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旋转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轮廓,数控,曲线,刃口,数学模型,齿科,叶轮。
旋转锉论文文献综述
林雪,田凤杰,李论[1](2019)在《旋转锉在复杂曲面加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叶轮类复杂曲面,在机器人自动加工系统平台基础上,选择旋转锉对其进行加工。对F型旋转锉进行了坐标变换的理论推导,便于机器人工具坐标系的标定。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叶轮材料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工件变形、应力应变、刀具变形等规律。(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康佳[2](2018)在《医用齿科旋转锉刃磨加工编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质合金旋转锉作为一种新型刀具不仅在汽车、船舶、飞机、模具、机械设备的制造与维修中逐步推广并得以广泛应用,也逐渐在医疗行业中作为医用齿科牙钻被广泛使用。国内大多数厂家在生产加工品质优良的的旋转锉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在于旋转锉本身的外形特点,它的整体尺寸较小,且品种规格繁多又各具特点,刀刃曲线为螺旋线且线型平滑同向无交叉,齿数多,刃口锋利清晰;其二在于欠缺刃磨加工旋转锉的核心设备和技术,由于我国在数控机床领域起步太晚,导致发达国家在高端市场对我国大型数控设备的垄断,再者五轴联动技术本身又是一个难点,厂家目前生产的旋转锉的成品质量无法保障和满足各行业对旋转锉的加工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基于国际标准的医用齿科旋转器械,对其外形特点做一定的改进后,采用宁波某企业自行设计的五轴联动机床并配以某数控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数控系统进行医用齿科旋转锉的刃磨加工,并最终得以实现。本文以医用齿科旋转锉中的类椭球锉为例,首先分析了类椭球锉头部像球体、身部像椭球体的外形特点,从平面和空间上分别讨论工件表面的刃磨加工轨迹,利用“点位化”推导出砂轮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模型。其次针对类椭球锉的外形、磨削轨迹和刃磨加工过程进行仿真,该环节不仅简化了磨削调试过程,同时也验证了类椭球锉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终借助VC++平台开发旋转锉G代码生成软件,对生成的G代码程序进行加密并嵌入进国产数控系统。通过在五坐标旋转锉刃磨机床的控制界面输入和修改参数,可以实现刃磨加工各种规格和类型的旋转锉。结果表明,该解决方案具有工件尺寸可调性、控制界面输入和修改参数的便利性、G代码良好的保密性、加工不同类型产品的可行性等优点。目前该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在某厂投入生产并运营,为该企业的销售市场开拓了广大的利润空间。同时,这对填充旋转锉生产设备制造上的自动化与国产化缺口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8-04-09)
唐登杰[3](2016)在《基于数控加工的旋转锉设计制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旋转锉有别于一般回转铣刀的设计、制造中的刃口设计、沟槽、砂轮设计原理及相关几何模型,并就二轴联通数控加工这类刀具的相对进给,实得刃口及后处理的原理、模型展开探讨,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模拟结果和有价值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广西农业机械化》期刊2016年02期)
杨建中,宋卿,李涛,陈吉红[4](2014)在《分区型旋转锉加工算法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普通旋转锉制造工艺与应用中的刀齿汇交于刀具顶点,造成容屑空间小、切削条件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区型旋转锉加工算法,在齿底轮廓面上进行分区型刀刃曲线的规划,并通过小圆心角、斜平面等参数,实现对旋转锉外形轮廓与刃形的有效控制.为适应旋转锉加工机床结构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解决用户数控加工后置处理过程灵活定制的问题,借鉴机构运动学方法,采用旋转变换矩阵,实现对机床结构统一化建模,并运用逆运动学方法,完成旋转锉加工的通用后置处理过程.刃磨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加工算法的正确性,能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宋卿[5](2014)在《分区型旋转锉多轴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质合金旋转锉广泛应用于模具、汽车、船舶、化工、工业雕刻等钳工作业现场,是提高钳工工作效率的必备工具,其刀刃曲线的规划设计与加工工艺关系着旋转锉的工作性能与被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为满足多种加工现场,旋转锉向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传统手工制造方式已不能满足多变的加工工艺需求,需进一步推广多轴数控加工在旋转锉制造生产中的应用。本文针对传统旋转锉加工工艺与应用中的不足,进行分区型旋转锉多轴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术研究,提出了分区型旋转锉刀具路径规划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分区型旋转锉在线自动编程原型系统。针对传统旋转锉刀具顶部容屑空间小、切削条件差等问题,分析了旋转锉毛坯材料、砂轮刀具的合理选择,讨论了分区型旋转锉的加工工艺优势,并提出了齿底轮廓模型。通过在齿底轮廓面上合理调整刀具顶部的刀刃分布,增大了刀具的容屑空间,改善了旋转锉的齿顶部位的切削条件,同时满足了刀刃锋利、刃形光滑、外形轮廓饱满等多项指标要求。针对商用CAD/CAM软件使用枚举特定机床模型进行后置处理过程,不能满足用户特殊结构机床实际加工的问题,提出了以实际机床模型为驱动,构建机床的实际运动链模型,并基于此实现后置处理过程,有效地解决了多轴数控加工后置处理过程的用户定制问题,提升了加工过程的灵活性与用户体验。同时,通过在旋转锉实际加工机床中应用以机床模型为驱动的后置处理过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基于以上研究,在SINUMERIK840D数控系统中实现分区型旋转锉在线自动编程原型系统的开发,满足分区型旋转锉的实时加工需求,提高了分区型旋转锉的加工效率,并通过实际刃磨加工实验,对分区型旋转锉刀具路径规划算法的正确性、原型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张健[6](2012)在《旋转锉数控刃磨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五坐标磨床的机械结构,建立了旋转锉刀刃曲线的运动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IPC和运动控制卡的硬件结构,开发了加工旋转锉的软件,实现了旋转锉的数控刃磨加工。(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唐义锋,陈新华,周忠旺,赵俊生,冯辉[7](2010)在《球面与柱面结合的旋转锉数控加工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一种四轴联动数控专用机床的结构,分析加工旋转锉中各轴所需的运动,研究了球头螺旋线方程,进而通过坐标变换,将球型特种回转面的螺旋线方程变换至机床坐标系下,利用圆弧插补原理计算出砂轮刃磨点的坐标值和同分度角下工件刃磨点的坐标值,其差值即为该点相对于起点的直线轴插补值,用线性补偿的方式将刃深按圆弧插补要求分段在平面内进行负向补尝,并使插补轴与工件转角联动,从而加工成球面刃线,随后过渡到加工柱面刃线。(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0年08期)
张健,唐迎佳[8](2010)在《五坐标磨床加工球型旋转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旋转锉手动靠模加工方法的不足问题,分析了五坐标磨床的机械结构,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微分拟和的方法来加工球型旋转锉。导出了形成球面螺旋线的线性方程组,在给出单个轴的运动坐标数据时,计算出其它轴的合成运动坐标数据。然后把数据嵌入到系统内部,通过数控系统的计算得出加工数据,控制外部执行机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球型旋转锉的加工问题。(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0年06期)
胡福玲,赵晶[9](2009)在《四手联合操作配合机用镍钛旋转锉ProTaper预备根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口腔科护士在使用机用镍钛旋转锉进行根管预备中的四手操作配合要点及优点。方法对313例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四手联合操作组159例,在根管预备过程中采用包括安排患者、准备治疗用品,以及术后医嘱和器械回收处理在内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对照组154例,治疗过程中主要由医师单独操作。结果四手联合操作组中每位患者治疗时间缩短,无不良并发症,治疗过程中感觉舒适,医师操作顺畅,效率明显提高。结论在现代根管治疗中,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操作程序,才能有效地配合医师完成治疗。(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09年05期)
刘丽,曹力燕[10](2009)在《机用镍钛旋转锉ProTaper预备根管的四手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管内的细菌感染是根尖周围组织炎的主要原因[1]。通过机械预备和化学药物的冲洗相结合对根管进行化学机械预备是去除根管内感染的细菌和物质的关键步骤。自从1988年镍钛旋转锉被应用于临床牙髓治疗后,由于其特殊的根管成形能力以及操作步骤的简化,现在已经成为(本文来源于《中日友好医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旋转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硬质合金旋转锉作为一种新型刀具不仅在汽车、船舶、飞机、模具、机械设备的制造与维修中逐步推广并得以广泛应用,也逐渐在医疗行业中作为医用齿科牙钻被广泛使用。国内大多数厂家在生产加工品质优良的的旋转锉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在于旋转锉本身的外形特点,它的整体尺寸较小,且品种规格繁多又各具特点,刀刃曲线为螺旋线且线型平滑同向无交叉,齿数多,刃口锋利清晰;其二在于欠缺刃磨加工旋转锉的核心设备和技术,由于我国在数控机床领域起步太晚,导致发达国家在高端市场对我国大型数控设备的垄断,再者五轴联动技术本身又是一个难点,厂家目前生产的旋转锉的成品质量无法保障和满足各行业对旋转锉的加工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基于国际标准的医用齿科旋转器械,对其外形特点做一定的改进后,采用宁波某企业自行设计的五轴联动机床并配以某数控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数控系统进行医用齿科旋转锉的刃磨加工,并最终得以实现。本文以医用齿科旋转锉中的类椭球锉为例,首先分析了类椭球锉头部像球体、身部像椭球体的外形特点,从平面和空间上分别讨论工件表面的刃磨加工轨迹,利用“点位化”推导出砂轮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模型。其次针对类椭球锉的外形、磨削轨迹和刃磨加工过程进行仿真,该环节不仅简化了磨削调试过程,同时也验证了类椭球锉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终借助VC++平台开发旋转锉G代码生成软件,对生成的G代码程序进行加密并嵌入进国产数控系统。通过在五坐标旋转锉刃磨机床的控制界面输入和修改参数,可以实现刃磨加工各种规格和类型的旋转锉。结果表明,该解决方案具有工件尺寸可调性、控制界面输入和修改参数的便利性、G代码良好的保密性、加工不同类型产品的可行性等优点。目前该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在某厂投入生产并运营,为该企业的销售市场开拓了广大的利润空间。同时,这对填充旋转锉生产设备制造上的自动化与国产化缺口具有指导性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转锉论文参考文献
[1].林雪,田凤杰,李论.旋转锉在复杂曲面加工中的应用[J].光电技术应用.2019
[2].康佳.医用齿科旋转锉刃磨加工编程技术研究[D].湖北大学.2018
[3].唐登杰.基于数控加工的旋转锉设计制造研究[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6
[4].杨建中,宋卿,李涛,陈吉红.分区型旋转锉加工算法研究与实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宋卿.分区型旋转锉多轴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6].张健.旋转锉数控刃磨系统[J].四川兵工学报.2012
[7].唐义锋,陈新华,周忠旺,赵俊生,冯辉.球面与柱面结合的旋转锉数控加工方法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0
[8].张健,唐迎佳.五坐标磨床加工球型旋转锉[J].兵工自动化.2010
[9].胡福玲,赵晶.四手联合操作配合机用镍钛旋转锉ProTaper预备根管[J].武警医学.2009
[10].刘丽,曹力燕.机用镍钛旋转锉ProTaper预备根管的四手配合[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