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煤粉再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煤粉,再燃,四角,时间,焦炭,氧化物,机理。
煤粉再燃论文文献综述
贾建华,梁继武[1](2014)在《煤粉再燃的工业炉试验和一维试验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系统NOx还原效果,主燃区、再燃区和燃烬区内NOx的降解几方面对煤粉再燃在燃煤四角炉和一维试验台上的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给出了适合燃煤四角炉再燃评价的NOx还原率计算公式。通过比较认为,一维煤粉再燃试验结果与四角炉试验基本相符,但是,四角炉可以让工作人员更全面地了解锅炉烟气行程内NOx的降解情况。四角炉试验与一维试验的结果相互补充,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4年13期)
吕洪坤,陈文翰,张明,李凤瑞,应明良[2](2012)在《多煤阶煤粉再燃脱硝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管式石英反应器研究了5类煤种的再燃脱硝能力,分析了气流氧含量、煤种挥发分含量、灰分金属氧化物组分对再燃脱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流氧含量的升高,挥发分以及焦炭的脱硝效率均降低,但脱硝效率对氧含量的敏感度呈下降趋势;挥发分均相还原所得脱硝效率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均远高于焦炭非均相还原所得脱硝效率,但其对氧含量的敏感度亦最高;对于所涉及煤种的整体脱硝效率,褐煤最好,烟煤次之,无烟煤最差;煤种挥发分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对脱硝效果起到重要作用,两者缺一则脱硝效率可能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2年10期)
郭跃年,林树彪,田晓军[3](2011)在《四角炉煤粉再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燃是一种有效的低NOx燃烧技术,其效果与一定的锅炉燃烧方式相联系。文章研究了四角炉煤粉再燃技术,着重说明了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对再燃实现锅炉低NOx排放的影响,以及再燃方式对锅炉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学之友》期刊2011年21期)
吴高贺,杜梅芳,侯宁普,张影,鲁贵林[4](2011)在《用量子理论对煤粉再燃中NH自由基与NO反应的物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气体再燃低NOx燃烧过程进行分析,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H自由基与NO反应的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同时对它们进行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对NH自由基与NO反应机理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模拟NH自由基与NO的反应,得出通道NO+NH→IM3→TS1→IM4→N2+OH的活化能(100.03kJ/mol)最低,为主要反应通道。揭示其微观机理,对认识再燃脱硝的本质和主要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1年14期)
张秀霞,周志军,周俊虎,刘建忠,岑可法[5](2011)在《煤粉再燃中煤焦异相还原NO机理的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rmchair结构的焦炭模型,对焦炭异相还原NO的机理进行了分子水平上的模拟研究.在B3LYP/3-21G*计算水平上优化得到各反应路径上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在B3LYP/6-31G(d)水平上计算优化所得结构的单点能.计算得到两个不同的反应路径,分别对应已提出的两个异相还原反应机理.NO分子与预先吸附在焦炭表面的碳氮组分C(N)结合释放出N2的反应路径中最大能垒为128.8,kJ/mol;两个表面碳氮组分结合释放出N2的反应路径中需翻越的最大势垒为141.1,kJ/mol.NO在焦炭表面异相还原生成N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采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得到各中间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在典型再燃温度1,473,K时,路径1的反应速率决定步的速率常数为6.12×109,路径2的反应速率决定步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50×1011.(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赵学温[6](2010)在《煤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恒温沉降炉研究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的NO还原特性,针对过量空气系数、再燃温度、停留时间及再燃比例四个因素的改变对脱硝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提高再然比例及减小过量空气系数,脱硝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的再燃停留时间内(650ms),延长停留时间,脱硝率增加.(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刘彦,齐学义,丁宁,罗丹,陈方[7](2009)在《煤粉再燃过程中NO均相与异相还原反应相对贡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分析各种因素对煤粉再燃NO还原过程均相与异相反应相对贡献的影响.在1 000℃和1 100℃下,利用模拟烟气对不同煤种的挥发分、煤焦、煤粉的再燃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广煤均相还原反应的贡献大于异相反应,但对于兖州煤和合山煤,异相还原反应的贡献大于均相反应,神木煤两者贡献相当.分析认为:除煤粉挥发分含量、焦的比表面积之外,煤灰中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尤其是CaO的含量,是决定NO异相还原反应贡献大小的主要因素;而反应温度的升高,使NO均相和异相还原效率均提高,但并未改变异相和均相反应贡献的大小.(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期刊2009年10期)
王义丹[8](2009)在《煤粉再燃与NH_3非催化联合还原NOx过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粉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我国已经对各种脱硝技术展开广泛研究,其中再燃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相结合的先进再燃脱硝技术显示出成本较低、脱硝效率高的优势,可以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选脱硝技术之一。在一个一维两段给料式沉降炉上进行了煤粉再燃、SNCR和煤粉先进再燃脱硝试验,研究了再燃比(10%~25%)、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0.65~0.95)、NH3/NO摩尔比对煤粉和NH3联合脱除NOx的过程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再燃燃料比增大,NO还原率升高,且随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增大,再燃区出口CO、CH4浓度降低,脱硝效率降低。SNCR反应段温度分别为900℃和1000℃时,随着NH3/NO摩尔比的增大,脱硝效率一直在升高。且在900℃时获得较高的脱硝效率。比较先进再燃和单纯再燃脱硝试验,随再燃比增大,单纯再燃的脱硝效率显着升高,而先进再燃脱硝效率升高缓慢,且当再燃比为25%时,脱硝效率还略有下降。NH3/NO摩尔比的影响与单独喷氨时的类似,当NH3/NO摩尔比为1.5时,先进再燃脱硝效率即可达到83%。再燃比为10%和20%时,先进再燃出口烟气中CO浓度随NH3/NO摩尔比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NH3/NO摩尔比为1.5和2时,先进再燃出口CO、CH4浓度较之单纯再燃时都显着降低了,且随再燃比增大,降低越多。(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7-01)
齐永锋,章明川,肖佳元,张健,田凤国[9](2009)在《煤粉再燃过程中最佳停留时间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研究了煤粉再燃过程中停留时间与氧浓度影响脱硝效率的依赖关系,发现最佳停留时间与煤粉着火状态有直接关联。在再燃温度及氧浓度较低时,煤粉尚未着火,同相脱硝作用在整个脱硝反应中占优,最佳停留时间与烟气中碳氢化合物的消耗速率有关。随着再燃区氧浓度进一步上升,挥发分着火,大量挥发分被燃烧反应消耗掉,最佳停留时间与挥发分着火时间基本吻合,过多延长停留时间对脱硝没有实际意义。氧浓度更高时煤焦被挥发分的燃烧热引燃,颗粒大幅升温,煤焦的异相脱硝作用在总体脱硝作用中开始占优,并随停留时间延长持续上升,此时最佳停留时间的确定应与煤粉燃尽一起来考虑。(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09年03期)
齐永锋,章明川,肖佳元,张健,田凤国[10](2009)在《煤粉再燃过程中主要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维炉上对煤粉再燃过程中烟气内主要气体体积分数随再燃区初始氧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再燃温度为1273 K时,脱硝效率及H2、CO体积分数曲线随再燃区氧体积分数升高均呈不规则"M"型.脱硝效率与H2体积分数出现峰值时的氧体积分数一致,CO体积分数峰值处的氧体积分数高一些.脱硝效率及H2、CO体积分数的第一次下降是由气相着火引起的.氧体积分数进一步上升时,煤焦被气相燃烧热引燃,颗粒温度的大幅跃升促使异相脱硝反应增强,脱硝效率及H2、CO、CH4体积分数再次上升.氧体积分数更高时煤焦燃烧开始受扩散控制,火焰自焦表面外移,颗粒升温趋缓,能够到达焦表面的氧气减少,必须有氧参与的异相还原反应减弱,脱硝效率再次下降.再燃温度更高时,脱硝效率及H2、CO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与1273 K时基本类似,但稍平缓.(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煤粉再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管式石英反应器研究了5类煤种的再燃脱硝能力,分析了气流氧含量、煤种挥发分含量、灰分金属氧化物组分对再燃脱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流氧含量的升高,挥发分以及焦炭的脱硝效率均降低,但脱硝效率对氧含量的敏感度呈下降趋势;挥发分均相还原所得脱硝效率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均远高于焦炭非均相还原所得脱硝效率,但其对氧含量的敏感度亦最高;对于所涉及煤种的整体脱硝效率,褐煤最好,烟煤次之,无烟煤最差;煤种挥发分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对脱硝效果起到重要作用,两者缺一则脱硝效率可能明显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粉再燃论文参考文献
[1].贾建华,梁继武.煤粉再燃的工业炉试验和一维试验对比[J].科技与创新.2014
[2].吕洪坤,陈文翰,张明,李凤瑞,应明良.多煤阶煤粉再燃脱硝特性的试验研究[J].浙江电力.2012
[3].郭跃年,林树彪,田晓军.四角炉煤粉再燃的实验研究[J].科学之友.2011
[4].吴高贺,杜梅芳,侯宁普,张影,鲁贵林.用量子理论对煤粉再燃中NH自由基与NO反应的物化研究[J].材料导报.2011
[5].张秀霞,周志军,周俊虎,刘建忠,岑可法.煤粉再燃中煤焦异相还原NO机理的量化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1
[6].赵学温.煤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7].刘彦,齐学义,丁宁,罗丹,陈方.煤粉再燃过程中NO均相与异相还原反应相对贡献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9
[8].王义丹.煤粉再燃与NH_3非催化联合还原NOx过程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9].齐永锋,章明川,肖佳元,张健,田凤国.煤粉再燃过程中最佳停留时间的实验研究[J].工业加热.2009
[10].齐永锋,章明川,肖佳元,张健,田凤国.煤粉再燃过程中主要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