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球等鞭金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长,脂肪酸,内脏,碳源,小球藻,丙氨酸,活性氧。
球等鞭金藻论文文献综述
梁英,孟祥荣,范丽敏,田传远,黄徐林[1](2018)在《IAA对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0.1~5mg/L的3-吲哚乙酸(IAA)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0.1~3mg/L的IAA对棕鞭藻(Ochromonas neopolitan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淬灭qP)、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条件下,2株藻的Fv/Fm、rETR、qP、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其中,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2.6%和37.1%,总脂含量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棕鞭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在IAA浓度为0.25mg/L时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48.7%和34.4%,总脂含量在IAA浓度为0.5mg/L时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但与0.25mg/L处理组差异不显着(P>0.05)。0.1mg/L的IAA浓度对球等鞭金藻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但对其它各脂肪酸(14:0、16:0、16:1n-7和18:1n-9)含量均无显着影响;0.25mg/L的IAA浓度促进了棕鞭藻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研究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结果为2株藻的大规模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欣,吴达泮,符慧梅[2](2017)在《植物源丙氨酸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主要探索植物中的丙氨酸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实验,为了对比实验研究成果,本文拟对卤地菊中两种氨基酸对球等鞭金藻生成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陆地植物浸提液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权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卤地菊水浸提液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卤地菊中丙氨酸对球等鞭金藻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通过进一步计算可知,在本文实验条件下,丙氨酸对球等鞭金藻促进的最佳浓度为0.20g/L,其在卤地菊水浸提液中的最大权重系数为15.17%;甘氨酸低浓度时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呈现出抑制作用,较高浓度时在1~5d有促进作用,从第5天开始甘氨酸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呈现"低促高抑"的特点。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控制水域污染和海产品养殖提供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7年19期)
丛超,胡冬雪,孙春晓,乔洪金,王际英[3](2017)在《不同品系球等鞭金藻在生长及脂肪酸组成上的种内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球等鞭金藻作为一种优良的单细胞生物饵料具有选育价值。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上使用的大多数球等鞭金藻品系都来源于同一株藻株Isochrysis galbana OA-3011,经过多年的地理隔离形成了不同的品系,为了揭示地理隔离对球等鞭金藻表型性状的影响,从而为球等鞭金藻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5个品系的球等鞭金藻(I.galbana FACHB-861,OA3011-QD,OA3011-LK,OA3011-AY和OA3011-LZ)的种属关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对5个品系球等鞭金藻培养6 d,提取基因组DNA并PCR扩增测定18S rDNA基因序列,每天定时记录各品系的OD_(660),绘制生长曲线,在进入稳定期后收获并进行生物量的测定及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18S rDNA基因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OA3011-LK、OA3011-AY和OA3011-LZ具有一致的序列,而OA3011-QD因1个碱基的差异与其他OA3011出现了分离,FACHB-861与OA3011品系亲缘关系较远;对生长和脂肪酸进行对比分析后,结果显示,5个品系的球等鞭金藻在不同的时间达到稳定期,其中FACHB-861表现出了与其他品系明显不同的生长模式。FACHB-861和OA-3011品系的生物量具有显着差异,OA3011-LK、OA3011-AY和OA3011-LZ之间也有显着差异(P<0.05),但特异生长率各品系间无显着差异(P<0.05)。FACHB-861和OA3011-LZ的总脂肪酸(TFA)含量显着低于OA3011-LK、OA3011-QD和OA3011-AY(P<0.05)。FACHB-861的脂肪酸各成分与OA-3011各品系明显不同。然而,在OA-3011各品系间脂肪酸组成也有明显差异,这表明球等鞭金藻存在广泛和频繁的数量性状表型差异。总之,地理隔离造成的这些差异为球等鞭金藻的选育提供了可行性。根据生长速度或DHA、EPA、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筛选标准初步分析显示,可对OA3011-LK,OA3011-QD进行进一步的选育。(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丛超[4](2017)在《球等鞭金藻的遗传多样性与高DHA和EPA品系的定向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球等鞭金藻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饵料微藻,广泛应用于贝类和海参的育苗过程中,其显着的营养价值在于不仅具有较高的DHA含量,而且也能合成少量的EPA,研究表明,多数海水养殖动物以DHA和EPA作为必需脂肪酸,适当的DHA/EPA比率能显着提高水产动物幼苗的孵化率,增强成体的免疫能力。然而,球等鞭金藻藻种经过多年的使用,往往存在着种质退化的现象,表现为生长速度下降,DHA和EPA含量减少,因而有必要进行适当地选择育种,筛选出生长速度快,DHA和EPA含量高的品系供养殖户育苗使用。为了更好地进行球等鞭金藻的纯化培养,首先需要进行琼脂固体培养基的优化。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研究了琼脂浓度、培养基和氮源对球等鞭金藻固体平板生长的影响,并且利用单因素优化分析比较了维生素和抗生素对其藻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琼脂浓度可影响球等鞭金藻藻落的形成,球等鞭金藻(OA-3011)在0.6-1.0%琼脂浓度的固体平板生长最合适,而培养基和氮源对其影响较小,维生素B1和B12对于其固体平板生长不是必需的,抗生素对其固体培养有明显抑制作用,建议在球等鞭金藻(OA-3011)固体平板分离、纯化过程中,使用1%的琼脂平板和不加维生素的F/2培养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上使用的大多数球等鞭金藻品系都来源于同一株藻Isochrysis galbana O A-3011,经过多年的地理隔离形成了不同的品系,为了揭示地理隔离对球等鞭金藻表型性状的影响,从而为球等鞭金藻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5个品系的球等鞭金藻(I.galbana FACHB-861,OA3011-QD,OA3011-LK,OA3011-AY和OA3011-LZ)的种属关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对5个品系球等鞭金藻培养6 d,提取基因组DNA并PCR扩增测定18S rDNA基因序列,每天定时记录各品系的OD660,绘制生长曲线,在进入稳定期后收获并进行生物量的测定及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18S rDNA基因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OA3011-LK、OA3011-AY和OA3011-LZ具有一致的序列,而OA3011-QD因1个碱基的差异与其它OA3011出现了分离,FACHB-861与OA3011品系亲缘关系较远;对生长和脂肪酸进行对比分析后,结果显示,5个品系的球等鞭金藻在不同的时间达到稳定期,其中FACHB-861表现出了与其他品系明显不同的生长模式。FACHB-861和OA-3011品系的生物量具有显着差异,OA3011-LK、OA3011-AY和OA3011-LZ之间也有显着差异(P<0.05),但特异生长率各品系间无显着差异(P<0.05)。FACHB-861和OA3011-LZ的总脂肪酸(TFA)含量显着低于OA3011-LK、OA3011-QD和OA3011-AY(P<0.05)。FACHB-861的脂肪酸各成分与OA-3011各品系明显不同。然而,在OA-3011各品系间脂肪酸组成也有明显差异,这表明球等鞭金藻存在广泛和频繁的数量性状表型差异。总之,地理隔离造成的这些差异为球等鞭金藻的选育提供了可行性。选择来自山东烟台(OA3011-YT)以及海南省(OA3011-HN)的球等鞭金藻进行胶群相细胞模拟杂交,OA3011-YT品系进行胶群相模拟自交,利用优化后的琼脂平板涂布技术获得单克隆并在F/2液体基中培养出F1代个体,作为模拟自交系F1及模拟杂交系F1,通过测定生长指标、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筛选出优势藻株,对优势藻株进一步进行胶群相细胞杂交、自交,再重复上述步骤获得模拟自交系和模拟杂交系的F2代优势藻株,最后对F2代藻株进行脂肪酸组分的分析。比较F1及F2代藻株脂肪酸组分后发现,通过定向选育,F1代中DHA和EPA含量较高的藻株在F2代中得到了保留,并且F2代最低DHA、EPA、PUFA含量水平得到了提高;模拟杂交系在生长、脂肪酸含量以及提高DHA、PUFA含量的能力上均优于模拟自交系,最终筛选获得4株DHA含量高并且生长速度快的藻株,以及2株EPA含量高并且生长速度快的藻株进行保种,未来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和利用。综上所述,球等鞭金藻作为一种重要的饵料微藻,具有进行高DHA和EPA含量品系的选育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而选择育种作为一项基础性科学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初步获得球等鞭金藻的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增加对球等鞭金藻遗传多样性的了解,而且可以为进一步的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提供优良的藻种,优化球等鞭金藻的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7-04-05)
王星宇,黄旭雄[5](2016)在《不同碳源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细胞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批次培养模式下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18 mol/L不同碳源(Na HCO_3,C6H12O6,CH_3COONa和CH_3CH_2COONa)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生长、色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26,温度25℃,光照3000 lux条件下,f/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碳源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和细胞组成有显着影响。不同碳源对球等鞭金藻促生长效果依次为:葡萄糖>碳酸氢钠>空白对照>丙酸钠>乙酸钠。培养液中添加各种碳源均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球等鞭金藻细胞蛋白质含量。添加碳酸氢钠、乙酸钠和丙酸钠组藻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着降低,而添加葡萄糖组藻细胞中两种色素含量显着增加。添加碳源改变了球等鞭金藻细胞脂肪酸组成,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显着增加,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显着降低。上述研究表明葡萄糖是促进球等鞭金藻生长的高效碳源,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是球等鞭金藻高密度培养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王星宇,黄旭雄,杨碧莲[6](2016)在《NaHCO_3及培养时间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生长、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培养液中添加0、0.5、1.0、1.5和2.0 mg/m L NaHCO_3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生长、细胞蛋白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添加适宜NaHCO_3后不同培养阶段对细胞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_3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和细胞营养价值有显着影响。批次培养模式下培养液中添加1.5 mg/m L NaHCO_3可以获得最大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球等边金藻细胞中蛋白质含量随培养液中NaHCO_3添加量的增大而显着减少;而细胞中得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着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显着降低。在添加1.5 mg/m L NaHCO_3的培养条件下,不同培养阶段的藻细胞蛋白和脂肪酸组成也有显着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SFA和MUFA含量逐渐增加,PUFA含量则显着减少。培养液中添加NaHCO_3有助于提升球等鞭金藻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品质。(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蒋璐璐,魏萱,赵艳茹,邵咏妮,裘正军[7](2016)在《小球藻、球等鞭金藻和螺旋藻生物量高光谱成像的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高效培养是微藻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和前提,而在营养充足的培养条件下生长迅速但较易受到环境污染和影响,因此微藻生长过程中对其生长状况进行监测意义重大。高光谱成像技术同时拥有丰富物质品质信号的优点和图像包含丰富品质分布空间信息的优点,可为微藻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分别采集小球藻、球等鞭金藻和螺旋藻叁种微藻各45个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样本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光谱。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波长优选之后,取30个建模集样本的光谱数据与其相应的生物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对15个预测集样本的生物量进行预测,小球藻、球等鞭金藻和螺旋藻预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0,0.969和0.96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10 2,0.010 7和0.017 1,获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最后,用所建MLR模型对预测集图像上每个像素点的生物量加以预测,采用Matlab图像编程处理将不同的生物量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最终以伪彩图的形式实现藻液生物量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小球藻和螺旋藻藻液生物量的可视化效果较好,对球等鞭金藻的预测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本研究为实现微藻生长信息的快速获取和进一步开展微藻生物质能源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03期)
王婷,赵培,王雪青[8](2016)在《低温环境对球等鞭金藻3011抗氧化系统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3011为对象,通过研究降低培养温度后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的变化,以阐明低温环境对球等鞭金藻细胞抗氧化系统和DHA含量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结合荧光染色法测定低温环境对球等鞭金藻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球等鞭金藻细胞内DHA含量。结果表明:在21、18、15℃低温环境处理下,球等鞭金藻细胞SOD、CAT和POD活性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温度越低,峰值出现越早,且峰值越大,峰后酶活性下降越快;GSH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上述酶活性的变化相似,MDA含量则持续增加;ROS水平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变化,15℃和18℃诱导16 h出现ROS水平爆发,20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14.11±0.11)%和(14.74±0.58)%(P<0.05);经18℃低温诱导24 h后,球等鞭金藻细胞内DHA含量为0.105 mg/g,比对照组高0.06 mg/g。因此,低温环境可以作为提高代谢物产量的诱导子,使球等鞭金藻细胞产生主动防御反应,引起清除活性氧相关的酶活性的升高,同时也提高了DHA产量。(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黄世玉,张丽莉[9](2015)在《鲍及牡蛎内脏可溶物培养球等鞭金藻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培养基中添加鲍及牡蛎内脏团可溶物来培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测定了藻细胞密度、藻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适宜添加量的鲍及牡蛎内脏可溶物对金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发酵过的内脏团比不发酵的促进效果更好。1∶1 000比例添加的发酵牡蛎内脏可溶物促进金藻生长的效果最好,其次是1∶100比例的发酵鲍鱼内脏可溶物;这2组的藻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低于其它组。按1∶100比例添加的牡蛎内脏可溶物对金藻生长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宋萍萍,贾义,李前[10](2015)在《氮浓度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原初光化学反应和光合电子传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氮浓度下球等鞭金藻的生长状态以及光合系统II(PSII)和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工作状态,采用了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氮浓度下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在缺氮和低氮(0.44 m M)条件下球等鞭金藻生长均受到了限制,主要体现于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显着降低,光合效率亦明显下降;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藻细胞生长速率也逐渐增加,在1.76 m M氮浓度下,球等鞭金藻的生长速率最高,其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大幅度增加,光合效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在3.52 m M氮浓度下,球等鞭金藻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明显下降。由此看出,氮浓度的变化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均有显着影响。缺氮使球等鞭金藻的光合效率明显下降,从而严重限制球等鞭金藻的生长。低氮能暂时维持藻细胞正常的光合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在1.76 m M的氮浓度下,球等鞭金藻获得最快生长和较高的光合效率,但当氮源充足后,氮浓度的继续增加反而降低了球等鞭金藻的光合效率,并抑制藻细胞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5年12期)
球等鞭金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主要探索植物中的丙氨酸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实验,为了对比实验研究成果,本文拟对卤地菊中两种氨基酸对球等鞭金藻生成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陆地植物浸提液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权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卤地菊水浸提液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卤地菊中丙氨酸对球等鞭金藻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通过进一步计算可知,在本文实验条件下,丙氨酸对球等鞭金藻促进的最佳浓度为0.20g/L,其在卤地菊水浸提液中的最大权重系数为15.17%;甘氨酸低浓度时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呈现出抑制作用,较高浓度时在1~5d有促进作用,从第5天开始甘氨酸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呈现"低促高抑"的特点。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控制水域污染和海产品养殖提供实验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球等鞭金藻论文参考文献
[1].梁英,孟祥荣,范丽敏,田传远,黄徐林.IAA对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张欣,吴达泮,符慧梅.植物源丙氨酸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
[3].丛超,胡冬雪,孙春晓,乔洪金,王际英.不同品系球等鞭金藻在生长及脂肪酸组成上的种内差异[J].中国水产科学.2017
[4].丛超.球等鞭金藻的遗传多样性与高DHA和EPA品系的定向选育[D].上海海洋大学.2017
[5].王星宇,黄旭雄.不同碳源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细胞组成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王星宇,黄旭雄,杨碧莲.NaHCO_3及培养时间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生长、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蒋璐璐,魏萱,赵艳茹,邵咏妮,裘正军.小球藻、球等鞭金藻和螺旋藻生物量高光谱成像的可视化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8].王婷,赵培,王雪青.低温环境对球等鞭金藻3011抗氧化系统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产量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6
[9].黄世玉,张丽莉.鲍及牡蛎内脏可溶物培养球等鞭金藻的效果[J].海洋学研究.2015
[10].宋萍萍,贾义,李前.氮浓度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原初光化学反应和光合电子传递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