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运动教育模式受到国内业内人士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在对该模式多年的实践基础上,根据我国高校本土的特点,从教师的教学实施层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介绍,以期使该模式的设计符合当前国情和具体实施的操作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运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5-0063-02
问题的提出:
运动教育模式是有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sedentop)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它因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能力、社会适应性、及在终身体育观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而广受欢迎,在美国它是竞技体育课程项目采用的主要模式之一,在新西兰、澳洲、等发达国家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近年来,在我国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已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国内研究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梳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宏观上进行理论研究;二类是实验对比研究;其三是具体的某个教学单元或某个项目引入该模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成果对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教学的具体实施细节还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从教师作为实施者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和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介绍,以便为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提供实践的依据和借鉴。
1、再认运动教育模式理念
运动教育模式其实质是依据竞技项目中“竞技”这一特点为指导思想,通过比赛(运动赛季)为运动主线,帮助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的(competent)、有运动素养的(literate)和热情的(enthusiastic)运动参与者为培养目标,以分组学习与比赛、角色(竞赛所需的工作种类)担当与互换为特点所进行的大单元体育教学。该模式的核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管理球队的一切活动,除了运动实践和理论上的内容外还要担当比赛所需的任务角色。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运动能力提高。
2、运动教育模式实践操作途径
2.1教学过程结构分析
大单元教学是运动教育模式特点之一,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普遍采用的是选项课和俱乐部制的开课形式,学习时间大都为一年或两年,这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教学条件。但是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差异性较大,这就在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差别对待。在教学过程结构上,可以把大单元分为若干周期,每个周期都有学习——练习——赛季组成,学习内容随着赛季的循环不断更新和提高要求,总之,周期循环是呈螺旋上升态势。
2,2教学策略分析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策略,它是促使教学结构能动态运行的基础。运动教育模式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降低竞技运动的要求和难度,以小组学习和竞争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综合学习能力。对这个目标进行分析研究,运动教育模式主要的教学策略有两个方面:一是分组合作性策略;二是竞争性策略。
2.2.1合作性教学策略
合作策略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确保小组内所有成员都理解学习的任务、目标。自古以来合作是人类学会生存的必要手段,运用合作策略也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中,从教练、队长、球员、记分员、裁判、捡球员等角色的担任与转换中,无不体现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运用该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实际效果。要给学生较充分的空间和时间。(2)教师要引导且监督,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对操作要有要求。(3)给学生有展示成果的机会,也是大家学习的机会。
2.2.2竞争性教学策略
排除竞争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要抑制、排除恶性竞争,把恶性竞争转化为良性竞争,使竞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促进学生个性积极向上的手段。强调比赛没有淘汰,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作。课堂上的竞争主要是小组竞争,把传统的个人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就会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教师在运用该策略时应注意防止个人英雄主义,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的目标。
2.3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团队联盟小组(affiliation)是运动教育模式的又一特点,团队运作的好坏,取决于各方面因素。但一支优秀的团队离不开骨干的作用,选拔与培养优秀骨干能够保证团队保持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对教学对象进行分组时,应遵循人尽其才的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3.1异质分组与平衡分组
所谓异质分组是指,应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
平衡分组是指,应尽量保证组别间的竞技能力相对平衡。教学中,要合理分配好各组之间的运动水平问题,竞赛能够激发每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组别之间一旦悬殊太大,对弱势的小组反而起到负面作用。体育教学中,平衡分组与异质分组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各个赛季前可以进行人员调整,使学生坚信只要跳一跳就有希望获得目标,这方面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选择好方法的可行性。
2.3.2小组定位
小组定位是指,根据项目特点和队员在比赛场上的分工不同而预先确定每个人比赛的位置。其以人尽其能、自愿选择为原则,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以优先发展相关技术,最后达到快速有效的教学目标。比如:足球项目的后卫、前锋、守门员;篮球项目的中锋、后卫、前锋;排球项目中的主攻、副攻、二传等等,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要求学生面面俱到,把各个位置的技战术教一遍,结果造成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明所以然。而根据比赛位置的不同而对技战术进行优先发展,在同样的教学时数下,能够快速培养战术意识,快速掌握技战术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4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是根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运动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从新课程教育理念下,该模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传统教授、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反思学习四个方面。
2.4.1传授法
传统的传授法的形式是集中教授运动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有利于对运动技能的形成。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初期,传统教授法是必须的。
2.4.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作为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双边互动观,强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就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过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生生互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增进友谊,培养亲社会行为。
2.4.3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法是由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运动教育模式使得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角色,在模式运作中,必须靠大家协同来完成。比如:1、裁判员、统计员、捡球员等保证比赛的正常运行;2、比赛场上只有靠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获得胜利。这种模式就表现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责任,责任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所负担的、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应为的行为,是社会成员对自己实际所为的行为承担一定后果的义务。运动教育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责任变得更加强烈,为了能够胜任各项角色,就会主动学习。通过对学生课外情况的跟踪调查,学生在课外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比传统模式教学班要高得多。
2.4.4反思学习法
反思是指对已发生过的情景进行回顾、总结。每次比赛结束,小组对比赛中的表现,或裁判工作,或统计工作等进行总结、反思,为下一阶段提供针对性的训练与学习计划。教师在这方面要做好引导与监督工作,并适当作出反馈。
2.5学习评价
合理的学习评价应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感、努力程度、非智力因素等,为此在运用运动模式进行教学时,可以考虑三个方面的评价:学生成绩记录袋、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它们的权重可以由教师来把握。
2.5.1学生成绩记录袋
学生成绩记录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反映,通过对实战比赛的个人数据统计分析,及时告知学生掌握技战术的情况,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它为小组选择自主学习的内容提供依据,也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教师在统计学生技术数据时,特别要培训好成功与失误率的技术界定。例如排球的一传,何为成功,何为失误,要便于操作。
2.5.2小组互评
互评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制定好互评表,包括互评的内容和具体的评分标准,教师特别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2.5.3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以上两种评价的补充或修正,可以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整体反应,也可以通过指定技术、战术进行终结性评价等。
3.结论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师在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时,小组的管理是重要环节之一,抓好小组骨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作学习,教师要提供渠道,营造学习气氛,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和途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加强辅导和监督;每次比赛结束后的反思学习是学生实现超越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并及时给予反馈信息;学习评价是一个难点,仍需要不断改善。
作者简介:顾韶勇(1970—),江南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江苏无锡,214122)。
参考文献:
[1]《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余文森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运动教育模式引入高校排球教学的应用研究》J顾韶勇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
[3]《分组定位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顾韶雄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