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空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征,时空,齐齐哈尔市,中亚,经济地理学,猪瘟,生态。
时空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王银银,陆林,王芳[1](2020)在《入皖自驾旅游流时空特征及空间格局演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线上自驾游游记抽取游客行程信息,探索入皖自驾旅游流的时空特征和空间格局演化机制。研究表明:①入皖自驾旅游流规模逐年波动上升,时空集聚特征明显,客源空间格局呈正相关分布;空间使用引力场主要来自于500km范围,次级引力场存在且主要来自我国主要城市群的节点城市。②入皖自驾旅游流城市间、景区间流动网络的核心节点分别为黄山市和宏村,城市与景区间空间格局均呈"南强北弱"分布。③自驾旅游流网络空间演化过程向复杂性、结构性方向发展,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能阐释自驾旅游流的空间格局演化机制。最后,对安徽自驾游发展及区域合作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20年01期)
王伟,阿里木·赛买提,吉力力·阿不都外力[2](2019)在《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中亚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是联结大气圈、土壤圈、水圈和生物圈的重要纽带,因此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IMMS/NDVI和CRU等多种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中亚地区1991—2015年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NDVI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因子探测、风险探测以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近25 a来,中亚地区植被变化整体上保持平稳波动,哈萨克丘陵中低海拔区域NDVI呈极显着上升;咸海盆地西南部受干涸湖盆盐尘近距离扩散影响,NDVI则呈极显着下降;由于中亚各国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锡尔河中游和下游的NDVI变化趋势相反;哈萨克斯坦北部旱地由于存在先弃耕后复垦的现象,NDVI下降趋势较大,但结果并不显着(P> 0. 1);根据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结果,水分因素主导着中亚地区植被的生长格局,气温与NDVI变化呈显着负相关,此外不同地形、高程、土壤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之间,NDVI的时空变化差异也十分显着;在交互因子作用方面,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对NDVI空间分布以及时空变化的解释力,潜在蒸散发与高程的协同作用对NDVI空间分布的解释力达到64%以上。(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9年04期)
鲁帅,宋戈,杨一佳[3](2019)在《基于改进蒙特卡洛模拟的耕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研究——以齐齐哈尔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高维指标权重赋值难,及由此导致的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问题,以齐齐哈尔市为例,通过引入蒙特卡洛模拟,采用叁角分布模型对蒙特卡洛模拟中权重值域不合理问题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了模拟计算过程,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近15年齐齐哈尔市耕地生态安全值从0.333增长至0.641,呈现"缓和下降—快速增长—平稳上升"的阶段性发展特点,耕地生态安全状态呈逐渐改善趋势;(2)依据各区县耕地生态安全值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将齐齐哈尔市划分为耕地生态安全良好区、缓和区与风险区叁类,其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特征;(3)改进的蒙特卡洛模拟优化了权重值域分布,可以量化因权重差异导致的最终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评价结果更客观、可靠.运用改进的蒙特卡洛模拟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齐齐哈尔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对齐齐哈尔市耕地资源利用、因地制宜地兼顾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石国宁,张涛,王无为[4](2020)在《中国非洲猪瘟疫情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采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对中国2018年8月-2019年4月的非洲猪瘟疫情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疫情流行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中2018年10月和2019年1月-2月为疫情高峰期;空间上,疫情高发区域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总体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形态呈现聚集性,其中,高发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低发冷点区域集中于南方地区2)疫情的时空变化受到自然气象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气象因素中风速和气压两因素影响作用最为显着。社会经济因素中,我国生猪养殖业空间格局决定了疫情总体分布格局,而生猪的空间流通模式则加速了疫情扩散和传播。(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20年03期)
陈桃,包安明,郭浩,郑国雄,袁野[5](2019)在《中亚跨境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时空特征分析——以阿姆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脆弱性(EVI)的定量评估和长期分析,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与指导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极为重要。但以往研究很少对跨境流域这一特殊单元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阿姆河流域为例,选择反映研究区植被、水文、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11个指标,通过共线性诊断分析,构建了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利用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5年研究区EVI进行了定量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大部分区域处于重度脆弱状态,研究时段内重度脆弱性比例的平均值为46.40%;极度脆弱性占比在过去25年内呈增加趋势,从1990年的2.58%增加至2015年的16.97%,增幅为14.39%。(2)生态脆弱性在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之间差异巨大,其中草地的EVI值变化最大,裸地的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林地的生态脆弱性最小;研究区生态脆弱程度整体表现为裸地>灌丛>草地>耕地>城市用地>林地的规律。(3)EVI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表明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主要位于低海拔地势平坦与高海拔坡度大的地区,而低脆弱性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3500 m或坡度15~25°的区间上。(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郑永红,余婷,张治国,陈结平,陈小运[6](2019)在《焦岗湖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淮南市焦岗湖入湖口、出湖口以及湖泊水体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5~11月进行水样采集并对样品分析测定,研究了焦岗湖入湖水体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焦岗湖水体中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入湖水体污染物浓度大于湖中心水体以及出湖水体;污染物浓度时间分布特征差异性较大,TP和NH_3-N浓度夏季高于冬季;TN和COD_(Mn)浓度冬季高于夏季。因此,建议加强焦岗湖入湖口污染物的外源和内源控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沉积物氮磷等污染物释放,为控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乙实,车昭碧,曹佳敏,郭亚亚,鲁为华[7](2019)在《绵羊放牧过程中的位移时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绵羊放牧行为的研究可为放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石河子市东湾镇一大滩和紫泥泉种羊场的绢蒿(Seriphidium)荒漠草地与放牧绵羊为研究对象,使用GPS对放牧绵羊的实时轨迹数据进行获取,通过ArcGIS对GPS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探究绵羊放牧过程中的位移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放牧季节,绵羊行走的速度随着季节的移动呈先增加再趋于平缓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一日的变化中,绵羊行走速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加,行走速度变化呈抛物线趋势,在坡度为43°时,速度最大。放牧绵羊的采食路径、行走速度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差异明显,主要与草地植被生长、地形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孔锋,方建,乔枫雪,王瑞[8](2019)在《透视中国小时极端降水强度和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1961~2013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端降水事件具有小概率和高风险的特征,采用高分辨率数据有助于了解极端降水真实情况。采用1961~2013年中国小时降水数据,从极端降水的强度和频次特征出发,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诊断中国小时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重现期下的中国小时极端降水强度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不同百分位数下的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阈值也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2)不同百分位数下的1961~2013年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频次变化趋势主要以增加趋势为主,且随着百分位数的增加,增加趋势趋于减小并向长江流域地区集中。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频次波动特征则呈东南波动小-西北波动大的空间分异格局,且随着百分位数的增加波动大的地区从西北向东部和南部地区扩张,同时西部地区逐渐呈现出波动大小镶嵌的格局。(3)90%和95%分位数下的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频次EOF分析表明,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频次具有明显不同的时空变化模态,且前两个模态可以反映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频次的主要时空变化模态。两种超阈值取样方法均反映了长江流域呈增加趋势的时空模态特征。(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2期)
刘欢,孔维苇,王晓锋,袁兴中,龚小杰[9](2019)在《重庆梁滩河表层沉积物氮形态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流域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浅水河流表层沉积物氮赋存形态时空格局特征及潜在环境风险,选择重庆主城区的梁滩河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6月采集干、支流主要断面水样及表层沉积物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梁滩河干、支流表层沉积物总氮(TN)含量变化为2.63~8.12 g/kg,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提取态氮(WAEF—N)、强碱可提取态氮(SAEF—N)和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含量分别为190~1 764,119~1 139,208~2 039,159~2 829 mg/kg,受流域污染源分布格局影响,沉积物各形态氮含量空间变化幅度均较大;梁滩河沉积物TN、WAEF—N、SAEF—N、SOEF—N含量上游至下游均逐渐降低,而活性最高的IEF—N则在城市河段出现明显峰值,外源污染强度和建设用地面积对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变异性具有较高的解释量,表明流域内污染格局及人类活动强度对沉积物氮形态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TF—N)含量占TN比例的52.9%~72.3%,且在城市河段IEF—N占比均显着高于非城市段,呈现较高的氮释放风险,表明城市污染进一步促使沉积物氮的活化;大部分断面总氮及各形态氮冬季略高于夏季,但变化幅度不大;统计分析表明,各形态氮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转化的联系,而且与水体pH、DO、DOC等环境参数呈显着相关关系,沉积物中氮形态分布特征受外源有机碳输入及水体污染的影响。综上,受流域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污染源格局的影响,梁滩河表层沉积物氮形态空间变异性大,特别是城市区河段内源污染风险较大,如何调控内源氮释放是未来治理河流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新毅,范小露[10](2019)在《安徽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治成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灾害发生在我国渐呈常态化趋势,灾害防治已逐渐步入常规性工作任务范畴,进行防治成效评估对于大众灾害适应和后期工作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安徽省2004~2017年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模型对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产出进行量化评估。研究结果显示:(1)2004-2017年间,安徽省地质灾害以2005年最为严重;(2)安徽省地质灾害主要集中于西南部山地-丘陵区,北部平原区相对危险性较低;(3)基于DEA的地质灾害防治成效评价结果将安徽省16市分为4个层级。(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时空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被是联结大气圈、土壤圈、水圈和生物圈的重要纽带,因此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IMMS/NDVI和CRU等多种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中亚地区1991—2015年间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NDVI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因子探测、风险探测以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近25 a来,中亚地区植被变化整体上保持平稳波动,哈萨克丘陵中低海拔区域NDVI呈极显着上升;咸海盆地西南部受干涸湖盆盐尘近距离扩散影响,NDVI则呈极显着下降;由于中亚各国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锡尔河中游和下游的NDVI变化趋势相反;哈萨克斯坦北部旱地由于存在先弃耕后复垦的现象,NDVI下降趋势较大,但结果并不显着(P> 0. 1);根据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结果,水分因素主导着中亚地区植被的生长格局,气温与NDVI变化呈显着负相关,此外不同地形、高程、土壤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之间,NDVI的时空变化差异也十分显着;在交互因子作用方面,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对NDVI空间分布以及时空变化的解释力,潜在蒸散发与高程的协同作用对NDVI空间分布的解释力达到64%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空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王银银,陆林,王芳.入皖自驾旅游流时空特征及空间格局演化机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
[2].王伟,阿里木·赛买提,吉力力·阿不都外力.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中亚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9
[3].鲁帅,宋戈,杨一佳.基于改进蒙特卡洛模拟的耕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研究——以齐齐哈尔市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石国宁,张涛,王无为.中国非洲猪瘟疫情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
[5].陈桃,包安明,郭浩,郑国雄,袁野.中亚跨境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时空特征分析——以阿姆河流域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9
[6].郑永红,余婷,张治国,陈结平,陈小运.焦岗湖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7].陈乙实,车昭碧,曹佳敏,郭亚亚,鲁为华.绵羊放牧过程中的位移时空特征[J].草业科学.2019
[8].孔锋,方建,乔枫雪,王瑞.透视中国小时极端降水强度和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1961~2013年)[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9].刘欢,孔维苇,王晓锋,袁兴中,龚小杰.重庆梁滩河表层沉积物氮形态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19
[10].张新毅,范小露.安徽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治成效评价[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