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营养论文-张娜,赵辉,李雅楠,马甜,苏建宇

贫营养论文-张娜,赵辉,李雅楠,马甜,苏建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贫营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贫营养细菌,固体发酵,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

贫营养论文文献综述

张娜,赵辉,李雅楠,马甜,苏建宇[1](2018)在《贫营养细菌固体菌剂发酵工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贫瘠化造成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给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等带来严重危害,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改良贫瘠土壤中有巨大的潜力。以粉碎的桑树枝条、枣树枝条为固体基质,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贫营养细菌固体菌剂发酵工艺,并测定其养分含量。优化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枣树枝条30%(桑树枝条64.46%)、麸皮5%、硫酸铵[(NH_4)_2SO_4]0.1%、氯化钠(NaCl)0.08%、氯化钙(CaCl_2)0.01%、硫酸镁(MgSO_4·7H_2O)0.05%、磷酸氢二钾(K_2HPO_4·3H_2O)0.5%;优化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厚度1.5 cm、接种量15%、pH值7.0及料水比1∶1.5(g∶m L)。优化后菌数达4.5×10~(10)CFU/g,芽孢率达94.57%,菌剂养分含量为:全氮18.30 g/kg,碱解氮1.56 g/kg,灰分10.45%,纤维素18.54%,半纤维素9.465%,木质素18.54%,总有机物89.55%。此研究为该菌在生产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7期)

周石磊[2](2017)在《混合充氧强化水源水库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及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削减水库的氮素、控制水库富营养化为切入点,针对分层型水源水库夏秋季底层缺氧、内源污染严重和藻类高发的问题,为防止水库内源污染物的释放,必须保持水库水体为好氧状态。因此,在水库中实现好氧反硝化脱氮成为一个新课题。本文以北方典型分层型水源水库-周村水库为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Biolog-ECO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叁维荧光技术、现场监测与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1)周村水库反硝化速率及反硝化功能菌群时空分布特征;(2)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3)原位围隔-混合充氧强化水库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4)扬水曝气强化水库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5)好氧反硝化菌的技术应用研究。主要结论和成果如下:(1)借助水库水质、反硝化速率的现场监测以及反硝化群落的高通量分析,证实了周村水库在热分层初期,发生了明显的好氧反硝化生物脱氮。水库水温以及小分子量有机物的增加,是促使好氧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热分层初期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好氧反硝化菌的菌落密度、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以及反硝化速率明显升高。周村水库反硝化速率以及群落结构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并且氮素、总磷、温度、溶解氧以及有机碳是影响水库反硝化菌群落分布的关键因素。(2)建立了高效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富集筛选的技术方法,基于生理生化、扫描电镜、16S rRNA测序、napA基因鉴定等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好氧反硝化菌为不动杆菌属、新鞘脂菌属、水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动胶杆菌属以及代尔夫特菌属。分析了不同氮源、碳源、温度、溶解氧、投菌量以及pH对好氧反硝化菌脱氮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高效菌株的源水驯化方法。(3)通过水库原位围隔实验的实施,研究了混合充氧强化水库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和代谢活性。结果表明:混合充氧的围隔系统中的氮素得到有效去除;好氧反硝化菌以及反硝化功能基因明显增加;氮循环菌Hydrogenophaga、Acinetobacter、Zoogloea、Sphingomonadaceae的丰度显着升高;经过强化后的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仍然具有高效的脱氮特性,水温4~12℃、30天内水体中总氮从2.27下降到1.40mg/L,表层沉积物中总氮从4040.24下降到2095.30μg/g;反硝化功能基因的丰度与氮去除量的相关性很高;强化系统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明显高于水库对照系统。通过原位混合充氧强化水库好氧反硝化菌进行微污染水源水体的生物修复是可行的。(4)基于扬水曝气系统的运行,探明了扬水曝气系统强化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实现生物脱氮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脱氮效果。扬水曝气系统运行30天实现了水库作用区域水体的混合充氧,完成了营养物质在上下层水体的输送,为水库好氧反硝化菌完成生物脱氮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条件;水库主库区总氮从2.55mg/L降到0.48mg/L,去除率达到81.18%,较往年同期总氮削减83.51%;水库主库区氨氮从2.39mg/L降到0.15mg/L,去除率达到93.72%,较往年同期氨氮削减91.98%;水库主库区的好氧反硝化菌的菌落数从2.56×10~3上升到1.63×10~8 cfu/m L,较往年同期增长了10~4倍;底层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得到明显增加,较往年同期增长了1020倍;与此同时,总磷、铁锰、TOC、嗅味/硫化物也得到明显削减,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溶解氧、温度、锰、氨氮、TOC以及沉积物总磷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扬水曝气系统的运行表明:基于扬水曝气技术原位强化好氧反硝化菌可实现水库氮素的高效去除,使水库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得到恢复,并且能与自然混合过程衔接,使水库良好的水质状态延长,有效改善水库水质。(5)针对水库贫营养的水质特征,开发了一种针对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富集以及菌剂制备的优化方法。与此同时,固体菌剂的脱氮研究表明:固定化的好氧反硝化菌剂具有高效脱氮特性,在源水中120h氮素从1.83mg/L下降到0.38mg/L,去除率达到79.4%;源水中好氧反硝化菌的菌落密度从2.51×10~4上升到6.81×10~6cfu/m L,反硝化菌增长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娜[3](2017)在《一株贫营养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贫瘠土壤的改良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贫营养细菌(Oligotrophic Bacteria)广泛存在于贫瘠环境中,具独特的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来源于荒漠化土壤中的贫营养细菌P4为研究对象,对该菌基本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特征、对贫瘠土壤改良效应叁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利用贫营养微生物进行荒漠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了理论及技术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4菌株在15mg/L-10g/L葡萄糖浓度中均能生长,属于兼性贫营养菌。P4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3; P4菌在四种贫瘠的沙质土壤中均能生长,菌数最高可达1.58×109cfu/g; P4菌具较强的耐盐能力和解磷解钾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产胞外多糖的能力。(2)对该菌株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以及基因功能注释等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基因组大小为3929791 bp,GC含量达46.5%,含有402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6个tRNA,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及转运、糖类转运及代谢、酶化学催化及自身分化等。对P4菌适应贫瘠环境机制分析表明,该菌具有多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在饥饿应激、氧化应激、高温胁迫、渗透应激、干旱胁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有264个基因参与糖类转运及代谢,具完整的糖异生途径。有45个基因参与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途径,基因组中存在5个编码多糖合成的特有基因。该菌基因组与四株枯草芽孢杆菌相比具有508个特有基因,与类芽孢杆菌KNP414的基因组相比具有878个共有基因,并分别对这些特有基因和共有基因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分析。(3)贫瘠土壤中接种P4菌培养液可显着提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其中有效氮增幅为29.42%-125%,有效钾增幅为4.16%-14.15%,有效磷增幅为8.15%-11.68%,而对土壤的全养分及pH值无明显影响。P4菌可显着增加土壤的保水性,部分供试土壤的保水性增加超过30%; P4菌可显着提高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贫营养细菌的施加有利于表层土壤水分的保持,改变了土壤原有的养分格局,为其他微生物及植物的定居创造有利的条件,对贫瘠土壤有一定的改良效应。(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7-04-01)

李佳俊,谭烨辉,周林滨,姜歆,赵春宇[4](2016)在《南海东北部贫营养海区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南海贫营养海区浮游植物的营养盐限制,2014年10月对南海东北部海区进行综合调查,并于陆坡海盆海区设置了不同种类的氮源和同时添加氮磷的实验组进行现场加富培养,观察不同粒径级的叶绿素以及各级主要浮游植物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陆坡海盆海区浮游植物易对同时添加氮磷产生明显响应,浮游植物总叶绿素从0.1 mg/L左右增长到0.6 mg/L以上,且浮游植物加富5 d左右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加富营养盐氮磷后微微型(Pico)叶绿素均显着增长,而聚球藻没有出现与Pico级叶绿素同等程度的增长。31、51站各级浮游植物对单一添加氮源后发生一定程度的增长,不同种类的氮源间差异不大。6号站位由于初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环境不同,响应的方式不同于31、51站,磷酸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能力相对更强。另外营养盐添加后,海区浮游植物原有的种群结构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同时添加氮磷组,硅藻成为主要优势种,主要包括绕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inctus,小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inimus,中华根管藻Rhizosolenia sinensis等。(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2016年05期)

林文芳,陈胜,万堃,王春明,林惠荣[5](2016)在《贫营养和痕量抗生素对质粒抗生素抗性适应度代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饮用水系统中营养和抗生素水平对质粒抗生素抗性的适应度代价进行了研究.选取了p ACYC184、RP4和PBR322这3种不同的抗性质粒,发现在不同的营养水平下,抗性质粒的适应度代价具有普遍性.而且,营养水平越低,其适应度代价表现得越明显.另外,痕量浓度的抗生素也会影响抗性质粒的适应度代价.本研究中,小于50%MIC的抗生素浓度对野生菌的损伤或抑制作用不足以抗衡抗性质粒的适应度代价,质粒难以维持.因而,推断在饮用水系统(贫营养和ng·L-1水平的抗生素)中,质粒抗生素抗性的适应度代价较大,质粒不易维持,在饮用水系统中传播和扩散的风险较小.(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尚喜雨[6](2016)在《贫营养细菌净化微污染水体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南阳医专周围的水样和土样中培养出37株细菌,经分离筛选得到兼性贫营养细菌9B,测量了9B对微污染水的COD_(Mn)值的影响,并检测其对污水中有机质的降解程度.结果表明,菌株9B对微污染水中COD_(Mn)的降解率7d达到81.25%,水质与处理前相比,透明度明显提高.饥饿耐受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在低营养环境中长期存活.(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周石磊,黄廷林,张海涵,白士远,何秀秀[7](2016)在《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的筛选及源水脱氮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低浓度氮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通过对微污染水库沉积物进行富集驯化培养,得到好氧反硝化脱氮混合菌。对混合菌进行传代培养得到10~#为效果最好的混合菌。将10#混合菌投加到微污染水库源水中进行投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投菌系统的硝氮从初始的(0.38±0.03)mg/L降到(0.07±0.03)mg/L,硝氮的去除率达到(82.30±2.63)%,而空白对照系统的硝氮从初始的(0.34±0.00)mg/L到30 d实验结束变为(0.69±0.01)mg/L;复合菌投菌系统并没有出现亚硝氮的积累;投菌系统总氮从初始的(1.00±0.04)mg/L,到30 d实验结束时总氮下降到(0.52±0.03)mg/L,去除率达到(48.24±2.82)%,但是空白对照系统的总氮从初始的(1.13±0.06)mg/L到30 d结束时为(1.17±0.03)mg/L,基本保持稳定;复合菌系统的好氧反硝化菌菌落数高于空白系统1~2两个数量级。脱氮效果表明,应用复合好氧反硝化菌对于源水脱氮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周石磊,黄廷林,白士远,何秀秀[8](2016)在《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离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研究其系统发育地位和脱氮特性,以期为微污染水库水体生物修复提供依据.从水库底层沉积物中,采用改良的富集驯化方法分离好氧反硝化菌,通过N-J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选择培养基研究其脱氮特性.初筛分离出196株好氧反硝化菌,其中14株为高效菌株(ZHF2、ZHF3、ZHF5、ZHF6、ZHF8、ZMF2、ZMF5、ZMF6、N299、G107、81Y、SF9、SF18和SXF14).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ZHF3、ZHF5、ZHF6、ZMF2、G107、81Y、SF18和SXF14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ZHF2和ZHF8为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 sp.),ZMF5为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 sp.),ZMF6为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N299为动胶杆菌属(Zoogloea sp.),SF9为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 sp.).其中菌株G107和81Y的反硝化效果最好,72h的硝氮去除率达到98.88%和99.44%.并以G107和81Y为代表进行一系列的脱氮实验,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短程反硝化、硝化和源水脱氮能力.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补充和丰富了好氧反硝化菌的种类,其高效的脱氮特性为低氮微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黄廷林,白士远,张海涵,周石磊,何秀秀[9](2015)在《一株贫营养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水源水库沉积物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脱氮效率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SF9。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为(0.2~0.4)μm×(0.4~0.8)μm椭球状,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与Delftia lacustris DSM 21246(T)相似性为100%,并分析其系统发育分类地位,对该菌进行贫营养反硝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分别以硝氮、亚硝氮及氨氮为唯一氮源时去除率分别达81%、64%和40%。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表明,该菌在氨氮存在的情况下会优先利用氨氮,在以氨氮与硝氮为氮源时和以氨氮与亚硝氮为氮源时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81%和74%。将菌株接种到微污染源水(总氮2.34mg/L、C/N为1.2)水体中,总氮72 h去除率达到35%,TOC消耗30%。结果表明,菌株SF9与其他已报道的好氧反硝化菌相比,能耐受更低的C/N比,可作为微污染水源水微生物修复的高效菌剂。(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周石磊,黄廷林,白士远,何秀秀[10](2016)在《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的水库原位投菌脱氮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水深和温度对好氧反硝化菌群的影响并探索其脱氮特性,以期为微污染水库水生物脱氮提供依据。【方法】从微污染水源水库表层沉积物中富集、驯化、筛选得到贫营养好氧反硝化混合菌群;应用好氧反硝化混合菌进行硬质瓶子和软质瓶子水库原位投菌实验分析其脱氮性能。【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硬质瓶子系统(无水压影响)各个水深下的硝氮完全去除,软质瓶子(有水压影响)在0.5、5.0 m达到90.66%和100%,其余水深最大为99.61%、80.55%、67.01%和64.73%;亚硝氮并没有出现积累;氨氮由于实验后期菌体的死亡略有上升;水深0.5、5.0、7.5、10.0、12.5、15.0 m下的总氮在实验结束时,硬质瓶子的去除率达到50.11%、61.49%、56.24%、44.50%、36.80%和38.73%,软质瓶子达到33.47%、60.61%、43.98%、36.28%、27.52%和28.57%;OD_(600)与p H都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DO在3–8 mg/L。混合菌在11–30°C表现出很好的脱氮能力,并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水压对脱氮有不利影响。【结论】该混合菌温度适应性很强,静水压对其脱氮过程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贫营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削减水库的氮素、控制水库富营养化为切入点,针对分层型水源水库夏秋季底层缺氧、内源污染严重和藻类高发的问题,为防止水库内源污染物的释放,必须保持水库水体为好氧状态。因此,在水库中实现好氧反硝化脱氮成为一个新课题。本文以北方典型分层型水源水库-周村水库为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Biolog-ECO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叁维荧光技术、现场监测与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1)周村水库反硝化速率及反硝化功能菌群时空分布特征;(2)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3)原位围隔-混合充氧强化水库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4)扬水曝气强化水库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5)好氧反硝化菌的技术应用研究。主要结论和成果如下:(1)借助水库水质、反硝化速率的现场监测以及反硝化群落的高通量分析,证实了周村水库在热分层初期,发生了明显的好氧反硝化生物脱氮。水库水温以及小分子量有机物的增加,是促使好氧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热分层初期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好氧反硝化菌的菌落密度、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以及反硝化速率明显升高。周村水库反硝化速率以及群落结构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并且氮素、总磷、温度、溶解氧以及有机碳是影响水库反硝化菌群落分布的关键因素。(2)建立了高效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富集筛选的技术方法,基于生理生化、扫描电镜、16S rRNA测序、napA基因鉴定等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好氧反硝化菌为不动杆菌属、新鞘脂菌属、水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动胶杆菌属以及代尔夫特菌属。分析了不同氮源、碳源、温度、溶解氧、投菌量以及pH对好氧反硝化菌脱氮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高效菌株的源水驯化方法。(3)通过水库原位围隔实验的实施,研究了混合充氧强化水库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和代谢活性。结果表明:混合充氧的围隔系统中的氮素得到有效去除;好氧反硝化菌以及反硝化功能基因明显增加;氮循环菌Hydrogenophaga、Acinetobacter、Zoogloea、Sphingomonadaceae的丰度显着升高;经过强化后的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仍然具有高效的脱氮特性,水温4~12℃、30天内水体中总氮从2.27下降到1.40mg/L,表层沉积物中总氮从4040.24下降到2095.30μg/g;反硝化功能基因的丰度与氮去除量的相关性很高;强化系统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明显高于水库对照系统。通过原位混合充氧强化水库好氧反硝化菌进行微污染水源水体的生物修复是可行的。(4)基于扬水曝气系统的运行,探明了扬水曝气系统强化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实现生物脱氮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脱氮效果。扬水曝气系统运行30天实现了水库作用区域水体的混合充氧,完成了营养物质在上下层水体的输送,为水库好氧反硝化菌完成生物脱氮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条件;水库主库区总氮从2.55mg/L降到0.48mg/L,去除率达到81.18%,较往年同期总氮削减83.51%;水库主库区氨氮从2.39mg/L降到0.15mg/L,去除率达到93.72%,较往年同期氨氮削减91.98%;水库主库区的好氧反硝化菌的菌落数从2.56×10~3上升到1.63×10~8 cfu/m L,较往年同期增长了10~4倍;底层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得到明显增加,较往年同期增长了1020倍;与此同时,总磷、铁锰、TOC、嗅味/硫化物也得到明显削减,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溶解氧、温度、锰、氨氮、TOC以及沉积物总磷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扬水曝气系统的运行表明:基于扬水曝气技术原位强化好氧反硝化菌可实现水库氮素的高效去除,使水库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得到恢复,并且能与自然混合过程衔接,使水库良好的水质状态延长,有效改善水库水质。(5)针对水库贫营养的水质特征,开发了一种针对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富集以及菌剂制备的优化方法。与此同时,固体菌剂的脱氮研究表明:固定化的好氧反硝化菌剂具有高效脱氮特性,在源水中120h氮素从1.83mg/L下降到0.38mg/L,去除率达到79.4%;源水中好氧反硝化菌的菌落密度从2.51×10~4上升到6.81×10~6cfu/m L,反硝化菌增长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贫营养论文参考文献

[1].张娜,赵辉,李雅楠,马甜,苏建宇.贫营养细菌固体菌剂发酵工艺的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8

[2].周石磊.混合充氧强化水源水库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及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3].张娜.一株贫营养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贫瘠土壤的改良作用[D].宁夏大学.2017

[4].李佳俊,谭烨辉,周林滨,姜歆,赵春宇.南海东北部贫营养海区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J].海洋通报.2016

[5].林文芳,陈胜,万堃,王春明,林惠荣.贫营养和痕量抗生素对质粒抗生素抗性适应度代价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6

[6].尚喜雨.贫营养细菌净化微污染水体的筛选[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周石磊,黄廷林,张海涵,白士远,何秀秀.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的筛选及源水脱氮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6

[8].周石磊,黄廷林,白士远,何秀秀.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6

[9].黄廷林,白士远,张海涵,周石磊,何秀秀.一株贫营养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5

[10].周石磊,黄廷林,白士远,何秀秀.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的水库原位投菌脱氮特性[J].微生物学报.2016

标签:;  ;  ;  ;  

贫营养论文-张娜,赵辉,李雅楠,马甜,苏建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