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听觉文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听觉,文本,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奖,获奖作品,之声。
听觉文本论文文献综述
林钰[1](2013)在《在广播听觉文本创制中如何体现广播的多重声音》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广播从业者应充分发挥广播的特点和优点,创新广播听觉文本创制方法 ,提升受众的广播听觉体验。为此,应巧妙设计现场连线和录音报道,引出多重声音;充分而又恰当运用各种音响,丰富听众的听觉体验。(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3年20期)
陈俊[2](2010)在《连线报道——重构广播听觉文本》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线,已经成为广播新闻节目中常用的表达形式。与直播间连线,直接面向听众述说新闻、描绘现场、发表意见,现场感强、画面感十足。□连线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广播听觉文本叙事方式,改变了广播话语权的主导,改变了广播解读事物的方式。(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0年05期)
李兴达[3](2009)在《电视消息听觉文本的编写技巧——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的英国文化研究学者认为,任何能够表达出探询社会文化深层企图的客体都是“文本”。换言之,个人或社会的全部现象都可被视为文本,从而将这一概念仅能用于语言和文学层面的认识藩篱予以拆解。因为媒介本身就是一种“意指”再生系统,所以,利用文本的概念去思考新闻,便(本文来源于《阅读与写作》期刊2009年09期)
李兴达[4](2009)在《略析电视消息听觉文本的编写技巧——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消息由于受时间限制,画面跳跃偏大,仅凭视觉理解难度较高,所以诉诸听觉的内容愈显重要。为此,其听觉文本的编写须尊重口语表达习惯,多用双音节词和适当考虑语音修辞规律,尤其要善于运用好同期声。(本文来源于《中国编辑》期刊2009年04期)
曹璐[5](2008)在《重大灾害中广播应急机制的建构与凸显——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汶川紧急救援》特别直播听觉文本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汶川地震"的惨烈情景至今刺痛着中国民众的心灵。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中国民众表现出无疆大爱与民族凝聚力;党、政府和人民军队发扬了至高无上的人本精神,紧急启动国家一级重(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期刊2008年07期)
徐捷[6](2007)在《电视纪实类节目的“听觉文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声音问题终究要摆在理论研究者和创作人员面前,因为听觉文本是电视符号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从目前普遍受到关注的电视纪实节目入手,结合符号学、美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试图对听觉文本在纪实类节目中的作用和功能进行全面地梳理和分析。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首先,从电视符号的角度,分析听觉文本的叁部分构成:人声、音乐和音响。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本论文提出听觉文本具有双重品格的真实性、一体化的声画结构、情境化的叙事观念等特征,并在纪实类电视中具有很强的写意功效,具有表达情感上独到的优势,具有调节节奏的独特功效。接下来,分别论述人声、音乐和音响在电视纪实类节目中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从电视叙事视角的纬度对人声进行了分类,并认为人声具有直接即时性、“副言语”属性和思辨性,在现实实践中,发挥着提高时效、补充事实、表现冲突、抒发情感的作用。本论文同样对人声的运用策略作了分析。电视音乐依附于一定的电视主题、一定的画面形式而存在,有标版音乐与正文音乐、原着音乐与非原着音乐等多种划分形式,它在纪实类节目中具有衬底、转场的作用,而且能够强化电视节目的叙事,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听感受。本论文还从音乐与画面关系、音乐与节奏等角度,对音乐在纪实类节目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一步进行了分析。音响是听觉文本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与音乐等共同作用,使电视纪实节目突破了“伟大的哑巴”阶段,而且与音乐共振构成了纪实节目的意义场。从音响作为纪实节目的构成看,它在纪实类节目中具有信息功能、叙事功能与转场功能;从音响作为纪实节目的审美对象看,它可以强化节目节奏、环境氛围和剧作结构,突出形式美,具备移情功能,并扩展了画面空间表现的深度和广度,使空间表现多元化。为了避免“无效音响”,本论文针对性地分别提出了采集和编辑的一些具体应用策略。(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4-09)
曹璐[7](2006)在《观念变革与听觉文本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叁农”问题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广播如何在重大主题报道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研讨《百名村支书实话实说》报道中蕴涵的规律性启示有其特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一、重大主题报道的全新理念——高度贴近群众近年来媒介一方面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往往主动或被动地追逐高端(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期刊2006年03期)
听觉文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连线,已经成为广播新闻节目中常用的表达形式。与直播间连线,直接面向听众述说新闻、描绘现场、发表意见,现场感强、画面感十足。□连线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广播听觉文本叙事方式,改变了广播话语权的主导,改变了广播解读事物的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觉文本论文参考文献
[1].林钰.在广播听觉文本创制中如何体现广播的多重声音[J].科技传播.2013
[2].陈俊.连线报道——重构广播听觉文本[J].新闻战线.2010
[3].李兴达.电视消息听觉文本的编写技巧——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J].阅读与写作.2009
[4].李兴达.略析电视消息听觉文本的编写技巧——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J].中国编辑.2009
[5].曹璐.重大灾害中广播应急机制的建构与凸显——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汶川紧急救援》特别直播听觉文本解读[J].中国广播.2008
[6].徐捷.电视纪实类节目的“听觉文本”研究[D].四川大学.2007
[7].曹璐.观念变革与听觉文本创新[J].中国广播.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