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基坑近接危桥施工的影响因素及监控量测规律分析

地铁车站基坑近接危桥施工的影响因素及监控量测规律分析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76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铁基坑工程与周围城市立交桥梁近接的情况频繁出现,如何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对近接桥梁的变形影响,根据施工全过程中对桥梁的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施工给桥梁造成影响及规律,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基坑施工;危桥;影响;监控量测;规律

1.工程概况

1.1基坑及支撑概况

车站主体结构位于崇山中路北半幅道路以下,为了减小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主体结构采用半明挖半盖挖顺作法施工;标准段采用一道混凝土撑加两道钢支撑;地下水处理方式为坑外降水。车站主体结构为二层三跨岛式站台车站,车站主体基坑总长190.5m,基坑水平面积约为4070㎡,车站标准段基坑宽度约20.9m、深度约18.15~18.65m,长约144.2m;标准加宽段基坑宽度约21.05m、深度约18.15m、长度约18.6m,长江街站主体结构深基坑邻近黄河立交桥。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南侧(临近黄河立交桥侧)围护桩采用Ф1000@1400钻孔灌注桩,车站标准段采用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两道钢支撑,两端扩大段加设一道换撑,混凝土支撑尺寸为800mm×1000mm,钢支撑及换撑采用Φ609钢管。

1.2危桥情况

黄河立交桥建于1994年,上部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连续无梁板,基础形式为灌注桩,桩径2.5m,桩长9m,桥梁全长1010.978米,黄河立交桥的设计荷载为汽-20,验算荷载为挂-100.黄河立交桥于2012年5月进行了维修加固处理。车站基坑围护结构与桥桩净距约3.70~4.89m,为本工程的一级环境风险源。

1.3地质情况

沈阳市的第四纪地层相对较厚,其下基岩为前震旦系混合花岗岩体。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和更新统粘性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组成。本站位于冲洪积扇中部,沉积的地层颗粒粗,分布连续,局部地段上覆粘性土层。本站范围内的地下水赋存于圆砾、砾砂等土层中,按埋藏条件划分,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1.0~12.0m,标高31.88~32.65m,含水层厚度约19.2m。

2.车站施工对黄河立交桥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证桥梁安全,车站主体临近立交桥加固设计为:在距主体围护站南侧1.17m,沿着桥桩中心两侧10米范围施做两排φ550@400旋喷桩,旋喷桩深入主体结构基底下1米,对桥梁进行保护,旋喷桩与桥桩水平净距1.8~3.5m之间,旋喷桩与主体结构平面及剖面位置关系如图1、2所示:

3.地铁车站基坑近接危桥施工影响因素

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对近接危桥影响有很多,包括施工方法、降水、季节性因素、附近管线迁移等,附近管线的迁移也会导致土层的扰动,势必也会导致桥基和周围土体发生反应。随着基坑开挖工作的开展,土体的自然状态就会遭到破坏,而坑底回弹不利于施工的进行。地下水位的降低会导致土层固结,使得桥梁下方土地发生形变或者沉降,进而对桥梁的基础造成一定的影响。基坑开挖的过程也是土层卸荷的过程,由于应力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土体不均匀沉降情况也越来越明显。但是,不均匀沉降会产生次应力,如果次应力不断增加,超过设计的最大承受能力,那么,桥梁基础就会被破坏,桥梁的倾斜和沉降也会增大。

4.近接危桥的监测

4.1监测点的埋设

每个桥墩布置一组测点,每组在桥墩底部一个沉降测点,并在车站东西端各加设一个断面共13个断面,共26个沉降观测点;在桥墩底部和上部分别布设一个水平位移观测点,共26个水平位移观测点。测点编号用JD-x-y来表示(JD表示是桥监测,x表示桥断面,y表示测点编号,如JD-1-1表示第1个桥断面第1个监测点)。用冲击钻在桥墩底部钻孔,然后放入长20cm,直径20~30mm顶端磨圆的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水平位移监测点分别在桥墩底部和上部贴反射膜片,并粘结牢靠。在桥面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黄河立交桥沉降测点埋设方法如图3所示。

图3(黄河立交桥沉降测点示意图)

4.2量测原理

由基准点开始,在需要测量的测点上立铟钢水准尺,待尺水平稳定后,进行读数,按照量测线路逐一进行测量,并闭合回到基准点。倾斜监测采用全站仪TS30,立于强制对中墩,后视强制对中墩上的点,检测另一强制对中墩上的点,测量贴于立交桥上的贴片,做到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路线、固定时间四固定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3数据处理

每次测量完毕后,将量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利用专用的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处理,得到各测点的位移值。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地表变形的数据报表。同时,根据安全性评判指标对施工安全进行判断,并在数据报表中明确施工状态为安全、注意、或危险,并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定期总结监测数据,并绘制立交桥沉降及倾斜-时间变化曲线图,沉降及位移变化速率曲线等。

4.4仪器设备及监控量测项目控制表及现场点位图

采用精密水准仪、专用铟钢尺、尺架等,监控量测项目控制表及现场点位详见表1及图4。

表1(黄河立交桥监控量测项目控制值)

图4(黄河立交桥现场点位图)

5.近接危桥的监控量测规律分析

黄河立交桥的监测时间为2015年4月9日至今,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监测数据变化与桥梁加固、降水、基坑开挖、支撑架设、冻融及个体差异等有关,具体监测数据曲线图如图5、图6所示。

图5(黄河立交桥沉降监测数据曲线图)

图6(黄河立交桥测斜监测曲线图)

5.1加固措施时期监测数据分析

基坑近接黄河立交桥加固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5年10月,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图,可以看出在加固期间监测数据呈上升状态,分析原因由于旋喷桩的加入,使得土压力增大,导致土层的隆起,监测数据上升,最大的点位6-2在加固期上升了2.2mm,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加固期注浆量过大导致。

5.2降水实施阶段监测数据分析

基坑近接黄河立交桥降水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基坑降水对危桥的影响为由近到远,从监测数据图可以看出,距离降水井较近的变化明显,最大的点3-1在降水期间沉降值达到2.5mm。

降水期间应重点关注周边地表及桥梁的监测

5.3基坑开挖及支撑架设时期监测数据分析

本车站主体结构开挖日期为2016年3月份左右,在开挖时桥墩沉降明显,部分桥墩较比上个月沉降1mm多,但在4月份底板混凝土浇筑一部分后,可以看出部分桥墩沉降数据明显呈上升趋势,而在9月主体结构全部施工完毕后,监测数据趋于平稳。支撑架设间接影响黄河立交桥的监测数据,通过对支撑架设支撑期间。地表沉降及桩体测斜数据分析对比,ZQT1点位5m处向基坑内2.6mm,地表1-1沉降了1.79mm,在重新施加预应力后,ZQT1点位5m处向基坑外1.89mm,地表1-1沉降隆起0.86mm,可以看出在支撑架设期间地表沉降变化明显,在刚开始架设支撑时,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在钢支撑架设时,钢支撑预应力不足,导致桩体测斜向基坑内方向,后期在重新施加预应力后,桩体测斜向基坑外方向,而这些也间接传向桥梁下的土层,导致桥梁沉降先沉降后隆起。

5.4冻融期及桥桩个体差异监测数据分析

沈阳地区土层冻结月份为每年的十一月至次年一月,土层融化期为每年二月份左右,冻土层通过数据折线图可以看出,危桥沉降数据受季节影响,在刚进入冻结期时会有微微隆起,而在春天融化时,数据会有明显的小沉降,由于本车站桥墩监测初始值是在冬季冻结期采取,而开始正式监测的时间是在融化期以后,所以导致部分点在开始监测以后,沉降量较大,在第一个月就达到3.93mm。桥基基础个体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例如本车站4号桥墩沉降数据变化较大,最大值时达到4.95mm,分析原因是桥梁桥基个体之间差异导致,可能与以前桥梁施工时,施工强度与其它桥基有异有关。

6.结语

通过对本工程实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施工近接危桥的车站基坑时应注意季节对危桥的影响,注意初始值采取时间,以便更客观地表现真实情况。

(2)桥基的主要沉降来自于地层扰动,开挖时应注意先支后挖,尽量多分层,避免超挖,应及时施工底板及侧墙,避免土层长时间暴露。

(3)支撑架设时严格按照设计施加预应力,避免对桩体产生不均匀的推力,而导致桩体侧向土压力发生变化。

(4)数据分析表明水平位移量不大,但是前提条件是要保证基坑围护结构的整体稳定,设计上建议对距离桥桩较近的围护结构刚度进行提高,从而减少对桩后土体的扰动,达到较好控制水平位移的目的。

(5)针对不同桥基基础强度不同,应加强部分桥基的监测工作。

(6)基坑近接危桥加固期间,应严格控制注浆量,避免因注浆量不足或过多而导致土压力过大或过小,从而导致桥梁基础受力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桥梁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河立交桥2013年常规检测评估报告,沈阳市市政工程养护管理处、沈阳市桥梁安全监控中心

[2]黄河立交桥保护措施,沈阳地铁十号线七标长江街站

[3]长江街站监测方案,沈阳地铁十号线七标长江街站

标签:;  ;  ;  

地铁车站基坑近接危桥施工的影响因素及监控量测规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