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试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试,评价,石榴,疫苗,丙烯醛,环糊精,弧菌。
中试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冯慧桃,陶若颖,刘军,杨威,朱峰[1](2019)在《污水厂MBBR悬浮填料中试比选评价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厂MBBR悬浮填料中试试验基础上,制定MBBR悬浮填料的中试比选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填料情况、综合挂膜情况、硝化速率、污染物去除率四个方面,该评价标准可为MBBR悬浮填料比选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王国梁,刘波,王璐,冯莎莎,王文华[2](2019)在《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醛催化剂的放大制备及中试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公斤级放大制备2批基于Mo-Bi复合氧化物选择氧化生产甲基丙烯醛的催化剂。X射线衍射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催化剂与少剂量合成催化剂具有几乎相同的物化性质; 2批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二者也表现出类似的催化活性,由此可见该催化剂放大制备效应不明显,具有优良的可重复性。最后对催化剂进行中试装置长周期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320~380℃内,虽然催化剂床层热点随预设温度发生移动,但目的产物甲基丙烯醛收率一直保持在83%~93%,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温度操作弹性,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工业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邓克林[3](2019)在《闪氢热解提油中试项目通过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据2019-08-09《中国化工报》报道, 近日,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闪氢热解提油技术项目科技评价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该技术填补了粉煤高压加氢热解领域的空白,为国内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指引。采用该技术建设的日处理煤50 t中试项目已于2017年8月14日在山西朔州开车。该项目以高温富氢气体作为热载体成功实现煤粉快速热解,焦油产率超过葛金分析值。经过中试,该公司突破了气固分离等技术难题,达到试验设定目标,已初步具备工业化生产条(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郑欣[4](2019)在《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中试研究及体内外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进行多批次中试放大试验研究,并为后续细胞和动物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样品;(2)采用体外细胞模型,研究对比不同安石榴苷含量的供试物对L-02肝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3)采用体外细胞模型,探究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对L-02肝细胞功能学影响及形态学的影响;(4)参照《药物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按照GLP规范,观察评估正常SD大鼠连续灌胃给予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6周所产生的毒性反应等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1)采用小试工艺参数、中试生产车间设备进行中试放大试验,获得样品,并利用HPLC法分析研究;(2)采用HPLC法确定不同供试物的安石榴苷含量,应用MTT法测定L-02肝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法测定不同供试物对L-02肝细胞的凋亡影响;(3)采用CCK8法测定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对L-02肝细胞的抑制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L-02细胞培养液中AST、ALP、ALT的变化;Hoechst荧光染色法观察L-02肝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凋亡情况;(4)连续灌胃给予正常SD大鼠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6周,停药后恢复4周,进行毒性观察,测定分析体重与摄食量、血生化指标、电解质指标、尿液指标、胆汁成分、脏器组织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对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的提取纯化中试放大工艺进行了综合评价,石榴皮平均投料量9 kg,中试所得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样品的外观均为黄色粉末,样品中安石榴苷的平均含量为81.83%,中试所得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的平均收率为27.93%,原材料到粗提物的平均转移率为93.83%,粗提物到精制物的平均转移率为29.53%。表明,实验室小试研究与中试放大试验所得石榴皮精制物中安石榴苷的含量基本一致,该提取纯化工艺总体稳定,重现性良好;(2)MTT法的测定结果发现供试物中安石榴苷含量越高,对L-02肝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小;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的结果表明供试物中安石榴苷含量越高,L-02肝细胞的总凋亡率越低;(3)CCK8法的测定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L-02肝细胞存活率略有降低,但均未达到IC_(50);不同浓度药物组细胞培养液中ALT、AST、ALP含量降低,说明对肝细胞无损伤;(4)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给药6周,各组无大鼠发生死亡,活动、步态正常,口、鼻、眼无异常分泌物,无呼吸困难等异常变化,无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给药组对大鼠体重有一定降低作用,高剂量组对雄性大鼠ALP、UREA指标有一定升高作用,中、高剂量组对雌性大鼠CHO指标有一定的升高作用;对电解质指标无影响;对尿液指标无影响;对胆汁指标无影响;大体解剖观察体表和脏器组织无明显异常;综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给药6周对正常SD大鼠有毒性意义的病理改变。结论:(1)经过叁批中试放大试验样品的分析,提取纯化工艺相对稳定,重现性良好,但粗提物到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的转移率较低,需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来提高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的转移率,实现其工艺由小试向大规模生产的转变;(2)供试物中安石榴苷含量越高对体外培养L-02肝细胞的损伤影响越小;(3)高纯度的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对体外培养L-02肝细胞无损伤作用;(4)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在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对正常SD大鼠无明显毒性反应。(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彭芬,吴卫,何曦,贺长江,刘彰[5](2019)在《吸附材料评价平台中试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吸附技术因其净化效率高,且技术成熟,在VOCs治理领域应用广泛。而吸附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吸附技术净化效率的关键点之一,因此,本项目建立了一套吸附材料评价平台,并通过试制的一套中试装置开展中试试验。中试试验的结果表明,本平台可用于吸附材料的性能评价,对合理选择吸附材料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胡帅,李凌峰,李灵娟,袁富威[6](2018)在《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中试产品的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中试产品进行质量评价,验证中试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声波-离心喷雾干燥中试生产工艺,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制备包合物,通过薄层色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采用超声波-离心喷雾干燥法制备的产物为β-环糊精包合物,收率为98.2%,包合率为95.1%。[结论]采用该生产工艺制备的β-环糊精包合物收率和包合率较高,工艺可行性高,可扩大生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4期)
徐益清,许光辉,罗友华,杨辉,黄亦琦[7](2018)在《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试工艺过程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的中试工艺过程。方法以6种有效成分[腺苷、(R,S)-告依春、甘草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甘草酸铵]损失量、累积损失率和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为指标,评价并比较2批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陶瓷膜微滤、浸膏真空浓缩、浸膏真空干燥、颗粒常压干燥4个关键工序过程质量。结果 2批甘草酸、哈巴俄苷、(R,S)-告依春、甘草苷的总损失率为50.06%~66.99%,安格洛苷C、腺苷的总损失率为35.49%~41.90%。2批批内各物料6种有效成分总量从高到低顺序均为膜滤前液>膜滤后液>浓缩液>干膏粉>成品颗粒,4个关键工序损失率从大到小顺序为浸膏真空干燥>陶瓷膜微滤>浸膏真空浓缩、颗粒常压干燥,2批浸膏真空干燥损失量分别为0.545 9、0.737 5 mg/g,该工序是主要损失工序;2批全程总损失率分别为48.15%、50.85%。2批批内各物料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随工序增加从0.998降到0.818。2批成品间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良好(相似度为0.999)。结论批间成品质量一致性良好。该研究为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试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依据。在中药制剂工艺现代化和规范化中,应尽量采用低温短时间加热的温和工艺,减少制备工序,以降低中药提取液(汤剂)中有效成分在制备过程中的损失,更好保持中药制剂和原提取液(汤剂)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14期)
丁山[8](2018)在《鳗弧菌灭活疫苗研制:Ⅰ鳗弧菌O1血清型灭活疫苗中试生产及免疫效力评价Ⅱ鳗弧菌叁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隶属于弧菌科(Vibrionaceae),是常见的水产动物病原菌,可感染多种海水、淡水或半咸水鱼类以及双壳类和甲壳类动物。鳗弧菌感染宿主引起高致死性的出血性败血症,严重危害着全球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鳗弧菌血清型复杂,目前已知的血清型共23种(O1~O23),其中O1、O2和少部分O3血清型菌株为致病型,其余为环境株。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1、O2、O3血清型致病株均流行于我国海水养殖环境,严重危害着我国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等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随着鱼类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疫苗免疫技术的不断发展,鱼用疫苗正逐渐取代抗生素成为水产动物疫病防治的主流手段。1.本实验在实验室摇瓶发酵培养条件下对鳗弧菌VAM003株生长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氯化钠浓度、氮源种类及氮源添加量、碳源种类及碳源添加量进行筛选。实验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氯化钠浓度应不低于1%;氮源中胰蛋白胨促生长作用最佳,当添加量为2%时菌产量达峰值;碳源中蔗糖促生长作用最佳,添加量为1.5%时菌产量达到峰值。2.本次实验在5 L发酵罐基础上,以含2.5%氯化钠的TSB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以鳗弧菌VAM003株为对象,研究了二级种子液培养时间、发酵培养基氯化钠浓度、二级种子液接种量、补料发酵,初步建立了发酵工艺:种子液按10%接种量接种到300 mL氯化钠浓度为2.5%的TSB培养基,28℃,180 r/min恒温振荡培养12~14h得二级种子液;按10%接种量将二级种子液接种到发酵罐,28℃,通气搅拌培养,发酵4 h后开始匀速添加补料葡萄糖,6 h后开始匀速添加补料10倍浓缩的TSB,发酵培养10~12 h后收获菌液。随后在500 L发酵罐进行了放大培养,培养10 h后菌液OD600值达最大值,此时菌液活菌数为12.0×10~9 CFU/mL。3.本实验对大菱鲆鳗弧菌灭活疫苗(VAM003株)中试产品进行了免疫效力评价,检测了疫苗稳定性、保存期、安全性、最小免疫剂量、对不同规格大菱鲆免疫保护效果、对同O1血清型其他菌株及O2、O3血清型菌株的交叉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疫苗稳定性良好,不同生产批次疫苗免疫后28天RPS均达到100%,单剂量重复注射后也未有不良反应产生,最小免疫剂量为0.025 mL/ind,对体重50 g以上的大菱鲆均有免疫保护作用,疫苗在4℃条件下至少可贮存18个月。4.本课题在鳗弧菌二价(O1/O2)灭活疫苗的基础上以鳗弧菌VAM003(O1)、VAM007(O2)、M2016261(O3)为抗原制备了抗原浓度为10~8 cells/mL及10~9 cells/mL的鳗弧菌叁价疫苗,将大菱鲆随机分为2免疫组和1空白对照组,2免疫组以0.1mL/ind腹腔注射免疫大菱鲆即10~7 cells/ind组、10~8 cells/ind组,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灭菌PBS。一次免疫60天后同法对10~8 cells/ind组进行了一次加强免疫,并检测了一次免疫后150天内及同时期二次免疫大菱鲆对叁种抗原的血清凝集效价和RPS。实验结果显示,一次免疫3天后可检测到10~7 cells/ind组和10~8 cells/ind组大菱鲆抗鳗弧菌VAM003(O1)、VAM007(O2)、M2016261(O3)抗体,14天后两免疫组(10~7 cells/ind、10~8 cells/ind组)VAM003、VAM007、M2016261抗体效价快速升高,28天后抗体效价均达到峰值1:248.89~1:320,显着高于空白组(P<0.05)。28~60天10~7 cells/ind组VAM003、VAM007、M2016261抗体效价保持在1:151.11~1:320,28~150天10~8 cells/ind组VAM003、VAM007、M2016261抗体效价保持在1:106.67~1:320。二次免疫3天后可检测到二免组VAM003、VAM007、M2016261血清抗体效价均高于同期一免组,14天后显着高于同期一免组(P<0.05),随后抗体效价均开始下降,60~90天血清效价与同期一免组无显着差异(P>0.05)。攻毒实验结果显示,免疫7天后,10~7 cells/ind组和10~8 cells/ind组叁种抗原的RPS在5.56~43.75%,14天后10~7 cells/ind组和10~8cells/ind组叁种抗原的RPS均快速升高,28天后均达到最大值100%,60天后10~7cells/ind组VAM003下降至71.43%,其余均保持在70%及以上,10~8 cells/ind组RPS均保持在90%以上。120天后10~8 cells/ind组VAM003 RPS开始下降,150天后VAM003RPS下降到35%,VAM003下降到65%,而M2016261还保持在较高水平100%。二次免疫30~60天叁种抗原RPS保持在80%以上,均不低于同时期一次免疫组,90天后VAM003 RPS下降到75%,VAM007、M2016261仍保持在80%以上。综上所述,高剂量叁价疫苗(10~9 cells/mL)抗体持续期为免疫后28~150天,若取RPS>70%为有效免疫保护率,一次免疫后能为大菱鲆提供至少120天的免疫保护期,二次免疫后免疫保护期延长至150天。低剂量疫苗(10~8 cells/mL),抗体持续期及免疫保护期至少为60天。(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20)
董跃[9](2018)在《微生物电化学中试系统构型设计、能耗分析及处理效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电化学系统(Microbial electrochemical systems,MESs)是利用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催化降解废水中有机物并产生电能的技术。它具有低成本运行和废水能源化等特性,其在电极材料开发、构型优化、电子传递机理和功能扩展等方向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目前的MES研究仍然局限在实验室规模阶段,MES中试和实用化的工作仍然欠缺。目前,MES中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适于放大的MES构型、具备稳定性的阴极系统和放大过程的关键问题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主要着眼于探寻适于放大的MES构型、探索匹配中试MES的阴极系统、寻求成本合理的隔膜系统,并最终设计和构建立方米级别的MES。探究放大系统在污水厂实地工况下的运行调控策略。本研究采用堆栈放大的策略进行中试MES的构建,首先构建了单模块空气阴极MES反应器。单模块空气阴极MES反应器以葡萄糖为底物批次流运行时可以获得518 m W/m2最大功率输出。在连续流运行模式下,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系统的产电性能。系统在HRT为3天时获得最大的净能量为1.93×10-3 k Wh,底物的去除速率为0.226 kg COD/m3/d。通过构建基于单模块空气阴极MES反应器的MES-IABF复合系统,考察以MES为基础的复合系统实现能量自持运行和污水深度处理的可能性。该复合系统借助电能管理系统实现电能的回收利用。在能量平衡方面,MES的产能为0.27 k Wh/m3,系统的进水能耗和曝气能耗分别为0.014和0.22 k Wh/m3,能量损失为0.036 k Wh/m3。在污染物去除方面,系统取得91.7%的COD去除率和0.28 kg COD/m3/d底物去除速率。长期运行结果显示,阴极性能出现下降导致MES产电性能出现下降。利用单模块空气阴极MES,通过堆栈的方式实现百升级别反应器的构建。并以啤酒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系统用于实际废水处理的性能。系统分别以啤酒废水稀释废水和原水作为唯一底物进行两阶段运行,获得了COD去除率分别为84.7%和87.6%,对应的污染物去除速率为0.23和0.49 kg COD/m3/d。两个阶段的TOC去除率均为85%,出水浓度分别为33.4±13.7和126.1±14.5 mg/L。堆栈系统对于啤酒废水中大量的SS去除作用显着,两阶段运行分别获得了81.7%和86.3%的去除率。该堆栈系统同样借助电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实际废水条件下的能量自持运行。在6个月的运行中,堆栈系统中的5个单模块的平均输出功率从初期的171±8.4 m W/m2下降至结束时的150±9.1 m W/m2,平均输出电流也从0.059±0.01 A/m2下降至0.55±0.02 A/m2。同时观察各个模块的阴极均出现结构上的损伤,导致系统溶液的外渗。在水流方向上底物逐渐消耗,导致下游的模块产电性能显着低于上游的模块。鉴于空气阴极在实际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存在制备和运行上劣势,构建曝气式生物阴极MES模块考察生物阴极用于实际废水处理的性能。以生活污水作为唯一底物,通过调节系统运行的气水比降低生物阴极MES的运行能耗,并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系统的功率输出和气水比符合monod方程的关系,其理论最大的功率输出为20.4±1.0 W/m3,半饱和气水比为5.9±0.9。拟合结果表明了增加阴极的曝气强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提高系统的产电性能,但是也会同时增加系统的运行成本。在气水比为范围为2.3至28.6时,系统可以获得正的能量平衡,其中最大的净能量生成为9.09×10-3 k Wh/m3(气水比17.1)。在污染物去除方面,系统获得最大的COD去除率为98.3±0.3%,相应的出水为6.0±1.0 mg/L。最高总氮去除率为80.0±0.9%,出水氨氮稳定在0.2±0.1 mg/L,主要的出水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这些结果表明了生物阴极对于系统产电性能没有显着的限制作用,同时能够协助阳极进行污染物的去除,尤其对氨氮的去除作用十分显着。以中试MES构建和运行为最终目的,以现有构型作为放大的基础,选取生物阴极作为放大的阴极系统。该电极分置式中试MES总体积为1.5 m3,在污水厂实际工况条件下运行,并以污水厂初沉池出水作为系统进水。启动完成后,系统获得0.30±0.05 V的稳定电压和1.0±0.17 A/m3的稳定电流。系统平均出水COD浓度和去除率分别为25±7 mg/L和91±3%,平均氨氮去除率和出水浓度为91±3%和3±1 mg/L,平均总氮去除率和出水浓度为64±2%和13±2mg/L,主要的出水指标均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在反应器构建时,通过对部分的生物阴极采用疏水化处理,强化生物阴极在低曝气强度下的氧还原性能。在系统运行时,通过调节运行的气水比实现系统的低能耗运行,通过周期性的倒极运行实现底物在系统内部均匀的分布。最后,对中试MES的能量平衡和成本进行有效核算。系统产能为1.93×10-3k Wh/m3,系统的能耗主要分为进水能耗和曝气能耗,分别为6.8×10-5和3.63×10-2k Wh/m3。因此,最终的能量平衡为-0.034 k Wh/m3。系统的总构建成本为$1702.1,其中碳纤维刷的成本占总成本的52.5%(碳纤维,$515.08;钛丝,$378.8)。而采用生化棉和多孔板构成的隔膜系统大幅降低了系统的构建成本,仅仅占到总成本的14.5%。其它的占比较小的构建成本主要在于PVC板材和电子元件等小耗材的投入。而通过进一步的工业化规模的设计和生产,最终的系统成本也会大幅降低。(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张倩[10](2017)在《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体外抑菌试验及实验动物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动物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药主要通过直接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目前临床上使用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随着新耐药菌的不断出现,研制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迫在眉睫。法国梅里亚(MERIAL)公司开发的加米霉素(Gamithromycin)是动物专用抗生素,该药分别于2007、2010和2011年被欧洲药品局、加拿大保健产品与食品管理局和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防治溶血性曼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睡眠嗜组织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由于加米霉素具有吸收快、分布广,肺组织中浓度高,消除缓慢,药效持久,安全性高等优点。本试验对天津中升研发的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进行抗菌活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实验室评价,为药品的研发和申报批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1、采集临床以呼吸道症状发病牛的肺脏组织、气管积液以及皮下胶冻样浸润液,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BHI肉汤中,分离纯化,经过细菌形态染色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以及细菌16S rRNA序列分析以确定治病菌种属,通过PCR的方法扩增16S rRNA,测序比对分析;利用细菌种属特异性的基因Kmt-1来确定细菌的种属。2、参考CLSI的有关方法,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对已分离出的牛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曼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3、采用改良寇氏法对66只清洁级昆明系健康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进行测定;小鼠连续背部皮下给药28d,观察其对小鼠的长期毒性,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分为高、中、低叁个剂量(分别为219、109.4、10.94 mg/kg)和溶剂组,对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4、按照《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进行家兔皮肤刺激试验、家兔注射部位刺激试验、体外溶血试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豚鼠全身被动过敏试验。结果:1、病牛病变的肺脏组织、气管积液以及皮下胶冻样浸润液中分离出3株露珠状、不溶血、灰白色的菌落,经革兰氏染色液染色后镜检,可观察到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经过梅里埃公司的细菌生化检定仪以及相关配套试纸条(VITEK 2 COMPACT)对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结果判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16S rRNA序列分析与NCBI上已经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将分离的巴氏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全部死亡。结果表明,从病牛体内分离得到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2、中试加米霉素对质控菌株(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曼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抑菌效果明显,最小抑菌浓度分别均为0.5μg/mL、0.5μg/mL、0.5μg/mL和1μg/mL,符合《动物源性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法稀释法执行标准》上的质控范围(0.5-4μg/mL),以及CLSI中《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肺炎支原体MIC(μg/mL)解释折点指南》上的质控范围(0.5-1μg/m L)。3、加米霉素注射液LD50为1094.2mg/kg,95%可信限范围为1000.0 mg/kg-1196.7mg/kg;连续28d背部皮下给药的慢性毒性结果显示动物脏器系数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体外溶血试验结果为阴性,家兔刺激试验为阴性,豚鼠全身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成功从病牛体内分离得到多杀巴氏杆菌。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对于引起牛呼吸系统疾病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支原体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根据化学物急性毒性LD50剂量分级表明加米霉素注射液属于低毒性药物,并结合刺激性试验、体外溶血性试验、全身过敏性试验的结果,表明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不会对靶动物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7-06-01)
中试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共沉淀法公斤级放大制备2批基于Mo-Bi复合氧化物选择氧化生产甲基丙烯醛的催化剂。X射线衍射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催化剂与少剂量合成催化剂具有几乎相同的物化性质; 2批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二者也表现出类似的催化活性,由此可见该催化剂放大制备效应不明显,具有优良的可重复性。最后对催化剂进行中试装置长周期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320~380℃内,虽然催化剂床层热点随预设温度发生移动,但目的产物甲基丙烯醛收率一直保持在83%~93%,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温度操作弹性,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工业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试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冯慧桃,陶若颖,刘军,杨威,朱峰.污水厂MBBR悬浮填料中试比选评价指标[J].广东化工.2019
[2].王国梁,刘波,王璐,冯莎莎,王文华.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醛催化剂的放大制备及中试评价研究[J].现代化工.2019
[3].邓克林.闪氢热解提油中试项目通过评价[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
[4].郑欣.石榴皮安石榴苷精制物中试研究及体内外安全性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9
[5].彭芬,吴卫,何曦,贺长江,刘彰.吸附材料评价平台中试试验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
[6].胡帅,李凌峰,李灵娟,袁富威.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中试产品的质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8
[7].徐益清,许光辉,罗友华,杨辉,黄亦琦.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试工艺过程评价研究[J].中草药.2018
[8].丁山.鳗弧菌灭活疫苗研制:Ⅰ鳗弧菌O1血清型灭活疫苗中试生产及免疫效力评价Ⅱ鳗弧菌叁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D].上海海洋大学.2018
[9].董跃.微生物电化学中试系统构型设计、能耗分析及处理效能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0].张倩.中试加米霉素注射液体外抑菌试验及实验动物安全性评价[D].石河子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