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催化流固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氮化硅,硅,氮化,反应动力学
非催化流固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杨福明,王立,尹少武,李延辉[1](2013)在《硅粉常压直接氮化过程的非催化气固反应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平均粒径2.2μm、纯度99.99%的硅粉为原料,采用纯度99.993%的高纯氮气作为反应气体,在1350和1400℃下进行了氮化时间为10~30 min的氮化实验,得出了不同温度下硅粉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将硅氮反应看成非催化气固反应,建立了硅颗粒氮化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两个模型参数:硅氮反应速率常数和氮气在产物层中的扩散系数.假定反应速率常数和扩散系数均满足阿伦尼乌斯公式,求得化学反应激活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2.71×104J·mol-1和3.07×10-5m·s-1,扩散激活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06×105J·mol-1和1.12×10-9m2·s-1.利用本文得出的氮化动力学模型对各温度下不同粒径硅粉的转化曲线进行了预测,预测曲线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在趋势上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余剑,岳君容,刘文钊,张光义,许光文[2](2011)在《非催化气固反应动力学热分析方法与仪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测量近本征反应速率和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是热化学工程和应用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以热重为代表的传统热分析方法与仪器在非催化气固反应的测试与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许多典型的非等温反应分析方法与模型方程。本研究概述了现有热分析的方法原理及在气固反应分析中存在的缺陷,剖析了自主研发的利用微型流化床反应器强化反应传热与传质,实现气固快速混合与加热、低扩散抑制、微分化的近本征反应的思想。系统总结了基于该思想研制的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在分解、热解、燃烧(氧化)、还原、吸收等典型非催化气固反应中的应用特性,并展示了相应的等温动力学参数结果。(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1年10期)
曹晏,张守玉,张建民,王洋,张碧江[3](1999)在《移动床热煤气脱硫气固反应过程模拟——Ⅱ-错流移动床非催化气固反应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前文错流移动床反应器模型方程,模拟计算并分析了该类反应器中气、固相流动对热煤气脱硫等非催化气固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床层在床深方向按反应速率的快慢可分为粗脱区和精脱区,在颗粒流动方向上气相浓度差异较大,并主要体现在粗脱区内,床层出口处颗粒转化率呈现较大分布,反应器内气固交错流动、气相浓度和颗粒转化率共同作用( 于气固反应速率) 等因素是造成过程特征的主要因素。因此反应器优化应满足对两相流动的优化,将粗脱区设置成错流移动床而精脱区设置成固定床,并使粗脱区内颗粒流速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以减小出口颗粒转化率的分布并提高颗粒利用率,同时沿颗粒流动方向应逐渐减小过床气流体积分率以利于床内气固反应速率的均一分布。由此指出对该类床型其底部渐缩下料段和过床气流对床内颗粒流动的影响以及床层结构及颗粒流动对过床气流分布的影响研究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王国金,王剑秋,李术元,钱家麟,朱亚杰[4](1996)在《油页岩颗粒燃烧释放二氧化硫的非催化气-固反应通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考虑油页岩燃烧过程中热解挥发份燃烧产生的火焰能量反馈以及矿物质分解所得碱性氧化物的自固硫效应这两方面影响,并耦合了辐射、对流和传导叁种形式的传热及氧气与二氧化硫传质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颗粒油页岩流化床燃烧释放二氧化硫的非稳态渐进扩散反应的通用模型。对所得多变量的偏微分方程组开发了一个有界Wegstein数值求解方法,具有收敛快,计算精度高等优点。数值计算表明,对茂名油页岩,热解阶段的火焰温度比床温高出120℃左右,促进了热解析硫的过程;油页岩半焦中氧化钙的自固硫转化率达40~60%。(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王长泰[5](1987)在《流固非催化反应系统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Particle—pellet模型和拟定常态假设,设计出采用激励—应答技术测定流─固非 催化反应系统各传递和反应参数的测试系统基本结构和测定方法程序.方法建议借一组叁种实验 完成参数估计,包括:惰性流体信号测定反应流体的有效扩散系数DcA;反应流体测定反应速度 常数k;借反应流体测绘透过曲线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搜索反应物的灰层扩散系数D.文中导出有 关矩量式并给出一系列计算的透过曲线。(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7年02期)
非催化流固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准确测量近本征反应速率和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是热化学工程和应用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以热重为代表的传统热分析方法与仪器在非催化气固反应的测试与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许多典型的非等温反应分析方法与模型方程。本研究概述了现有热分析的方法原理及在气固反应分析中存在的缺陷,剖析了自主研发的利用微型流化床反应器强化反应传热与传质,实现气固快速混合与加热、低扩散抑制、微分化的近本征反应的思想。系统总结了基于该思想研制的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在分解、热解、燃烧(氧化)、还原、吸收等典型非催化气固反应中的应用特性,并展示了相应的等温动力学参数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催化流固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杨福明,王立,尹少武,李延辉.硅粉常压直接氮化过程的非催化气固反应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
[2].余剑,岳君容,刘文钊,张光义,许光文.非催化气固反应动力学热分析方法与仪器[J].分析化学.2011
[3].曹晏,张守玉,张建民,王洋,张碧江.移动床热煤气脱硫气固反应过程模拟——Ⅱ-错流移动床非催化气固反应过程模拟[J].燃料化学学报.1999
[4].王国金,王剑秋,李术元,钱家麟,朱亚杰.油页岩颗粒燃烧释放二氧化硫的非催化气-固反应通用模型[J].燃料化学学报.1996
[5].王长泰.流固非催化反应系统参数估计[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