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脉调转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大动脉调转术
动脉调转术论文文献综述
韩胜富,甘耐炎,陈军,吕凯[1](2018)在《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动脉调转术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动脉调转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共计17例,2014年1月~2017年1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选择段落,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动脉调转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长、转流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长,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患者的住院时长、转流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长分别为:(25.33±5.11)d、(261.11±70.22)min、(251.33±100.22)h;出现了3例死亡病例,其中术后12小时内死于肺高压危象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症2例;其余患者治疗1年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均相对良好。结论行动脉调转术治疗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可以获得相对较优的临床治疗效果,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冠脉移植的质量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期刊2018年05期)
李守军,马凯,花中东,杨克明,闫军[2](2014)在《年龄超过1个月的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行动脉调转术的中期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中国很多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IVS)患儿就诊较晚,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本研究旨在明确超龄TGA/IVS患儿行动脉调转术治疗的中期结果。方法:2000年~2011年,共109例连续年龄超过1个月的TGA/IVS患儿在我院行动脉调转术治疗。根据行一期动脉调转术或分期动脉调转术分为两组。组一为行一期动脉调转(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大会2014论文汇编》期刊2014-08-07)
蒋一蕾[3](2012)在《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动脉调转术预后判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动脉调转手术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超声诊断后行动脉调转手术治疗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4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心动图诊断患儿的心脏解剖情况,测量并记录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等。根据公式计算左心质量指数。记录患儿的手术情况和术后转归。分别分析患儿超声心动图的特征和动脉调转术结果的变化。结果:49例患儿中,术中或术后早期死亡4例,其余均治愈出院,手术成功率为91.84%。与手术诊断结果比较,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准确率为100%,对合并解剖畸形诊断的准确率为91.84%。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的患儿,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随年龄逐渐下降(P<0.05),死亡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低于存活组。手术风险增加与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P<0.05),左心室缩短分数下降(P<0.05),左心室质量指数偏低(P<0.01),存在室间隔左偏(P<0.05),合并冠状动脉异常(P<0.05)有关。PDA直径偏细(P<0.05),左心室缩短分数下降(P<0.05),左心室质量指数偏低(P<0.05),冠状动脉异常(P<0.01)时,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比较准确的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心内合并畸形。患儿术前的左心室功能状态与术后转归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术前超声诊断能准确评估患儿左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动脉调转术的手术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3-01)
王旭,胡盛寿,李守军,刘晋萍,晏馥霞[4](2012)在《双动脉根部调转术治疗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双动脉根部调转(DRT)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早期恢复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1至2011-05我院72例患儿实施DRT术术后早期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4月~6岁,平均年龄(2.85±2.02)岁,体重5.5~20 kg,平均体重(11.61±3.88)kg。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60±168)h,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10±11)d。特殊治疗包括:延迟关胸9例(12.5%),7例(9.7%)同时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腹膜透析17例(23.6%),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46例(63.9%),二次手术4例(5.6%),二次气管插管5例(6.9%)。因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2.8%)。结论:DRT手术治疗合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的大动脉转位,术后早期病情偏重。经积极正确的围术期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李守军,胡盛寿,马凯,沈向东,闫军[5](2011)在《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动脉调转术近期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单中心动脉调转术矫治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近期结果,分析其存活率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定义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①合并冠状动脉异常和/或②合并主动脉弓发育异常者(主动脉弓缩窄与主动脉弓离断)和/或③年龄大于6月且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和/或④左室退化前期做过左室锻炼者。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中心行动脉调转术矫治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共192例,平均年龄24.74±30.85月,平均体重5.04±2.25kg。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冠状动脉异常者62例,其中单冠畸形者冠脉特殊处理中应用吊窗技术者22例、开门技术者34例,带片开门技术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主动脉弓发育异常者(主动脉弓缩窄与主动脉弓离断)10例,8例行一期动脉调转术加主动脉弓成形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排除室间隔完整及年龄小于6月者)15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左室退化前期做过左室锻炼者31例。结果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所有患儿围术期死亡12例,死亡率6.25%,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47.13±51.13min,体外循环时间214.83±72.85min,呼吸机使用时间7.19±11.81d,ICU时间13.89±14.08d,应用ECMO辅助者6(3.12%)例、早期再次手术13(6.77%)例、低心排20例(10.41%)、延迟关胸17(8.85%)例、术后严重心律失常12(6.25%)例、膈肌麻痹7(3.65%)例、急性肾衰竭12(6.25%)例。在①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冠状动脉异常者中,无围术期死亡,冠状动脉异常相关的术后低心排6(9.67%)例,发生率并无明显增高;②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主动脉弓发育异常者中,手术时间较长,操作较为复杂,死亡1(10.00%)例,死亡率较高,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③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中,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以低心排16例(10.59%)及延迟关胸15(9.93%)例为主;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左室退化前期做过左室锻炼者中,围术期死亡率不高,左室条件不佳相关低心排6(19.44%)例。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冠状动脉畸形者,如选择术式恰当,手术风险并无明显增加;合并主动脉弓发育异常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动脉调转术的危险因素;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近期结果满意;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左室退化先期行左室锻炼者,动脉调转术风险并无明显增加,但术后低心排发生较多。以上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动脉调转术外科矫治,如相关术前准备得当,可获满意的近期结果,其远期结果有待随诊。(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2011冬季学术研讨会日程及论文摘要》期刊2011-11-10)
邓东安,侯传举,朱洪玉,汪曾炜,方敏华[6](2011)在《超声心动图对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超声心动图对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的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断并对施行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最新的手术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本组8例患者,男5例,女3例,(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期刊2011-08-11)
邓东安,侯传举,朱洪玉,汪曾炜,方敏华[7](2011)在《超声心动图评价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超声心动图对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的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断并对施行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最新的手术方法进行临床研究。8例中,5例(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06-23)
邓东安,侯传举,朱洪玉,汪曾炜,方敏华[8](2011)在《超声心动图对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超声心动图对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的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断并对施行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最新的手术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本组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m-22岁,平均6岁。8例中,5例TGA(SDD),3例右室双出口(DORV),其中2例SDD,1例ILL(镜像右位心)。8例均有VSD、PS。应用飞利浦公司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探头频率为2.5-3.75MHz。选择经胸超声(TTE)切面: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胸骨旁右室,左室流入道长轴,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剑突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切面,剑突下右心室及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剑突下左心室至主动脉切面,剑突下右室流出道切面及剑突下四腔心切面,术后1个月用TTE复查两个大动脉关系,有无冠脉扭曲,有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及各瓣膜异常血流,左心室功能。结果应用TTE术前8例准确诊断,准确定出心房位、心室位、大动脉关系,心房与心室连接及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其中5例TGA合并VSD均为围膜部,检出率为100%,而3例DORV合并VSD部位检出率为33%。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后用TTE复查5例。术后复查1个月~4年。5例患者大动脉关系正常,左、右心室功能正常,VSD修补完整,无AI及冠脉扭曲。2例PS(轻度),2例PI(轻度),2例TI(少量)。结论用TTE诊断及术后随诊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是有重要临床价值,此手术临床效果是满意的。(本文来源于《第13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期刊2011-04-07)
邓东安,侯传举,朱洪玉,汪曾炜,方敏华[9](2011)在《超声心动图对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超声心动图对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的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断并对施行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最新的手术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本组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m-22岁,平均6岁。8例中,5例TGA(SDD),3例右室双出口(DORV),其中2例SDD,1例ILL(镜像右位心)。8例均有VSD、PS。应用飞利浦公司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探头频率为2.5-3.75 MHz。选择经胸超声(TTE)切面: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胸骨旁右室,左室流入道长轴,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剑突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切面,剑突下右心室及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剑突下左心室至主动脉切面,剑突下右室流出道切面及剑突下四腔心切面,术后1个月用TTE复查两个大动脉关系,有无冠脉扭曲,有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及各瓣膜异常血流,左心室功能。结果应用TTE术前8例准确诊断,准确定出心房位、心室位、大动脉关系,心房与心室连接及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其中5例TGA合并VSD均为围膜部,检出率为100%,而3例DORV合并VSD部位检出率为33%。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后用TTE复查5例。术后复查1个月~4年。5例患者大动脉关系正常,左、右心室功能正常,VSD修补完整,无AI及冠脉扭曲。2例PS(轻度),2例PI(轻度),2例TI(少量)。结论用TTE诊断及术后随诊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是有重要临床价值,此手术临床效果是满意的。(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1年S1期)
李永青,李守军,李澎,潘湘斌,张亚娟[10](2010)在《动脉调转术138例的超声心动图近中期随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超声心动图随访动脉调转手术(ASO)近中期患者,观察其心脏及大血管结构、功能及血流状况,探讨其超声检查的方法及特点。方法对138例ASO进行了3~57个月随访,平均(27.7±14.6)个月。其中男性10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11.7±26.3)个月。均行全面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均完成满意的全面心脏及大血管探查。新生主动脉瓣轻度以上反流15例;肺动脉分支狭窄6例;仍残留肺动脉高压10例;无心功能不全。结论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ASO手术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结果,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理想术式。部分患者的两大动脉相对位置关系非完全正常位置,超声检查手法应多方位、多切面,尤其是对肺动脉的探查。(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动脉调转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目前中国很多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IVS)患儿就诊较晚,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本研究旨在明确超龄TGA/IVS患儿行动脉调转术治疗的中期结果。方法:2000年~2011年,共109例连续年龄超过1个月的TGA/IVS患儿在我院行动脉调转术治疗。根据行一期动脉调转术或分期动脉调转术分为两组。组一为行一期动脉调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脉调转术论文参考文献
[1].韩胜富,甘耐炎,陈军,吕凯.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动脉调转术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
[2].李守军,马凯,花中东,杨克明,闫军.年龄超过1个月的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行动脉调转术的中期结果分析[C].中国心脏大会2014论文汇编.2014
[3].蒋一蕾.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动脉调转术预后判断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2
[4].王旭,胡盛寿,李守军,刘晋萍,晏馥霞.双动脉根部调转术治疗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
[5].李守军,胡盛寿,马凯,沈向东,闫军.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动脉调转术近期结果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2011冬季学术研讨会日程及论文摘要.2011
[6].邓东安,侯传举,朱洪玉,汪曾炜,方敏华.超声心动图对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研究[C].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2011
[7].邓东安,侯传举,朱洪玉,汪曾炜,方敏华.超声心动图评价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疗效[C].第十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8].邓东安,侯传举,朱洪玉,汪曾炜,方敏华.超声心动图对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研究[C].第13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2011
[9].邓东安,侯传举,朱洪玉,汪曾炜,方敏华.超声心动图对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
[10].李永青,李守军,李澎,潘湘斌,张亚娟.动脉调转术138例的超声心动图近中期随访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
标签:先天性心脏病; 复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