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凝素,氨酸,神经,病毒,流感,禽流感,蛋白。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论文文献综述
钟伟娟,梁莹,宋德志,田雯钰,赖振屏[1](2019)在《脾脏酪氨酸激酶和核因子-κB对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上调自然杀伤细胞TRAIL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脾脏酪氨酸激酶(Syk)和核因子-κB(NF-κB)对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上调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干扰素γ(IFN-γ)受体缺失的NK细胞株(IFN R-/-NK)分为小干扰RNA(siRNA)-Syk1组、siRNA-Syk2组、siRNA-Syk3组、siRNA-p65-1组、siRNA-p65-2组、siRNA-p65-3组、未处理组、脂质体组、siRNA-NC组,未处理组加入磷酸缓冲盐溶液(PBS),脂质体组加入由脂质体3000和Opti-MEM培养基组成的转染复合物,siRNA-NC组加入含非特异性siRNA的转染复合物,其他组加入含相应siRNA的转染复合物。(1)转染36 h后,检测各组细胞Syk和(或) p65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2)转染16 h后,将细胞分为siRNA-Syk1+HN组、siRNA-Syk2+HN组、siRNA-Syk3+HN组、siRNA-p65-1+HN组、siRNA-p65-2+HN组、siRNA-p65-3+HN组、脂质体+HN组和siRNA-NC+HN组、未处理组,未处理组细胞加入PBS,其余各组细胞加入NDV-HN。检测各组细胞膜型及分泌型TRAIL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检测siRNA-Syk1+HN组、siRNA-Syk2+HN组、siRNA-Syk3+HN组、脂质体+HN组、siRNA-NC+HN组和未处理组磷酸化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瞬时转染36 h后,与脂质体组比较,siRNA-Syk1、siRNA-Syk2、siRNA-Syk3组的Sy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iRNA-p65-1组、siRNA-p65-2组、siRNA-p65-3组p6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均P <0. 05)。(2)未处理组的膜型TRAIL蛋白及分泌型TRAIL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他组,siRNA-Syk1+HN组、siRNA-Syk2+HN组、siRNA-Syk3+HN组及siRNA-p65-1+HN组、siRNA-p65-2+HN组、siRNA-p65-3+HN组的膜型TRAIL蛋白及分泌型TRAIL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脂质体+HN组(均P <0. 05)。未处理组磷酸化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他组,siRNA-Syk1+HN组、siRNA-Syk2+HN组、siRNA-Syk3+HN组磷酸化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脂质体+HN组(均P <0. 05)。结论敲低Syk或p65可以削弱NDV-HN上调NK细胞TRAIL蛋白的表达。Syk和NF-κB信号通路可能介导NDV-HN直接活化NK细胞表达TRAIL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宋彦丽[2](2018)在《siRNA对流感病毒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的抑制作用及其在病毒重配中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iRNA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非编码RNA,其介导的RNAi过程可高效、特异的沉默靶基因,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的研究中。已有研究表明,针对流感病毒M,NP等基因的siRNA能够通过抑制基因表达,抑制病毒的增殖。本研究制备了多条针对PR8病毒抗原基因HA和NA的siRNA,测定了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对基因组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尝试利用siRNA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株的重配。在第一部分中,设计了PR8病毒特异地siRNA。通过测序获得疫苗株PR8和野毒株H3N2的序列,根据siRNA设计规则设计了针对PR8病毒HA、NA基因的特异性siRNA。通过序列比对检测并排除与H3N2同源的siRNA序列,最终设计并合成针对PR8的HA和NA基因的特异性siRNA序列共12条。其中包括HA和NA特异的长度为19nt的common siRNA各3条以及长度为25bp的stealth siRNA各3条。在第二部分中,检测了siRNA的抑制效果及特异性。分别在MDCK和MTY6细胞上优化了siRNA抑制实验的转染试剂、浓度及收毒时间等条件。根据优化的条件,通过NA活性、CCID50实验检测了NA特异的siRNA单条、两条及叁条联合使用对PR8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NA-105与NA-199联合使用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率为86.07%,且不与H3N2发生非特异反应。通过NA活性及血凝实验检测了HA特异的siRNA的抑制效果,显示:HA-56与HA-802联合使用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为57.88%,且不与H3N2发生非特异反应。HA与NA特异的siRNA联合使用对PR8的抑制效率,约为95%,高于上述HA或NA siRNA各自联合使用的抑制效果,且对H3N2无抑制作用,特异性好。在第叁部分中,用HA和NA特异的siRNA进行PR8与H3N2病毒的重配。采用叁种方式制备病毒混合液:(1)在MTY6细胞上分别先后感染PR8和H3N2,细胞病变90%时收获病毒混合液;(2)灭活的PR8与未灭活的H3N2共同感染鸡胚24h后收获病毒混合液;(3)灭活的H3N2与未灭活的PR8共同感染鸡胚24h后收获病毒混合液。共同转染NA-105、NA-199和HA-56、HA-802 siRNA抑制病毒混合液中的PR8病毒增殖,通过噬斑实验筛选单克隆并用RT-qPCR和RT-PCR对病毒进行鉴定。经多轮筛选鉴定并未检测到重配株存在,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MTY6细胞上用siRNA对PR8病毒连续抑制叁代后,通过深度测序检测了siRNA作用下流感病毒基因的突变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期刊2018-06-01)
黄政,李灵之,姚栋,欧新华[3](2017)在《2017年长沙地区两株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分子水平对长沙市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株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揭示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方法 2株毒株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扩增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片段,进化树分析氨基酸关键位点。结果氨基酸分析显示2株毒株(A/Changsha/26/2017和A/Changsha/41/2017)受体结合位点为G195V和Q235L。多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新的突变,包括A130T、S136N、R148K和M245I(V)。NA基因中耐药性位点K294R,未发生变异。进化树研究表明,HA基因与2017年广东省分离的3株毒株共为一个分支,并单独分为一个亚支。NA基因遗传距离最近的是A/Chicken/Ganzhou/GZ79/2016。结论长沙市出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株已进化为一个单独分支,为高毒力新型H7N9病毒株,需加强禽流感病毒的防控力度,预防人群的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毒病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Pushko,P,董晓云[4](2017)在《展示H5、H7、H9血凝素和N1神经氨酸酶的病毒样颗粒引发鸡对异源禽流感病毒保护性免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野生禽类中流行的禽流感病毒(AIV)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针对多种禽流感亚型的人用和兽用疫苗。本试验制备了针对H5、H7和H9 3种AIV亚型抗原的病毒样颗粒(VLPs)(分别源自H5N1、H7N3和H9N2病毒)。VLPs还含有流感N1神经氨酸酶和逆转录病毒gag蛋白。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H5/H7/H9/N1/gag VLP。本试验测定了其包括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在内的生化特性、功能和抗原特性。在鸡禽流感攻击模型中进一步评估VLPs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针对异源AIV(包括H5N2、H7N3和H9N2亚型AIV)的保护功效。结果显示,接种疫苗的禽类在H5N2和H7N3高致病性AIV的攻击中未出现死亡,而对照组全部死亡。用低致病性H9N2亚型AIV攻毒后也可检测到免疫应答,结果表明H5/H7/H9/N1/gag VLP为具有广泛免疫保护作用的禽流感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7年01期)
张伟强,郭豫杰,李赛赛,王月影,陈丽颖[5](2016)在《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的可溶性超表达与免疫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及其免疫活性。方法采用融合表达的方法将HN蛋白基因分别与Grifin、谷胱甘肽S移酶(GST)、麦芽糖结合蛋白(MBP)、Nus A、小泛素样相关修饰物(SUMO)、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蛋白G(protein G)、γ-晶状体蛋白(γ-crystallin)、Ars C、Ppi B 10种融合标签基因采用柔性接头进行连接,构建10个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这10个重组质粒分别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用不同条件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并选出最佳诱导蛋白表达的条件,筛选出能够显着促进HN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标签,并用Western blotting对所表达蛋白的含量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纯化的重组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验证其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10个不同融合标签的H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筛选出融合标签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能够显着促进HN蛋白可溶性表达,且Western blotting显示所表达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是最多的。经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验证重组HN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融合标签MBP可以显着提高HN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刘大维[6](2016)在《我国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我国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分子进化情况。方法通过2013年1月~2015年11月不同途径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资料,分析我国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点,筛选H7N9禽流感病毒株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核苷酸及所编码关键位点情况。结果国内病毒株同源性得分>0.99,从神经氨酸酶基因同源性分析中,广东第1例H7N9禽流感的神经氨酸酶基因KF662949和山东的H7N9禽流感的神经氨酸酶基因CY147110、浙江的H7N9禽流感的神经氨酸酶基因KF50092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KF662949和CY147110同源性得分达到0.999。血凝素氨基酸序列裂解位点和潜在糖基化位点分别为30、46、249、421、493,神经氨酸酶氨基酸序列耐药位点和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主要包括神经氨酸酶119R、120E、152D、153R、200N、226R、229E、245D、276H、278E、279E、294R、332D、351K、427E。结论 H7N9禽流感毒株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一定的聚集性,时间越近、空间距离越短,可能出现进化关系越发接近。(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6年30期)
曲虹,王思睿,王晓龙[7](2016)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与禽流感入侵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的毒性是由其对宿主细胞、宿主动物或对种群产生不利影响的能力决定的。人类21世纪四次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大流行都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而禽类作为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主要病毒携带者,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毒株储存库,可以不断产生新的或潜在的流行毒株。血凝素介导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及膜融合,在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步骤。血凝素与唾液酸受体结合成为甲型流感病毒入侵和跨物种传播的首要条件。神经氨酸酶也存在于病毒的囊膜表面,具有水解唾液酸受体、释放病毒感染其他宿主细胞的作用。了解禽流感入侵及其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之间的传播机制,有利于早期识别,为提供防控新手段提供可能。(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林丽华,谢剑锋,郑奎城[8](2016)在《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变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流感病毒是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突变率较高,常在全球范围内的部分地区引起小规模暴发和流行,造成一定的疾病和经济负担。现主要对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2个蛋白的结构、功能和基因特性等方面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卢元赫,张玲玲,张峣,任博雯,祝子涵[9](2016)在《牛副流感病毒3型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杆状病毒中表达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3,BPIV-3)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方法提取BPIV-3 BN-1株RNA,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HN全长ORF,将其克隆至杆状病毒供体载体p Fast Bac HTA中,获得重组供体质粒p Fast Bac-HN。将p Fast Bac-HN转化至感受态细胞E.coli DH10Bac,制备穿梭质粒Bacmid-HN。将纯化的Bacmid-HN经脂质体转染至Sf21昆虫细胞,拯救重组杆状病毒,并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经PCR及测序鉴定证明,HN基因重组供体质粒p Fast Bac-HN及穿梭质粒Bacmid-HN构建正确。利用Sf21昆虫细胞成功拯救重组杆状病毒,连续传代扩增3代的病毒滴度为2×108 CPE/ml。重组HN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70 000,可与BPIV-3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了BPIV-3重组HN蛋白,为BPIV-3的诊断及疫苗效力评价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焦素黎,胡逢蛟,张姝,李永东,倪红霞[10](2015)在《2003-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03-2014年宁波市乙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宁波市2003-2014年哨点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选取不同时期的乙型流感毒株进行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变异和进化。结果宁波市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和Yamagata两大普系流行株的HA及NA基因在2003-2014年间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氨基酸序列变异,其中最明显的为2005年与2009年的Victoria系毒株及2007年与2010年的Yamagata毒株变异。每当HA基因序列发生明显变异时NA基因也同时出现明显的变异,而且有时NA基因的变异比HA基因更明显。同时发现2013-2014年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为Yamagata系HA与Victoria系NA的重配株。结论乙型流感两大谱系流行株的HA基因发生变异时NA基因也会出现变异,甚至较HA基因更快。2013-2014年宁波市乙型流感高发的流行株为Yamagata系HA与Victoria系NA基因的重配株。(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15年06期)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siRNA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非编码RNA,其介导的RNAi过程可高效、特异的沉默靶基因,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的研究中。已有研究表明,针对流感病毒M,NP等基因的siRNA能够通过抑制基因表达,抑制病毒的增殖。本研究制备了多条针对PR8病毒抗原基因HA和NA的siRNA,测定了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对基因组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尝试利用siRNA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株的重配。在第一部分中,设计了PR8病毒特异地siRNA。通过测序获得疫苗株PR8和野毒株H3N2的序列,根据siRNA设计规则设计了针对PR8病毒HA、NA基因的特异性siRNA。通过序列比对检测并排除与H3N2同源的siRNA序列,最终设计并合成针对PR8的HA和NA基因的特异性siRNA序列共12条。其中包括HA和NA特异的长度为19nt的common siRNA各3条以及长度为25bp的stealth siRNA各3条。在第二部分中,检测了siRNA的抑制效果及特异性。分别在MDCK和MTY6细胞上优化了siRNA抑制实验的转染试剂、浓度及收毒时间等条件。根据优化的条件,通过NA活性、CCID50实验检测了NA特异的siRNA单条、两条及叁条联合使用对PR8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NA-105与NA-199联合使用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率为86.07%,且不与H3N2发生非特异反应。通过NA活性及血凝实验检测了HA特异的siRNA的抑制效果,显示:HA-56与HA-802联合使用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为57.88%,且不与H3N2发生非特异反应。HA与NA特异的siRNA联合使用对PR8的抑制效率,约为95%,高于上述HA或NA siRNA各自联合使用的抑制效果,且对H3N2无抑制作用,特异性好。在第叁部分中,用HA和NA特异的siRNA进行PR8与H3N2病毒的重配。采用叁种方式制备病毒混合液:(1)在MTY6细胞上分别先后感染PR8和H3N2,细胞病变90%时收获病毒混合液;(2)灭活的PR8与未灭活的H3N2共同感染鸡胚24h后收获病毒混合液;(3)灭活的H3N2与未灭活的PR8共同感染鸡胚24h后收获病毒混合液。共同转染NA-105、NA-199和HA-56、HA-802 siRNA抑制病毒混合液中的PR8病毒增殖,通过噬斑实验筛选单克隆并用RT-qPCR和RT-PCR对病毒进行鉴定。经多轮筛选鉴定并未检测到重配株存在,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MTY6细胞上用siRNA对PR8病毒连续抑制叁代后,通过深度测序检测了siRNA作用下流感病毒基因的突变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论文参考文献
[1].钟伟娟,梁莹,宋德志,田雯钰,赖振屏.脾脏酪氨酸激酶和核因子-κB对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上调自然杀伤细胞TRAIL蛋白表达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9
[2].宋彦丽.siRNA对流感病毒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的抑制作用及其在病毒重配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8
[3].黄政,李灵之,姚栋,欧新华.2017年长沙地区两株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特征分析[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7
[4].Pushko,P,董晓云.展示H5、H7、H9血凝素和N1神经氨酸酶的病毒样颗粒引发鸡对异源禽流感病毒保护性免疫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7
[5].张伟强,郭豫杰,李赛赛,王月影,陈丽颖.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的可溶性超表达与免疫活性检测[J].解剖学报.2016
[6].刘大维.我国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
[7].曲虹,王思睿,王晓龙.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与禽流感入侵机制[J].防护林科技.2016
[8].林丽华,谢剑锋,郑奎城.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变异的研究进展[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
[9].卢元赫,张玲玲,张峣,任博雯,祝子涵.牛副流感病毒3型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6
[10].焦素黎,胡逢蛟,张姝,李永东,倪红霞.2003-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变化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