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干扰论文_石荣,刘江,杜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源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扰,抗干扰,特性,特征,矩形,分布式,分解。

有源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石荣,刘江,杜宇[1](2019)在《外军典型地面一次性使用有源干扰机现状与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对地面一次性使用有源干扰机研究不全面的情况,对外军地面一次性使用有源干扰机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介绍外军此类干扰机的典型装备现状,对其主要特点及在通信干扰与雷达干扰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反映干扰攻击与防御之间的博弈关系,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该研究可为地面一次性使用有源干扰机的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11期)

赵齐民,陈晨[2](2019)在《有源干扰辐射对舰面电磁环境影响及优化技术途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舰载大功率有源干扰对舰面电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以美军舰载有源干扰装备SLQ-32V为例,提出了大功率有源干扰降低带外杂散分量及优化有源干扰天线布局等改进措施的建议,供有关各方共同探讨。(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21期)

汪浩[3](2019)在《有源分布式干扰对舰载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距有源分布式支援干扰作战单元主要通过压制对空搜索探测雷达的作用距离来影响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反导作战效能。介绍了有源分布式干扰的基本作战原理,借用噪声压制干扰的概念及雷达探测距离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有源分布式干扰对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进入雷达主瓣内的干扰机的数量是影响雷达探测距离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当有相同数量的干扰机进入雷达主瓣时,干扰机布设距离对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9年05期)

陈赓,田波,宫健,冯存前[4](2019)在《雷达有源干扰鉴别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源干扰是雷达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现代军用雷达普遍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要想针对不同的干扰样式自适应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对抗,需要对有源干扰的类型进行鉴别。对有源干扰鉴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归纳总结了有源干扰鉴别的典型处理流程,从干扰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及分类器设计3个方面对相关技术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雷达有源干扰鉴别技术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陈玉绒,闫泽林,吴若妤,赵佳佳[5](2019)在《雷达有源压制式干扰信号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雷达在军事战争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雷达的效能方面有了极高的要求。雷达干扰分为压制式干扰及欺骗式干扰。由于压制式干扰具有实现简单、干扰频段广,干扰区域覆盖面积大等特点,因此相比于其他干扰,压制式干扰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便于理解干扰效果,本文利用Matlab对对抗雷达有源压制式干扰信号进行了仿真,在理论仿真的基础上对其产生机理及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智能计算机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汪浩,潘佳梁[6](2019)在《基于可视化的舰载有源干扰对末制导雷达干扰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导弹末制导雷达的对抗能力越来越强。在对导弹末制导雷达特性、末端攻击轨迹以及对海探测能力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舰载有源干扰装备典型干扰样式的建模,并通过Matlab和STK的可视化分析手段实现对末制导雷达的干扰能力分析,为电子对抗装备的使用及运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航天电子对抗》期刊2019年04期)

刘明骞,高晓腾,张俊林[7](2019)在《多类型的雷达有源干扰感知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雷达有源干扰可识别的类型有限且识别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类型雷达有源干扰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对雷达有源干扰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具有不同中心频率带宽有限的固有模态分量,然后分别计算每个固有模态分量相应的矩形积分双谱,并计算其Renyi熵以组成特征参量,最后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将多个随机决策树的结果取众数,从而实现了雷达有源干扰类型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但能够有效地识别多种不同类型的雷达有源干扰,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和稳健性。与基于熵理论的识别方法和基于时频特征的识别方法相比,当信噪比为5 dB时,压制式干扰识别率分别提高了0.33%和1.75%;与基于时频图的识别方法和基于时频分布的识别方法相比,当信噪比为0 dB时,拖引欺骗干扰识别率分别提高了3.89%和5.06%。(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钱剑勋,卢云龙,同伟[8](2019)在《宽带DRFM有源欺骗干扰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基于数字射频存储(DRFM)转发的宽带距离-速度(RGS-VGS)同步欺骗干扰的识别问题,建立了宽带RGS-VGS干扰的量化模型,并利用干扰的量化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BP)的干扰识别方法。宽带干扰信号经DRFM量化后,其频谱中包含一系列假谱,假谱的位置与量化位数有关,其谱宽及调频率都变大。利用干扰误差角(JSEA)衡量信号频谱间的差异程度,并作为神经网络识别的特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量化位数条件下,宽带干扰能够在较低的信噪比条件下被正确识别。(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朱良,李博[9](2019)在《基于SSC的星载SAR有源干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干扰方式对星载SAR的干扰效果主要取决于干扰信号与SAR回波信号的相似度,即干扰信号在信号结构和特征方面与星载SAR回波的相似程度。通过提出一种基于散射统计特性(SSC)的星载SAR有源干扰方法,构建用于干扰星载SAR的类杂波信号数学模型,分析该信号与星载SAR回波信号的散射统计特性相似度,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相同的干信比下有更好的干扰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3期)

赵严冰,张新立[10](2019)在《雷达有源干扰信号监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雷达抗干扰试验训练中有源干扰信号的监测需求,在剖析有源干扰信号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合作式的干扰信号监测方法,研究了关键技术及实现途径。通过实际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试验训练中任务中的信号监测需求。(本文来源于《航天电子对抗》期刊2019年03期)

有源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舰载大功率有源干扰对舰面电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以美军舰载有源干扰装备SLQ-32V为例,提出了大功率有源干扰降低带外杂散分量及优化有源干扰天线布局等改进措施的建议,供有关各方共同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源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石荣,刘江,杜宇.外军典型地面一次性使用有源干扰机现状与发展分析[J].兵工自动化.2019

[2].赵齐民,陈晨.有源干扰辐射对舰面电磁环境影响及优化技术途径探讨[J].舰船科学技术.2019

[3].汪浩.有源分布式干扰对舰载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J].舰船电子对抗.2019

[4].陈赓,田波,宫健,冯存前.雷达有源干扰鉴别技术综述[J].现代防御技术.2019

[5].陈玉绒,闫泽林,吴若妤,赵佳佳.雷达有源压制式干扰信号建模与仿真[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

[6].汪浩,潘佳梁.基于可视化的舰载有源干扰对末制导雷达干扰能力分析[J].航天电子对抗.2019

[7].刘明骞,高晓腾,张俊林.多类型的雷达有源干扰感知新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8].钱剑勋,卢云龙,同伟.宽带DRFM有源欺骗干扰识别[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9].朱良,李博.基于SSC的星载SAR有源干扰方法[J].科技导报.2019

[10].赵严冰,张新立.雷达有源干扰信号监测方法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19

论文知识图

电磁屏蔽机理为了定量分析材料的电磁...‐10测点R1天然场信号(a)及人工源信号(...‐11测点R2天然场信号(a)及人工源信号(...雷达干扰类型无源干扰通称为杂波,是...通信车内部设备连接示意图基于阵列整体的MVDR有向阵元波束形成...

标签:;  ;  ;  ;  ;  ;  ;  

有源干扰论文_石荣,刘江,杜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