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厌氧复合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反应器,污水,污泥,废水,生物,连续流,颗粒。
厌氧复合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华,胡燕,金豪杰,白俊跃,徐灏龙[1](2018)在《间歇膨胀复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脉冲布水技术和复合水解工艺相结合,开发了间歇膨胀复合厌氧反应器。对复合厌氧/水解反应器的结构、运行参数、配水方式进行了阐述,讨论了间歇膨胀复合厌氧/水解反应器的污泥沉降性能及流态负荷与膨胀率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脉冲进水可提高反应器进水过程基质浓度、降低传质阻力,从而提高反应器反应速率及SS去除率;当平均上升流速<1 m/h时,直径<0.3 mm的颗粒污泥可有效保留在反应器内;当平均上升流速为0.45~0.88 m/h时,其膨胀率达到30%~80%,此时反应器为悬浮床反应器。目前该反应器已经应用于集中工业废水、综合城镇污水及制药废水治理,运行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14期)
刘春雨,李云,田亮亮,文利雄[2](2018)在《二级微撞击流反应器制备镍钴氧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iSO_4·6H_2O为镍源,Co(NO_3)_2·6H_2O为钴源,氨水为沉淀剂,利用二级微撞击流反应器(MISR)制备镍钴氧(Ni-Co-O)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电池测试系统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比表面积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二级MISR制备的Ni-Co-O复合材料粒径约为50 nm,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电流密度为1 A/g时进行循环充放电,最高比电容值达到2 700 F/g左右,循环500次比电容值基本无衰减。(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崔敏华[3](2017)在《生物电化学复合厌氧反应器构建及其处理染料废水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废水是我国工业废水的重要组成,呈现出组分复杂,水质波动性强,生物降解性差,毒性高,色度深等特点,未经适当处理的染料废水排放入水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表现出令人不愉快的颜色,影响水体透光和富氧。染料分子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是潜在的叁致物质。因此,开发和优化针对染料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是水污染治理的重点。由于染料废水排放量大,一般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处理,现有的工艺设施处理效能低,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生物电化学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污染物高效去除技术,由于其采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绿色环保,由电极构成外电路,电子传递和使用效率高,已经被验证可以实现污染物的高效转化。但是关于生物电化学系统放大应用和处理实际废水的案例较少,需要研究者持续的努力,推动该技术的实用化。本文围绕生物电化学系统面向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开展研究。论证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作为廉价易获得的电子供体驱动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发生物电化学和传统厌氧复合反应器,考察不同电极材料和电极位置对反应器效能的影响,解析不同构型反应器的水力流动状态;构建厌氧-生物电化学复合反应器+好氧生物膜反应器+反硝化滤池+化学除磷/深度处理工艺系统,处理混合染料废水,优化运行参数和化学药剂使用量,实现出水达标排放和再生利用。为了降低生物电化学系统的运行成本,提出以生活污水作为电子供体实现偶氮染料还原转化。与乙酸钠和葡萄糖作为电子供体的对照组相比,生活污水作为电子供体时,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的脱色效率>99%,最高去除速率达到795.05±60.78 g/(m3?d)。生活污水具有最高的电子利用效率,产甲烷和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损失掉的电子较少。当生活污水稀释到约80 mg-COD/L(折合还原剂供给量为4.40 mol COD/mol AO7)时,脱色效率依然能够维持在94.91±1.55%。此外,证实了生活污水具有天然的导电性和缓冲能力,即使完全不添加磷酸盐缓冲体系时,仍保持高达93.52±0.74%的脱色效率。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污水作为电子供体时提高了电极生物膜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反应器中的四个电极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没有显着受到电极位置和极性的影响。富集到的优势菌属是Desulfovibrio,一种具有双向电子传递功能的菌属,同时兼具偶氮染料还原功能。为了克服单独使用生物电化学系统处理染料废水的不确定性,加快该技术的实用化过程,提出将生物电化学系统嵌入传统升流式厌氧工艺形成复合反应器,并优化运行参数。复合反应器比单纯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具有更高的偶氮染料脱色效率。相比于碳纤维刷,石墨颗粒做生物电化学系统的电极时(进水负荷800g/(m3?d)),染料脱色效率提升6%;电极安置在厌氧污泥上方是较好的方式,染料脱色效率提升8%。停留时间分布实验(RTD)揭示了不同构型反应器的水力特征,说明石墨颗粒电极安装在厌氧污泥上方的反应器与多釜串联模型拟合较好,其特征值N=3.15。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可视化表征反应器内流体流动,将石墨颗粒电极简化成多孔介质模型,结果显示引入电极后显着提升反应器内的整体压力,并且对流体的流动产生明显的扰动。石墨颗粒电极使得流体的流速在电极区域呈现出更均匀的分布,并且存在明显的阻滞效果。目前国内纺织印染产业呈现出集群的特点,针对这些工业园区排放出来的低浓度难降解混合型染料废水,搭建厌氧-生物电化学复合反应器+好氧生物膜反应器+反硝化滤池+化学除磷/深度处理工艺系统。模拟废水由八种染料和生活污水混合而成,进水染料负荷800 g/(m3?d),回流比为100%,反硝化脱氮外加电子供体浓度为理论值的1.35倍,化学除磷药剂(5%聚合氯化铝溶液)用量1 m L/L时,出水色度,COD,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为48±4倍,75±18 mg/L,12.91±0.31 mg/L和3.02±1.80 mg/L和0.37±0.05 mg/L,相应的去除率为91.96±0.31%,85.58±2.60%,83.97±1.88%,95.18±0.51%和94.20±0.80%,能够满足排放标准。在化学除磷单元中添加次氯酸钠进行深度处理,可以实现出水水质的进一步提升,满足回用标准。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得出最经济的组合为次氯酸钠投加量1.28 m L/L,5%聚合氯化铝2 m L/L。本研究取得的结果显示将生物电化学系统嵌入传统厌氧工艺,并构建的工艺系统可以实现混合染料废水的深度处理,为推动生物电化学技术走向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也为染料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安全回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0-01)
田云龙[4](2015)在《调节/隔油、气浮/臭氧催化氧化/复合高效厌氧反应器预处理BDO化工废水工程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BDO废水中含有悬浮物、油及大量有机物等污染物,属于化工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针对该废水特点,采用调节/隔油、气浮/臭氧催化氧化/复合高效厌氧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通过物化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可以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悬浮物、油及有机物并提高B/C。该工艺出水进入厂区后续综合废水处理单元,与生活污水、车间地面杂排水一起集中处理。(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5年02期)
朱凯,刘小朋,程继辉,陈重军,沈耀良[5](2014)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为预处理单元,与复合人工湿地形成组合工艺,开展不同条件下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中试处理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2.1~26.3℃、ABR水力停留时间10~3 h时,组合系统对碳氮磷具有较高的去除潜力,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4.6%,59.3%,58.0%和78.1%。对污染物去除途径分析发现,废水中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组合工艺的ABR段,NH4+-N和TN主要在水平潜流和下行垂直流人工湿地被去除,而水平潜流和上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贡献率最高。ABR与复合人工湿地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理想的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4年12期)
谭学军[6](2014)在《复合厌氧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复合厌氧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对COD和SS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处理机制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复合厌氧反应器的出水COD和SS可分别稳定在100 mg/L和30 mg/L以下,且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0%以上。温度和有机负荷是影响复合厌氧反应器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与温度间存在显着正相关,且COD去除负荷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反应器中的VFA以乙酸为主,沿程各隔室的乙酸浓度逐级下降。底泥样品的生物多样性沿程显着增加,而填料样品的生物多样性则呈小幅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4年15期)
刘晓烨[7](2014)在《新型复合式厌氧折流板生物制氢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大势所趋。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已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氢气燃烧后只有水,并且具有可再生、燃烧热值高、容易运输的特性。通过厌氧发酵生物制氢,以有机废水作为底物进行产氢,在处理废水的同时生产清洁能源。本文以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作为生物制氢反应器,以人工配制的赤砂糖废水为底物,采用混合培养的好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探讨了HABR新型生物制氢反应器的启动、运行以及乙醇型发酵形成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以“混合培养和生物膜”一体化的HABR作为新型乙醇型发酵生物制氢系统是可行的。HABR系统在温度3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h,初始OLR为2.5kg/m3·d,分阶段提高进水OLR(至4.5kg/m3·d)的方式下,在20d内经过驯化可使5个格室均形成乙醇型发酵类型,稳定运行15d,启动成功。但是检测到每个格室的产氢能力差异明显,因为进入每个格室的废水状态不同,相当于每个格室在不同条件下(OLR、pH值等)启动,因此各格室虽然都形成了乙醇型发酵体系,所以表现出不同的产氢能力。随后提高OLR(6.5kg/m3·d、8.5kg/m3·d)进行HABR的产氢运行,结果表明OLR为6.5kg/m3·d左右时效果最佳,去除率达到43.34%,平均产氢量达到14.91L/d,平均产能量为3340.62KJ/d。在不同OLR条件下系统产生氢气与乙醇速率的线性关系可表示为y(氢)=0.31x(乙醇)-0.1335(R2=0.9235)。当OLR为8.5kg/m3·d左右时,过高的OLR和过低的pH值成为反应器的限制因素,在后续研究中可考虑添加适应的盐类来中和过多的有机酸,使系统可持续运行。HABR反应器结构没有设置搅拌装置,其格室内部底物废水与微生物的混合完全依靠上升水流的冲击与污泥的沉降,因此,水力停留时间(HRT)对HABR制氢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实验设计了HRT为36、24、16、12、8h的5个HRT时间,各运行30d,结果表明:随着HRT由36h降低到12h,产氢速率随着升高,当HRT进一步缩短至8h时,产氢量迅速下降,乙醇型发酵稳定性降低,因此此次实验中HRT为12h时运行效果最佳,该HRT条件下稳定运行阶段平均产氢速率达到13.86mmol/h·L,5个格室的pH值在4.22-4.47之间,能源生产平均量达到11.11kJ/h·L。主要液相产物为乙醇和乙酸,第一至第五格室的两者的比值分别为1.90、1.94、1.80、1.77、1.91,比值越大乙醇相对乙酸的产量越高,表示乙醇型发酵程度越高。不同HRT条件下产生氢气与乙醇速率的线性关系可表示为y(氢)=1.2883x(乙醇)+7.1739(R2=0.8566)。此外,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是目前生物制氢研究中应用最多的反应器,因此,本文对比研究HABR与CSTR两种类型反应器制氢系统的运行效果。首先在启动方面,CSTR反应器所用时间较短,可在30d内达到启动成功并稳定运行,而HABR反应器结构复杂容积大,完全启动成功达到稳定运行需要43d。因此,反应器的类型不是制约发酸类型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能够影响发酵类型的形成过程。启动成功后,研究了不同COD (4000、6000、8000mg/L)条件下两种类型反应器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HABR反应器的产氢效能、产能效能以及COD去除率随COD的提高而上升,在COD为8000mg/L时分别达到了17.54mmol/h-L、45.13kJ/h·L、42.87%。CSTR系统受有机负荷限制明显,在COD为6000mg/L时效果最佳,产氢效能、产能效能、生物量以及COD去除率平均分别为13.26mmol/h·L、33.00kJ/h·L、26.47%。在低有机负荷条件下,CSTR产氢系统的含氢量较高,而HABR产氢系统在高有机负荷的条件下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4-03-01)
张波浪[8](2014)在《复合层厌氧反应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技术是一种具有处理有机负荷高、能耗低、产生剩余污泥量少和产生沼气能源等特点的废水处理技术。但传统的厌氧反应器存在叁相分离不佳,结构复杂,混合不均,且反应器在连续进水过程中易出现“酸败”导致厌氧效率低和稳定性差。因此,研究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厌氧原理为基础,借鉴厌氧序批式反应器运行模式,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设计思路和运行模式,综合能源消耗和厌氧各微生物种群特性,自行设计复合厌氧反应器,进行反应器特性分析。(1)通过采用间歇模式启动运行反应器可知:底部污泥层微生物对进水的去除率为68%,顶部污泥层形成于第23天,其对废水的去除率72%。不同高度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质去除机理不同。污泥浓度达到了7.5g/L,反应器容积负荷率达到了18.4kg/(m3·d),实现了微生物的对废水中有机质的高效去除。在整个反应器运行期间,反应器内VFA的波动范围为300-800mg/L时,顶部污泥层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底部污泥层。(2)通过利用间歇期活性污泥启动反应器耗时短,在连续流模式下运行可知:在水力停留时间从24h降到8h底部污泥层去除率为78%,顶部污泥层去除率74%,使得容积负荷率达到了24kg/(m3·d),容积去除率负荷达到19.2kg/(m3·d),满足高负荷反应器的基本要求。外动力循环周期为每小时搅拌60s搅拌过后的30min内出水SS在600mg/L左右,VFA含量在253-290mg/L之间波动;搅拌静置30min后,出水SS在250mg/L左右,VFA含量在570-643mg/L之间波动,填料层的截留效果佳。反应器连续流运行期间的产气量为7L/d。(3)填料层的作用效果:1)具有较好的截留作用;2)有效的实现气、液、固叁相分离,3)提供微生物生长的场所。(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4-03-01)
刘捷,陆爽君,吴鹏,沈耀良[9](2014)在《温度对复合厌氧折流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效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新型CAMBR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膜生物反应器(MBR)优化组合)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温度对该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实验水力停留时间7.5 h,混合液回流比设置为200%,pH值为6.5~8.5,溶解氧3mg/L左右。控制3个温度梯度:高温(32~37℃),中温(20~25℃),低温(5~10℃),每个温度运行35 d。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5、0.5、12.5和0.7 mg/L。在中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浓度分别30、1.2、12.5和0.4 mg/L。在低温条件下,COD和TP分别经过15 d和20 d调整适应,出水可恢复至35 mg/L和1 mg/L。由于低温(10℃以下)对硝化细菌产生强烈抑制,出水NH+4-N去除率最终稳定在35%,TN去除率为40%。低温条件下,该反应器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需注意适当保温,以保证出水水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钟晨宇[10](2013)在《生物膜—污泥复合厌氧反应器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工艺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工艺作为一种新型脱氮工艺,因其具有节省碳源、工艺简单、抗负荷能力强等优点逐步被人们关注。实现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反应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颗粒污泥将产甲烷和反硝化功能菌耦合在一起,但此种方式存在高负荷长期运行导致颗粒污泥解体、反应器崩溃的现象。本论文针对此现象采用了自主开发的生物膜-污泥复合厌氧反应器(HABSR)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同步开展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工艺启动和运行性能比较研究,通过静态实验重点探讨了硝酸盐对颗粒污泥体系和生物膜体系的同时产甲烷反硝化性能的影响,得到碳氮降解规律,并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初步分析HABSR与UASB中同时产甲烷反硝化体系的微生物学特性。HABSR与UASB均可作为培养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微生物的反应器,HABSR具有更强的抗高负荷能力。在相同运行条件下,两种反应器对COD和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在90%与99%左右,出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水平保持在0.5~1mg/L与0.1~1mg/L。静态试验研究表明,硝酸盐降解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积累是影响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同时产甲烷反硝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同等情况下,颗粒污泥反应体系中亚硝酸盐的积累浓度是生物膜反应体系中的近10倍,生物膜体系表现出更强的硝酸盐降解能力。扫描电镜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硝酸盐介入后UASB中颗粒污泥出现分层现象,具有反硝化功能的细菌和兼性厌氧发酵菌分布在颗粒污泥的外层,而严格厌氧的产氢产乙酸菌与产甲烷菌则分布在内层,从而实现产甲烷和反硝化功能的耦合;而对于HABSR则出现反应器功能分区现象,悬浮污泥中主要聚集了发酵产酸菌和反硝化细菌,生物膜则中主要集聚发酵产酸菌、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通过对比发现,UASB反应器中产甲烷细菌优势菌群由乙酸营养型转变为氢营养型产甲烷菌,HABSR中产甲烷菌的优势菌群则在乙酸营养型保留的基础上增加了氢营养型产甲烷菌。(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3-04-01)
厌氧复合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NiSO_4·6H_2O为镍源,Co(NO_3)_2·6H_2O为钴源,氨水为沉淀剂,利用二级微撞击流反应器(MISR)制备镍钴氧(Ni-Co-O)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电池测试系统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比表面积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二级MISR制备的Ni-Co-O复合材料粒径约为50 nm,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电流密度为1 A/g时进行循环充放电,最高比电容值达到2 700 F/g左右,循环500次比电容值基本无衰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厌氧复合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华,胡燕,金豪杰,白俊跃,徐灏龙.间歇膨胀复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及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8
[2].刘春雨,李云,田亮亮,文利雄.二级微撞击流反应器制备镍钴氧复合材料[J].中国粉体技术.2018
[3].崔敏华.生物电化学复合厌氧反应器构建及其处理染料废水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4].田云龙.调节/隔油、气浮/臭氧催化氧化/复合高效厌氧反应器预处理BDO化工废水工程实例[J].电子制作.2015
[5].朱凯,刘小朋,程继辉,陈重军,沈耀良.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试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4
[6].谭学军.复合厌氧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4
[7].刘晓烨.新型复合式厌氧折流板生物制氢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D].东北林业大学.2014
[8].张波浪.复合层厌氧反应器特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9].刘捷,陆爽君,吴鹏,沈耀良.温度对复合厌氧折流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效能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4
[10].钟晨宇.生物膜—污泥复合厌氧反应器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工艺与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