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滞留论文_李强,康晓东,姜维东,谢坤,卢祥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滞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油层,酵母菌,黏土,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疏水。

动态滞留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康晓东,姜维东,谢坤,卢祥国[1](2018)在《疏水缔合聚合物储层动态滞留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渤海A油田油藏条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油田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体系在储层中动态滞留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动态滞留量与聚合物注入量、注入速度以及聚合物分子间缔合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聚合物分子取向能力增强,得以进入空间尺寸更小的岩心孔隙,疏水缔合聚合物动态滞留量增加,但受配伍性的影响,聚合物分子因捕集作用产生的滞留量占总滞留量的比例随之增加。随着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间缔合作用减弱,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与岩心孔喉尺寸间的配伍性变好,聚合物分子发生"多分子层"吸附概率也随之降低,二者综合作用造成动态滞留量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余晓玲,姚峰,吕红梅[2](2016)在《表活聚合物在天然岩心中动态滞留量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低、中、高3种渗透率的天然岩心,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和淀粉-碘化镉法分析法,研究了表活聚合物及普通聚合物在地层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滞留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普通聚合物比大部分表活聚合物在岩心中的动态滞留量略高;各种表活聚合物在高渗透率岩心中的吸附规律相近,在低渗透率岩心中的吸附规律有明显差别,说明表活聚合物在微细和复杂孔隙中的吸附特征不同;岩心渗透率越低,达到吸附平衡(饱和吸附)越慢,最终的聚合物吸附量越高。(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进展》期刊2016年03期)

张国辉[3](2014)在《黏土矿物含量对表面活性剂动态滞留的影响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某油田一类、二类、叁类油层900余块岩心的黏土矿物含量进行统计后发现,这3种油层的黏土矿物含量依次增高。选取这3种油层不同黏土矿物含量的6块岩心进行注表面活性剂动态滞留的实验,实验计算方法采用物质平衡法。实验结果显示:动态滞留量随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在对低渗透率的叁类油层进行化学驱时,表面活性剂在驱替过程中的动态滞留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采油工程文集》期刊2014年03期)

张国辉[4](2014)在《黏土矿物含量对表面活性剂动态滞留的影响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某油田一类、二类、叁类油层900余块岩心的黏土矿物含量进行统计后发现,这3种油层的黏土矿物含量依次增高。选取这3种油层不同黏土矿物含量的6块岩心进行注表面活性剂动态滞留的实验,实验计算方法采用物质平衡法。实验结果显示:动态滞留量随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在对低渗透率的叁类油层进行化学驱时,表面活性剂在驱替过程中的动态滞留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采油工程文集》2014年第叁辑》期刊2014-09-01)

K.Saito,J.Ledsam,S.Sourbron,T.Hashimoto,Y.Araki[5](2014)在《利用低时间分辨力Gd-EOB-DTPA动态对比增强MRI测量肝储备功能:与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核素显像和吲哚氰绿滞留的初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低时间分辨力GdEOB-DTPA动态对比增强(DCE)MRI的示踪动力学模型取代99Tcm-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G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李相生,宋云龙,朱玲,周纯武[6](2013)在《吸呼气低剂量动态CT显示的空气滞留在预测骨髓移植术后早期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中的价值(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吸呼气低剂量动态CT扫描评价在骨髓移植术后阻塞性细支气管炎(BOS)发生前的空气滞留特点和分级,探讨能否根据空气滞留预测BOS的发生。方法对33例骨髓移植术后BOS患者(BOS组)和111例骨髓移植术后正常人群(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性分析,BOS组的CT图像主要依据在BOS发生前的最后一次扫描结果。评价内容包括空气滞留的发生率、动态变化及诊断效能。结果 BOS组的空气滞留(尤其马赛克和广泛性空气滞留)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BOS组的总体空气滞留评分的平均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疾病的发展而加重的空气滞留多见于BOS组(50.0%,9/18),而空气滞留范围减少、消失或间断出现多见于正常对照组(60.0%,15/25)。当把马赛克空气滞留或广泛性空气滞留作为诊断标准时,诊断特异度较高(90.5%,96.7%),敏感度较低(29.4%,15.8%)。结论空气滞留征象可以为骨髓移植术后BOS的发生提供一定的预测信息,马赛克空气滞留和广泛性空气滞留是特异性较高但是不敏感的CT征象。(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董洪楠[7](2013)在《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中滞留菌形成的动态监测及其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是人类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生物膜是包括其在内的几乎所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方式,生物膜微生物具有超强耐药性。其可能机制包括:生物膜中胞外基质抗药物渗透的物理屏障作用、生物膜中菌株生长迟缓导致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基因突变耐药株的产生等,但这些不能完全解释生物膜耐药性。2001年, Lewis等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中其实只有极少数菌株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药物作用且具有多药耐受性,因其耐药特征不具有遗传性,被称为“滞留菌或持留菌(Persisters)”。Lewis认为,这些菌株可能是生物膜耐药性的真正原因,并且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反复性感染密切关联,但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2006年,Lafleur等发现白假丝酵母菌中也存在“滞留菌”,但与细菌滞留菌不同的是,白假丝酵母菌滞留菌只存在于生物膜状态。本实验首先进行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中滞留菌形成的动态监测,分析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中滞留菌产生的形成特点,确定滞留菌产生比例变化较大的两状态;进一步运用SSH(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筛选两状态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即可能与滞留菌产生有关的基因,为下一步寻找滞留菌产生相关基因、揭开其产生机制及相关途径奠定基础。材料和方法(1)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中滞留菌形成的动态监测及分析分别以两相型白似丝酵母菌标准菌液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CFU计数法统计不同时间段生物膜加药前真菌细胞繁列数目及加药后滞留国产生数目,确定滞留菌产生数目变化较大的两状态;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形态变化,分析滞留菌产生的影响因素。(2)SSH方法构建白假丝酵母菌两状态之间cDNA(?)肖减文库,初步筛选滞留菌产生相关基因运用SSH(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针对上一步得出的白假丝酵母菌两状态之间进行双向杂交,分别筛选出两状态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经克隆扩增、PCR方法鉴定重组质粒,随机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1)两相型菌液形成的不同时间段生物膜,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及滞留菌数目均无显着差异。其中,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呈“S”形生长,12h后渐稳定;滞留菌0.5h即大量产生,2h后数目已基本稳定,此时镜下生物膜处于微菌落始形成期。(2)消减文库构建成功。经鉴定,文库获得EST片段平均插入片段在300bp-600bp左右,重组率大于95%,正反向消减文库的容量分别为2800和2600个;其中,正反向文库分别挑选200个阳性克隆子测序,共获得388条有效EST,聚类拼接后得到238条单基因簇(unigenes),包括53个重迭群(contigs)和185个单拷贝(singlets)。结论(1)白假丝酵母菌滞留菌的形成与其生物膜形成初期(2h内)附着表面的诱导密切相关,而与其生物膜成熟程度及两相型状态无显着关联。(2)SSH方法是快速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我们获得的cDNA(?)肖减文库为后续研究滞留菌产生机制及相关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5-04)

董洪楠,孙静,张颖,武侠,褚昊月[8](2013)在《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中滞留菌形成的动态监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产生滞留菌的动态特点,为揭示其产生机制及相关途径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两相型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液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CFU计数法统计不同时间段生物膜加药前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及加药后滞留菌产生数目,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变化。结果:两相型菌液形成的不同时间段生物膜,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及滞留菌数目均无显着差异。其中,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呈"S"形生长,12 h后渐稳定;滞留菌0.5 h即大量产生,2 h后数目基本稳定,此时镜下生物膜处于微菌落始形成期。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滞留菌的形成与其生物膜形成初期(2 h内)附着表面的诱导密切相关,而与生物膜成熟程度及两相型状态无显着关联。(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3年02期)

林勇豹[9](2012)在《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利用滞留水体的动态水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能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黑龙江流域、淮河流域等等。近些年来,地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的发展也得到了重视。但由于系统理论研究的欠缺以及实际工程应用还处于工程探索阶段,系统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可能影响到系统节能性和应用推广。目前国内关于水体水温计算模型的研究较多,有关滞留水体冷热承载能力的理论基础研究比较少。本文主要以水深为4m到10m的滞留水体为研究对象,针对开式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分析不同水体特征滞留水体的冷负荷承载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①滞留水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水体水量、水温以及水质。了解水体特征对分析和掌握滞留水体冷负荷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是显着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水体的初始水温、水体水量和水体满足节能率条件下的上限温度。在计算滞留水体对冷负荷的承载能力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②以地表浅层滞留水体为研究对象,虽然有研究建立了水温控制方程,但未对流动的N-S方程进行离散。本文则根据流动的N-S方程和水体的水温控制方程,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将水流控制方程和水温方程进行耦合求解。以此建立了水体水温变化的二维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得到水体水温的数值解。在零负荷条件下,利用实验数据和叁维模型验证了二维模型,叁维数值计算结果和二维数值计算结果接近。因此为了方便工程分析,完全可以采用二维数值计算。③开式湖水源热泵系统和常规空调系统中各设备(包括热泵机组、水泵、末端设备、冷却塔等)为分析对象,建立了两种系统中各设备的能耗模型,确定了不同节能率下开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取水温度限值计算方法。并计算了某实际工程在不同节能率下取水温度限值,为水体最大热承载能力的计算奠定了基础。④在水体水温二维模型和取水温度限值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水深、不同初始温度以及不同节能率下水体最大冷负荷承载能力。通过回归拟合方法,得到水体最大冷负荷承载能力与水深、初始温度以及节能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分析了湖体截面对水体最大冷负荷承载能力的影响。对比了相同水深、相同初始温度以及相同节能率下,梯形截面和矩形截面最大热承载能力的大小。从而以矩形截面水体最大热承载能力为基础,对梯形截面水体最大热承载能力进行了修正。这对水源热泵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2-05-01)

赵晓佳[10](2011)在《放射性核素滞留肾动态显像的GFR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renal dynamic imaging)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放射性滞留致GFR高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在GFR测定过程中,针对显像剂的注射质量和本底感兴趣区(ROI)的选择这两种常见因素,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观察其影响;对放射性核素滞留的患肾分别采用全肾ROI勾画法和肾皮质ROI勾画法处理,比较两种方法对GFR测定的准确性。结果:本底ROI的位置选择对GFR有影响;“弹丸”注射质量将直接影响肾血流灌注与患者病情的一致性,只有高质量的“弹丸”才是获得真实GFR的前提;当放射性核素滞留时使用全肾ROI勾画法会高估肾功能,使用肾皮质ROI勾画法能得到真实准确的GFR值。结论:在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值的整个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可影响到最终结果,尤其是显像剂的注射质量和本底ROI的选择;放射性核素滞留时ROI的勾画和滞留区的扣除,对GFR的测定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测定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是获得GFR准确结果的重要保证。(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1-04-01)

动态滞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用低、中、高3种渗透率的天然岩心,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和淀粉-碘化镉法分析法,研究了表活聚合物及普通聚合物在地层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滞留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普通聚合物比大部分表活聚合物在岩心中的动态滞留量略高;各种表活聚合物在高渗透率岩心中的吸附规律相近,在低渗透率岩心中的吸附规律有明显差别,说明表活聚合物在微细和复杂孔隙中的吸附特征不同;岩心渗透率越低,达到吸附平衡(饱和吸附)越慢,最终的聚合物吸附量越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滞留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强,康晓东,姜维东,谢坤,卢祥国.疏水缔合聚合物储层动态滞留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渤海A油田油藏条件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余晓玲,姚峰,吕红梅.表活聚合物在天然岩心中动态滞留量实验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6

[3].张国辉.黏土矿物含量对表面活性剂动态滞留的影响实验研究[J].采油工程文集.2014

[4].张国辉.黏土矿物含量对表面活性剂动态滞留的影响实验研究[C].《采油工程文集》2014年第叁辑.2014

[5].K.Saito,J.Ledsam,S.Sourbron,T.Hashimoto,Y.Araki.利用低时间分辨力Gd-EOB-DTPA动态对比增强MRI测量肝储备功能:与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核素显像和吲哚氰绿滞留的初步对比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

[6].李相生,宋云龙,朱玲,周纯武.吸呼气低剂量动态CT显示的空气滞留在预测骨髓移植术后早期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中的价值(英文)[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

[7].董洪楠.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中滞留菌形成的动态监测及其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D].山东大学.2013

[8].董洪楠,孙静,张颖,武侠,褚昊月.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中滞留菌形成的动态监测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3

[9].林勇豹.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利用滞留水体的动态水温分析[D].重庆大学.2012

[10].赵晓佳.放射性核素滞留肾动态显像的GFR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聚合物的动态滞留量曲线陶粒介质动态滞留伤害实验装置...聚合物质量浓度对静态/动态吸附量的影响激活剂在岩心中的动态吸附曲线实验2出口端流出液中化学剂浓度变化规...

标签:;  ;  ;  ;  ;  ;  ;  

动态滞留论文_李强,康晓东,姜维东,谢坤,卢祥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