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结构体系论文_苗吉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式结构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桁架,体系,刚度,模型,曲线,延性,改进型。

混合式结构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苗吉[1](2013)在《改进型混合式交错桁架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破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有较高的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因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同时在建筑布置上灵活多样,因而在结构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但已有研究表明这种结构体系底部刚度较弱,易形成薄弱层而不利于抗震,鉴于此,本文提出增强底层刚度的改进型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并对其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试验研究。依据现有规范,设计了1:3比例改进型混合式交错桁架钢结构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得到了结构顶层侧移与基底剪力之间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研究了循环荷载下结构的抗侧刚度、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变形、承载力与刚度退化能力以及结构的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结构的整体滞回曲线呈饱满的“梭形”,耗能能力较好,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较高的抗侧刚度和水平极限承载力。桁架斜腹杆的破坏大幅度降低了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使得交错桁架的承载力发生突降,需要对斜腹杆的非弹性变形能力进行严格要求。改进型交错桁架结构的薄弱层发生在结构中部,改善了传统交错桁架结构底部抗侧刚度不足的弱点,达到了改进的目的。(2)改进型结构形式整体性能参数分析。首先建立了改进型交错桁架的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刚度退化规律以及整体变形规律,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然后进行了改进型结构体系系统的参数分析。主要考虑了桁架跨度、桁架高度、桁架中间节间尺寸、桁架节间数等5个参数对改进型结构形式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3)基于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型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建议,包括桁架斜腹杆宽厚比值、桁架合理跨度和高度取值等方面的建议,供工程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3-09-01)

朱旭明[2](2009)在《混合式交错桁架钢结构体系刚度和延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是一种适合于中高层建筑的新型结构体系,它具有实用、经济、高效的优点。为了推广这种体系在我国的应用,论文对钢结构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在循环荷载下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论文参考美国《交错桁架结构设计指南》和我国的相关规范,设计了一个五层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的1:3模型试件,进行了结构设计与节点设计验算,并绘制了试件加工详图。为制定试验方案,论文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模型进行了单调加载弹塑性分析,得到了承载力、变形规律及各加载阶段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然后根据ANSYS有限元分析结果,制定了加载方案、试验位移计位置及应变片布置方案等。根据试验方案对模型试件进行循环加载试验。由试验结果得出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P-△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得到了该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并进行了结构刚度退化情况、延性及塑性变形能力、抗震耗能能力、结构破坏机理等的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P-△滞回曲线呈现出不明显的反“S”形,图形饱满,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承载力较高,但刚度退化较快,结构的薄弱层为底层;延性及塑性变形能力稍差,有待进一步改善;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破坏模式为梁(桁架)铰机制。(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9-06-01)

张晓明[3](2007)在《改进型混合式交错桁架钢结构体系刚度和延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性能优异,但因对其抗震性能研究不足,在我国实际工程应用很少。论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基金项目《交错桁架体系应用技术开发》,对改进型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进行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选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论文采用相似理论,依据相关规范资料,采用ETABS对一个五层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进行了1/3模型的试件设计,并对模型在考虑风荷载组合、地震荷载组合和极限荷载组合下的内力进行了分析,对试件的节点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对试件进行结构设计与楼板设计及验算,并绘制了试件加工详图,同时采用ETAB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整体试件进行了单调加载的pushover分析,得到了结构破坏模式、不同加载阶段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承载力、变形规律及塑性铰的出现及发展规律。根据ETABS有限元分析结果,制定了模型试验的方案,包括加载方案、应变片布置等。根据试验结果得到了改进型混合式交错桁架钢结构体系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进一步分析了结构体系的极限承载力、刚度和延性,得到以下结论:改进型交错桁架钢结构体系极限承载力较高,但达到最大值后由于桁架斜杆破坏,承载力退化很快;刚度的分布均匀程度趋于合理,结构体系的薄弱层转移到二层;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的位移延性系数来看结构体系的延性有待进一步改善;结构体系的滞回曲线呈饱满的梭形,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保证了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以上结论都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7-05-01)

吴建华[4](2006)在《多层混合式交错桁架钢结构体系循环加载试验试件设计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性能优异,但因对其抗震性能研究不足,在我国一直没有工程应用。论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基金项目”的研究,对项目试验研究的试件模型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论文根据项目研究对这种新型结构进行滞回加载试验的需要,采用相似理论,依据相关规范资料,对一个五层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进行了1/3模型的试件设计,包括结构设计与节点设计验算,并绘制了试件加工详图。然后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选用shell181单元并同时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对试件进行了单调加载的弹塑性分析,得到了不同加载阶段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承载力、变形规律。 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制定了模型试验的方案,包括加载方案、应变片布置。为后期的试验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6-05-01)

混合式结构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是一种适合于中高层建筑的新型结构体系,它具有实用、经济、高效的优点。为了推广这种体系在我国的应用,论文对钢结构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在循环荷载下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论文参考美国《交错桁架结构设计指南》和我国的相关规范,设计了一个五层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的1:3模型试件,进行了结构设计与节点设计验算,并绘制了试件加工详图。为制定试验方案,论文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模型进行了单调加载弹塑性分析,得到了承载力、变形规律及各加载阶段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然后根据ANSYS有限元分析结果,制定了加载方案、试验位移计位置及应变片布置方案等。根据试验方案对模型试件进行循环加载试验。由试验结果得出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P-△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得到了该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并进行了结构刚度退化情况、延性及塑性变形能力、抗震耗能能力、结构破坏机理等的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P-△滞回曲线呈现出不明显的反“S”形,图形饱满,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承载力较高,但刚度退化较快,结构的薄弱层为底层;延性及塑性变形能力稍差,有待进一步改善;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破坏模式为梁(桁架)铰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式结构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苗吉.改进型混合式交错桁架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破坏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朱旭明.混合式交错桁架钢结构体系刚度和延性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张晓明.改进型混合式交错桁架钢结构体系刚度和延性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4].吴建华.多层混合式交错桁架钢结构体系循环加载试验试件设计及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混合式结构体系混合式Figure.43mixedformula混合式混合式结构体系图例及其塑性铰...管理型混合式结构体系区域防空多传感器管理的分布式体系结...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

标签:;  ;  ;  ;  ;  ;  ;  

混合式结构体系论文_苗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