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一、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论文文献综述)

唐苗苗[1](2019)在《荧光硅纳米颗粒探针在眼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荧光硅纳米颗粒(Silicon nanoparticles,SiNPs)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质(强荧光和稳定的荧光信号)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篇论文立足于发展基于荧光硅纳米颗粒的生物探针,探索其在眼部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眼部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中的发展。概述硅纳米材料在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荧光硅纳米颗粒在生物成像以及疾病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在荧光硅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inine-Glycine-Aspatic acid,RGD)序列的功能肽,构建诊疗一体化探针(RGD-decorated SiNPs,SiNPs-RGD)。利用荧光硅纳米颗粒优良的光学性质以及RGD与整合素αvβ3特异性结合的功能,实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的特异性标记。细胞毒性实验、划板实验、成管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证明该探针在体外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能力。利用SiNPs-RGD以上优良性质,我们将SiNPs-RGD应用于活体内新生血管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SiNPs-RGD可以实现角膜新生血管的特异性标记,并且可以抑制其生长。第三章:利用硅纳米颗粒优良的荧光性质,将其应用于视网膜血管的长时程成像和视网膜相关疾病的实时检测。与荧光素钠眼底造影(视网膜微血管内的荧光信号在1 min内消失)相比,荧光硅纳米颗粒可以实现10 min的视网膜微血管成像。通过注射低剂量的硅纳米颗粒探针(7 mg/kg),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上实现了玻璃膜疣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时检测。同时,我们在小动物模型和大动物模型上进行较为系统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硅纳米颗粒探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综上所述,本文首先构建了硅基诊疗一体化探针,对小鼠角膜新生血管进行特异性诊断并抑制其生长。其次,利用荧光硅纳米颗粒优良的光学性质,实现视网膜的长时程成像和视网膜相关疾病(干性和湿性老年性黄斑病变)的实时检测。同时对荧光硅纳米颗粒探针进行较为系统的活体行为学和毒性评估,证明硅纳米颗粒的低毒/无毒性。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2](2012)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文中提出

严国明,葛倩,张宏杰,施玲玲[3](2009)在《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对19例19眼确诊为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行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术后1、2、4及8周复查,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19例19眼25个治疗部位,其中1个治疗部位13例13眼,2个治疗部位6例6眼。吻合成功11例11眼(57.9%),吻合成功部位13点(52%)。治疗后视力改善11例11眼,无变化5例5眼,下降3例3眼(均为不成功病例)。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成功病例均有明显改善,未见有新生血管形成及转化为缺血型的病例;不成功病例中,3例3眼发展为缺血型,5例5眼视网膜出血吸收缓慢。结论: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可有效建立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通道,缓解阻塞后的血流阻滞,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改善视力及眼底情况,疗效确切。需进一步研究其应用范围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陈丹[4](2008)在《TTT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经TTT治疗分支静脉阻塞灰兔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血管联系的改变,探讨TTT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灰兔24只(48眼),雌雄不分,排除眼部疾患,随机分为空白组4只(8眼)、模型对照组10只(20眼)、治疗组10只(20眼)。静脉推入5%孟加拉玫瑰红染剂(50mg/kg)溶液,用532nm激光对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照射,FFA检查对造模进行评价。造模成功后用810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TTT)进行照射治疗。以眼底照相、OCT、视网膜组织形态学为观察指标对比治疗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的变化,以血管铸型观察视网膜与脉络膜血管之间的联系变化。结果:①造模:20只兔(40眼),34眼(85%)成功建立BRVO模型。每只兔平均接受了1.5次激光照射才确保BRVO的稳定。②眼底观察:空白组无异常。对照组17眼中,15眼(88.24%)视网膜出血、水肿明显,血管紊乱,新生血管出现;2眼(11.76%)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轻微水肿、血管紊乱。治疗组17眼中,14眼(82.35%)出血明显吸收,TTT激光照射部位视网膜灰白,未见新生血管;3眼(17.65%)出血吸收缓慢,网膜水肿严重,视网膜血管紊乱,新生血管出现。③OCT观察:对照组与治疗组视网膜厚度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薄,P<0.05,有统计学意义。④组织病理学观察:对照组视网膜表面出现新生血管,可见内皮细胞,神经纤维层明显增厚,组织间隙疏松,内部结构紊乱。神经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部分尼氏小体消失,呈空泡状,内核层细胞减少,且胞体增大,外丛状层、外核层和感光细胞层无明显变化。治疗眼视网膜表面未见新生血管,激光照射处正常的视网膜组织结构紊乱,色素细胞游走,可见吻合血管穿过。结论:①TTT治疗BRVO能促进视网膜出血吸收、控制新生血管产生。②TTT治疗BRVO的机理可能是810激光作用于RPE层和脉络膜层,破坏视网膜外屏障,诱导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从而使视网膜出血和水肿被循环快速的脉络膜引流,达到缓解静脉高压力状态,减轻视网膜水肿的目的。

司冰心[5](2006)在《猫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视网膜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建立类似人类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建立后视网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为今后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实验性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1、动物模型建立和眼底观察:采用光动力法阻塞猫左眼视网膜三支主干静脉建立模型,建模前、建模后第1-7天、14、28天行眼底照相和FFA检查,观察模型自然病程中视网膜循环的变化。 2、视网膜结构观察:根据FFA检查结果将42只模型动物分为两组:Ⅰ 1-3天再通组(n=16);Ⅱ 3天后再通组(n=26)。建模前、建模后第3、7、14、28天行OCT检查,动态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构的改变。实验结束时(第28天),两组各随机选取3只动物处死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各取3只动物处死制作视网膜消化铺片标本,光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结构的变化,剩余30只动物(Ⅰn=10;Ⅱn=20)行墨汁灌注制作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和分布的变化,右眼为正常对照。 3、视网膜功能检查:动物及分组同前,建模前、建模后第1、3、7、14、28天行FERG检查,观察模型自然病程中视网膜功能的变化。 结果 1、成功建立并观察RVO眼42只。28天内所有RVO眼视网膜阻塞静脉均再通,其中1天再通5只,2天再通5只,3天再通6只,4天再通4只,5天再通4只,6天再通6只,7天再通5只,8-14天再通5只,15-28天再通4只。建模后1-3天,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广泛出血水肿逐渐加重,静脉充盈延迟,毛细血管扩张渗漏,7-14天左右部分模型伴随血管再通或侧枝血管形成,上述表现减轻较快,视网膜出血水肿大部分吸收,有的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至28天视网膜仍可见散在的陈旧性出血,留有色素紊乱,动静脉管径变细不规则,部分模型可见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陈立军,王雨生,王海燕,张鹏,王伟,马吉献[6](2006)在《“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视觉电生理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laser-induced chori-oretinal venous anastomosis,LCRVA)治疗实验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occlusion,CRVO)的有效性。方法青紫蓝兔30只,8只(16眼)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2只(44眼)采用光动力学方法建立双眼的CRVO模型。CRVO模型成功后,对双眼CRVO兔(15只),随机选1眼先后用倍频Nd:YAG激光器和Nd:YAG激光器分别在选定部位击破Bruch膜及相邻的静脉壁,以建立视网膜静脉与脉络膜血管之间的吻合通道;对侧眼作为CRVO对照眼;4只单眼CRVO兔中,2只为LCRVA治疗组,另2只为CRVO对照组。于术前1d,术后4h、1d、3d、1周、2周、3周、4周、8周、12周和16周各时间点,分别进行ERG检测。结果34眼(77.3%,15只兔双眼,4只兔单眼)一次性建立了CRVO模型。对其中的17眼行LCRVA,每眼击射2个点。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在8眼(47.0%)中的11个点(32.4%)存在功能性吻合。CRVO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主要表现为ERG b波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经LCRVA治疗后23周,b波振幅呈恢复趋势,与CRVO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OPs波振幅与ERG b波呈现相似变化。ERGa波变化不明显。结论兔CRVO眼的视网膜功能明显受损,LCRVA可一定程度减轻CRVO对视功能的损害。

陈立军[7](2006)在《“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laser-inducedchorioretinal venous anastomosis,LCRVA)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分实验和临床两部分。1、青紫蓝兔30只,8只(16眼)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2只(44眼)采用光动力学方法建立双眼的CRVO模型。CRVO模型成功后,对双眼CRVO兔(15只),随机选1眼先后用倍频Nd:YAG(532nm)激光器和Nd:YAG(1064nm)激光器分别在选定部位击破Bruch膜及相邻的静脉壁,以建立视网膜静脉与脉络膜血管之间的吻合通道;对侧眼作为CRVO对照眼:4只单眼CRVO兔中,2只为LCRVA治疗组,另2只为CRVO对照组。于术前1d,术后4h、1d、3d、1w、2w、3w、4w、8w、12w和16w各时间点,分别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在治疗后4mo,对各组兔眼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对比各组间ERG、FF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评定LCRVA治疗CRVO的疗效;2、连续收集了18例(18眼)非缺血型CRVO患者,前13例(A组)接受了“二步法”LCRVA,之后3~4d,向患眼

陈立军,王雨生,马吉献,王海燕,张鹏,王建洲[8](2006)在《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laser-inducedchorioretinalvenousanastomosis,LCRVA)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青紫蓝兔22只44眼,光动力学方法建立兔双眼的CRVO模型。任选1眼作为治疗眼,先后用倍频Nd:YAG激光器和YAG激光器分别在选定部位击破Bruch膜及相邻的静脉壁,以建立视网膜静脉与脉络膜血管之间的吻合通道;另1眼作为对照。在治疗后4mo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组间的对比来评价LCRVA治疗CRVO的疗效。结果:有34眼(77%,15只兔双眼,4只兔单眼)一次性建立了CRVO模型。对其中的17眼行LCR-VA,每眼击射2个点。经FFA证实,有8眼(47%)中的11个点(32%)存在功能性吻合。术后4mo,通过对各组的FFA及组织病理切片对比发现,吻合成功眼的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明显比CRVO组轻。结论:二步法LCRVA治疗CRVO是可行及有效的,旁路引流通路的建立可以延缓CRVO病情的进展。

韩萍,包秀丽,王竞[9](2003)在《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文中研究指明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为视网膜静脉阻塞 (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现将这项新技术的原理、方法、临床应用、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作一介绍。

王雨生,惠延年[10](2003)在《慎重审视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veinocclusion ,RVO)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 ,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研究发现 ,采用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 (laser inducedchorioretinalvenousanastomosis,LCRVA)治疗非缺血型RVO的初步结果令人满意 ,但也伴发一些并发症 ,有些可严重威胁视功能。LCRVA的激光参数和治疗技术还未标准化 ,适应证有待规范。在没有得到随机临床试验验证之前 ,必须权衡这一疗法的利弊 ,慎重使用

二、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论文提纲范文)

(1)荧光硅纳米颗粒探针在眼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硅纳米材料简介
    1.3 荧光硅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
        1.3.1 荧光硅纳米颗粒在生物成像领域中的应用
        1.3.2 荧光硅纳米颗粒在疾病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立项依据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荧光硅纳米颗粒的诊疗一体化探针用于眼部新生血管的成像和治疗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2.2.2 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和生成厂家
        2.2.3 荧光硅纳米颗粒的制备
        2.2.4 SiNPs-RGD的制备
        2.2.5 细胞培养
        2.2.6 细胞毒性实验
        2.2.7 肿瘤细胞膜的标记实验
        2.2.8 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的标记实验
        2.2.9 细胞划板实验
        2.2.10 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
        2.2.11 细胞成管实验
        2.2.12 动物来源与实验声明
        2.2.13 小鼠饲养方法
        2.2.14 小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的构建
        2.2.15 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标记实验
        2.2.16 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实验
        2.2.17 硅纳米颗粒和SiNPs-RGD在活体内的生物分布
        2.2.18 血清生化检查
        2.2.19 组织学检查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iNPs-RGD的构建和表征
        2.3.2 SiNPs-RGD标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的研究
        2.3.3 SiNPs-RGD抑制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研究
        2.3.4 SiNPs-RGD标记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2.3.5 SiNPs-RGD抑制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研究
        2.3.6 SiNPs-RGD的生物分布和安全性分析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荧光硅纳米颗粒探针实现长时程眼底造影和灵长类动物视网膜相关疾病的实时检测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3.2.2 实验所用仪器和生成厂家
        3.2.3 荧光硅纳米颗粒的制备
        3.2.4 硅纳米颗粒质量浓度的测定
        3.2.5 动物来源和实验声明
        3.2.6 棕色挪威大鼠饲养方法
        3.2.7 食蟹猴饲养方法
        3.2.8 硅纳米颗粒和荧光素钠眼底造影实验
        3.2.9 湿性老年性黄斑病变模型的构建
        3.2.10 硅纳米颗粒和荧光素钠血液循环时间的测定
        3.2.11 食蟹猴视网膜实时成像分析
        3.2.12 血细胞常规和血清生化检查
        3.2.13 组织学检查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硅纳米颗粒的构建和表征
        3.3.2 硅纳米颗粒和荧光素钠用于棕色挪威大鼠视网膜成像时长的比较
        3.3.3 硅纳米颗粒在棕色挪威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代谢途径和安全性评价
        3.3.4 硅纳米颗粒用于食蟹猴视网膜相关疾病的实时检测
        3.3.5 硅纳米颗粒在食蟹猴体内的安全性评价
        3.3.6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荧光素钠眼底造影和硅纳米颗粒眼底造影的比较分析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以及不足
    4.3 研究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完成或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准备
    1.3 手术方法
    1.4 吻合成功标准
    1.5 疗效判断
2 结果
3 讨论

(4)TTT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期TTT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1.研究对象
    2.方法
    3.判定标准
    4.结果
    5.结论
1 引言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1.3 实验试剂、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
        2.2.2 造模方法
        2.2.3 TTT治疗方法
        2.2.4 术后观察
        2.2.5 血管铸型
        2.2.6 视网膜切片HE染色方法
        2.2.7 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BRVO模型的建立
        2.3.2 眼底观察
        2.3.3 OCT观察
        2.3.4 组织病理学观察
        2.3.5 血管铸型观察
3 讨论
    3.1 中医对RVO病因病机的认识
    3.2 西医对RVO主要发病机理认识
    3.3 视网膜脉络膜解剖结构特点
    3.4 RVO激光治疗概况
    3.5 BRVO模型的建立
    3.6 TTT-810nm激光诱导CRVA机理探讨
4 结论
5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综述

(5)猫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视网膜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猫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建立及眼底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猫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猫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一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治疗现状
文献综述二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研究现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视觉电生理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1.1.2 试剂
        1.1.3 仪器
    1.2 方法
        1.2.1 CRVO模型的建立
        1.2.2 LCRVA的过程
        1.2.3 术后观察
        1.2.4 ERG检查
        1.2.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
    2.2 ERG结果
        2.2.1 CRVO对兔ERG的影响
        2.2.2 LCRVA对CRVO眼ERG的影响
3 讨论

(7)“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第一部分 “二步法”LCRVA治疗兔CRVO的疗效和安全性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附图及说明(一)
    第二部分 “二步法”LCRVA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CRVO患者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附图及说明(二)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志谢

(9)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论文提纲范文)

1 目的和原理
2 适应症
3治疗方法[5~7]
4 吻合形成的判定
5 影响吻合成功的因素
    5.1 激光波长
    5.2 激光功率
    5.3 激光点距视盘的距离[5, 7]
    5.4 静脉压
6 并发症及处理
    6.1 出血
    6.2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式
    6.3 远侧静脉阻塞[5, 7]
    6.4 激光吻合周围的视网膜或视网膜下的纤维化
    6.5 脉络膜渗漏
    6.6 视网膜裂孔
7 展 望

(10)慎重审视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LCRVA的适应证、技术方法和功能性吻合形成的表现
    1.1 适应证
    1.2 技术方法[6, 7]
    1.3 功能性吻合的判断
2 LCRVA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
    2.1 临床效果
    2.2 并发症
3 LCRVA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4 治疗RVO的一些新方法

四、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论文参考文献)

  • [1]荧光硅纳米颗粒探针在眼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D]. 唐苗苗. 苏州大学, 2019(04)
  • [2]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J].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12)
  • [3]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J]. 严国明,葛倩,张宏杰,施玲玲. 交通医学, 2009(05)
  • [4]TTT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初步研究[D]. 陈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5]猫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视网膜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D]. 司冰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6(09)
  • [6]“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视觉电生理变化[J]. 陈立军,王雨生,王海燕,张鹏,王伟,马吉献. 眼科新进展, 2006(04)
  • [7]“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陈立军. 第四军医大学, 2006(11)
  • [8]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J]. 陈立军,王雨生,马吉献,王海燕,张鹏,王建洲. 国际眼科杂志, 2006(01)
  • [9]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J]. 韩萍,包秀丽,王竞.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3(04)
  • [10]慎重审视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中的作用[J]. 王雨生,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 2003(05)

标签:;  ;  ;  ;  ;  

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