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契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契约,关系,劳动关系,同质性,自我,理论,心理。
劳动契约论文文献综述
刘传刚,李楠[1](2019)在《劳动契约关系理论新考——基于关系契约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契约关系立法需要兼顾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双重协调。劳动契约关系规范如何在人工智能技术时代下实现其价值目标,其前提在于将劳动契约关系本身置于何种理论框架之下进行阐释。关系契约理论采用法社会学的分析视角,重新构建起契约理论的法理基础,以"关系"为契约的核心要素,利用社会学分析方法在法哲学层面形塑了现代契约理论全新的人文价值和经济学价值目标。现代劳动契约关系的内在产生基础与关系契约理论的主张是一致的,关系契约理论为现代劳动契约关系的理论与现实困境提供了更加科学、开放的解释框架及体系。(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婷婷[2](2018)在《论台湾劳动契约分类及其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劳动基准法》以劳动契约的期限为标准,将劳动契约分为定期契约与不定期契约。台湾学术界对劳动契约的分类最具代表性的是将劳动契约分为典型契约和非典型契约。我国大陆《劳动合同法》将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台湾的劳动契约分类对大陆的劳动合同立法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吴泰青,叶菲[3](2016)在《从劳动契约到心理契约——浅谈增强公益类事业单位职工归属感的途径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方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文章概述了公益类事业单位为什么要增强职工归属感的内因和外因,并结合实际情况和个人见解,从劳动契约转换到心理契约的角度,提出了增强公益类事业单位职工归属感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6年09期)
杨帆[4](2016)在《晚清涉外劳动契约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时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近代化的不断演进,为满足其对于财富的贪婪欲望,西方各国渐渐开启了殖民掠夺和人口贩卖的疯狂模式。在西方世界普遍“蒸蒸日上”的大流中,“寄居蟹”式的封闭中国逐渐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砸开外壳,中国百姓自然成为其满足欲望的手段和工具并不断加以搜集。事实上,中国百姓结伴随海外佣工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朝代。晚清时期,随着中国大门的被动开启,“猪仔贩运”、“赊单苦力”、“合法化招工”等涉外不平等劳动契约的签订给我国劳动者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本文通过还原该时期涉外劳动契约和相关历史史实的真相,从晚清涉外劳动契约关系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的角度出发,紧接着介绍了晚清涉外劳动契约的实施状况,从而揭露晚清涉外劳动契约制度虚假性和强制性的本质。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于晚清时期涉外劳动契约制度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第一部分:晚清涉外劳动契约制度概述。该部分从概念层面进行分析,层层深入。从涉外劳动契约的概念和特征开始,紧接着对于涉外劳动契约的产生渊源及晚清涉外劳动契约的演化进程进行了描述,从而引出本文主题。第二部分:晚清涉外劳动契约关系。本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内容详细具体。先从涉外劳动契约关系的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晚清涉外劳动契约关系的表现特征。紧接着便是对晚清时期涉外劳动契约关系的两大基本要素,即当事人(又分为出洋华工和西方殖民者两部分)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第叁部分:晚清涉外劳动契约制度的实施。本部分同样作为本文的主体部分,承接上文描述了在晚清时期涉外劳动契约在当时历史环境下实施过程,包括涉外劳动契约的订立、涉外劳动纠纷的解决以及涉外劳动契约的终了叁小部分。第四部分:对晚清涉外劳动契约制度的评价。作为本文的结尾部分,笔者对晚清涉外劳动契约制度的价值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和总结。揭露了晚清涉外劳动契约制度欺骗性、虚假性的本质,从而升华了主题。(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6-06-30)
商会增[5](2016)在《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中劳动契约实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私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呈现出和谐的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仍然存在着不和谐的地方。产生这种不和谐的原因是私营企业中未形成合作性劳资关系,造成这种劳资关系不合作的原因很多,如私营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对劳动者的关注、劳动者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本文认为关键原因是劳动契约实施的不完善。因此,如何促使劳动契约实施更加完善是促进合作性劳资关系建立的关键,进而通过构建合作性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劳动契约实施不完善对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影响,并对造成劳动契约实施不完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如何完善劳动契约实施促进私营企业合作性劳资关系的建立,对丰富学术界关于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如何构建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于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构建合作性劳资关系目标出发,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契约实施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以及资产专用性分析劳动契约实施对私营企业影响的机理,并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运用最新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和劳动契约实施的状况;再次,运用机会主义、成本收益、政府职能理论分析了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契约实施不完善的内在原因;最后,从劳动契约自我实施和第叁方强制实施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劳动契约实施、构建合作性劳资关系的对策。本文认为,劳动契约实施对劳资关系具有关键性影响,正是因为劳动契约实施不完善阻碍了合作性劳资关系的构建,因而完善劳动契约实施是构建合作性劳资关系的关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对私营企业劳动契约实施进行研究,并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劳动契约实施对劳资关系的影响,提出应从完善劳动契约自我实施和第叁方强制实施角度构建我国私营企业合作性劳资关系,促进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更加和谐。但是,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研究视角,仅仅分析了劳动契约的实施问题,对于如何构建合作性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分析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另外,本文并未给出一种合意的劳动契约,这也是本文将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6-03-09)
商会增[6](2015)在《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中劳动契约实施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劳动契约实施作为切入点,从劳动契约的自我实施和第叁方强制实施角度分析了私营企业劳动契约实施不完善的原因,并从劳动契约自我实施以及第叁方强制实施角度提出了促进劳动契约实施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5年19期)
许嘉平[7](2015)在《融合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的劳动关系调节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调节机制应该具有多元性,无论是劳动契约还是心理契约都无法单独地对劳动关系进行有效地调节,只有把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有效地调节劳动关系。(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5年05期)
叶林,李辉[8](2015)在《劳动契约下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经济发展趋缓、劳资纠纷大量出现的背景下,我国劳动法理论界认为应对劳动者进行倾斜保护。立法者在公司法中加入公司社会责任的条款,又强化了劳动法将劳动者嵌入公司管理的决心。然而,公司社会责任,不应当以牺牲公司管理效率,否认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代价。引入社会成员的同质性、异质性概念,对我国劳动者在公司法中的地位重新界定,进而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合理安排劳动者参与公司事务的具体方式,进而推进公司社会责任。(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罗明忠,段珺[9](2015)在《个性特征、劳动契约与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基于广州市花都区部分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广州市花都区部分企业员工的调查数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由工资福利、工作特性与氛围和社会环境与服务叁个维度构成。签订短期劳动契约的员工对工资福利的满意度最高,签订中长期劳动契约的员工对工作特性与氛围、社会环境与服务的满意度最高。年龄越大,其劳动关系满意度越高;劳动者工作转换次数与其劳动关系满意度呈负相关。由此,应该积极推进劳动契约全覆盖并鼓励企业与员工签订中长期劳动契约;严格工资管理,维护职工权益;强化职业认同,减少员工工作转换频率。(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评论》期刊2015年01期)
田喜清[10](2014)在《劳动契约的自由与限制——以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18—19世纪,在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影响下,劳动契约也奉行"契约自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行使司法审查权,用"契约自由"原则来保障劳动契约的充分自由。20世纪以来,雇主以"契约自由"的名义损害雇工的现象日益增多,保护雇工合法权益的州立法逐渐得到最高法院的认可,劳动契约的自由开始受到限制。最高法院从保障劳动契约的充分自由到认可州立法对劳动契约自由的限制,体现了对劳工合法权益的倾向性保护。(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劳动契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台湾《劳动基准法》以劳动契约的期限为标准,将劳动契约分为定期契约与不定期契约。台湾学术界对劳动契约的分类最具代表性的是将劳动契约分为典型契约和非典型契约。我国大陆《劳动合同法》将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台湾的劳动契约分类对大陆的劳动合同立法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契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传刚,李楠.劳动契约关系理论新考——基于关系契约理论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婷婷.论台湾劳动契约分类及其借鉴意义[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
[3].吴泰青,叶菲.从劳动契约到心理契约——浅谈增强公益类事业单位职工归属感的途径和方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
[4].杨帆.晚清涉外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5].商会增.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中劳动契约实施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6].商会增.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中劳动契约实施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
[7].许嘉平.融合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的劳动关系调节机制探析[J].企业导报.2015
[8].叶林,李辉.劳动契约下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机理[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9].罗明忠,段珺.个性特征、劳动契约与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基于广州市花都区部分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
[10].田喜清.劳动契约的自由与限制——以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为视角[J].昆明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