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次严格的技术培训(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玲[1](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遂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翟敏全[2](2020)在《ZY油田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方案优化与实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承受心理问题的影响,导致工作及生活状态表现消极,波及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现员工的潜在心理问题,妥善干预和解决员工的疑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等系统性策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变的尤为重要。作为解决员工心理问题和个人问题的有效途径,EAP的开展能帮助企业发现员工存在的潜在心理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带来许多诸如提升员工士气、改善组织氛围等非财务收益,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变革和危机,帮助企业降低因员工心理问题产生的管理成本,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减少经营管理压力。本文以ZY油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学习研究,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ZY油田目前EAP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了梳理,系统地研究了 ZY油田EAP实施的相关情况。文章依据对员工的调研访谈情况,多维度解析了 ZY油田现阶段EAP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ZY油田EAP工作在课程培训方面未建立配套的专题活动体系,师资数量及质量有待加强,EAP理念未能完全融入公司的日常生产及管理活动;实际操作中,随机发挥较多,EAP工作相关的实质性内容需要进一步保证;缺乏对EAP工作人员的配套激励机制,与外部EAP相关机构合作较少;ZY油田现有设施及平台难以最大化地发挥EAP任职人员的作用等。接下来,文章探索了 ZY油田现存EAP工作方案的优化设计,从确定设计原则、改善实施方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上述相关问题的改进建议。最后,文章具体探讨了 ZY油田EAP工作的优化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性较强的保障措施,确保优化后EAP工作的成功实施。ZY油田提升EAP工作的质量十分必要,可通过提升EAP从业人员的专业和服务质量、丰富培训形式等渠道,进一步增强EAP工作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的效能,并加大力度对平台、设施等的投入,推进EAP在ZY油田的高质量落地,提升ZY油田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达到员工价值与企业效益双赢的目标。
胡乾[3](2020)在《产业扶贫与现代都市农业耦合发展研究 ——以武汉市蔡甸区成功管委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现代都市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初级农产品供应过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政策倾斜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选派各级驻村工作队,为取得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提供坚强保证。当一个地区既是精准扶贫重点攻坚区域,又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范围,怎样将产业扶贫的外部资源和现代都市农业的长远规划相结合,既提高产业扶贫工作绩效,又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健康发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成功管委会2013-2018年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的耦合发展关系入手,构建了成功地区现代都市农业和产业扶贫的综合评价模型,对两者2013-2018年的发展情况作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成功管委会2013-2018年现代都市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2013-2016年是快速发展阶段,2016-2018年进入波动发展阶段,各项指标时有起伏。而2013-2018年成功管委会产业扶贫综合评价指数呈快速上升趋势。通过运用耦合模型分析得出:成功地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耦合度水平并不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其中2013-2016年耦合度由0.41增加到0.50,2016-2018年耦合度由0.50微调到0.49。这表明两个系统及其组成要素仍处于磨合阶段,产业扶贫逐步影响现代都市农业。2013-2018年现代都市农业和产业扶贫耦合协调度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大体上仍处于失调阶段,各系统要素存在互相制约的情况。最后本文提出了成功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耦合发展的对策:一是科学合理规划,优势互促互补。二是构建协调机制,实现深度融合。三是改革考核治理体系,确保基层执行效率。四是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地区发展长治久安。
顾明哲[4](2018)在《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与仿真研究 ——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为保护耕地生态安全,调动农户和政府耕地生态保护积极性,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补偿理论、补偿方式和补偿对象都更加细化,更具可行性。但在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方面,研究仍较为欠缺,当前评价方式多为简单的数据比较,缺乏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理论分析框架,也很难掌握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对目标的实际影响。在此背景下,建立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和科学评估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梳理各类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分析各类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具体目标和主要措施;其次,梳理国内外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绩效评价研究成果,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德尔菲法筛选指标,从耕地生态利用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耕地生态价值4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拟合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各指标和综合绩效的贴近度;再次,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最后,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进行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与政策仿真,找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难点和不足,针对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使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发现2007-2015年间,开化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耕地生态利用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耕地生态价值均保持上升趋势,并都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说明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显着,较好完成了保护耕地生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的主要目标,耕地生态补偿政策有持续推广的必要性与实施的可行性。(2)通过计算,发现耕地生态价值虽然波动明显,但总体仍保持上升趋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使全社会全体人员受益,需要对促进耕地生态价值提高的个体进行奖励,同时遵循“谁保护,谁受益;谁享受,谁付费”的原则,需要建立耕地生态补偿持续增长机制。(3)通过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分析各单项指标和耕地生态补偿综合绩效的贴近度。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4项单项指标分别是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积极性(X8)、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X4)、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X1)和外出务工人数(X9)。这表明,为提高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重点是提高农户满意度、提高农户收入和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4)经过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对比分析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与耕地生态补偿政策未实施的两种情况,发现2010-2025年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间,开化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政策未实施期间7.5%的年均增长率。结果表明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时,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增长速度更快。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耕地生态补偿政策改革建议:(1)设置合理的补偿标准,确定经费投入领域,在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影响较大的领域增加投入,以此提高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绩效;(2)扩展耕地生态补偿方式,综合使用现金直补、实物补偿、技术补偿等多种补偿方式;(3)提高农户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参与度,以此提高农户的耕地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和农户参与耕地生态保护积极性;(4)设置合理的补偿周期,根据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在增长曲线上涨缓慢时增加投入,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取得预想的效果。
王春杰[5](2017)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稻田不同施肥模式的固碳减排效应及推广调控》文中研究说明化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是关系着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重要环节,对粮食增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十二连增”,同时由于过量施肥引发的农业生态环境也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为了追求高产而过量施肥,产生的负外部性日趋明显,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酸化和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持续加剧。我国以小农生产为主,农户数量大且分散,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利用率低、过量施肥等已成为普遍现象。据统计,我国化肥的施用量占世界1/3以上,而农户的行为决策直接影响着化肥的投入量。因此,从农户视角出发,研究农户的行为决策,引导农户进行科学合理施肥,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稻田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方法,首先从宏观区域角度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长江中下游稻田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以此明确研究区域内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的净减排潜力;再次通过农户调研,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从微观角度来研究农户减量施肥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宏观区域研究和微观农户行为的研究相结合,明确净减排条件下我国长江中下游稻田适宜的施肥方式,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N、NPK、O和OF 4种施肥处理下均能增加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变化量(RAC),分别为0.03、0.16、0.22和0.31 g.kg-1·a-],其中,以OF处理下为最大;随着周期的延长,4种施肥处理下稻田有机碳增加速率逐渐降低,在整个固碳周期内,稻田土壤增加的有机碳比例分别为5.8%、29.43%、32.71%和43.05%,其中以OF处理下为最高;因此从稻田土壤固碳角度考虑,OF施肥模式为长江中下游稻田较为适宜的施肥方式。(2)N、NPK、O和OF处理下CH4周年排放的效应值分别为0.24、0.27、0.53和0.63,N20周年排放的效应值分别为1.25、1.26、0.11和1.41;同时温室气体在不同的施肥水平和施肥时间下的变化趋势是有差异的,4种施肥处理下的净减排潜力大小为OF>O>NPK>N,粮食产量大小为NPK>OF>N>O,因此,从粮食增产和温室气体净减排潜力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NPK为较适宜的施肥方式。(3)农户的施肥行为受农户的个体特征、经营特征、农户的施肥情况、农户对施肥的认知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而农户减量施肥的意愿受确定施肥量的依据、对化肥品牌质量了解程度、过量施肥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新化肥品种期望以及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5个指标的影响,其中对新化肥品种的期望与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呈负相关,农户确定施肥量的依据、对化肥品牌质量了解程度、过量施肥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农户减量施肥意愿呈正相关。
王晓云[6](2017)在《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培训对预防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对人素质的分类方法,分析2014年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人”方面因素,依据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及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订并实施提升护士“冰山以下”素质的培训方案。探讨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培训在提升护士“冰山以下”素质,预防儿科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组织某三甲医院儿科护理骨干6名,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收集2014年及2015年儿科所有住院患儿病历资料,收集所有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等资料,采用事件回顾性资料分析及与不良事件责任人访谈的方法,运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全面分析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方面的原因。小组人员依据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订和实施了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培训方案,于2015年对全体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责任心、爱心、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②沟通技巧的培训;③营造安全文化,培养风险防范意识;④宣教方法的培训;⑤其他人文素质内容的培训等。2015年年底对培训护士通过考核评价干预效果,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和操作考试及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对全体护士的能力素质考核,并与2014年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对比,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4年20位不良事件责任护士有16位工作年限在5年或5年以内,4位在5年以上,不良事件所涉及的操作均较简单,不良事件“人”方面的主要原因为缺乏责任心等“冰山以下”素质。2015年理论和操作考核的平均成绩均比2014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理论:t=2.034,P=0.047;操作:t=2.348,P=0.023);2015年护士核心能力评估分数均较2014年高(P<0.05)。2014年与2015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30例和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7,P=0.005),2014年与2015年护理纠纷例数分别为13例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4,P=0.029),2015年年平均满意度较2014年上升了4%。护士对护理安全管理培训的认可度较高,71.7%的护士认为自己收获很大。结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人”方面原因主要与护士“冰山以下”能力素质的欠缺有关,这些素质主要包括责任心、安全意识、风险评估能力、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经过1年的培训和考核,包括对责任心、爱心、职业素养、自信心、沟通技巧、安全文化、风险防范意识、宣教方法、人文素质等的培训,能有效提升护士综合素质,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陈赞[7](2017)在《面向绿色生产的煤矿安全投入优化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生产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高要求下,企业为减少安全损失,降低能源及排污成本,会投入一定的安全资源。在资源投入总量的限制下,各子要素之间存在资源竞争,由企业安全投入决策不科学导致的投入结构失衡成为制约我国煤炭生产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企业的生产事故及环境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善,给企业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高效利用资源,兼顾生产安全与生态安全方面的现实需求,实现煤矿在安全强约束下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煤炭行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建立安全损失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安全损失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结合现实约束条件,构建了面向绿色生产的煤矿安全投入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寻优算法(IPSO)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X矿井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优化结果提出了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构建安全损失模型。从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安全管理、治污投入等方面探讨安全影响因素,并确定投入指标;有鉴于传统的C-D函数拟合安全投入与安全损失间作用关系的方法对解决煤炭生产领域中模糊复杂的安全投入问题具有一定局限性,故引入支持向量回归机拟合并构建了安全投入与损失的作用机理模型。(2)构建并求解安全投入优化模型。在安全损失模型构建的基础上,以最小化安全损失成本为目标函数,以实际需求限制为约束条件,确立了面向绿色生产的煤矿安全投入优化模型;为保证全局收敛性,在PS-PSO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控制策略对算法进行改进,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3)以某矿业集团X矿井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首先,通过对X矿井进行调研并收集数据,构建了X矿井面向绿色生产的煤矿安全投入优化模型;其次,将两种求解方法的优化结果与优化前X矿井的安全投入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IPSO求解方法的模型能够进一步降低安全成本;最后,针对X矿井的优化结果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此实现安全投入优化方法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煤矿安全损失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安全投入与安全成本间的非线性作用关系,基于此所构建的面向绿色生产的煤矿安全投入优化模型实现了安全投入结构优化的目的,并在模型求解部分得到了更为理想的结果。本文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面向绿色生产的安全资源投入优化的研究范畴,同时对安全高效开发我国煤炭资源、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方法支持。
林伟伟,宋一航[8](2015)在《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潍坊高新区通过“三个关键点”迎来党建工作新篇章》文中提出组织养殖技术培训、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活动、安装安全监控设备……一件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构建起了一座坚实的高新干群"连心桥"。近年来,潍坊高新区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人员布局和抓好"强组织、促发展、保稳定"三个关键点的工作要求,创新开展了"包居联户"活动,推动人员力量下沉,建立起县级领导
路宝利[9](2014)在《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超越欧洲“双轨”制框架,标志着以综合中学为特征的美国中等教育“单轨”制的确立。其间经历了普洛瑟职业主义阵营与杜威民主主义阵营的激烈较量。事实上,基于两种不同的职教观,普洛瑟“为职业而教育”与杜威“通过职业而教育”而形成的“普杜之辩”,为20世纪初的美国提供了必要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普杜之辩”并非一蹴而成,也远非一个单一的历史事实。1913年库利议案所引发的“普杜之辩”,绵延于美国1906年开始的职业教育运动之中,而早在19世纪末期美国即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中的霸主。现代社会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与新兴美国高度的民主自觉为“普杜之辩”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欧洲自由教育的传统与美国本土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则为美国中等职业教育运动营造了多元并存的文化土壤。“普杜之辩”所彰显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较量,并非只是普洛瑟与杜威两个教育家及其同盟者之间的学术观点之异,它的背后包含着19世纪以来美国职业教育困境所积淀的冲突,并且诠释出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雇主阶层与雇员阶层以及民主与效率之间多维要素之间持久的博弈。“普杜之辩”及其“单轨”制是世界职业教育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而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对于职业教育核心命题的不同诠释,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职业教育本土性”“职业教育存在的合理性”等问题的不断追问又恰恰蕴含着超越本土的意义。论文主体包括六个部分:导论部分包括: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与创新、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一章“普杜之辩”的历史由来。本章从19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缓慢发展的现象着手,通过剖析“格兰特·维恩答案”揭示出阻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民主主义信仰与自由教育传统。在手工教育运动取向选择与转换过程中,凸显出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雇主阶层与雇员阶层之间的力量博弈。并构成了“普杜之辩”的历史前提。第二章“普杜之辩”与职业主义的确立。本章以1906年职业教育运动仿效德国模式为背景,详细论述了1913年库利议案所引发的“普杜之辩”这一重要史实,梳理了普洛瑟职业主义阵营与杜威民主主义阵营各自的观点,并且从民主与效率的关系视角对于两种职教观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厘清了“普杜之辩”后《史密斯-休斯法案》生成与“单轨”制的确立过程,通过综合中学中的“独立账户”与“课程分层”揭示出普洛瑟职业主义阵营的不完全胜利。第三章“普杜之辩”背后职教观之异。本章从事件层面深入至理论层面,以解剖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之间的内在差异。在职业教育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取向、职业教育课程以及教学组织四个层面的对比分析中,呼应“普杜之辩”发生的必然性,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美国模式”生成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普杜之辩”的历史影响。本章明晰了“普杜之辩”作为美国中等职业教育走出欧洲框架的标志性地位,从课程的微观视角,论证了美国20世纪职业教育演进中的“普洛瑟职业主义时代”与以杜威民主主义为蓝本的“新职业主义时代”,并剖析了“单轨”制下综合中学的运行问题。结语部分,基于对“普杜之辩”的综合研究,解析出“职业教育的本土性”、“职业教育存在的合理性”、“职业主义何以在博弈中如此顽强”以及“杜威的理想能否实现”四个维度的思考,用以凸显“普杜之辩”所蕴含的思想深度。
戴娣[10](2012)在《提案:一个县级政协参政议政的运行》文中指出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提案是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方式。县级政协组织在促进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县级市M市政协提案工作为例,通过对M市七届政协五年提案工作情况的分析以及与全国、省、地级市三级政协组织提案工作情况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县级政协提案工作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通过分析发现,县级政协提案在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畅通民意表达、推动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内容上更加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城市和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相对于省、地级市政协对科教文卫体和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则关注较少;在提案的提出方式上,县级政协的提案提出方式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提案的办理工作,需要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和支持,督办形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政协委员的参与积极性和参政议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议县级政协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协组织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委员的组织引导提高提案质量、提高提案审查效率、完善提案办理考核机制、加大对提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力求进一步提高政协的参政议政水平,促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
二、一次严格的技术培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次严格的技术培训(论文提纲范文)
(2)ZY油田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方案优化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员工帮助计划(EAP)的相关理论 |
2.1 EAP内容及其形式 |
2.1.1 概念及界定 |
2.1.2 服务内容与范围 |
2.1.3 EAP的常见服务形式 |
2.2 EAP理论基础 |
2.2.1 员工压力管理理论 |
2.2.2 企业人本管理理论 |
2.2.3 积极心理学理论 |
第三章 ZY油田EAP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ZY油田简介 |
3.1.1 企业概况 |
3.1.2 企业文化 |
3.2 ZY油田EAP开展现状 |
3.2.1 ZY油田EAP组织机构 |
3.2.2 ZY油田EAP实施阶段 |
3.2.3 ZY油田EAP工作内容 |
3.3 ZY油田EAP实施效果调查 |
3.3.1 ZY油田员工心理健康及EAP开展情况调查 |
3.3.2 ZY油田员工心理健康及EAP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 ZY油田现有EAP存在的问题 |
3.4.1 活动形式局限 |
3.4.2 相关单位配合不足 |
3.4.3 宣传力度及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
3.4.4 对外合作方向单一 |
3.5 ZY油田提升EAP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四章 ZY油田EAP优化方案设计 |
4.1 优化设计思路 |
4.1.1 优化EAP方案的原因和目标 |
4.1.2 EAP方案优化的具体思路 |
4.2 形式方面的优化 |
4.2.1 拓展专题活动 |
4.2.2 丰富培训计划 |
4.3 内容方面的优化 |
4.3.1 强化心理咨询 |
4.3.2 心理资源提升 |
4.4 配置方面的优化 |
4.4.1 加强团队建设 |
4.4.2 加大宣传力度 |
4.4.3 EAP专员培养与场室建设 |
4.5 外部方面的优化 |
第五章 ZY油田EAP优化方案的实施及保障 |
5.1 ZY油田EAP优化方案的实施 |
5.1.1 实施原则 |
5.1.2 EAP实施的关键要素 |
5.1.3 实施途径 |
5.1.4 效果评价 |
5.2 ZY油田EAP方案优化实施的保障措施 |
5.2.1 畅通沟通渠道 |
5.2.2 提供有效激励 |
5.3 ZY油田EAP方案优化实施效果对比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ZY油田EAP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产业扶贫与现代都市农业耦合发展研究 ——以武汉市蔡甸区成功管委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本文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
二、产业扶贫的内涵及特征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协调发展理论 |
二、产业融合理论 |
三、耦合发展理论 |
第二章 成功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发展现状 |
第一节 武汉市蔡甸区成功管委会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
一、成功管委会基本情况 |
二、成功管委会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成效 |
三、成功管委会现代都市农业存在问题 |
第二节 武汉市蔡甸区成功管委会产业扶贫发展情况 |
一、成功地区贫困现状 |
二、成功地区产业扶贫主要措施 |
三、成功地区产业扶贫存在问题 |
第三节 武汉市蔡甸区成功管委会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耦合发展机制 |
一、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耦合发展的内涵 |
二、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耦合发展阶段 |
三、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耦合发展模式 |
四、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耦合发展困境 |
第三章 成功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耦合发展评价 |
第一节 耦合模型的搭建与数据处理 |
一、耦合模型的选择与确立 |
二、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指标体系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二节 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综合评价结果 |
一、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综合评价 |
二、产业扶贫绩效综合评价 |
三、综合分析 |
第三节 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时序分析 |
一、耦合度分析 |
二、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四章 成功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产业扶贫耦合发展对策 |
第一节 科学合理规划,优势互促互补 |
一、建立扶贫产业科学选择机制 |
二、大力扶持特色产业 |
三、现代都市农业定位需提档升级 |
第二节 构建协调机制,实现深度融合 |
一、建立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机制 |
二、降低扶贫产业风险系数 |
三、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第三节 改革考核体系,减轻基层负担 |
一、村委会的角色需要进一步转变 |
二、发展大数据技术,实现产业扶贫量化管理 |
三、构建综合治理体系,实现都市农业和产业扶贫的统筹发展 |
第四节 完善保障机制,确保长治久安 |
一、避免改革阵痛,提高治理效率 |
二、引进先进人才,发展高新农业 |
三、做强做大农村文化产业 |
第五节 案例典型性与对策普适性分析 |
一、案例典型性分析 |
二、对策普适性分析 |
结论 |
一、本文的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与仿真研究 ——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2.1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内涵及理论基础的研究进展 |
2.2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概念及评价依据的研究进展 |
2.3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
2.4 系统动力学在政策绩效评价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
3.1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影响范围 |
3.2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系统分析 |
3.3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系统目标 |
3.4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系统结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4.2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3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4.4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章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与仿真方法 |
5.1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方法 |
5.2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仿真方法 |
第6章 实证检验:开化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与仿真 |
6.1 研究区背景及介绍 |
6.2 开化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主要目标剖析 |
6.3 开化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 |
6.4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关联分析 |
6.5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7章 耕地生态补偿政策改革建议 |
7.1 设置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确定经费投入领域 |
7.2 扩展耕地生态补偿方式 |
7.3 提高农户参与度 |
7.4 设置合理的补偿周期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我国长江中下游稻田不同施肥模式的固碳减排效应及推广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 |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1 施肥对农田土壤固碳的影响 |
1.3.2 施肥对农田温室气体的影响 |
1.3.3 Meta分析在区域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方面的应用 |
1.3.4 农户施肥行为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
1.3.5 文献评述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施肥措施下我国长江中下游稻田表土固碳潜力的估算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数据来源 |
2.3 研究方法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我国长江中下游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分布 |
2.4.2 不同施肥措施下长江中下游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
2.4.3 不同施肥措施对我国长江中下游稻田土壤固碳持续时间的影响 |
2.5 讨论 |
2.6 结论 |
第三章 不同施肥措施下我国长江中下游稻田净减排潜力估算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2 数据来源 |
3.3 研究方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施肥措施下长江中下游稻田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效应值 |
3.4.2 不同施肥时间下长江中下游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效应值 |
3.4.3 不同施肥水平下长江中下游温室气体排放的效应值 |
3.4.4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
3.4.5 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的净增温潜势 |
3.5 讨论 |
3.6 结论 |
第四章 农户减量施肥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户调查 |
4.1 农户施肥行为相关理论 |
4.2 问卷设计 |
4.3 农户施肥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
4.3.1 农户个体特征 |
4.3.2 农户经营特征 |
4.3.3 农户对化肥信息认知 |
4.3.4 有机肥施用情况 |
4.3.5 农户对过量施肥的认知 |
4.3.6 政府对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 |
4.4 模型与变量的选取 |
4.5 农户减量施肥的意愿分析 |
4.6 影响农户减量施肥意愿行为决策的因素 |
4.6.1 农户认知因素 |
4.6.2 成本因素 |
4.6.3 政府宣传因素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强农户合理施肥观念 |
5.2.2 拓宽农户获取施肥信息渠道 |
5.2.3 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 |
5.2.4 提升政府的支持力度 |
5.3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5.3.1 可能的创新 |
5.3.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培训对预防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理论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在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研究 |
2.1 对象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培训对预防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研究 |
3.1 对象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4.1 研究结论 |
4.2 本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4.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7)面向绿色生产的煤矿安全投入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安全投入问题的研究 |
1.2.2 安全投入模型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支持向量机回归理论 |
2.2.1 统计学习理论 |
2.2.2 支持向量机回归原理 |
2.3 PS- PSO算法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面向绿色生产的煤矿安全损失模型构建 |
3.1 面向绿色生产的煤矿安全投入指标分析 |
3.2 安全投入与损失作用机理的模型选择 |
3.2.1 C-D生产函数模型 |
3.2.2 支持向量机回归 |
3.3 安全损失模型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面向绿色生产的煤矿安全投入优化模型构建及求解 |
4.1 面向绿色生产的安全投入优化模型构建 |
4.1.1 问题分析 |
4.1.2 模型假设 |
4.1.3 目标函数确定 |
4.1.4 约束条件确定 |
4.1.5 模型构建 |
4.2 基于IPSO的安全投入优化模型求解 |
4.2.1 IPSO算法的介绍 |
4.2.2 基于IPSO的模型求解 |
4.3 本章小结 |
5 实证分析 |
5.1 背景介绍 |
5.2 面向绿色生产的安全投入优化模型构建 |
5.3 面向绿色生产的安全投入优化模型求解 |
5.4 优化对策及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潍坊高新区通过“三个关键点”迎来党建工作新篇章(论文提纲范文)
“强”组织夯实基层发展堡垒 |
“促”发展拓宽居民致富路 |
“保”稳定社区劲吹和谐新风 |
(9)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 |
三、文献综述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思路 |
六、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普杜之辩”的历史由来 |
第一节 工业发展至强与职业学校至弱 |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消极政策 |
二、格兰特·维恩答案引发的质疑 |
第二节 民主主义与职业学校发展缓滞 |
一、作为等级制度延续的职业学校 |
二、民主主义阵营的“平等教育”诉求 |
三、与民主政体相宜的公立学校 |
第三节 自由教育传统与职业主义困境 |
一、中等学校演进的张力与“自由教育的向心力” |
二、卡拉马祖案与“经典的教育元素” |
三、十人委员会报告与“标准化课程” |
第四节 手工教育运动与职业主义的尴尬命运 |
一、公立学校批判 |
二、手工教育运动 |
三、基于“普通”教育价值的手工课程 |
四、奥克姆蒂观念与来自劳动联盟的抵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普杜之辩”与职业主义确立 |
第一节 职业教育运动兴起与德国影响 |
一、全国制造商协会的批判策略 |
二、德国模式与凯兴斯坦纳访美 |
三、《道格拉斯报告》 |
第二节 库利议案与“普杜之辩”引发 |
一、芝加哥计划 |
二、库利议案 |
第三节 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之争 |
一、“普杜之辩”相关说明 |
二、普洛瑟职业主义阵营与“双轨”制计划 |
三、杜威民主主义阵营与“双轨”制批判 |
第四节 民主与效率之争 |
一、民主社会中的效率主义 |
二、效率时代的民主主义 |
第五节 职业主义的不完全胜利与民主主义的持续影响 |
一、职业主义阵营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立法的实际推进 |
二、职业主义的确立与妥协 |
三、民主主义的影响与受挫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普杜之辩”背后职教观之异 |
第一节 职业教育逻辑起点比较 |
一、教育“二元论”传习 |
二、教育“二元论”批判 |
第二节 职业教育取向比较 |
一、为职业而教育 |
二、通过职业而教育 |
第三节 职业教育课程比较 |
一、工作课程 |
二、整合课程 |
第四节 职业教育教学组织比较 |
一、工作逻辑 |
二、设计逻辑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普杜之辩”的历史影响 |
第一节 走出欧洲母国的框架(1906——1917) |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美国模式” |
二、职业教育基本命题的“美国定义” |
三、“普杜”职业教育思想的“世界性” |
第二节 普洛瑟时代(1917——1963) |
一、职业主义时代 |
二、《史密斯-休斯法案》实施与职业主义推行 |
三、“生活适应教育”运动 |
四、基于“工长会议”计划的CBE课程 |
第三节 朝向杜威的理想(1963——) |
一、新职业主义时代 |
二、生计教育运动与“K-12+职业群集课程” |
三、STW、STC运动与“三项课程整合” |
第四节 “单轨——分层”范式 |
一、“钟摆”政策与综合中学效率之问 |
二、“课程分层”与非民主的堡垒 |
三、“单轨”与“双轨”的辩证法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普杜之辩”与职业教育的本土性 |
二、“普杜之辩”与职业教育的合理性 |
三、职业主义何以在博弈中如此顽强 |
四、杜威的理想能否实现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10)提案:一个县级政协参政议政的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一) 数据来源 |
(二) 分析方法 |
(三)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四、理论基础:参与民主理论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
第二章 政协概况 |
一、提案工作发展历程 |
二、M市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基本情况 |
三、M市政协提案工作概况 |
第三章 提案征集 |
一、提案的参与主体 |
(一) 提案的征集与提交 |
(二) 历次会议参与撰写提案的概况 |
(三) 参与撰写提案的政协委员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 |
(四) 参与撰写提案的政协委员的党派分布情况 |
(五) 参与撰写提案的政协委员的学历分布情况 |
(六) 历次会议各界别委员参与情况 |
(七) 参与撰写提案的政协委员的分组情况 |
(八) 按工作单位分类的委员参与撰写提案的情况 |
二、提案的参与形式 |
(一) 人民团体提案 |
(二) 界别提案 |
(三) 小组提案 |
(四) 联名提案 |
(五) 委员个人提案 |
三、提案关注的内容 |
(一) 按承办单位 |
(二) 按提案具体内容 |
第四章 提案办理 |
一、提案审查 |
二、提案批办 |
三、提案交办 |
四、提案督办 |
(一) 政府督察室、人大代工委、政协提案委联合督办 |
(二) 提案委全面督办 |
(三) 主席会议重点提案督办 |
(四) 常委会提案督办 |
五、承办单位的办理 |
(一) 办理流程 |
(二) 关注度较高的提案办理结果 |
(三) 提案未落实的原因分析 |
(四) 政协委员对提案办理的反馈情况 |
第五章 政协提案工作的比较分析 |
一、各级政协委员界别结构对比 |
二、各级政协提案工作的比较分析 |
(一) 提案关注的内容对比 |
(二) 提案提出方式对比 |
(三) 委员参与情况对比 |
(四) 提案办理情况对比 |
(五) M市七届政协与八届政协一次会议的提案对比 |
三、政协提案在政治参与中的特点 |
(一) 与同级人大的比较分析 |
(二) 与信访的比较分析 |
(三) 与网络政治参与的比较分析 |
第六章 进一步增强政协提案参政议政实效的思考 |
一、政协提案在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
(一) 政协提案是发挥政协职能的重要载体 |
(二) 有利于提高政协委员的政治参与能力 |
(三) 有利于公共利益的表达 |
(四) 有利于推动政府科学决策 |
二、影响政协提案作用发挥的原因分析 |
(一) 知情渠道不够畅通 |
(二) 专委会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
(三) 提案内容缺乏深度 |
(四) 缺少对办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
三、改进政协提案工作的对策建议 |
(一) 加强各级政协提案工作的交流沟通 |
(二) 加强对委员的组织引导,提高提案质量 |
(三) 提高提案审查效率 |
(四) 完善提案办理考核机制 |
(五) 加大提案工作的宣传力度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论文附录 |
致谢 |
四、一次严格的技术培训(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肺炎疫情中遂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研究[D]. 王红玲.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ZY油田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方案优化与实施研究[D]. 翟敏全.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2)
- [3]产业扶贫与现代都市农业耦合发展研究 ——以武汉市蔡甸区成功管委会为例[D]. 胡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4]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与仿真研究 ——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D]. 顾明哲. 浙江财经大学, 2018(05)
- [5]我国长江中下游稻田不同施肥模式的固碳减排效应及推广调控[D]. 王春杰.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6]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培训对预防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研究[D]. 王晓云.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7]面向绿色生产的煤矿安全投入优化模型研究[D]. 陈赞. 郑州大学, 2017(11)
- [8]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潍坊高新区通过“三个关键点”迎来党建工作新篇章[J]. 林伟伟,宋一航. 中国高新区, 2015(11)
- [9]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D]. 路宝利.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10]提案:一个县级政协参政议政的运行[D]. 戴娣. 华中师范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