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葡萄孢论文-周文丽

灰霉葡萄孢论文-周文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灰霉葡萄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他霉素,油酸钠,灰霉葡萄孢,葡萄

灰霉葡萄孢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丽[1](2016)在《纳他霉素结合乳化剂抑制灰霉葡萄孢及对葡萄冷藏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灰霉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葡萄采后病害中最主要的致病菌,生产上主要使用SO2类药剂防止采后冷藏期葡萄灰霉病的发生,但不能彻底杀死灰霉葡萄孢,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病菌产生抗药性,势必要加大使用剂量,造成葡萄药害和SO2残留量增加,导致食用安全风险。纳他霉素是一类新型安全的生物防腐剂,具有高效抑制霉菌及酵母菌的作用,但纳他霉素本身溶解性低,会导致药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效果。因此,如何提高纳他霉素的溶解性,实现在葡萄冷藏上的高效安全应用,用以减少SO2类葡萄防腐剂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筛选出对纳他霉素促溶效果好、使药物扩散均匀的乳化剂作为纳他霉素的溶解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灰霉葡萄孢进行离体和活体抑菌试验,并最终用于葡萄冷藏效果研究。乳化溶解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对纳他霉素促溶效果最好的乳化剂是油酸钠,确定最佳添加比例为纳他霉素与等量油酸钠混合。纳他霉素乳化水溶解性最好时的pH值为6,温度范围在0-30℃。紫外线照射及日光灯照射对纳他霉素水溶解性影响较大,紫外线照射90min,纳他霉素由原来的289.95mg/L降解至145.49mg/L,日光灯照射10d,纳他霉素由原来的287.07mg/L降解至198.38mg/L。止交试验结果表明,1.5g/L的纳他霉素与等量(0.15%)的油酸钠混合在pH值为6,不经紫外线照射及日光灯照射条件下纳他霉素的水溶性效果最好,纳他霉素溶解度为291.14mg/L将质量分数为0.10%、0.15%和0.20%的纳他霉素与等量油酸钠混合使用对灰霉葡萄孢进行抑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纳他霉素乳化水溶液对灰霉葡萄孢菌体抑制情况更明显,远远大于两者单独作用,纳他霉素对灰霉葡萄孢的最小抑菌浓度在10mg/L左右,以0.20%纳他霉素与等量油酸钠乳化后抑菌效果最好。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09%,孢子萌发率低至30.65%,菌丝干重同比减少0.23g,菌体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同比增加6.00%,可溶性蛋白的渗出量同比高出106.03μg/g,在对灰霉葡萄孢进行活体抑菌研究时,在0℃下贮藏30d的葡萄,接种处均未出现菌丝生长,25℃贮藏7d,菌斑抑制率高达97.40%,且单纯的油酸钠水溶液对灰霉葡萄孢不具有任何抑制作用。纳他霉素乳化水溶液浸泡处理葡萄可显着延长葡萄果实采后贮藏期,其中以0.20%纳他霉素与等量油酸钠乳化水溶液对葡萄冷藏效果最佳。冷藏结束时,葡萄表面分离的灰霉数量较单纯纳他霉素处理的减少19.95%;果实的落粒率比单纯纳他霉素溶液处理的减少7.80%,与空白相比减少20.50%,硬度比单纯的纳他霉素处理增加1.03 kg/cm2,与空白相比增加1.9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单纯的纳他霉素处理增加0.80%,与空白相比增加1.50%,可滴定酸含量比单纯的纳他霉素处理增加0.014%,与空白相比增加0.076%,还原糖含量比单纯的纳他霉素处理增加2.56%,与空白相比增加8.78%;呼吸强度比单纯的纳他霉素处理减少0.88mg/(kg·h),与空白相比减少1.40mmg/(kg·h),果梗电导率较单纯的纳他霉素溶液处理减少2.80%,与空白相比减少11.60%,果胶含量较单纯的纳他霉素溶液处理增加0.03%,与空白相比增加0.13%,果胶酶含量较单纯的纳他霉素溶液处理减少1.40mg/(g·h),与空白相比减少1.90mg/(g·h), PPO活性较单纯的纳他霉素溶液处理增加0.121U/g,与空白相比增加0.202U/g, POD活性较单纯的纳他霉素溶液处理增加0.024U/g,与空白相比增加0.508U/g, PAL活性较单纯的纳他霉素溶液处理增加5.29U/g,与空白相比增加8.50U/g;贮藏结束时,葡萄表面纳他霉素相对残留量最高为0.38mg/kg,低于国标允许残留标准,说明纳他霉素与油酸钠混合处理对防止葡萄灰霉病和延缓冷藏期葡萄品质劣变效果显着。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纳他霉素质量浓度不超过2.0g/L前提下,添加等量的油酸钠对纳他霉素促溶效果最好,其中0.20%纳他霉素与等量油酸钠乳化水溶液抑制灰霉葡萄孢及对葡萄冷藏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亮亮,张文,陈尚武,马会勤[2](2008)在《接种灰霉葡萄孢对葡萄酒发酵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只接种灰霉孢子自然发酵和接种灰霉孢子不同时间后接种D24酵母双菌发酵为处理,以单独接种D24为对照,研究灰霉对酒精发酵的影响;同时对感官评价最好的处理(接种灰霉孢子72h后接种D24)与对照的葡萄酒成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葡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灰霉接种对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灰霉对酒精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个GC-MS测试样品分别检测出47、43种挥发性成分,各占总峰面积的99.20%、99.31%,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魏宝东,车芙蓉,马岩松[3](2004)在《芽孢杆菌(Bacillus)发酵滤液对灰霉葡萄孢菌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结果表明 :芽孢杆菌 (Bacillus)对灰霉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孢子具有一定程度的杀死作用 ,2 8℃下LC50 是 37.0 %。对灰霉葡萄孢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体外合成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当发酵滤液浓度为 2 0 %时完全抑制了灰霉葡萄孢菌的PG酶和Cx酶的合成。浓度为 4 0 %发酵滤液对灰霉葡萄孢菌在活体外和活体上产生的PG酶和Cx酶的活性抑制率分别是 92 .7%、95 .5 %、85 .4 %和 80 .7%。(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04年03期)

葛毅强,刘波,叶强,张维一[4](1998)在《SO_2对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灰霉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交链孢(Alternaria sp.)是鲜食葡萄采后贮运中的主要病原菌,SO_2能有效地控制它们引起的鲜食葡萄的采后腐烂。作者分别设定50μl/L·1h、100μl/L·1h、200μl/L·0.5h、200μl/L·1h和对照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剂量的SO_2对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孢子、菌丝及所引起的腐烂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各处理中200μl/L·1h的SO_2是抑制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最佳剂量,但并不能彻底杀死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孢子及菌丝,待SO_2消散后一定时间内孢子还可恢复萌发力。且在相同的剂量下,低浓度长时间的处理对孢子萌发的延缓效果优于高浓度短时间的处理。(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周燮,章元寿,徐义俊,吴颂如,王建新[5](1988)在《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灰霉葡萄孢菌生产的脱落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林业生产和细胞工程中,脱落酸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但是,(±)-2-cis-ABA试剂靠化学合成。价格昴贵(按Sigma公司,每克售价146.7美元),严重阻碍了它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能否通过某种微生物大量生产ABA呢?迄今,至少5个属(Botrytis、Cercospora、Ceratocystium、Fusarium、Rhizoclonia)的7种真菌被证实能够合成ABA(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S1期)

灰霉葡萄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只接种灰霉孢子自然发酵和接种灰霉孢子不同时间后接种D24酵母双菌发酵为处理,以单独接种D24为对照,研究灰霉对酒精发酵的影响;同时对感官评价最好的处理(接种灰霉孢子72h后接种D24)与对照的葡萄酒成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葡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灰霉接种对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灰霉对酒精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个GC-MS测试样品分别检测出47、43种挥发性成分,各占总峰面积的99.20%、99.31%,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灰霉葡萄孢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文丽.纳他霉素结合乳化剂抑制灰霉葡萄孢及对葡萄冷藏效果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

[2].张亮亮,张文,陈尚武,马会勤.接种灰霉葡萄孢对葡萄酒发酵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8

[3].魏宝东,车芙蓉,马岩松.芽孢杆菌(Bacillus)发酵滤液对灰霉葡萄孢菌的作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4

[4].葛毅强,刘波,叶强,张维一.SO_2对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抑制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1998

[5].周燮,章元寿,徐义俊,吴颂如,王建新.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灰霉葡萄孢菌生产的脱落酸[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

标签:;  ;  ;  ;  

灰霉葡萄孢论文-周文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