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际语用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力,新闻,言语,跨文化,修饰语,英语,用意。
语际语用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爽[1](2019)在《语际语用学视角下大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它具有渗透性,动态性和系统性。国外语际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Kasper和Blum-Kulka主编的第一部语际语用学论文集出版,书名就是《语际语用学》。于是语际语用学这门学科也随之诞生,它是语用学与二语习得的交叉学科。最近,语际语用学成为语用学研究的主流。国外的研究侧重于宏观讨论,比如语际语的特征描述、理论述评、成因探讨、语用迁移、语用能力以及对教学的指导作用。而国内研究则侧重语际语用能力的影响因素、语际语用失误的类型及成因、以及语际语用学的认知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后,言语行为已经逐渐成为语际语用学的研究重点。但是相关国内外的研究集中在礼貌问题以及对教学的启示等方面,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言语行为的分析较少,因此导致此领域的研究尚不充分。在社会交流中,人们经常使用请求言语行为来要求某人做某事。请求言语行为作为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被人们广泛使用,有着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以语际语用学理论和请求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基础来研究中国大学生的请求言语行为。从本质上讲,中国大学生习得的英语是一种介于母语和本土英语中见的语际语系统。同时,他们的请求策略也决定了听话者是否可以实现该请求行为。本文旨在研究以下叁个问题:(1)大学生的请求言语序列有什么规律?(2)大学生的请求言语修饰语有什么特征?(3)大学生的请求策略是如何分布的?社会距离和权势对大学生请求策略有什么具体影响?根据Blum-Kulka的研究,影响请求言语行为的主要有叁大因素:社会距离,权势以及请求强度。本研究以Blum-Kulka问卷为参考,同时根据其对影响因素变量的定义,设计问卷来研究社会距离以及权势对大学生请求策略的具体影响。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多项选择。该部分包括九个不同场景,每个场景包含九个选项。其中每个选项都是一种请求策略。这种多选形式提供给学生全面完整的请求策略,使其根据自身想法选择其一,并且这样更利于请求策略研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部分的多项选择主要研究请求策略的分布以及影响请求策略的因素。第二部分为话语完成测试。这一部分包含新的九种场景,学生理解场景之后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请求话语。该部分主要研究请求序列的特征,请求修饰语的特征以及请求策略的分布。本研究首先定量的收集数据,其次采用定性方法分析大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的序列的规律,修饰语的特征以及影响请求策略的因素。针对请求言语序列的规律,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经常使用起始行为语来吸引听话者的注意,最常用的起始语是包括姓名或者身份的称呼语。同时,中心行为语体现了学生请求的主旨,是每个请求言语行为必需的部分。一部分学生选择使用辅助行为语来解释当前的状况或请求的原因,其中最常见的是前序列辅助性位语。总而言之,大学生最常使用的请求序列形式为“起始行为语+辅助行为语+中心行为语”。针对请求言语修饰语的特征,一方面,内部修饰语是被包含在中心行为语中的。一些模糊限制语和主观标志词被用作词汇和短语降级手段,而一些句法降级手段体现在一些固定用语中,如“您介意…吗?”“可以请您…吗?”“您有意愿…吗?”。当说话者的权势高时,请求言语中经常使用词汇和短语升级手段。另一方面,外部修饰语经常被用来解释原因,询问情况和意愿,表达责任、期望、感激、歉意、信任、称赞以及奖励。它们可以使听话者感受到请求者的礼貌,并且提高请求成功的可能性。针对于请求策略,本文发现使用直接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和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大学生比例各占约叁分之一,人数接近。在这叁大类中,语气导出型、陈述需求型、询问型以及强暗示型是最受欢迎的请求策略类别。同时,当请求者的社会距离较高或者权势低时,更喜欢使用直接请求策略,而当请求者的社会距离较低或者权势高时,请求者更愿意使用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当请求者社会距离语权势与听话者平等时,请求者更喜欢使用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来自吉林大学的50名本科生,同时该问卷共设计了18个生活场景。但由于问卷场景与现实生活无法完全达到一致,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不可避免。所以笔者希望今后的研究可以拓展多模态、角色扮演等混合研究方法,并设计出更加全面实用的问卷以带来更有价值的研究数据和结果,并运用其它方式来收集并整合口头数据与书面数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4-01)
李晓莉[2](2018)在《语际语用学情境下英汉拒绝言语行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际语用学成为了近十年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的热点,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语用学研究的主流。本文将拒绝言语行为和礼貌策略的运用作为切入点,对比分析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在拒绝策略使用方面的异同,探讨英语学习者在语用能力形成过程中语际语发展的特点。通过分析可以看到:(1)英语学习者语际语用能力受到学习者英语语言知识的影响;(2)但即使是英语语言水平相对较高的学习者,在使用英语实施言语行为的时候也表现出为英语语言形式理解和使用不很准确的情形;(3)在未接受语用教学介入的情况下,即使是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习者,也依然受到语用负迁移的困扰。(本文来源于《报刊荟萃》期刊2018年03期)
廖振发[3](2017)在《英语新闻写作的语际语用学研究——评《英语新闻写作教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英语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学习不同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理念,同时也有助于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高校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7年10期)
姚巍[4](2016)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培养研究——基于语际语用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高职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高低一直被忽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不利于培养语用能力的外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教学中严重缺乏语用知识的输入;侧重语言知识的语言测试;教材的编写对于语言交际功能的忽略。本文从语际语用学的角度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34期)
李薇[5](2016)在《语际语用学理论与跨文化交际的交叉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际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专业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关注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如何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重点研究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力求通过在课堂上重视语用学主流理论及发展历史的讲解和渗透,课外重视跨文化交际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文电影展播等活动融入课余生活中这样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际语用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33期)
张新玉[6](2016)在《国内语际语用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际语用学是集第二语习得和语用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内语际语用学的研究状况,重点对语际语用学的界定,语用能力的研究和语际语用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这叁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展望语际语用学未来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6年19期)
杨何[7](2016)在《《语际语用学研究与教学中的数字技术》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旨在评介美国学者Naoko Taguchi和Julie M.Sykes 2013年编辑出版的论文集《语际语用学研究与教学中的数字技术》。该部论文集主要探讨语际语用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论述数字介导技术可以促进二语学习者语际语用能力的发展。该文将简述该书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其研究实践,并做简要评介。(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15期)
邓娟[8](2016)在《国内语际语用学近十年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国内外语核心期刊2004-2014年发表的语际语用学研究成果,调研了语际语用学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理论研究涉及到语际语用学发展的历史研究、理论基础和方法及其发展前景,语用能力、影响语用能力的各种因素、语用失误、语用与教学、语用与翻译、语际语用学的认知研究;实证研究涉及到目标语言语行为、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与习得法、二语习得中的会话分析、二语中指示语的习得、语用失误和语用迁移、语际语用能力、语用学与外语教学这七各方面。基于这十年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语际语用学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承鑫[9](2016)在《语际语用学视域下大学生感谢语的语用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用学和二语习得之间的交叉学科,语际语用学近年来获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语用能力作为语际语用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已经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语用能力是由语言学习者的言语行为来体现的。目前,关于语用能力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特别是从不同的言语行为角度来进行的研究,其中关于道歉、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较多。然而,从感谢语表达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却为数不多。本文以北方一所大学的大学一年级的5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书面话语填充测试和选择性话语填充测试来进行问卷设计,并以该问卷调查为工具进行数据收集。书面话语填充测试和选择性话语填充测试旨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测试,本研究将回答叁个问题:首先,中国大学的语言水平与他们的感谢语表达的语用能力之间是否有相关性?其次,中国大学生的感谢语表达呈现哪些特点?最后,中国大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用意识之间是否有差异?经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总结出以下叁点结论:首先,对于语言水平较高的组来说,语言水平与他们的感谢语表达的语用能力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在语言水平较低的组中,语言水平与他们的感谢语表达的语用能力有相关性。其次,语言水平较高组和语言水平较低组的感谢语表达的可接受率并没有明显不同。两组人员在不同的情景当中能够采用不同的策略来表达感谢。最后,语言水平较高组和语言水平较低组在语用意识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并且两组的语用意识都高于其语用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晓莉[10](2016)在《语际语用学情境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语用能力既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面对教师缺乏开展语用文化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和有效方法,学生缺乏学习语用文化的动机和意识,语用文化运用能力欠缺等教学问题,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语用文化意识,使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语用文化运用能力等措施,促进大学英语文化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本文来源于《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语际语用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际语用学成为了近十年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的热点,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语用学研究的主流。本文将拒绝言语行为和礼貌策略的运用作为切入点,对比分析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在拒绝策略使用方面的异同,探讨英语学习者在语用能力形成过程中语际语发展的特点。通过分析可以看到:(1)英语学习者语际语用能力受到学习者英语语言知识的影响;(2)但即使是英语语言水平相对较高的学习者,在使用英语实施言语行为的时候也表现出为英语语言形式理解和使用不很准确的情形;(3)在未接受语用教学介入的情况下,即使是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习者,也依然受到语用负迁移的困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际语用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爽.语际语用学视角下大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李晓莉.语际语用学情境下英汉拒绝言语行为实证研究[J].报刊荟萃.2018
[3].廖振发.英语新闻写作的语际语用学研究——评《英语新闻写作教程》[J].新闻爱好者.2017
[4].姚巍.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培养研究——基于语际语用学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6
[5].李薇.语际语用学理论与跨文化交际的交叉影响[J].名作欣赏.2016
[6].张新玉.国内语际语用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现代交际.2016
[7].杨何.《语际语用学研究与教学中的数字技术》评介[J].海外英语.2016
[8].邓娟.国内语际语用学近十年研究述评[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9].张承鑫.语际语用学视域下大学生感谢语的语用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10].李晓莉.语际语用学情境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