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刺糖多孢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氨肽酶,钴胺素,基因,丁酸,功能,内酯,乙基。
刺糖多孢菌论文文献综述
党福军,王继栋,覃重军,夏海洋[1](2019)在《遗传改造刺糖多孢菌菌株生产多杀菌素J和L》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发展刺糖多孢菌遗传操作体系,构建生产多杀菌素J和L遗传重组菌株。方法由于刺糖多孢菌是公认的难操作放线菌之一,本文通过λ-Red和FLP重组酶介导的体内重组体系结合黏粒文库,发展了刺糖多孢菌的高效基因操作体系。结果利用该方法实现目标基因高效敲除,测试基因敲除效率可达66%。利用该技术构建了SpnK失活的刺糖多孢菌突变菌株,HPLCMS和NMR分析显示突变株产生的新化合物为多杀菌素J和L,且产量与出发菌株产生的多杀菌素A和D相当。结论该策略可用于刺糖多孢菌的遗传改造,可将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改造后直接生产多杀菌素J和L。(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肖洁,刘朱东,彭胜男,何昊城,穰杰[2](2018)在《GlnA基因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发育及多杀菌素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谷氨酰胺合成酶(GS,glutamine synthetase)是由Gln A基因编码的生物体中最古老也是最广泛存在的酶,它参与许多生物体中的氮和碳代谢,是生物体氮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Gln A基因对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的生长发育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从刺糖多孢菌基因组中克隆了gln A基因的部分片段,将其与穿梭载体p OJ260连接,构建敲除载体p OJ260-gln A,通过接合转移将其导入刺糖多孢菌野生菌中,获得刺糖多孢菌敲除菌株S.spinosa-△gln A;同时,利用重迭延伸PCR将gln A基因置于红霉素强启动子Perm E下,并将融合片段Perm E-gln A与穿梭载体p OJ260进行酶切酶连,构建过量表达载体p OJ260-Perm E-gln A,通过接合转移将其导入刺糖多孢菌中,获得了刺糖多孢菌过量表达菌株S.spinosa-gln A。表型分析发现,gln A基因的敲除对刺糖多孢菌的菌丝形态、孢子萌发等方面都有显着的抑制作用。HPLC检测分析发现,过量表达菌株中多杀菌素产量相比原始菌株提高到170%;该研究表明gln A基因对刺糖多孢菌的生长发育与多杀菌素的合成有一定的影响,为研究其在链霉菌次级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恒源,熊犍,黄颖,张晓琳,张云鹏[3](2018)在《关键级联调控同源基因在刺糖多孢菌发酵过程中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可产生绿色广谱的生物杀虫剂—多杀菌素(spinosad)。目前我国多杀菌素单位发酵产量较低,为了更有效改造多杀菌素高产菌株,需对刺糖多孢菌次级代谢调控机制进行研究。群感效应是微生物通过级联网络调控自身次级代谢和/或形态分化的一种调控机制,而刺糖多孢菌中的群感效应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刺糖多孢菌发酵液提取物可诱导γ-丁酸内酯(γ-butyrolactone,GBL)指示菌株产生色素;在培养72 h添加其发酵液提取物的水复溶物可使多杀菌素产量提高22.6%,提示刺糖多孢菌可产生GBL类似信号分子,存在群感效应类似级联调控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刺糖多孢菌中存在1个GBL受体同源蛋白SsbR(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γ-butyrolactone receptor)和3个中心转录调控因子同源蛋白(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centr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SstA)SstA1、SstA2和SstA3。利用qRT-PCR检测发酵过程中刺糖多孢菌群感效应关键级联调控同源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ssbR和sstAs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中adpA(A-factor dependent protein)被ArpA(A-factor receptor protein)阻遏调控的模型相似。同时,刺糖多孢菌中3个靶标蛋白同源基因griR(grixazone regulator)、sprA(serine protease A)、ssgA(sporulation of Streptomyces griseus A)在发酵中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和sstAs一致,提示这3个基因可能受SstAs的激活调控。本研究为深入探讨刺糖多孢菌的群感效应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吴恒源[4](2018)在《刺糖多孢菌中SsbR蛋白的计算机模拟及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放线菌,其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多杀菌素(spinosad)是一种高效、广谱和安全的生物杀虫剂。为了更有效地对刺糖多孢菌进行基因改造以提高其多杀菌素产量,需对刺糖多孢菌次级代谢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级联调控是放线菌进行次级代谢调控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主要对刺糖多孢菌中级联调控关键同源蛋白SsbR(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γ-butyrolactone Receptor)进行计算机模拟及功能验证:1、通过NCBI上的Protein Blast工具在刺糖多孢菌的基因组进行查寻,找到级联调控关键同源蛋白SsbR,及其靶标同源蛋白SstA1、SstA2、SstA3和下游8个效应同源蛋白。并对SsbR蛋白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2、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sbR基因、sstAs基因及效应蛋白同源基因在发酵过程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ssbR基因与sstAs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相反,符合SsbR蛋白对sstAs基因进行阻遏调控的预测。3、通过凝胶阻滞实验(EMSA)发现SsbR蛋白可与sstA2基因启动子序列胞外结合,进一步验证了SsbR蛋白对sstA2基因的阻遏调控功能。4、通过同源双交换的方法成功获得ssbR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其多杀菌素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26.9%,揭示SsbR蛋白在刺糖多孢菌中对多杀菌素合成有负调控功能。5、以ssbR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发酵获得多杀菌素,研制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并进行大棚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良好的杀虫药效。(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0)
杨琦[5](2015)在《刺糖多孢菌功能蛋白质组及其多杀菌素产生代谢调控网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理过程受到细胞中一系列精细、复杂及有序的代谢调控,探究合成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因子,成为次级代谢产物产生代谢调控网络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产生代谢调控网络的研究逐步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相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被广泛用于鉴定和监测微生物蛋白质组中的蛋白质种类及其表达丰度的变化趋势,挖掘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过程中的潜在调控因子,获取其代谢调控网络信息。放线菌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是一种能产生以多杀菌素为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的革兰阳性菌,经有氧发酵产生的大环内酯类次级代谢产物多杀菌素能有效杀灭多种农业害虫。目前,虽然催化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基因簇及其生物合成代谢通路的相关研究取得进展,但是与其合成相关的代谢调控通路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探索多杀菌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潜在调控因子和调控机制,本研究对刺糖多孢菌CCTCC M206084菌株不同生长时期的蛋白质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利用二维液质联用质谱(Two-dimensional-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D-LC-MS/MS)分别从对数生长期(T1)、稳定期前期(T2)、稳定期后期(T3)和衰亡期(T4)鉴定到1090、1166、701和509种蛋白质。在这些鉴定到的蛋白质中,1579种蛋白质特异性的属于刺糖多孢菌蛋白质组中。其中,几乎所有参与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酶类都被鉴定到。利用PAI值分析了蛋白质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丰度变化趋势,发现一系列压力响应蛋白和潜在的全局性调控因子在多杀菌素的合成过程中表达丰度差异显着。随后,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glnA、metE、spnK、psda和cndp等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转录水平,显示所选择的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的差异具有正相关关系。本研究首次系统性地分析了刺糖多孢菌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其蛋白质组学数据为多杀菌素合成代谢调控网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潜在调控基因进行阻断,观察突变菌株相对于原始菌株所体现的表型差异,是研究该基因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钴胺素非依赖型甲硫氨酸合成酶(cobalamin-independentmethioninesynthase,mete)是催化甲硫氨酸生物合成最后一个步骤的关键酶。在前期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中,发现mete在刺糖多孢菌中的表达丰度随着发酵过程中多杀菌素的累积而显着上调,推测该酶除了直接参与甲硫氨酸的合成外,对于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可能具有正调控作用。为了探究mete的对于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重要性,本研究利用单交换同源重组的方法对mete蛋白的编码基因mete进行阻断,成功获得了Δmete突变菌株。与野生型刺糖多孢菌相比,Δmete突变菌株在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固体平板上都体现出较快的生长速率;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Δmete突变菌株不再同野生型刺糖多孢菌一样具有两次生长的特性,只具有一个较长的稳定生长期;Δmete突变菌株仅产生少量的多杀菌素,其产量相较于野生型刺糖多孢菌下降幅度超过95%;在tsb固体培养基上,野生型刺糖多孢菌能产生白色的孢子,而Δmete突变菌株丧失了产孢子的能力。因此,推测mete基因的阻断引起了刺糖多孢菌新陈代谢的较大紊乱,影响了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和孢子的生长发育。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目的基因突变菌株与野生型菌株蛋白质组表达图谱的差异,可以探究目的功能基因所控制和影响的调控路径或代谢通路,阐明所阻断目的基因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及代谢调控机制。为了剖析刺糖多孢菌对mete基因阻断后所体现的新陈代谢适应机制,本研究利用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Δmete突变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蛋白质组差异。从Δmete突变菌株的稳定期初期(s1Δmete,67h)、野生型菌株的第一个稳定期(s1wt,67h)和第二个稳定期(s2wt,100h)中分别鉴定到1141、1066和987种蛋白质,共检测到刺糖多孢菌蛋白质组中1440种蛋白质。利用emPAI值对所鉴定到的蛋白质进行半定量分析,以野生型刺糖多孢菌的两组蛋白质组样本为参照,重点关注蛋白质表达丰度在比较组S1ΔmetE/S1WT和S1ΔmetE/S2WT中的变化趋势,分析了ΔmetE突变菌株与野生型刺糖多孢菌的蛋白质组差异。结果显示,大部分具有显着上下调趋势的蛋白质属于初级代谢和基因信息过程功能类别。同时,详细阐述了参与葡萄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甲硫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酶类所体现的复杂代谢适应机制。本研究首次说明MetE不仅是直接参与甲硫氨酸合成的酶,也对刺糖多孢菌的全局性代谢调控具有重要影响。综上所述,本文对刺糖多孢菌不同生长时期的功能蛋白质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metE基因阻断后对刺糖多孢菌表型和生长特性的影响;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剖析了刺糖多孢菌对metE基因阻断的新陈代谢适应机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刺糖多孢菌产多杀菌素的代谢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也彰显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调控机制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12-01)
龙如花[6](2015)在《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Mar菌株发酵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杀菌素(Spinosad)是土壤放线菌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经有氧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系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多杀菌素的化学结构和功能独特,兼具化学农药的高效性和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已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农药。刺糖多孢菌工程菌S.spinosa-Mar是由本研究室通过结合Red/ET同源重组技术、转座技术和接合转移术成功构建的能够稳定遗传的多杀菌素突变菌株。本文首先对S.spinosa-Mar和原始菌株在多杀菌素发酵水平、生长曲线、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和p H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生长相对迟缓,多杀菌相对产量水平较低。因此,本文主要对工程菌的种子培养条件、发酵培养基等进行优化,期望提高该工程菌的多杀菌素生产水平。种子质量是发酵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基、种龄、溶氧、接种量等因素对种子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正交设计对CSM复合种子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显示,该复合种子培养基中各组分对种子菌丝浓度影响的主次关系为:葡萄糖>酵母粉>TSB>硫酸镁,获得了最佳种子培养基的组成及配比(g/L):TSB60;酵母粉12;硫酸镁1.4;葡萄糖10。在此优化配方下进行验证,发现多杀菌素的相对产量水平为130.98%,较优化之前提高了30.98%。还对工程菌的种子接种量进行了探究,发现最适种子接种量为1.5%。在发酵过程中,通过适当添加对促进目的产物的合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前体物质,很有可能提高目的产物的发酵效价。本文首先对11种可作为合成多杀菌素的前体物质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筛选。选取4种具有明显正效应的前体物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丙酸钠、缬氨酸和正丁醇的作用效果显着,异亮氨酸的作用效果不显着,然后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前3种前体物质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添加前体的最佳配比:丙酸钠2.38g/L,缬氨酸1.45g/L,正丁醇0.45mL/L,按此配比添加前体,工程菌多杀菌素的相对产量水平可达到365.72%,比对照提高了约2.66倍。本文还对丙酸钠、缬氨酸和正丁醇的添加时间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丙酸钠在发酵起始时添加效果最佳,缬氨酸的最佳添加时间为48h,正丁醇则为36h。刺糖多孢菌的发酵周期耗时长,约为13天左右。同时,发酵生产多杀菌素存在产量低、发酵成本高等问题。因此,还需对其发酵工艺进行大量研究以期得到突破。本文首先对CSM复合种子培养基进行了正交设计优化;考察了潜在的能提高多杀菌素发酵水平的前体物质,并研究了各潜在合成前体物质的添加量对多菌素含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出了对多杀菌素发酵产量具有促进作用的物质;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这些潜在对多杀菌素产量具有促进作用的物质的添加时间,确定了它们的添加时间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为多杀菌素发酵工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12-01)
黄颖,赵晨,张求学,宋渊,张晓琳[7](2015)在《麦芽糖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多杀菌素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杀菌素(spinosad)为土壤放线菌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经有氧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生物杀虫剂,已在农药、兽药和卫生用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刺糖多孢菌对长效碳源淀粉的利用能力很低,这给多杀菌素的工业化发酵带来了困难。本研究在刺糖多孢菌高产菌株ASAGF73中表达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的麦芽糖转运系统基因(maltose transporter gene)mal E、mal F和mal G,以提高菌株利用淀粉的能力。将整合型载体p SET152::mal EFG通过接合转移转化ASAGF73,获得的转化子成功表达了mal EFG基因。单一碳源发酵实验结果表明,转化子利用糊精和麦芽糖的能力显着提高。以糊精或麦芽糖为单一碳源的条件下,mal EFG的表达显着促进了菌体生物量的提高,进而提高多杀菌素的产量。本研究对于以淀粉为主要碳源发酵生产多杀菌素的工艺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杨燕,罗林根,徐妙,夏立秋[8](2016)在《亮氨酰氨肽酶基因的阻断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亮氨酰氨肽酶基因(pep A)被阻断的刺糖多孢菌工程菌株,并鉴定该基因对刺糖多孢菌菌丝形态、生物量、菌体全蛋白表达水平及产多杀菌素能力的影响,探究该基因调控多杀菌素合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PCR扩增刺糖多孢菌中的pep A基因同源片段,经酶切连接技术构建敲除载体p OJ260-pep A;通过接合转移和单交换同源重组将该载体整合至刺糖多孢菌染色体中,获得工程菌株S.sp-△pep A;利用培养特征、形态学、高效液相色谱、SDS-PAGE等方法对菌株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工程菌株S.sp-△pep A菌丝片段化程度加剧,生长态势被延缓且生物量降低,但有效促进了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阻断亮氨酰胺肽酶基因的表达使刺糖多孢菌菌体全蛋白表达情况发生明显改变,找到表达水平显着上调的差异蛋白核糖体蛋白亚基和醛基脱氢酶,核糖体蛋白亚基通过影响蛋白质代谢对菌体生长产生影响;醛基脱氢酶则可与乙醇脱氢酶、乙酰辅酶A的合成酶相互作用影响辅酶A合成,而辅酶A是合成多杀菌素的重要底物。【结论】在刺糖多孢菌合成多杀菌素的次级代谢过程中,pep A基因作为负调控因子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蔡妹,刘红雪,杨琦,孙运军,胡胜标[9](2015)在《刺糖多孢菌bldD基因过表达对多杀菌素合成及其孢子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bld D基因是链霉菌中的全局性调控基因,调节菌体的形态分化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本研究采用重迭延伸PCR将bld D基因置于红霉素强启动子(Perm E)的控制下克隆至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载体p UC-spn上,构建重组载体p UC-spn-Perm E-bld D;通过接合转移将其导入刺糖多孢菌中,获得遗传性能稳定的重组菌株S.spinosa-Bld D。平板培养观察发现,在BHI和TSB平板上,重组菌株的孢子形成受到明显抑制。摇瓶发酵结果显示,重组菌株多杀菌素产量相比对照菌株提高了1.35倍。因此,bld D基因的过量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刺糖多孢菌的孢子形成,并有效促进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为研究其他正调控基因的过量表达促进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马坤,裘娟萍,赵春田[10](2015)在《植物油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其合成多杀菌素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种类植物油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其合成多杀菌素能力的影响,探索提高多杀菌素产量的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葵花油、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橄榄油和菜籽油,研究了其对菌体生长、脂肪酶活性和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并利用RT-PCR对脂肪酶基因及多杀菌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供试植物油对菌体生长和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依次为菜籽油>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油>大豆油,其中菜籽油有利于诱导脂肪酶的表达、延缓菌体的衰亡和延长产素期,脂肪酶活力、菌体生物量和多杀菌素产量分别提高310.09%、8.97%和33.94%;脂肪酶基因和多杀菌素合成基因的转录强度也有明显提高。因此,菜籽油是其最佳的辅助性脂类碳源。(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刺糖多孢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谷氨酰胺合成酶(GS,glutamine synthetase)是由Gln A基因编码的生物体中最古老也是最广泛存在的酶,它参与许多生物体中的氮和碳代谢,是生物体氮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Gln A基因对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的生长发育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从刺糖多孢菌基因组中克隆了gln A基因的部分片段,将其与穿梭载体p OJ260连接,构建敲除载体p OJ260-gln A,通过接合转移将其导入刺糖多孢菌野生菌中,获得刺糖多孢菌敲除菌株S.spinosa-△gln A;同时,利用重迭延伸PCR将gln A基因置于红霉素强启动子Perm E下,并将融合片段Perm E-gln A与穿梭载体p OJ260进行酶切酶连,构建过量表达载体p OJ260-Perm E-gln A,通过接合转移将其导入刺糖多孢菌中,获得了刺糖多孢菌过量表达菌株S.spinosa-gln A。表型分析发现,gln A基因的敲除对刺糖多孢菌的菌丝形态、孢子萌发等方面都有显着的抑制作用。HPLC检测分析发现,过量表达菌株中多杀菌素产量相比原始菌株提高到170%;该研究表明gln A基因对刺糖多孢菌的生长发育与多杀菌素的合成有一定的影响,为研究其在链霉菌次级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刺糖多孢菌论文参考文献
[1].党福军,王继栋,覃重军,夏海洋.遗传改造刺糖多孢菌菌株生产多杀菌素J和L[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
[2].肖洁,刘朱东,彭胜男,何昊城,穰杰.GlnA基因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发育及多杀菌素合成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3].吴恒源,熊犍,黄颖,张晓琳,张云鹏.关键级联调控同源基因在刺糖多孢菌发酵过程中的表达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
[4].吴恒源.刺糖多孢菌中SsbR蛋白的计算机模拟及功能验证[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杨琦.刺糖多孢菌功能蛋白质组及其多杀菌素产生代谢调控网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6].龙如花.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spinosa-Mar菌株发酵条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7].黄颖,赵晨,张求学,宋渊,张晓琳.麦芽糖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多杀菌素合成的影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5
[8].杨燕,罗林根,徐妙,夏立秋.亮氨酰氨肽酶基因的阻断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16
[9].蔡妹,刘红雪,杨琦,孙运军,胡胜标.刺糖多孢菌bldD基因过表达对多杀菌素合成及其孢子形成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
[10].马坤,裘娟萍,赵春田.植物油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其合成多杀菌素能力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