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弹丸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丸,弹药,参考系,自行火炮,构型,运动学,闭环。
弹丸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袁志华,夏春雷,孙运阳,贾翼哲[1](2019)在《火炮发射弹丸补给机构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自行火炮弹药补给能力不足的情况,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包括模块化弹药仓输送机构和自动补弹机构两大部分的弹药补给系统,自行火炮射击时该弹丸补给系统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分装式弹丸与药筒可快速且准确的完成装填;通过理论设计与仿真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分装式弹丸和药筒的快速补给。结合输送机构的整体空间尺寸,建立了快速补给弹丸路径的理论模型,并且建立了补弹机构的叁维模型,在此的基础上,将叁维模型导入ADAMS并施加约束,对此补弹机构进行了多体运动学仿真。得到了关键零件夹抱臂及弹丸的运动过程曲线。通过结果分析表明,该新型填补弹丸机构能够实现弹丸与药筒的快速补给,提高了自行火炮补弹速度,进而能够极大地提高自行火炮的作战能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7期)
唐欣,韩蒙,何小霞,胡佩钰,郭正阳[2](2019)在《弹丸发射器自动补弹装置结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动补弹装置是弹药补给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精准、快速并且安全地将发射药筒补给到火炮尾仓。设计时,应考虑把弹药安全送到送弹链上和输弹单元,弹药要固定可靠,整个补弹装置要有一定刚度和强度;补给完成后,补弹装置要快速安全返回装甲车内。基于此,设计的自动补弹装置采用左右对称的布置方式,供药机与供弹机对称分布,推弹装置同样对称布置,设计方案能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7期)
李真,赵保全,陈文,李文超,董玉立[3](2019)在《旋转弹丸尾翼斜置角的仿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出平衡转速条件下旋转弹丸尾翼斜置角的大小,文中介绍了相关计算理论及仿真设计方法。先假定一个斜置角,在ANSYS-FLUENT中建模、划分空气域及网格,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设置相关参数进行计算。根据假定斜置角的仿真结果算出所需斜置角大小,再用相同方法校验弹丸在所需斜置角的条件下能否滚转平衡。结果表明,计算方法合理可行,计算所得斜置角可使弹丸处于滚转平衡状态,达到设计目的。(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浩,贾方秀,于纪言,周强,张天宇[4](2019)在《双旋弹丸舵机滚转测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双旋弹丸进行准确的弹道修正,实现了基于永磁交流发电舵机的测控系统,兼顾执行舵机和弹载电源的功能;建立了鸭舵在惯性系下滚转角的解算模型;针对执行舵机对地磁传感器的强磁干扰,提出了软硬件滤波及补偿相结合的新方法;控制系统采用双闭环控制系统架构和增量式PID控制策略。舵机转速在80~500 Hz时,发电电压为10~90. 6 V,转速测量精度优于0. 1 Hz,位置测量精度优于1°。靶场试验证明,系统速度控制响应时间优于0. 1 s,位置控制稳定性优于5°。试验证明该系统在地面和靶场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俊晓,向红军,吕庆敖,张华祥[5](2018)在《电磁轨道炮超高速弹丸软回收装置设计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磁轨道炮超高速弹丸软回收技术难题,基于水下弹丸设计理论,介绍了弹丸软回收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低密度流体的超高速弹丸分段回收设计方案,给出了回收段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案例,在阻力系数C_D=0.086的基础上,给出了初速2 500 m/s、最大过载不超过20 000 g的铝质弹丸的软回收技术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设计的软回收技术方案,可在35 m的距离内,通过尘雾段、泡沫段、静水段和浸水纤维段4段回收装置,实现弹丸的可靠回收。(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蔡灿伟,焦贵伟,宁全利,刘闯,陈翠华[6](2018)在《某型自行榴弹炮弹丸卡膛深度监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部队实战训练过程中某型榴弹炮出现不同射角弹丸自动装填不到位并且难以发现这一实际问题,在分析弹丸全自动装填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激光测距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单片机技术设计了弹丸卡膛深度监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实现原理、总体设计和应用试验,给出了3门火炮不同状态下的弹丸卡膛深度检测结果。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快速有效地完成自行榴弹炮弹丸卡膛深度的监控,为自动检测火炮全自动输弹系统工作状态是否良好以及为部队火炮装备预防性维修和勤务保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天宇,贾方秀,李浩,殷婷婷[7](2018)在《双旋弹丸滚转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固定翼双旋弹弹道修正,需对弹体和鸭舵滚转信息进行测量。该文针对双旋弹丸鸭舵反旋和弹体高速旋转的特点,建立弹体和鸭舵滚转姿态解算模型,设计基于地磁和霍尔传感器的滚转测量系统。采用波形变换方法将正弦波形式地磁信号转换为易于测量的方波信号,并使用高通滤波器和迟滞比较器对含噪地磁信号进行优化,通过定时器捕获分别得到弹体和鸭舵转速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性插值得到滚转角信息。地面半实物仿真平台实验表明该滚转测量系统弹体转速测量跳动为–0.3~0.2 Hz,鸭舵相对弹体转速测量跳动为–0.15~0.15 Hz,滚转角测量跳动为–2°~1°,能够满足双旋弹弹道修正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8年07期)
刘宇鹏[8](2018)在《弹丸高速挤进弹带模拟试验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火炮的发射状态进行分析,并通过机械与液压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弹丸高速挤进弹带模拟试验装置,用于研究火炮发射时弹丸在身管的运动状态,以及弹丸高速挤进弹带的挤进动力、阻力和变形。对这一试验装置的原理进行了论述,并对其机械结构与液压系统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8年07期)
曹杰[9](2017)在《弹丸冲击蜂窝铝波形数值仿真及波形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过载、宽脉冲的大能量冲击试验环境难以模拟的问题,以“十叁五”预研项目为背景,选取空气炮为冲击试验方式,以蜂窝铝为缓冲材料进行冲击波形数值仿真研究。分析蜂窝铝异面力学性能,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弹丸侵彻蜂窝铝模型,模拟侵彻波形的发生过程。理论分析侵彻过程中弹丸的侵彻阻力,比较不同侵彻速度对侵深的影响。并将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解析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模拟,比较蜂窝铝相对密度、胞孔角度,冲击速度和弹头形状对冲击加速度波形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密度、胞孔角度、冲击速度影响加速度峰值和脉宽,弹丸形状影响冲击波形状。采用全参数试验,对比叁种常用的近似模型方法,选用EBF神经网络及ASA算法与LSGRG算法相结合的组合优化策略,对冲击峰值及脉宽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满足标准。基于串联式缓冲结构,建立弹丸侵彻蜂窝铝夹芯板动力有限元模型,模拟夹芯板受冲击过程。对比蜂窝蒙皮和蜂窝芯层的吸能性能,发现冲击载荷随着蒙皮厚度的增加而提高。选择合适的蒙皮厚度,以蜂窝铝芯密度为设计变量,提出一种基于串联结构的冲击波形设计方法,通过该方法获得了满足容差标准的半正弦冲击波。本文研究结果对以蜂窝铝为缓冲材料的冲击环境设计及冲击试验参数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陈科全,路中华,唐平,韩冰,胡榕希[10](2017)在《一种球缺罩爆炸成型弹丸的匹配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RDX-PBX和HMX-PBX两种典型高能炸药,设计了一种球缺罩爆炸成型弹丸试验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两种装药条件下爆炸成型弹丸成型情况及其侵彻间隔钢靶的过程,反复迭代后获得了与装药匹配的药型罩结构,并开展了试验验证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爆炸成型弹丸穿甲层数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即建立的装药与药型罩结构匹配设计数值模拟方法合理可行。研究结果对球缺罩爆炸成型弹丸结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弹丸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动补弹装置是弹药补给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精准、快速并且安全地将发射药筒补给到火炮尾仓。设计时,应考虑把弹药安全送到送弹链上和输弹单元,弹药要固定可靠,整个补弹装置要有一定刚度和强度;补给完成后,补弹装置要快速安全返回装甲车内。基于此,设计的自动补弹装置采用左右对称的布置方式,供药机与供弹机对称分布,推弹装置同样对称布置,设计方案能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丸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袁志华,夏春雷,孙运阳,贾翼哲.火炮发射弹丸补给机构优化设计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2].唐欣,韩蒙,何小霞,胡佩钰,郭正阳.弹丸发射器自动补弹装置结构设计与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3].李真,赵保全,陈文,李文超,董玉立.旋转弹丸尾翼斜置角的仿真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9
[4].李浩,贾方秀,于纪言,周强,张天宇.双旋弹丸舵机滚转测控系统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9
[5].王俊晓,向红军,吕庆敖,张华祥.电磁轨道炮超高速弹丸软回收装置设计计算[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8
[6].蔡灿伟,焦贵伟,宁全利,刘闯,陈翠华.某型自行榴弹炮弹丸卡膛深度监控系统设计[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8
[7].张天宇,贾方秀,李浩,殷婷婷.双旋弹丸滚转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测试.2018
[8].刘宇鹏.弹丸高速挤进弹带模拟试验装置的设计[J].机械制造.2018
[9].曹杰.弹丸冲击蜂窝铝波形数值仿真及波形优化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7
[10].陈科全,路中华,唐平,韩冰,胡榕希.一种球缺罩爆炸成型弹丸的匹配设计与试验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