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娟(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山东泰安271000)
【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16-03
【摘要】本文通过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F)、混合结缔组织病(MTCD)、干燥综合征(SS)、多发性肌炎(PM)、虹膜睫状体炎(IRI)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内的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Smith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NP)、干燥综合征A/B抗原(SS-A/B),探讨自身免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抗核抗体ANA、ds-DN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广泛沉积于血管壁等原因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称系统性自身疫病,习惯上又称之为胶原病或结缔组织病,这是由于免疫损伤导致血管壁及间质的纤维素样坏死性炎症及随后产生多器官的胶原纤维增生所致。事实上无论从超微结构及生化代谢看,胶原纤维大多并无原发性改变。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SLE患者及其它自身免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研究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ds-DNA),抗Sm抗体等自身免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SLE患者78例,其中女性63例,男性15例,年龄14~53岁,病程3个月~11年,诊断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SLE分类标准。疾病对照组为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共61例,其中女性43例,男性18例,年龄16~61岁,病程2个月~9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F)30例、混合结缔组织病(MTCD)5例、多发性肌炎(PM)7例、干燥综合征(SS)5例、虹膜睫状体炎(IRI)6例、血管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AS)4例。正常健康人80人来自我院健康体检者,女性51人,男性29人,年龄17~55岁。
1.2实验方法
1.2.1标本采集受检者均采取空腹静脉血液3ml,3000r/min离心分离血清,及时检测。
1.2.2采用美国Genbio公司生产的ImmunoDOT免疫法检测试剂盒,用酶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本试剂盒可检测总抗核抗体(ANA)和五种常见的核抗原抗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干燥综合征抗原A(Ro)、干燥综合症抗原B(La)、核糖核蛋白RNP和Smith(Sm)。为检测试剂的准确性,每个结果都与标准试验方法相比较。用短膜虫免疫荧光法作为检测ds-DNA自身抗体的标准方法,而Ouchterlony双重扩散试验是其他四种抗体的标准方法。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做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78例SLE患者中ANA、ds-DNA阳性分别为67例、76例,阳性率分别为86%、97%。61例其它自身免疫病对照组中ANA、ds-DNA阳性例数为32例、23例,阳性率为52%、38%。ANA和ds-DNA在疾病对照组的阳性例数分别为:RF14例、13例;MTCD3例、1例;PM4例、2例;SS3例、2例;IRI4例、3例;血管炎2例、1例;AS2例、1例。80名正常健康人ANA、ds-DNA均为阴性。SLE患者ANA、ds-DNA的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健康人ANA、ds-D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自身免疫抗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以阳性率表示)见表1。
3讨论
3.1抗核抗体ANA是一类能与多种细胞核抗原发生反应的自身抗体,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以出现阳性。核小体是构成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它可以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坏死,从而使炎症加剧。Berden等认为细胞凋亡是机体产生核小体的唯一途径,同时此凋亡过程还为自身抗原提供修饰,从而增强了它们的免疫原性。当机体清除能力下降时,便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在生理情况下,凋亡形成的少量核小体可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故不能足以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不会引起炎症反应,所以正常生理情况下,外周血清中核小体检测结果为阴性。在病理情况下,大量凋亡细胞坏死,核小体多量释放到细胞间质中,超过了机体的清除能力,诱导机体产生一系列自身抗体:早期以ANA为主,后期出现抗ds-DNA抗体。ANA测定在许多自身免疫病人均可呈阳性,需进一步作抗DNA抗体和抗ENA抗体测定鉴别。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可以弥补其他抗体的不足,特别是对Sm抗体和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诊断意义更大。虽然ANA和ds-DNA抗体同属于抗核抗体中的同系,但是由于两者出现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因此不一定能够同时检出。ANA是最常出现于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或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其靶抗原为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但也包括某些细胞质成分和细胞骨架成分。目前的检验方法主要有间接免疫荧光法IT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ELISA法因所用混合抗原中含有抗Sm、抗RNP、抗SS-A/B和抗ds-DNA等抗核抗体的靶成分,故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TF)检测结果一致。ELISA法较ITF法更简便、经济,适宜于筛查实验。
现已证实ANA对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诊断价值。在不同的疾病中,特别是RF,其抗体谱有一定的特征性。在SLE和MTCD,ANA的阳性率可达95%~100%;所以ANA阳性已经被美国风湿病学会列为SLE的诊断标准之一。另外,在SS、PM、IRI、RF、进行性全身硬化症、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患者ANA都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检出率。
3.2抗-dsDNA在SLE的诊断中特异性高,常作为SLE的标志性抗体。美国风湿病学研究院已经把它作为SLE分类标准的指标之一。尤其当检测试剂中所用的ds-DNA不含单链和变性片段而且阳性滴度较高时,ds-DNA对SLE的阳性率可显著提高。RF、SS、MTCD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检出率。本研究显示,ds-DN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7%,说明ds-DNA在SLE的辅助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3.3抗Smith抗体(Sm)通常作为SLE的标志性抗体存在,对SLE有高度特异性,且不论SLE是否处于活动期还是休眠期,抗Sm均可呈阳性反应。抗Sm虽然特异但是敏感性不高,通常SLE患者的抗Sm阳性检出率为20%~40%,故抗Sm呈阴性反应时不能排除SLE的诊断。最近的研究表明,用整合的Sm分子作为抗原,可极大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能在70%的患者血清中检测到该抗体,且保持其对SLE的高度特异性。在其他疾病如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只有个别患者抗Sm阳性,高滴度的抗Sm只见于SLE患者。多数的SLE病人可检测到抗-Sm抗体,在肾炎病人和某些中枢神经严重损伤的病人中也可检测到。抗Sm与临床症状和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迄今尚无一致意见。
3.4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NP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均可检出,SLE患者的阳性率为30%~50%;硬化症阳性率25%~30%;皮肌炎阳性率10%~20%;RA阳性率5%~10%;在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该抗体滴度较低,而在典型的混合结缔组织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RNP抗体,因此高滴度的抗RNP抗体被认为是混合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志。抗RNP抗体阳性与肌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雷诺现象相关,但阳性患者多不发生肾炎。
3.5抗-SS-A(Ro)在SLE、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症病人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SS-A抗体,此外在硬皮病、新生儿红斑性狼疮(NLE)病人也可检测到。抗SS-A抗体常见于干燥综合征患者,阳性率可达40%~95%;在SLE患者的阳性率为20%~6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慢性活动性肝炎偶见;此外,抗SS-A抗体还可见于RA、PSS、多发性肌炎;盘状LE3%,以及0.1%的正常人群中。
3.6抗-SS-B(La)在SLE、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病人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SS-B抗体,在硬皮病、新生儿红斑性狼疮(NLE)病人也可检测到。SS-B抗体一般与SS-A抗体同时出现。若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SS-A抗体而不伴有SS-B抗体的出现,此病人继发肾炎的风险较大。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29。在干燥综合征患者抗SS-B抗体阳性率为40%~95%;SLE阳性率为10%~20%。在干燥综合征患者,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几乎同时出现。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只有少数患者可检测到抗SS-B抗体,大部分情况下检测不到。因此,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又被认为是干燥综合征的标志性抗体。
综上所述,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苏茵,韩蕾,粟战国.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474-476.
[2]许珂,李小峰,胡学芳.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及意义的探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