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为现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服务思考姜姗刘晶

气象为现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服务思考姜姗刘晶

伊春市气象局黑龙江伊春153000

摘要:随着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几率愈来愈高,对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力。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气象为现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服务的重要性,接着对该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气象为现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服务的发展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思考

引言

农业和气候条件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均有极大的依赖性。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气候变化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旱涝、低温冷害、冰雹等气象灾害发生几率较高,致使农业生态环境变得愈来愈脆弱,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提供科学有效、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预警等气象服务,对于降低气象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推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气象现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服务的重要性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发生次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灾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农业已经逐步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转变,现代农业生产对于气候条件的依赖程度持续增强,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影响,暴雨洪涝、干旱、台风、低温霜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给现代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立足于我国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象灾害,构建出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201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便提出要推动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从中可知,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气象服务的依赖程度更为紧密,服务需求逐渐增强,服务领域也随之逐渐扩大,服务标准持续攀升。尤其是随着生态环境以及气候的不断变化,现代农业发展对于气象防灾减灾等服务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需要由传统农业的粗放型服务逐步朝着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精细化防灾减灾服务转变,尽可能的降低灾害带来的各项损失,真正为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

2.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存在的不足之处

2.1针对性不够

在现阶段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大部分气象部门仅仅针对一些主要农作物给予了比较单一的气象服务,没有切实了解地方农业生产结构。由于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布局开始得到较大的改变,农产品种类变得愈来愈丰富,而针对不同区域所生产的不一样的特色农业品种均应该给予不一样的气象信息服务,以便达到最好的防灾减灾效果。但是,有些气象部门给予广大农户的气象服务虽然具备一些指导作用,但是因为信息比较广泛,所以还没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另外,一些气象部门也未同农业部门加以沟通交流,致使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的产品缺乏一定的科技含量,实用性也不够,这还远远无法达到现代农业对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更多需求。

2.2精细化不够

当前,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以及精细化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需求,尤其是一些突发性较强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需要有待提高。可以说,气象灾害是对农业产量造成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但是因为现阶段农业气象服务水平还相对有限,大多数时候在农业气象灾害发生之前没有准确的进行预报预测,导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到农户手中,对气象服务在现代农业防灾减灾中取得的效果不佳。虽然在大部分农村区域设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电子显示屏以及乡村大喇叭,但是气象信息服务的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另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管理也不够科学,使得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没有取得防灾减灾的真正效益。

2.3宣传不到位

现阶段,有些气象部门针对农村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宣传方面并不到位。尤其是气象科普知识以及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技巧还没有深入宣传。再加上有些地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各类灾害性天气的危害以及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农村区域的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进而影响现代农业的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

3.发展建议

3.1完善监测方式,提升农业气象监测水平

气象部门要建立健全区域自动气象站网。在构建“两个体系”所取得的成果的前提下,要继续加强农村区域的自动站监测站的建设,切实保证乡镇以及产粮大县、特色农业发展区域自动站的全面覆盖。对于特色农业以及设施农业的发展,要建立健全特色气象观测站。对于区域的主要农作物,更是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特种观测站。如针对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和玉米,要在这些田地设置农业特种观测站,不断强化水稻的泥温、水温的观测,还有玉米生长过程中温度的观测,在大规模的玉米育苗以及水稻育秧的设施大棚中,要进行特色观测。与此同时,要强化卫星遥感技术的使用,做好农业生产前期准备、整地、播种以及生长发育、成熟、收获等各个阶段的监测。要全面掌握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碰到的涝害、旱情、低温冷害以及作物长势、产量情况等信息,以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灾害进行防御。另外,要建立健全雷达监测网,在重点农业生产区域构建天气雷达系统,进一步提升农业监测水平,从而更好的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3.2加强气象为现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

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为现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结合地方政府部门、涉农部门、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以及普通农业对于气象服务的具体需求,建立健全气象为农服务规范流程,确保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的标准化、精细化。要在现有的乡村大喇叭、电子显示屏以及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气象信息发布平台,还要充分借助于电视、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媒介传递农业气象信息,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为广大农户进行灾害防御提供充足的时间。二是要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气象部门要定期安排专业气象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区域宣传气象科普知识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尤其是农业生产关键时节,要给广大农户进行科学指导,帮助有效防御气象灾害,确保农作物优质高产。三是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的建设。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作业技术,并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当农业生产需要时,可以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以及人工防雹等作业,尽可能的降低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给现代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各项损失。

3.3加强同涉农部门的合作

气象部门应该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合作,就现代农业生产受气象灾害影响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研究。要切实保证气象信息共享,农业部门要提供各种农作物生长的规律以及习性等具体信息,气象部门要及时提供预报预警信息,更好地应对强降温、暴雨、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双方要共同对抗旱、防雹、防汛、防低温冷害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防灾减灾项目进行分析与研究,不断提高气象为现代农业生产服务的质量,提高防灾减灾水平,通过科学防灾减灾,增强现代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郝东敏.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中国农业气象,2009

[2]卢双玲.关于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8).

作者简介:姜姗(1977-),女,汉族,山东省平度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标签:;  ;  ;  

气象为现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服务思考姜姗刘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