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林译本论文-俞玲

浮生六记林译本论文-俞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浮生六记林译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忠实,通顺

浮生六记林译本论文文献综述

俞玲[1](2019)在《从《浮生六记》译本看林语堂翻译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近代知名的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在翻译领域的贡献也不容小觑。《浮生六记》英译本就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丰富的翻译实践,林语堂先生不仅继承了前人翻译理论中的精华,更是从新颖的视角出发,构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体系,该文通过《浮生六记》译本中的选文,分析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思想,梳理其翻译策略,希望能对现今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加强的大环境下的翻译实践有所借鉴,同时也希望能对今后的林语堂研究有所贡献。(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4期)

钟荛键[2](2019)在《动词性隐喻的认知机制及其英译研究——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词性隐喻是话语中动词与逻辑主语或宾语构成冲突而形成的隐喻,是人类认知具身体验在词义结构的反映。基于认知隐喻视角,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浮生六记》中动词性隐喻认知机制及其英译,发现:(1)动词性隐喻的认知过程为动词与名词(主语或宾语)非常规意义搭配而激活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产生隐喻意义;(2)依据句法形式,《浮生六记》中动词性隐喻可分为逻辑主谓搭配、逻辑动宾搭配和逻辑主谓宾搭配叁类,其中以逻辑主谓搭配为主;(3)对于上述分类,林译本分别采用再现、规避、替换源语喻项叁种策略进行翻译。从认知视角考察《浮生六记》动词性隐喻的认知机制与英译,可揭示源语隐喻认知模式,对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借鉴和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万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梁林歆[3](2019)在《《浮生六记》独译本与合译本中诗歌翻译的变译差异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变译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外译者分别独译及合译的《浮生六记》中诗歌英译为研究对象,对叁组译者的遣词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独译者与合译者在遣词方面呈现出的变译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外文化因素差异、译者变通手段差异、对原作的理解差异和对词汇的使用差异。虽然独译者与合译者都具备一定的变译意识,但后者在遣词处理上表现出更强的变译意识,因而他们的翻译实践更能体现出"译有所为,通达致效"的理念。(本文来源于《翻译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刘丽[4](2019)在《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在西方的跨文化传播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浮生六记》的跨文化传播,究其原因是因为《浮生六记》记载了"可爱"的女性爱情和完满的夫妻相处之道,令世人动容;描述了中国的自然山川,令每份浪漫情怀激荡;同时,书中又承载了诸多清代的世俗人情,文化底蕴。无疑,这些都从西方读者的文化视野中找到了共鸣,并极大满足揭开东方神秘的文化期待,使得《浮生六记》的跨文化传播具备了基础条件。同时,又由于"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先生采取了归化和异化等翻译策略,将这部其由衷喜爱的着作翻译成英文,使得其走向世界,真正得到了跨文化传播。(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吴雪艳[5](2019)在《《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识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浮生六记》是清朝文人沈复的自传体随笔,展现了晚清文人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美学情趣,是中国优秀的经典小说。到目前为止,该作品已有四个英译本,其中林语堂所译版本堪称经典,格雷厄姆·桑德斯所译的最新版本于2011年出版后也广受国外读者好评。因此,本文选取这两个译本为研究素材。本文的研究问题是:(1)在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下,译者采取了什么翻译策略?(2)基于识解理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什么会采用这些翻译策略?本文将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通过分析《浮生六记》两个译本中的译者的识解操作对其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识解指人以不同方式观察和描述同一场景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事物所涉及的辖域背景,不同视角、突显以及详略程度这四个维度。本文从这四个维度出发,分析《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考察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探究其中的原因。本文认为译者的识解方式决定了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因此,译本的呈现受译者识解方式的影响。通过识解分析进行翻译策略研究,有助于解释翻译作品是如何完成的,译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促进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9-05-30)

马彤彤[6](2019)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翻译学是一门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首先提出的新兴生态翻译理论范式,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生态翻译学的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密不可分,注重整体与生态,充满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浮生六记》是由清代着名文学家沈复所着的自传体散文,在20世纪30年代经由林语堂译成英文后,在西方国家大受欢迎。其中许多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值得研究。因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叁维转换理论”入手,即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叁方面来具体分析林语堂译本中针对这些文化负载词所采用的翻译策略。首先,在语言维中,从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来分析林语堂译本的翻译策略。其次,在文化维中,通过分析一些时间表达、宗教词汇和典故的例子,来探讨林语堂所采取的文化翻译策略。最后,在交际维中,通过典型例子分析来探讨林语堂译文中所体现的交际意图。然而,目前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具体分析《浮生六记》译本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既有创新性又有实践性。本文研究表明,要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译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言与翻译功底,更要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才能提高译本的国际接受度。(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29)

郭荣[7](2019)在《叙事学视域下《浮生六记》英译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叙事学理论的发展为文本解读提供了多种视角。译本作为一种文本,同样也是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浮生六记》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典籍,目前主要有四个英译本,其中林语堂和白伦、江素惠夫妇的英译本颇受国内外读者欢迎。鉴于林语堂和白伦、江素惠夫妇都有中国文化背景,通过比较分析两个译本在叙事声音、叙事聚焦、话语叙事方面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可知在文学翻译的实践当中应该坚持文本叙事对等。叙事对等是文学性再现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连晓慧[8](2019)在《翻译美学视角下《浮生六记》译本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民族经典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作品,林语堂先生首次将其翻译成英文版本进行海外宣传和传播。通过对翻译美学思想的论述,最后在翻译美学思想指导下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的美学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19期)

卫雪然[9](2019)在《从切斯特曼五种翻译伦理模式试析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在其文学翻译生涯中创作出了众多优秀译作,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两脚踏中西文化”,为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和文学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Six of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浮生六记》林译本)就是他广为人知的译作之一。现存的对林译本的研究多从文本微观层面解析翻译行为。本文从文本层面和文化层面分析研究《浮生六记》林译本,旨在探讨翻译伦理思想如何影响该译本。本文以安德鲁·切斯特曼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框架,从再现伦理模式出发,分析林译本的写作风格、社会习俗和审美的再现;从服务伦理出发,探讨林译本如何服务中国经典文学、目标读者和中国文化;从交际伦理出发,分析林译本中社会道德、诗歌和典故的交际效果;从规范伦理出发,探讨林译本对读者期待和中国文化期待的关照;从承诺伦理出发,分析译者如何在不同伦理模式之间和伦理模式内部调解冲突。通过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林译本较好地再现了《浮生六记》的行文风格,社会风俗和社会与个人审美。林译本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和中国文化。林译本在社会道德、诗歌和典故方面注重交际伦理,力图使目标读者能够理解译文,在共鸣中达到交际目的。林译本在规范伦理方面考虑到了读者期待和文化期待,在可能的范围内满足读者期待,同时关照文化期待,让中国的优秀文化走出去。在承诺伦理方面,林译本力图处理好再现伦理与交际伦理的矛盾,同时关照规范伦理内读者期待和文化期待的矛盾。本文对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该译本的研究,为《浮生六记》译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3-01)

罗东莲,唐渠[10](2019)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应用——以第一卷《闺房记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是着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译着之一,其原着是清朝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视角出发,选取《浮生六记》第一卷《闺房记乐》中的天干地支、嫁娶文化、诗词曲赋及典故等的文化语料,分析了林语堂译本在传递这些文化内容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上的英译处理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林语堂在翻译时更加注重指称意义的传达。(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浮生六记林译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词性隐喻是话语中动词与逻辑主语或宾语构成冲突而形成的隐喻,是人类认知具身体验在词义结构的反映。基于认知隐喻视角,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浮生六记》中动词性隐喻认知机制及其英译,发现:(1)动词性隐喻的认知过程为动词与名词(主语或宾语)非常规意义搭配而激活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产生隐喻意义;(2)依据句法形式,《浮生六记》中动词性隐喻可分为逻辑主谓搭配、逻辑动宾搭配和逻辑主谓宾搭配叁类,其中以逻辑主谓搭配为主;(3)对于上述分类,林译本分别采用再现、规避、替换源语喻项叁种策略进行翻译。从认知视角考察《浮生六记》动词性隐喻的认知机制与英译,可揭示源语隐喻认知模式,对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借鉴和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浮生六记林译本论文参考文献

[1].俞玲.从《浮生六记》译本看林语堂翻译思想[J].海外英语.2019

[2].钟荛键.动词性隐喻的认知机制及其英译研究——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

[3].梁林歆.《浮生六记》独译本与合译本中诗歌翻译的变译差异对比研究[J].翻译论坛.2019

[4].刘丽.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在西方的跨文化传播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

[5].吴雪艳.《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识解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6].马彤彤.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研究[D].外交学院.2019

[7].郭荣.叙事学视域下《浮生六记》英译本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连晓慧.翻译美学视角下《浮生六记》译本的解读[J].校园英语.2019

[9].卫雪然.从切斯特曼五种翻译伦理模式试析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D].宁夏大学.2019

[10].罗东莲,唐渠.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应用——以第一卷《闺房记乐》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

标签:;  ;  ;  ;  

浮生六记林译本论文-俞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