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赋创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赋,文学,外交,诗歌,应制,书体,手卷。
诗赋创作论文文献综述
吴冠文[1](2018)在《收拾中华景物归》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贡使金堉身份尤为特殊,他既是明代最后一位朝天使,又是清初燕行使,亲历和见证了我国明清动荡之际的社会历史。对这一非同寻常时空中的见闻和感想,金堉留下很多实时的记录和文学创作。此外,在金堉的文言作品里,常常见到的多是屈原、王粲、陶渊明、鲍照、庾信、陈子昂(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08-24)
袁丁[2](2018)在《庾信诗赋互参的创作方法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庾信诗、赋两种文体的创作既有文体内部的传承,也表现出相互吸收、借鉴的倾向。庾信在诗中不仅用了大量的赋典,而且用诗的形式写了很多赋的传统题材;他还将赋的艺术融入诗中,使其部分诗歌呈现出雄壮、富丽的风格。同时,庾信赋中也融入了诗的特点,并且以其入北为时间节点,前后期表现有较大不同。庾信前期赋作主要借鉴了五言诗的句式、音律、题材特点。后期赋作则表现出向屈骚回归的趋势,并且赋体呈现出意象化的特点。庾信这种创作方法,与梁代其他重要作家一起,对唐代作家创作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贺忠,涂显镜[3](2018)在《王阳明诗赋创作师法渊源——以新发现的王阳明叁篇佚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新发现的王阳明叁篇散佚赋为中心,通过对这叁篇作品创作手法的探讨,基于王阳明这叁篇佚赋与其他诗文的比对研究,探讨这叁篇作品的创作时间、艺术特色,探寻王阳明前期诗赋创作有意追步杜牧、苏轼的创作意图。(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代京瑞[4](2018)在《曹植诗赋创作的审美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曹植是建安时代最富盛名的作家,他的诗歌多蕴涵着自己的人生抱负和远大理想,感情充沛,境界阔大,给人以慷慨雄壮的审美感受。儒家积极用事的思想主导了曹植诗歌对于"壮美"风格的追求,楚辞传统、道家文化以及神仙方术思想塑造了他后期游仙诗赋浪漫飘逸的审美品格。(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03期)
何修身[5](2017)在《权近应制诗创作及其诗赋外交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权近出使明朝所作的24首应制诗在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和现实层面传达了李氏朝鲜的政治立场和诉求,消解了明朝和李朝之间因"表笺事件"引发的误会。这些应制诗与外交相结合,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诗歌的文学艺术价值。以权近应制诗为开端的中国明朝和朝鲜李朝之间的"诗赋外交",对两国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成为日后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陈凤露[6](2017)在《从张衡诗赋创作看东汉中期文学的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衡是东汉着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生于东汉由盛而衰的转折期,这一时期政治上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日益腐朽;文化上经学式微,道家思想逐步崛起,形成儒道互补的格局。时代的变化势必反映在文学的创作中。本论文结合历史背景、张衡生平经历和创作,从张衡诗赋入手,来探求东汉中期文学的新变,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汉大赋从强调歌功颂美、润色鸿业向强调讽谏转变;二是文学作品中儒家经世致用的进取精神渐渐消退,道家游于物外的逍遥成为新的追求;叁是鸿篇巨制的汉大赋到张衡盛极难继,注重抒个性情感的抒情小赋开始兴起;四是诗体重新受到重视,五七言诗通过张衡的创作得到新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沃兴华[7](2016)在《从诗赋理论看手卷的创作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人论书,大多讲笔法、讲点画、讲结体,对干具体幅式的创作几乎不讲。我曾经觉得奇怪,后来感到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此类问题的不够重视。"理一分殊",所有艺术的根本道理是一致的,书法创作上的许多问题是可以与其他艺术创作相互贯通并相互生发的,而目古代书法家多为文人,在治学卜强调会通,例如包世臣的《艺舟双揖》就包括了作文和作书两大部分,刘熙载的《艺概》就同时讲《诗概》《词曲概》《文概》(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6年05期)
姚文洁[8](2015)在《论陆机的诗赋创作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陆机《文赋》以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主要矛盾为目的,系统阐述了文章创作过程中的动机、构思、情感、体裁等方面的规律。在论述诗、赋文体的风格特征方面,陆机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重要论断,突破了传统文学创作的社会性和反华丽性,开一代文艺之新风气。文章将从陆机"缘情体物"论的内容、时代渊源等方面来分析陆机诗赋创作论的内涵,探究作者的文学理想。(本文来源于《雪莲》期刊2015年02期)
王准[9](2014)在《论《皇华集》诗赋创作的文学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建立于公元1368年和1392年的中国明王朝和朝鲜李氏王朝在历史上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这为两国间的文学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皇华集》中的诗赋创作继承并发扬了古老的诗赋外交传统;拓展了古代文人诗歌酬唱的领域;在其他方面也给人们以新的启迪,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4年11期)
谢君,余霞[10](2014)在《楚辞对朱熹诗赋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楚辞是朱熹诗赋创作的重要的学习对象,楚辞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对朱熹的辞赋与诗词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朱熹为数不多的赋作来看,其辞赋创作不仅在体裁上主要采用骚体,而且在词藻与句式上也是对楚辞的充分吸收和化用,此外,在作品的精神情感上也有着与楚辞的内在统一性,表现出对楚辞从表到里的全面接受。就朱熹众多的诗词而言,楚辞的影响深入到朱熹诗词的体式、辞藻、句式、用典、意境以及思想精神等各个方面,楚辞是朱熹诗词创作的重要源泉。(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诗赋创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庾信诗、赋两种文体的创作既有文体内部的传承,也表现出相互吸收、借鉴的倾向。庾信在诗中不仅用了大量的赋典,而且用诗的形式写了很多赋的传统题材;他还将赋的艺术融入诗中,使其部分诗歌呈现出雄壮、富丽的风格。同时,庾信赋中也融入了诗的特点,并且以其入北为时间节点,前后期表现有较大不同。庾信前期赋作主要借鉴了五言诗的句式、音律、题材特点。后期赋作则表现出向屈骚回归的趋势,并且赋体呈现出意象化的特点。庾信这种创作方法,与梁代其他重要作家一起,对唐代作家创作有一定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赋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1].吴冠文.收拾中华景物归[N].文汇报.2018
[2].袁丁.庾信诗赋互参的创作方法及评价[J].中国韵文学刊.2018
[3].贺忠,涂显镜.王阳明诗赋创作师法渊源——以新发现的王阳明叁篇佚赋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代京瑞.曹植诗赋创作的审美追求[J].散文百家.2018
[5].何修身.权近应制诗创作及其诗赋外交意义[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
[6].陈凤露.从张衡诗赋创作看东汉中期文学的新变[D].云南大学.2017
[7].沃兴华.从诗赋理论看手卷的创作方法[J].中国书法.2016
[8].姚文洁.论陆机的诗赋创作观[J].雪莲.2015
[9].王准.论《皇华集》诗赋创作的文学史意义[J].学术探索.2014
[10].谢君,余霞.楚辞对朱熹诗赋创作的影响[J].职大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