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论文_兰创业,刘钊,贾晓军,周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转基因,芽孢,定性分析,土壤,挥发性,杆菌。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论文文献综述

兰创业,刘钊,贾晓军,周进[1](2016)在《转双价抗虫基因大白菜新种质的获得及其抗虫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方法,将双价抗虫基因BmkIT-Chitinase导入早熟型大白菜自交系20-19-3,最终获得了5个转基因大白菜优良自交系纯合株系Z1-5、Z2-7、Z9-6、Z11-6和Z20-13;以转基因大白菜株系和非转基因对照植株为材料,对BmkIT-Chitinase基因在大白菜中的遗传规律、基因表达及抗虫性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1)转化株后代多代(T_1~T_4)PCR、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跟踪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植株,且能够稳定遗传;用该转基因方法对大白菜进行基因转化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分析显示,外源基因多数以多拷贝形式整合于核基因组,少部分外源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整合。(2)Elisa分析结果证明,所导入的外源基因可高效表达,T4代株系新鲜叶片中表达产物量最高达到0.069μg·g~(-1)左右。(3)转基因株系田间抗虫性统计分析表明,转化株系与对照在抗虫性方面有显着差异,其对小菜蛾及菜青虫抗性普遍提高2~3级。研究认为,转BmkIT-Chitinase基因大白菜中BmkIT-Chitinase基因的表达可有效提高大白菜的抗虫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昭琰,郭艳琴,乔方彬[2](2015)在《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经济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对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河北、河南和山东叁省的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非线性损失控制函数,实证分析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在实际大田生产中的经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与单价转基因抗虫棉无论是在棉花单产还是在农药施用方面的差异都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5年08期)

张金宝,王清连[3](2013)在《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百棉5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和棉农的需求,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中熟棉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育期偏长,早熟性不够或产量偏低;二是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类型、数量仍然偏少。在此背景下确定育种目标,育成适合河南省及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相似棉区,适合多熟制种植的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虫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百棉号。(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3年07期)

李捷,张兴华,马艳,杨兆光,乔艳艳[4](2013)在《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靶标害虫不防治环境下检测技术和生存竞争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国家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在靶标害虫不防治的环境下,以杂交抗虫棉赣棉杂1号(CK1)和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CK2)为对照,对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进行生存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转双价双Bt基因抗虫棉与2个对照相比未显示抗虫优势;在株高、覆盖度、果枝层数、单铃壳重方面无显着竞争优势;在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衣分率方面表现显着或极显着负竞争优势;在单株成铃、脱落率、籽棉产量方面与CK1相比无显着竞争优势,与CK2相比表现极显着和显着竞争优势;在皮棉产量方面与CK1相比表现极显着负竞争优势,与CK2相比表现极显着竞争优势。[结论]转双价双Bt基因抗虫棉推广种植可行性为一般。该项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赵耀,陈利珍,马伟华,雷朝亮[5](2012)在《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的挥发性气味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顶空吸附法和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和常规棉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在3个供试棉花品种的5~7叶期、蕾期、花期和铃期,分别鉴定出了9、10、7和12种挥发性化合物,3个供试棉花品种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研究初步发现,与常规棉相比,两种转基因棉的挥发物的组成并没有显着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2年00期)

赵耀,陈利珍,马伟华,雷朝亮[6](2012)在《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的挥发性气味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顶空吸附法和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和常规棉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在3个供试棉花品种的5~7叶期、蕾期、花期和铃期,分别鉴定出了9、10、7和12种挥发性化合物,3个供试棉花品种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研究初步发现,与常规棉相比,两种转基因棉的挥发物的组成并没有显着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第八卷)》期刊2012-10-26)

乌兰图雅,赵建宁,李刚,红梅,刘红梅[7](2012)在《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iolog技术,研究了不同生育期(30、60、90和120d)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SGK321及其亲本非转基因常规棉石远321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呈现出以下变化规律:与亲本常规棉相比,整个培育过程中转双价基因抗虫棉AWCD值除30d显着高于亲本常规棉(P<0.05),其他3个时期均显着低于亲本常规棉(P<0.05)。两种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随棉花生育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4个时期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均匀度指数与亲本常规棉无显着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转双价基因抗虫棉30d、亲本常规棉60、120d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相似,转双价基因抗虫棉60、90、120d与亲本常规棉30d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相似。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张兴华,田绍仁,张天玉,李捷,杨兆光[8](2012)在《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与非转基因棉生物学特性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此研究为国家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建立而设。以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为观察品种,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对照品种,进行棉花生育性状、产量性状上生物学特性表现对比。结果表明,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与非转基因棉相比,前者株高生长超速介于显着与不显着之间,增长幅度在3.3~4.7cm之间;单株成铃数增加显着(增12.5个);第一果枝高度提升显着(上升3cm);总果节数增加显着(增10.2个);主茎节距拉长显着(0.5cm);叶色加深显着;籽棉增产极显着(增267.0kg/hm2);皮棉增产极显着(增118.35kg/hm2);霜前籽棉减产极显着(减220.95kg/hm2);霜前皮棉减产极显着(减88.5kg/hm2);单铃重下降极显着(低0.54g);单铃籽棉重下降极显着(低0.44g);单铃皮棉重下降极显着(低0.18g);籽指上升极显着(升1.65g);纤维整齐度指数上升显着(高1.025%);马克隆值升高显着(高0.787);发芽率提高极显着(增2.75%)。结果说明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的一些生育性状、产量性状较差,总产性状较好,纤维品质上整齐度较好,推广种植性一般。(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2年24期)

乌兰图雅,李刚,赵建宁,刘红梅,红梅[9](2012)在《不同生育期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田间试验条件下,以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及其非转基因亲本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生育期(30、60、90、120d)转双价基因棉和亲本棉根际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速效养分(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双价基因棉根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变化趋势与其亲本常规棉基本一致,但各养分的具体变化幅度因生育期不同而异。播种后30、60、120d转双价基因棉和亲本常规棉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着差异;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棉花生育进程其变化趋势虽各不相同,但同一生育期转双价基因棉与亲本常规棉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无显着差异。表明,土壤酶活性和速效养分含量受转双价基因棉的影响较小,其变化主要受生育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张兴华,田绍仁,张天玉,李捷,杨兆光[10](2012)在《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此研究为国家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建立而设。结果: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在吐絮期株高生长竞争优势达显着水平,超对照9.12 cm;吐絮期棉花覆盖度竞争优势达极显着水平,超对照100.5个百分点;产量竞争优势不显着,籽棉超对照66.92 kg/亩,皮棉超对照21.14 kg/亩;发芽率无竞争优势,低于对照0.5个百分点。与非转基因常规棉相比,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总体上生存竞争能力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2年05期)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对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河北、河南和山东叁省的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非线性损失控制函数,实证分析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在实际大田生产中的经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与单价转基因抗虫棉无论是在棉花单产还是在农药施用方面的差异都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论文参考文献

[1].兰创业,刘钊,贾晓军,周进.转双价抗虫基因大白菜新种质的获得及其抗虫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6

[2].李昭琰,郭艳琴,乔方彬.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经济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5

[3].张金宝,王清连.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百棉5号[J].中国棉花.2013

[4].李捷,张兴华,马艳,杨兆光,乔艳艳.转双价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靶标害虫不防治环境下检测技术和生存竞争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5].赵耀,陈利珍,马伟华,雷朝亮.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的挥发性气味谱特征[J].华中昆虫研究.2012

[6].赵耀,陈利珍,马伟华,雷朝亮.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的挥发性气味谱特征[C].华中昆虫研究(第八卷).2012

[7].乌兰图雅,赵建宁,李刚,红梅,刘红梅.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

[8].张兴华,田绍仁,张天玉,李捷,杨兆光.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与非转基因棉生物学特性差异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

[9].乌兰图雅,李刚,赵建宁,刘红梅,红梅.不同生育期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2

[10].张兴华,田绍仁,张天玉,李捷,杨兆光.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

论文知识图

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值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样品扩增结果一1枯萎病菌侵染后各棉花品种枯萎病病情...一2正反向差减两轮PCR扩增电泳检测图农业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3)

标签:;  ;  ;  ;  ;  ;  ;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论文_兰创业,刘钊,贾晓军,周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