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作业方式论文_杨晓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伐作业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作业,方式,森林,土壤,太白,特性,生态。

采伐作业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华[1](2018)在《不同地形森林抚育采伐及其作业方式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围绕不同地形条件对森林抚育采伐进行讨论,阐述了该项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并探讨不同地形森林抚育技术及其作业方式的创新,希望可以借此推动森林抚育采伐工作的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许春林,贲园,罗顶胜,黄玲[2](2017)在《森林采伐作业方式对松树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采伐方式对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并且不同采伐强度和方式的影响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着重探究森林采伐作业方式对松树林地土壤理化特性影响,以某地区松树林地在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干扰后形成的次生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采伐前后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皆伐和择伐对松树林地采伐迹地的物理性质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7年22期)

苗子旺,徐安民[3](2010)在《采伐变采挖是否改变作业方式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树木采挖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03〕41号)要求,采挖树木按照国家有关林木采伐的规定进行管理,采挖树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挖,林业主管部门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时要注明"树木采挖"项目。当前,持没有注明"树木采挖"的采伐证采挖(本文来源于《森林公安》期刊2010年01期)

张会儒[4](2007)在《基于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采伐方式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国际上基于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采伐理念的区域级或国家级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包括:斐济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森林采运方法规范》、亚太林业委员会的《亚太区域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和中国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这些规程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注重效率为基本原则,目的是通过技术的改进,严格控制森林的过度消耗,减少采伐活动对森林及其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劳动效率和木材的利用率,处理好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平衡,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针对我国森林采伐规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类制定不同区域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及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监督体系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07年06期)

卢伟[5](2001)在《森林采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林区目前普遍采用的采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探讨了采伐方式、集材方式、集材作业季节、集材车辆通过次数、迹地清理方式对采伐迹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五个方面的问题。结论如下: (1)采伐作业方式对采伐迹地物理特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十分明显。采伐作业对迹地土壤化学特性有显着影响,有机质、氮的含量明显提高,pH值和磷元素略有提高。择伐迹地更新好于皆伐。 (2)拖拉机集材对采伐迹地土壤物理及化学特性均有显着影响,主要物理指标变坏,有机质、全量氮和全量磷等营养物损失约在50%以上,养分损失严重,对迹地更新和苗木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畜力集材对采伐迹地物理特性也产生较显着影响,但影响程度小于拖拉机集材。 (3)林地土壤物理特性的变化与集材车辆通过林地次数及车辆类型密切相关。基本呈以下规律:集材车辆通过林地次数1~5次,林地土壤物理持性变化显着;6~15次,变化减弱;16次以上,各参数变化不显着。其中轮式拖拉机集材引起的林地土壤物理特性的变化大于履带式。 (4)集材作业季节对采伐迹地土壤物理特性存在较显着的影响,冬季作业期采伐迹地各项物理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夏季,对土壤的干扰程度远远小于夏季。冬季集材道上的更新效果好于夏季集材道。 (5)火烧法和堆积法迹地清理方式均使采伐迹地土壤物理特性指标发生一些变化,但两者相差不大,均不显着。这两种迹地清理方式对采伐迹地化学特性产生较大影响,堆积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明显高于参考样地,有利于保持土壤地力;而火烧迹地除钾元素含量增加外,其他营养物质损失较大。 根据以上结论,在选择采伐作业方式时应尽量采用择伐作业和畜力集材;在采用机械集材时应首选履带式拖拉机;集材作业季节应优先采用冬季集材;应尽量采用堆积法迹地清理方式。这样才能够减少采伐作业对林地土壤的破坏,保护和提高林地土壤生产力。(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1-04-01)

张彦龙,张有为,郝佰春[6](1999)在《森林采伐作业适宜方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要因地因林科学地选择采伐方式。本文针对东北内蒙古林区的采伐特点,探讨了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生态采伐模式。(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1999年06期)

李广潮[7](1991)在《浅议太白林区森林采伐更新方式及实行森林采伐更新系统作业法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太白林区位于秦岭西部的太白县境内。该林区是建国后陕西省进行主伐利用最早的林区。本文想通过对太白林区森林采伐更新情况的分析,探讨森林采伐更新方式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1 林区概况太白林区总面积23.63万 ha,省太白林业局经营面积1 2.84万 ha。其中,有林地1 2.08万 ha,蓄积1216.6万 m~3。林区地形复杂,秦岭主梁由东向西横亘其中,境内群山林立,河谷纵横,小地形变化很大。最高(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1991年01期)

采伐作业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森林采伐方式对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并且不同采伐强度和方式的影响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着重探究森林采伐作业方式对松树林地土壤理化特性影响,以某地区松树林地在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干扰后形成的次生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采伐前后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皆伐和择伐对松树林地采伐迹地的物理性质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伐作业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华.不同地形森林抚育采伐及其作业方式创新[J].农业与技术.2018

[2].许春林,贲园,罗顶胜,黄玲.森林采伐作业方式对松树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J].乡村科技.2017

[3].苗子旺,徐安民.采伐变采挖是否改变作业方式辨析[J].森林公安.2010

[4].张会儒.基于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采伐方式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2007

[5].卢伟.森林采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

[6].张彦龙,张有为,郝佰春.森林采伐作业适宜方式的探讨[J].森林工程.1999

[7].李广潮.浅议太白林区森林采伐更新方式及实行森林采伐更新系统作业法的建议[J].陕西林业科技.1991

论文知识图

森林工程运行控制信息反馈系统图采伐机结构图  主要作业参数[3]如下...1 液压驱动链锯结构简图2005年各地区针叶纸浆材平均交货价.生态采伐评价指标体系活力的测定方法浙江省林业桐庐县实行伐区作业设计,执行森...

标签:;  ;  ;  ;  ;  ;  ;  

采伐作业方式论文_杨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