种竞赛议程、电影实验室以及项目机制等等的多元化发展的电影节。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圣丹斯电影节的诞生与成熟;蜕变与承接已经不单纯是一部美国独立电影史,甚至勾勒出“X一代”与“专业管理者阶层”的社会文化图景。选择圣丹斯电影节与美国独立电影作为研究对象,有着重要的文化借鉴意义。当前中国的电影研究大多花在电影产业和艺术电影上,对于电影节的研究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国内对于电影节的学术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相对于电影学其他方面的研究来说发展较为缓慢。而关于圣丹斯电影节与美国独立电影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在美国电影工业体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独立电影来说,缺乏对其的研究无益于学术研究的全面发展。本文试图从圣丹斯电影节的转变;圣丹斯电影节与美国独立电影的关系;圣丹斯电影节展映电影的精神文化;圣丹斯与奥斯卡的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对圣丹斯电影节进行比较深入全面的分析。同时,文章除了对圣丹斯独立电影文化的论述以外,也对圣丹斯电影节的议程设置、商业机制以及独立电影商品化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16)

王逸众[9](2019)在《演进与嬗变:当代中国大陆独立电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独立电影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后来用于指称主流制作方式之外存在的一类电影创作。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独立电影产生于中国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其作品呈现出的审美特征与传统中国电影不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当下的独立电影与20世纪90年代的独立电影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有差异,但其内在的独立精神却一直延续至今。本文试图对独立电影进行有关发展历程和美学风格流变的梳理,从而解读独立电影隐含的深层含义,分析并提炼其独立精神。根据中国大陆独立电影的发展过程将其划分为叁个阶段:独立电影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当时的电影体制导致了独立电影的“墙内开花墙外香”;2003年独立电影终于从“地下”浮出水面,得到了国家电影体制的接纳,但是又徘徊在了市场电影体制的边缘;2010年至今,独立电影借助独立影展等多种渠道获得了生存空间,独立电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中国大陆独立电影的美学风格发生了演变:首先是关注对象的转变,前期独立电影更多呈现的是对边缘个体的关注,而当下独立电影更侧重于社会性思考;其次是叙事策略的转变,前期的独立电影呈现出一种淡化情节式的、碎片化的叙事特征,而当下独立电影在叙事上融入了类型化元素;最后是影像风格的转变:前期的独立电影呈现出纪实性的镜头语言,而当下独立电影的镜头充满了哲理性隐喻。不同发展阶段的独立电影均呈现出相同的独立精神。独立电影的独立精神包括叁个层面:对个体意识的表达、对同质化的突围以及对真实的寻觅。独立精神正是使独立电影不同于其他电影的核心精神。不论是面对前期的国家电影体制,还是面对当下的市场电影体制,独立电影一直在找寻自己的生存空间;不论是面对大众文化的冲击,还是面对资本力量的裹挟,独立电影一直在坚持独立地创作。当下的中国电影面临着飞速发展的转型期,需要独立电影的独立精神,也需要独立电影的艺术理念。(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郭云翰[10](2019)在《独立电影评论app毒舌电影的传播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影视市场的创作环境良好,影片产量逐年递增,电影行业蓬勃发展。国内影片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与观众因为影视知识水平提高而渴望观赏到更多优秀作品之间的矛盾,使得规避烂片、欣赏优秀作品的需求愈加强烈。众多以荐片为主的影视自媒体由此而生,作为独立电影评论类APP,毒舌电影通过提供独立原创影视评论,提高评论质量,迅速拓展市场,获得了大批忠实粉丝的支持。相较于国内其他影视产品如淘票票、猫眼电影这种购票类APP,或者如豆瓣电影、时光网这种评分类网站,垂直影视社区产品相对来说较少,毒舌电影APP以原创作品作为主要内容,辅助筛选推荐影片,同时创建影单和讨论区来提高用户粘性,使得用户在观影方面更为高效,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尽管毒舌电影这一品牌诞生以来发展道路经历了众多起起伏伏,然而发展至今日,其已经成为了独立影视评论平台上最受受众欢迎的APP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毒舌电影APP追根溯源,探索其在品牌创建过程中,是如何选择市场定位、内容选取以及在评论方向上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的。并依据传播学理论,从APP自身架构的创建和社会现状所提供的传播机会两个方面,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和成功的因素。结合内容、渠道、传播效果等传播学模式深入探索APP传播逻辑,并试图根据对毒舌电影APP的传播学研究探讨出一条更加适合独立电影评论平台传播发展的道路。(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9-04-20)

独立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的电影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并不比成绩少。美国的电影产业发展先于我国,其中不少经验可以为我们所用。独立电影是电影产业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完善产业结构、调动产业活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独立电影主流化的趋势,依据美国独立电影主流化的发展经验,尝试提出可供中国独立电影借鉴的建议,以期助力中国电影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独立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傅莹.美国独立电影流变中的华裔导演王颖——从《纽约时报》影评出发[J].当代电影.2019

[2].王欢欢,李大伟.美国独立电影的主流化转变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9

[3].张正钰.“作者论”视角下的美国独立电影研究——以泰伦斯·马利克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4].宋佳烜.英国电影人:警惕美国流媒体巨头控制创意内容[N].中国文化报.2019

[5].如今.2019年下半年是否会为美国独立电影公司带来更多希望?[N].中国电影报.2019

[6].段艳红.1990年代中国独立电影的符号学解读[J].电影文学.2019

[7].王斯骅.印象主义与真现实主义[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9

[8].蒲夏青.独立电影的动力引擎:圣丹斯电影节研究[D].西南大学.2019

[9].王逸众.演进与嬗变:当代中国大陆独立电影研究[D].辽宁大学.2019

[10].郭云翰.独立电影评论app毒舌电影的传播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9

论文知识图

1 美国独立电影导演吉姆·贾木许圣丹斯电影节2009雅的婚事》剧照摸索风格全然迥异的影像, 算是香港最的~...住电形以及来自子二者的经驶淹没以致于和功夫熊猫

标签:;  ;  ;  ;  ;  ;  ;  

独立电影论文_傅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