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琴岚
(公安县实验幼儿园,湖北荆州434300)
在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有个现象一直困扰着教师,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教材有足够的认识与实践,而学生为什么没有相应的成长速度呢?笔者认为,这与教师缺乏反思能力密切相关。教师不仅要有把握新课程教材的能力,还要有进行反思的习惯与行为,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有新意、更有质量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能力。
一、活动前的反思:边预设,边反思
在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时,教师都有很深刻的体会,从初案的形成到真正具体实施,会经过很多的环节。对于这些环节,教师们会经历一次一次的设计、否定、重新设计、又否定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否定的过程,其实这过程也就是教师在活动前不断反思的过程。
1.要联系教学的目标与价值
在设计一个活动时,教师会在教学活动的目标及价值上进行精心的预设与仔细的思考: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活动,开展这次活动对当前幼儿有什么发展价值,什么时间开展这样的活动,开展这个活动可以解决目前的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可以选择那些关键的环境、资源,做那些准备工作能更有效地达成活动目标?
2.要关注幼儿的经验
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结合已有经验,从而得到新的发展与提升。
笔者曾经尝试在两个不同的中班开展同一个教学活动———过生日。中一班的幼儿正在开展的“幼儿园里朋友多”的班级主题活动,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孩子们都很愿意与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在幼儿园过生日。通过晨间谈话发动孩子们相互了解、调查,进行好朋友之间制作生日卡片互换的手工活动,所以在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中一班的孩子们都具备在班级开展“过生日”活动的经验,教学中会生成很多有价值、值得思考的问题,也便于延伸活动的开展,对孩子们的认知发展、情感态度都有一个升华。
中二班孩子们也喜欢过生日,班级也常常组织过集体生日,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出生日期不清楚,缺乏看日历过生日的经验。虽然在活动时,孩子们能回忆和交流的都是生日时快乐的体验、场景,很热闹地说出自己对生日的感受,想做些什么等。但是,在看年历、找生日的时候就出现了新问题,教学环节出现的冷场,教师预设的问题得不到完成,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
因此,教师的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一个班与另一个班级的孩子在理解、行为、环境、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此班非彼班,如果在设计活动多一份反思,活动的质量就多一份提升。
二、活动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
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很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教学经验的。反思难度很高,是教学活动中的瞬间反应并能及时找到好的处理方法的过程,还是教师教学智慧高度集中的表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密切、及时关注和把握孩子们的兴趣点,根据孩子们的发展情况、生成问题情况及时的调整活动的方案与教育的方法、策略。
1.反思要根据选材与孩子的实际能力
幼儿园的教材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例如“多彩的肥皂泡”这一活动中,肥皂是孩子们生活中很熟悉的生活用品,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而且孩子们对使用肥皂也有一定的经验,应该会有兴趣。但是,孩子进入中班年龄阶段,在观察力、语言表达力等方面都有差异,能力强一点的孩子善于观察、回答问题完整,语言表述能力;能力稍差的孩子在观察、语言等表现能力上发展落后,两部分孩子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所以在设计活动时,在分配组合上给与考虑搭配,引导孩子们共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2.要灵活反思教学中的生成活动
教师预设的整个活动,实施的时候不一定都在教师的掌控中,孩子的发现、表现不一定会按照教师所预先设计的展开,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大都是一些孩子突发奇想、临时生成的活动。面对孩子们兴奋点所生成的活动,教师要灵活处理、灵活应对。
3.要总结反思活动中的教师提问
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活动的关键。很多活动在设计的时候,整体设计很好,但是在设计提问环节会出现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才行;如果他们不感兴趣、不知所云,孩子就会答非所问,出现冷场。因此,教师要学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提问,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次,引导幼儿自己提问,自己去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活动后的反思:重效果,及时调整
1.注重预设效果与活动结果
活动后教师一般都会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哪些突破了预设,有意外的收获,活动失败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教师要分析与仔细记录,记录幼儿的表现与生成问题的解决,为自己以后的教学做好丰厚的积累。
2.注重活动的调整
活动完成后及时反思,今天现场的活动改动、调整了那些环节,为什么要调整;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办,怎么调整会更好;以后还有哪些需要调整的地方,这样会有利于活动的延续与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