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兰底小学266700
创新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而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主要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下面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谈四点体会:
一、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创造动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是探索精神萌发的土壤。一个生机勃勃的儿童总是瞪大敏锐的目光,观察周围世界的一切,而动机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才能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情节故事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是故事导入。喜欢听故事乃是学生的天性。形象、生动的故事往往会及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运用实物、模型、自制教具、录音、录像、幻灯和现代技术手段,使学生进入角色,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心态,诱发思维兴趣。三是分角色表演朗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多读,才能领悟其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眼、口、心等器官,而且融合人的表情、动作,与文章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二、鼓励创新精神,重视创新个性培养
要从小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习俗,大胆尝试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志向。要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一些教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斥责,这是窒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极大,一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谈道:“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智力、好奇心测验中成绩中等以上,他们的学生的创造性能在三个月以内有显著提高,而那些成绩中等以下的教师,其学生便没有进步”。教师往往会偏爱心理类型和自己一样的学生。有创新才能的教师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缺乏创新才能的教师则不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如果教师有很高的创新才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将会取得极好的成绩;如果教师很缺乏创新才能,那么创新能力低的学生成绩就比较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反而会被埋没。按理讲,教师应该喜欢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却不大喜欢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或者由于精力充沛、好动好问,被视为“淘气”、“调皮”;或者独立思维能力强,不墨守成规,思想行为常超出教师意料;或专注地钻研、为创新吸引、不善交往、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等,因而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喜爱。研究创新思维的德国心理学家海纳特说:“许多调查表明,创造型学生的形象是被否定的。”确实,如果不改变对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的错误态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只是空谈而已。
三、培养学生,续写结尾
在语文课教学中,我除了注意讲清讲透教材外,还注意发挥课文作用,结合课文的结尾,展开想象性的续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学习了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后,我让学生续写课文结尾,要写出种葫芦人的后悔心情。让同学们发散加工,看谁想得好、想得合乎情理、想得结尾新颖、想得和别人的不一样。同学们积极动脑,学习兴致很高,他们想出了各种不同的结尾,如:有的同学这样写到:“种葫芦的人后悔极了,说如果我听了别人的劝告。治了虫子,我的葫芦一定会长的又多又好。那该多好啊!”;还有的说:“种葫芦的人一定很伤心、很难过,他想自己如果好好学习,懂得种葫芦的知识,不就能收到好多葫芦了吗?”。这样一来,同学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那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扫除了障碍,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摆脱习惯
低年级学生习惯从现成的内容中去寻找答案,为了改变他们的这种思维定势,我在讲《狼和小羊》课文最后一句时,出示“狼向小羊扑去”的抽动幻灯;片后立即关机,让学生思考:“狼向小羊扑去,会有什么结果呢?”大家说法纷纭。我因势利导:“那么,‘扑’字可以换成‘吃’字么?”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也有的说小羊虽弱小但可以和狼斗智……。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更有新意,我又要求学生想:如果你是小羊,会怎样智斗恶狼呢?思考片刻后,教室里可热闹了。有的说:“狼先生,一人做事一人当,你说我爸爸说了你的坏话,那你就找我爸爸去好了,找我干吗”;有的说:“狼向我扑过来时,我从地上抓两把沙子撒进狼的眼睛,然后赶快逃命。”还有的说:“当狼向我扑过来时,我就说‘老狼,你先别忙着吃我,水里也有一只狼,它也要吃我,你先把它打死再吃我不更好吗?’狼往水里一看,看见自己的倒影,就跳进水里去找倒影,我就赶紧逃跑”……。尽管这些回答不尽合理,但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对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很有好处,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导因素。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要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被动的、单一的、平面化的文本阅读为自主的、多样的、立体化的探究学习。教师应当注意创设平等对话的和谐氛围,精讲善问,启发学生思考,创新教学形式,结合文本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放飞想象,拓展思维,多角度地解读课文,并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