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数值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数值,水流,丁坝,龙口,缩孔,岩石圈。
动力数值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1](2019)在《基于数值模拟的160km动力车牵引座铸造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160km动力车铸钢牵引座结构工艺性最优,降低废品率的目标,采用CATIA叁维建模软件对牵引座铸件实体建模,利用Pro CAST铸造模拟软件对其凝固过程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冒口、气道设计不合理是导致铸造缺陷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工艺优化和保证措施,小批量生产结果显示,牵引座顶部气孔、缩孔缺陷已消除,铸件质量达到160km/h动力集中动车组牵引座技术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热加工)》期刊2019年12期)
夏雨晨,银燕,陈倩,胡汉峰[2](2019)在《深对流系统对污染气体CO垂直动力输送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高分辨率WRF-Chem模式模拟了2014年7月27日和8月24日发生于长叁角地区的两次强度不同的深对流系统对污染气体CO的再分布作用,对比分析了模拟的两次深对流系统在CO垂直输送过程中的差异。通过与实际雷达回波的比较发现,两次模拟的深对流发生时间、回波强度等都与实际观测接近。8月24日深对流过程发生前的对流有效位能和0~6 km垂直风切变强度均高于7月27日个例,因此8月24日深对流系统更不稳定,发展高度更高。从CO浓度垂直剖面、质量通量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发现,7月27日的深对流系统最高可以将CO输送到14 km高度处,8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最高可以将CO输送到16 km高度处。对CO浓度的垂直通量散度平均垂直廓线分析看出,7月27的深对流系统主要将CO输送到12 km附近,导致7月27日个例对流层中层的CO浓度更高,8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主要将CO输送到15 km附近,导致8月24日个例对流层上层的CO浓度更高。对垂直通量求和的分析表明,8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每小时垂直输送的CO浓度是7月27的1.3倍,而考虑到8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持续时间更长,8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对CO的垂直输送作用远远大于7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的垂直输送作用。(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邹慧辉,陈万祥,郭志昆,周子欣[3](2019)在《火灾后钢管RPC柱抗爆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多灾害作用下工程结构防护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采用LS-DYNA软件对ISO-834标准火灾后的钢管RPC柱抗爆动态响应全过程进行了模拟。首先采用ANSYS软件模拟钢管RPC在高温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进一步得出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的残余强度,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弹塑性模型和K&C模型描述钢管和RPC的本构关系。结合试验研究,采用参数化分析方法研究了荷载参数(受火时间、比例距离、轴向荷载)、几何特征参数(含钢率、长径比)和材料性能参数(钢材强度)对火灾后钢管RPC柱抗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本文模拟方法可以合理刻画火灾后钢管RPC柱抗爆动力行为。受火后的钢管RPC柱在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管仍能有效约束核心RPC,柱的破坏形态以弯曲破坏为主,表现出良好的抗爆性能。高温作用导致钢管混凝土强度裂化,刚度降低,爆炸作用下构件变形明显增大;减小比例距离引起构件中部出现更明显的变形,且支座处有剪切破坏趋势。(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1期)
刘绪杰,孟艳秋,刘晓建,刘诚[4](2019)在《基于OpenFOAM近岸沙纹床面水动力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OpenFOAM平台,引入k-ε湍流模型对Navier-Stokes方程进行封闭求解,使用VOF方法追踪自由液面,建立叁维数值水槽模型,研究波浪作用下的沙纹床面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波周期内涡旋结构产生于沙纹背水坡,并逐渐抬升至沙纹峰以上,继而向上游移动,上溯至最远距离后,在下一个波周期影响下转向下游移动直至完全耗散;床面剪切力集中分布在沙纹峰和背水坡处,迎水坡的剪切力波动频率更为剧烈,表明可能存在小尺度涡体,而小涡体的脱落扩散促进了背水坡大尺度涡旋结构的发展;当波浪波高改变时,床面剪切力整体趋势没有明显改变,而大小会随之产生线性变化。(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崔勇,关长涛,黄滨,李娇,公丕海[5](2019)在《波浪作用下双层网底鲆鲽网箱水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波浪作用下双层网底网箱的受力运动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求解双层网底的位移与倾角。先将上层网底与下层网底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然后,将双层网底网箱中下层网底与单层网底网箱开展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在波浪周期内,双层网底网箱的2层网底能保持相对平行的状态。2层网底的位移与最大倾角随着波高与周期的增大而增加,并且2层网底的倾斜方向一致。在相同波浪条件作用下,下层网底的水平位移大于上层网底,二者垂直位移差异较小,下层网底最大倾角值大于上层网底。研究发现,当波高为15 cm、周期为1.4 s时,双层网底网箱的2层网底的倾角相差最大,但并未发生接触碰撞,网底可以保持相对稳定。此外,双层网底网箱的下层网底的最大位移值小于单层网底网箱,最大倾角值大于单层网底网箱。研究表明,当波浪一定时,双层网底网箱的最大锚绳力均大于单层网底网箱。(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何杰,高正荣,辛文杰[6](2019)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合拢口水动力条件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最终接头安装前会在两节沉管中间形成合拢口。龙口往往形成水流集中、流速急剧增加的现象,给最终接头的安装施工增加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建立沉管合拢口局部水域的3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了"水下龙口"区域特有的水流结构,分析了龙口水流流速与珠江口径流、潮差的相关关系。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合拢口纵断面流速分布具有"表层大、底层小,落潮大、涨潮小"的分布特点;同级别径流条件下龙口水流随潮差的增大而增加,相同潮差条件下龙口水流会随上游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加;最终接头安装使用的起重船距离龙口仅30 m,船头挑流作用使得龙口西侧局部水域流速急剧增加,但对龙口区域的水流条件影响较小。根据沉管合拢口区域的水动力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论证了最终接头安装施工期间的外部水情条件与对应的时间窗口,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最终贯通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尹胜强,刘勇,王心玉[7](2019)在《幕墙式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FD开源程序库OpenFOAM,采用不可压缩粘性两相流模型,以VOF方法捕捉自由面,利用速度入口边界造波法造波,通过添加松弛因子的方式消波,建立二维数值波浪水槽,模拟分析幕墙式防波堤的水动力特性。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数值算例表明:当消浪室相对宽度为0.08~0.10,下垂板相对吃水深度为0.09~0.12时,幕墙式防波堤消浪效果最好;下垂板底角的方向对消浪效果影响较小,但对下垂板受力影响较大,综合考虑消浪效果与波浪力,推荐下垂板底角位于右下端;下垂板周围存在明显的涡旋,能够有效耗散入射波能量。文章所建立的二维数值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波浪与幕墙式防波堤的相互作用,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科学指导。(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9年05期)
骆寒冰,舒德健,谢芃,樊鹤,于文太[8](2019)在《考虑推进器失效的深海工程船舶动力定位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ID控制器的动力定位数值模拟方法,开发控制参数自动整定程序,采用非线性最优化方法分配推力,考虑推进器转角限制以及推进器失效情况,实现对动力定位船舶的控制。针对某动力定位深海工程船舶,在风、浪、流组合海况下,开展平面运动响应及其定位能力的预报和对比研究工作,在时域和频域上分析典型海况下的运动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动力定位能力和运动响应预报方面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平台》期刊2019年05期)
马芳芳,楼达,戴黎明,李叁忠,董昊[9](2019)在《俯冲板片熔融柱的数值模拟:上覆板块破坏及动力地形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洋壳俯冲过程中温度、压力升高和密度差异,可导致俯冲板片熔融柱的快速上涌,并作用在上覆板块岩石圈地幔底部,从而导致岩石圈的破坏减薄以及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该过程类似于地幔柱对岩石圈的破坏作用。目前,对于俯冲板片熔融柱的形成及其对岩石圈破坏程度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地表动力地形变化与深部岩石圈破坏作用之间的响应关系依然不清楚。为此,本文将利用I2VIS有限差分方法,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以及能量守恒方程,通过给定材料参数和一定边界条件,计算揭示俯冲洋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深度下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俯冲板片熔融柱的过程,从而模拟再现该熔融柱对上覆板块岩石圈的破坏过程,并进一步分析其导致的浅部地表地形变化响应。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大洋板片俯冲过程中,由俯冲的陆源沉积物以及洋壳形成的混合熔融柱垂向侵蚀岩石圈底部,造成岩石圈减薄。在熔融柱的横向侵蚀过程中,岩石圈地幔熔融范围增加,可达300 km。在地形变化方面,板块俯冲造成大陆前缘受挤压变形,引起构造变形,构造变形范围可达300 km。同时,与俯冲相关形成的熔融柱对岩石圈地幔底部的侵蚀作用逐渐增强,动力地形变化幅度增大,并持续抬升,最终可垂向抬升至4 km。动力地形的变化范围局限在300 km以内,这与岩石圈地幔的破坏范围保持一致。(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闫杰超,陈述,徐华,赵泽亚[10](2019)在《淹没齿坝叁维水沙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FLOW-3D,通过建立叁维水沙数值模型研究淹没齿坝的水沙特性。数学模型水动力特性通过物理试验实测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良好。通过对比分析齿形丁坝与梯形丁坝的坝头流速、湍流能分布及河床冲淤变化,说明坝头斜坡的存在具有平顺水流作用与减小冲刷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港工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动力数值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WRF-Chem模式模拟了2014年7月27日和8月24日发生于长叁角地区的两次强度不同的深对流系统对污染气体CO的再分布作用,对比分析了模拟的两次深对流系统在CO垂直输送过程中的差异。通过与实际雷达回波的比较发现,两次模拟的深对流发生时间、回波强度等都与实际观测接近。8月24日深对流过程发生前的对流有效位能和0~6 km垂直风切变强度均高于7月27日个例,因此8月24日深对流系统更不稳定,发展高度更高。从CO浓度垂直剖面、质量通量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发现,7月27日的深对流系统最高可以将CO输送到14 km高度处,8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最高可以将CO输送到16 km高度处。对CO浓度的垂直通量散度平均垂直廓线分析看出,7月27的深对流系统主要将CO输送到12 km附近,导致7月27日个例对流层中层的CO浓度更高,8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主要将CO输送到15 km附近,导致8月24日个例对流层上层的CO浓度更高。对垂直通量求和的分析表明,8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每小时垂直输送的CO浓度是7月27的1.3倍,而考虑到8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持续时间更长,8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对CO的垂直输送作用远远大于7月24日的深对流系统的垂直输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数值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涛.基于数值模拟的160km动力车牵引座铸造工艺研究[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9
[2].夏雨晨,银燕,陈倩,胡汉峰.深对流系统对污染气体CO垂直动力输送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9
[3].邹慧辉,陈万祥,郭志昆,周子欣.火灾后钢管RPC柱抗爆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4].刘绪杰,孟艳秋,刘晓建,刘诚.基于OpenFOAM近岸沙纹床面水动力数值模拟[J].水运工程.2019
[5].崔勇,关长涛,黄滨,李娇,公丕海.波浪作用下双层网底鲆鲽网箱水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J].渔业科学进展.2019
[6].何杰,高正荣,辛文杰.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合拢口水动力条件数值模拟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7].尹胜强,刘勇,王心玉.幕墙式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道港口.2019
[8].骆寒冰,舒德健,谢芃,樊鹤,于文太.考虑推进器失效的深海工程船舶动力定位数值模拟[J].中国海洋平台.2019
[9].马芳芳,楼达,戴黎明,李叁忠,董昊.俯冲板片熔融柱的数值模拟:上覆板块破坏及动力地形效应[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10].闫杰超,陈述,徐华,赵泽亚.淹没齿坝叁维水沙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港工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