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肖银辉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廊坊065201)

摘要: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化形态,对当前和未来人类的生活、生产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作为互联网上最活跃群体的当代大学生,受到了网络文化的深刻影响。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快捷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它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拓宽了大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促进了大学生人格的积极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使一些大学生的人格产生偏离或扭曲。因此,利用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人格教育;消极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3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深入影响着每一个人,随着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世界各个角落的文化交流和冲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频繁而剧烈,由此催生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它是传统文化在现在科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状态,却又对传统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力,潜移默化中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精神境界。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7]网络和网络文化正不断深入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改变信息获得的渠道,进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内心的精神世界,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的崛起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14]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网络文化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13]。网络第一次将人类的文字、符号、语言会话、习俗等等集中到一个系统里,丰富并改变人类的表达方式和对事物的处理方式。其实质就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在现代科技时代的展现和人类传统文化在现代信息时代的延伸。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它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15]。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习俗、道德礼仪和语言形式,网络文化做为一种文化现象同样如此,并对传统文化的观念、表达方式、道德礼仪产生冲击和影响。

(2)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进步,网络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和重要飞跃。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一、开放性。网络文化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具有超越地域、国家、文化、种族乃至语言限制的特性,真正实现了人类文化史上第一次完全开放的文化进程。二、虚拟性。网络的虚拟性就是把人们的实践活动转移到以网络为平台的电子空间上来。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的都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虚拟的网络行为,因而网络主体身份具有隐蔽性。三、交互性。网络可以使传播者和受众进行双向互动和信息流动。网络文化的交互性,相对于传统的文化形态而言,是质的飞跃,有利于增强文化的渗透力。网络文化的交互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的信息交流活动。网络使用者不仅仅是网络资源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四、平等性。在网络世界里,每个网民,既能接受信息,又能传播信息、制造信息,相互沟通,相互感染。互联网上文化资源的供应没有配额,不受数量的限制,也不受供应时间的限制。互联网上的文化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与更新,作为网民,能够自由地占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说开创了文化传播的一个新时代。因为网络文化信息的开放性、共享性,网络使用者有了平等享受文化资源的基础和权利。

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塑造,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康人格的人。”[1]在学校教育中,“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针对教育对象的人格素质状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并通过各种训练途径对学生施加影响,对其进行心灵改造和品德塑造,促其人格系统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具有朝气蓬勃、乐观向上、谦虚谨慎、忠诚踏实、情绪稳定等人格素养。”[1]因此,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重要职责,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大学生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也就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具有两个最突出的特性,那就是创造性和竞争性。在这一新时期,各国之间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着激烈较量,而且在文化方面的较量也正在不断加剧。追根溯源,所有这一切都可以概括为“人才较量”,即进行人才素质的较量和竞争。然而,要实现这一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健全的人格素养;二是完整的人格结构。

如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度发达,使教育更有条件、有机会去挖掘人的巨大潜能,但这种潜力被开发出来以后,既有可能造福于社会,也有可能祸害于社会,这就取决于人格的力量。大学生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的前途与希望都与大学生的人格素质休戚相关。所以,培养人格健全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是未来社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2)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育是通过育人而实现其社会价值的。”[3]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民族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各种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尤其是在高校就业制度变革,个人与单位双向选择的背景下,使得大学生在面临学习、就业、择业等方面享有自由选择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导致对社会、对前途产生忧虑和恐惧心理,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因此而走向极端,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和负担。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会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不利的影响。“素质教育中应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统一并和谐发展,因为知识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能力是人们由现实向理想飞跃的翅膀,人格则最终决定着人生的成败。”[12]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才能并且不学无术,那么他不可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但如果一个人在人格方面存在缺陷、心术不正,那么即使他拥有再多才能,知识再渊博,他也不会对社会做出贡献,反而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更大的破坏力。

(3)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立业的需要。

“具备健康的人格,是人在社会中立足与生存的基本前提。”[3]大学生的人格素质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思维敏捷、爱好探索,但由于阅历和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情绪极易波动,内心冲突较多。特别是当今网络的普及,新旧观念的交错与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得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经常处入困惑状态,特别是不正之风和腐败等现象的出现,大学生对此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迷惑,在这个时期特别需要针对性的人格教育。

人格素质对于想有所作为、想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青年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就是说教育的伟大使命首先在于教会做人,其次是做事。”[11]人格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处理好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问题。没有良好的人格素养,就有可能利用所长去干坏事,对社会造成危害。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说:“教育一个人的知性,而不培养其德性,就是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危险。”由此可见,要想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其进行人格素质的教育。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消极影响

当今时代,网络文化正以迅猛的发展速度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使人们对其依赖程度日益加大。面对这种新文化,大学生们因其对新兴事物具有强烈敏感力和嗅觉而成为这种文化的主要力量。然而,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生利用它吸收各种营养的同时,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不时地凸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挑战。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时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定会产生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与融合,甚至会出现善恶是非标准模糊的情况,这会使得大学生认识不清网络时代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当前的国际网络信息中,绝大部分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美国控制着全球文化的方向和节奏,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以及政治体制。“加上一些色情文化、黑色文化、暴力文化以及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转向盲目追求享受、奢侈、刺激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0]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流产生不利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网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更新非常频繁,一些大学生毫无节制地将时间、精力、金钱花费在网络上。他们上网时精神振奋,离开网络精神萎靡,没有心思学习。并且,大学生上网频繁很容易患网络综合症,造成神经紊乱,引发各种疾病,更严重的猝死情况也时有发生。当大学生们感到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得到的乐趣多于现实生活时,他们就会过分沉溺于网络,逃避现实,慢慢就会与社会大众脱离,集体意识弱化,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会产生心理障碍等问题。更有甚者,不能有效转换客观实在与虚拟世界,出现心理错位和认知的不协调,导致多重人格障碍。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集体意识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四通八达,信息能够自由流动,各种社会热点、国际时事、风俗和时尚都能在网络中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在网上,个人可以不参加集体活动,也可以不服从集体大多数人的意见,还可以在论坛或博客上用文字随时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发泄自己的情绪,“自我中心”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滋长。“他们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浏览虚假重复信息,难免会产生心理焦虑和不满,出现精神疲惫,更有甚者会产生情感迷失,造成冷漠型人格”。[2]p153另外,网络上一些腐朽落后的、粗俗的观念的传播弱化了我国青年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对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坚定信念有所影响。

(四)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品质产生消极影响。

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影响并塑造着青年大学生。在网络的平台上,大学生既可以接受各种文化熏陶,享受人类创造的各种优秀文化成果,又可以通过网络文化接受社会规范,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然而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主体、网络行为、网络信息都是虚拟的。由于网络信息交流的相对隐蔽性和平等性,人的行为与真实身份并不是完全对应的,这对大学生的道德约束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所削弱,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和违法乱纪现象,对现有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甚至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

总之,在网络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度较高,世界范围内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伦理道德都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只有准确把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才能有效地规避这些影响。

四、网络时代如何进行大学生人格教育

简单地说,人格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塑造大学生的一种健全人格,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众所周知,网络文化以其铺天盖地的态势给大学生人格教育提出了挑战,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它也是一种机遇,那么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其负面影响,以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更好的发展。

(一)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校园网络是学校营造学术氛围、增进学术交流、启迪学生智慧、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渠道,也是传播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阵地。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是一种精神,一个全新的世界。它以其自身的感染力、震撼力和凝聚力,来塑造人的心理、意识和性格。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所谓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在校园文化中起作用的可以为其服务的一切物质条件。”[9]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培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环境条件作为前提。诸如教学科研设施、建筑群落及场馆设施、绿化环境、卫生环境等等,这些都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特点。它们在风格、设计、结构上都会给人一种深刻而独特的印象,这些都为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了物质环境方面的保障。

2.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精神文化,是一种内涵和层次较深的东西。像校园的文化传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还有教风、学风、校风。这些东西在很多层面上反应了一个学校的的理念和追求,体现了师生的面貌,因此它对人们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和持久。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校级领导班子及教师等德育工作者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方面,一线教师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当代校园,师者,不仅教会我们道理、传给我们知识、解答我们的疑惑,更在学识、品质、毅力等方面给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另一方面,学校的领导班子是一种向导,不论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还是他们的工作作风、行为特点,都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加强网络的监控与管理。

在网络社会中,网络文化具有平等性的特点,它让所有参与者既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在整个信息世界中传播。网络使个人的影响力得到了无限地扩张,个人在网络中的言论似乎是“绝对自由”的。这种自由使得个体之间的社会交往更加复杂,给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藏的危机。此时我们就需要一种规则来规范个人行为,在确保校园文化向前发展的同时,校园网络文化也能够健康有效地运行。法律是一个强大而且有效地武器,相关法律的健全是一种最有效的保障。目前,使用网络最大的人群是大学生,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心理还处于较天真的阶段,自我约束力不够,个性较强,爱表现,却对于法律的认识相当模糊。在这种情况下,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网络犯罪。与此同时,网络社会又缺乏法律制约,个人的隐私很容易受到侵害。为了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执法力度,做好监管工作,是十分迫切而且必须的。

(三)坚持家庭、学校、社会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人格是人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内在凝聚,是人的精神力量的最高体现。”[4]但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培养,不是某单一方面因素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的共同努力。有了家庭、学校、社会的正确引导,大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塑造的动力就会增强,最终我们才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界环境因素,它们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力更为重大。良好的学校氛围、集体意识等等,会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但是,在信息如此蓬勃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已置身于社会大家庭中,其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单单是学校所能决定的,必须树立起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观念,形成一股合力,以提高人格教育的整体作用。

网络文化包罗万象,大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树立崇高的理想人格,增强人格的自我完善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磨炼人格。“培养青少年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使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把握现实,塑造健康人格。”[5]

(四)建立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网络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这时我们就要把握机会,抢占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高点。“在网络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挥网络作用,丰富教育内容,拓展信息渠道,改进教育手段,创建优良的网络育人环境。”[6]网络不仅改变了传播、传递和发布信息的方式,而且它也强化了大众的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使得人们与媒体的对话成为可能。这种特点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网络,他们就可以更直接、更快捷地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为此,做好健全人格教育网络的工作,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用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当代社会,信息日新月异,纷杂的多种价值冲突影响着新时代的大学生,这种价值冲突比过去任何时期都多而强烈,另外大学生们自身心理发展状况各异,会有部分学生无法最大限度地捕捉、鉴别急剧变化的信息,引起他们内心的矛盾,这往往会给他们造成误导,人格形成出现偏差。因此,确保人格教育进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尤为重要,增强他们对党的领导、社会、自己的信心;如今的社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在这复杂的情形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自主的选择适应社会的方法和合适自己的价值取向。了解了大学生内心迷茫和冲突的地方,我们就可以采取措施加以引导。比如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态度明确地发表看法,对于错误的言论,绝不手软地批评,并及时纠正。要让他们明白,党无处不在,即使是在网上这个虚拟的世界,也到处有党的声音。“如清华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红色网站”,内容涉及理论学习,国际、国内时事热点及动态分析等,目前已成为学生班集体、团支部、党课学习小组开展学习交流的窗口。”[8]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困难、荣誉、问题,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与自然,塑造其积极向上、自信自立、理性宽容的良好心态,有利于大学生价值主体自我构建能力的形成。

2.完善网络建设,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

为了提高人格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教育网站、网络支持的各种学习形式等形成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系统。当这个网络服务功能和资源足够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眼光时,我们就可以将教育和服务融为一体。

总之,网络作为媒介,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身心健康等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只有正确对待、引导得当,才可以避免或使其负面影响减小到最少,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积极作用。使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能够明辨良莠、趋利避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曾天德.人格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中外人格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3期.

[2]曾天德.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陈绍珍.当前我国高校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王生卫.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7期。

[5]李娟娟.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初探[J]李娟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6期。

[6]尹田生.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2期。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钟兆明等.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的几点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

[9]李木.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10]樊迎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新[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年7期。

[11]任秀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6。

[12]齐爱兰.大学生知识、能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4)。

[13]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2。

[14]施进华等.论和谐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6期。

[15]本章部分参考.刘玲.肖银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拟收录。

标签:;  ;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