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搅拌釜反应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腈纶聚合过程,连续搅拌反应釜,解耦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
连续搅拌釜反应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于占东,王显峰[1](2011)在《腈纶聚合过程连续搅拌反应釜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腈纶聚合过程属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非线性系统,聚合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温度和聚合反应转化效率是腈纶聚合生产的重要工艺指标。腈纶聚合过程的非线性、强耦合,参数时变性,使得这两个指标不能同时兼顾。针对腈纶水相聚合过程,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腈纶聚合连续搅拌反应釜转化率和温度的解耦控制器。首先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对腈纶水相聚合模型进行处理,设计系统的等效控制。模糊系统可以较好地逼近非线性函数,等效控制器中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可采用模糊系统进行逼近。模糊参数的求解在线实时进行,参数自适应律由Lyapunov综合法获得。针对模糊逼近误差,采用minmax鲁棒最优控制方法,抑制误差干扰项对系统的影响。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解耦控制方法能够在保证聚合过程的转化效率的前提下,调节反应温度。该方法对于提高聚合产品的性能,对提高产品的差别化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1年07期)
李述清,张胜修,张煜东,胡波[2](2011)在《连续搅拌反应釜过程的闭环增益成形PID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系统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的PID控制器,以提高PID控制器设计的简洁性和鲁棒性。首先假设期望闭环回路传递函数有一阶形式,同时将受控对象的一阶传递函数和PID控制器构成实际闭环回路传递函数。然后,比较期望闭环回路传递函数和实际闭环回路传递函数,即可确定PID参数。最后,以某CSTR系统为例,利用该方法设计了PID控制器,并通过仿真结果比较,检验了该方法所得PID控制器的良好鲁棒稳定性和动态品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1年02期)
郑经堂,张碧江[3](1986)在《连续搅拌釜中气、液、固反应系统的传递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连续拌搅釜,以稳态操作的方式,对气、液、固叁相反应体系SO_2+O_2(活性炭/H_2O)→H_2SO_4分别在不同的催化剂浓度、粒度、液速、气速、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传递试验研究。该反应对氧为一级,对二氧化硫为零级,结果以无因次数群关联,获得了气-液传质关联式,液-固传质关联式及反应速率表达式。(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1986年02期)
连续搅拌釜反应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系统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的PID控制器,以提高PID控制器设计的简洁性和鲁棒性。首先假设期望闭环回路传递函数有一阶形式,同时将受控对象的一阶传递函数和PID控制器构成实际闭环回路传递函数。然后,比较期望闭环回路传递函数和实际闭环回路传递函数,即可确定PID参数。最后,以某CSTR系统为例,利用该方法设计了PID控制器,并通过仿真结果比较,检验了该方法所得PID控制器的良好鲁棒稳定性和动态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搅拌釜反应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于占东,王显峰.腈纶聚合过程连续搅拌反应釜解耦控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
[2].李述清,张胜修,张煜东,胡波.连续搅拌反应釜过程的闭环增益成形PID控制器设计[J].计算机应用.2011
[3].郑经堂,张碧江.连续搅拌釜中气、液、固反应系统的传递过程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