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洪山广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广场,地铁,城市,八一路,人工湖,文化,铁线。
洪山广场论文文献综述
夏蕊[1](2019)在《基于归属感营造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广场有着“城市客厅”的美誉,不仅体现了广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城市广场对人的亲和力,有家的功能,能唤起人的情感认同,这种认同感就是我们研究的归属感。当今的城市广场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广场设计的弊端,如景观同质化、尺度失衡、缺乏文化特色、没有人文关怀等等,这些问题造成了人对广场归属感的流失,于是,如何营造城市广场的归属感,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成为了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围绕城市广场归属感营造这一主题,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和实地调研,通过对搜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首先阐述了城市广场和归属感的概念,以及城市广场的类型和设计原则,然后得出了可以从人性化和文化感知这两个方面入手营造归属感,总结出人性化的设计四要素:尺度感、空间形态、人的活动、公共服务设施,并针对四要素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文化感知则从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和地域文化这叁方面深入研究,提出营造归属感的设计策略。基于以上的理论研究,并以洪山广场为例,从归属感的角度分析洪山广场两次改建的景观提升要点,并结合洪山广场的实际调研情况对使用现状加以分析,提出改建意见,运用总结的归属感营造策略对林荫休闲广场展开改造设计。对休闲广场的改造设计,以楚文化、水文化和武汉本土文化为理念,以人的活动特征为指导,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的活动,划分多样的活动空间,丰富人们的活动内容,使人们产生归属感,注重交通流线设计和绿化设计以及专项设计等,其中水景的设计将楚文化凤元素与现代风格完美结合,坐凳等服务设施的设计遵从人性化的设计原则,改变传统的设计形态,设计成多功能的组合式坐凳,整体的改造设计以人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创造出使人产生归属感的城市休闲广场。如何营造城市广场的归属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只是做出了一些浅显的理解和尝试,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以后的城市广场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带来越来越完善的理论和经验。(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和森,洪圣珈[2](2018)在《基于武汉洪山广场站的换乘服务系统创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当前地铁换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交互设计角度提出新型地铁换乘APP服务系统设计想法,切实提高用户出行效率和换乘体验。方法以武汉地铁2号线洪山广场站换乘视觉引导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的地铁换乘APP服务系统的问题,调研了大量用户实地换乘的切身体验与问题。从用户、行为、场景、技术等4个方面提升和改良现有地铁换乘APP服务系统,运用了增强现实技术并结合实时定位,为用户换乘时规划线路和提供实时线路引导,提高换乘效率。结论寻找提高地铁内换乘体验和效率的解决方法必须从深入分析交互设计构成要素入手,充分考虑用户群在地铁环境内的换乘行为与目标需求,才能设计出高效的换乘服务系统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严建伟,李重锐[3](2017)在《地铁站点与多元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探析——以武汉地铁洪山广场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交通是大中型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其站点往往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之地,形成城市中具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关键场所。同时,地铁站点的规划营建又与地铁线路的走向、周边业态的布局及地面覆盖区域的城市功能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提高站点与配套空间的一体化程度,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地铁站点的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本文以武汉地铁洪山广场站为例,分析其在换乘、商业及公共文化等方面所进行的一体化设计尝试,为其他地区地铁站点的一体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7年31期)
杨程[4](2017)在《荆楚地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意象表达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荆楚文化,起源于楚国,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代表着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目前在全球化背景下,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的因素被现代城市的技术性和可复制性逐渐取代,城市历史空间产生了断层、遗失和消失的现象,势必造成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文化的可感知度、可识别性降低。中国城市的文化、精神和空间的不断的“现代性”变化,导致了城市及其城市景观失去了相应的文化精神和内涵,城市景观的文化性和象征性缺失。如何塑造城市的文化肌理,体现城市空间形态的完整性,体现出人性化的建筑风貌,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本文以武汉市洪山广场的景观设计为研究基点,找寻景观广场中的荆楚文化符号,以此找寻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展现出洪山广场的意象性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从城市广场与荆楚地区城市形态、城市文化、城市意象的关系,城市广场景观意象生成表达过程,以及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对公众感知广场景观的行为进行分析。2、提出了荆楚地区城市广场意象的特色塑造手法,并结合实践案例对理论进行阐述。城市广场景观的研究应从城市的空间系统出发,研究整个城市的城市空间环境,本文的研究从“意象”的角度展开分析,系统的分析城市景观的地域文化和空间的特征,对于如何构建城市景观意象展开系统性的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荆楚地区城市景观设计的景观意象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刘金燕[5](2015)在《城市广场设施通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残疾人人数的增加和中国老龄化的现状以及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关爱,基于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的无障碍设计研究迅速发展并已具有较为健全的设计规范。我国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障碍设计也广泛的被应用。但是城市广场的无障碍设施并不完善,一直以来因为过于强调的障碍设计对特殊人群的关爱,而障碍者的狭隘定义使我们忽略了整体的人群需求,对普通人的使用产生了诸多不便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城市广场设施设计必须由无障碍设计理念向通用设计理念过渡。通用设计理念今年来才兴起,在城市广场设施设计里的应用较少,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与人群需求总结出城市广场设施设计的通用设计原则。然后对国外优秀案例进行调研,作为国内现状的参考与借鉴。针对于目前我国城市广场设施的无障碍设计的现状,通过国内个案的研究、找出我国城市广场设施通用设计的不足,学习采用发达国家已有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把发达国家已经运用成熟的通用设施设计方法进行学习和提炼,结合我国广场利用者的实际情况和各人体层次的需求,将城市广场利用者从普通的无障碍设计的需求人群扩大至残障人士、老人、小孩和一般健康人士,来分析通用设计的原则与设计方法。研究方法包含: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③主要研究方法——KJ分析法。在实际案例调查中,通过把人们在城市广场的行动空间与时间倾向、对利用特性的构造的把握、理解多样化和独特化的需求、对城市广场的不同意见、想法和经验,不加取舍与选择地统统收集起来,并利用这些资料间的相互关系予以归类整理,以来了解广场利用的状况,找到关键影响人们利用广场的问题所在,最终提出城市广场设施通用通用设计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6)
[6](2014)在《武汉将开挖最大人工湖 面积相当于3.5个洪山广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市国土规划局网站获悉,武汉中央商务区投资建设的梦泽湖公园规划方案开始公示。规划中的梦泽湖公园位于王家墩中央商务区中心轴线南端,泛海路、云飞路和梦泽湖西路之间交会处,地铁3号线从湖底穿过,占地面积约49.7公顷,湖水面积约23公顷,将成为武汉最大的人工水体公园。水源靠雨水收集,水生植物维持生态作为全市最大的人工湖,梦泽湖面积相当于3.5个洪山广(本文来源于《现代物业(上旬刊)》期刊2014年07期)
王亚欣,杨升,高丽[7](2013)在《市民期盼洪山广场多种树》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栽树木,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减少观赏草坪,增加市民活动空间 期待洪山广场成为一处新的绿肺 本报讯 (记者王亚欣 见习记者杨升 实习生高丽)昨日,洪山广场复建方案征集意见一经公布,获得了300多位市民热烈回应(本文来源于《长江日报》期刊2013-07-04)
彭磊[8](2012)在《洪山广场,2条地铁昨聚首》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2号4号线交汇 在建中的武汉地铁2号线和4号线实现第二次“握手”。昨日,记者在两条地铁线共用站洪山广场站看到,4号线一期周家大湾站至洪山广场站区间右线隧道打通。 这是继上述2条地铁于中南路站交汇后,再次交汇互通。(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2-11-08)
李晓萌,吴琼[9](2012)在《八一路地下通道昨日动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李晓萌 实习生吴琼)八一路地下通道工程昨日开工。该工程建成后,武大南北校区将连为一体,将有效缓解武大正门口的交通拥堵,增强八一路的通行能力,拉近东湖高新区与武昌中心区的空间距离。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阮成发宣布项(本文来源于《长江日报》期刊2012-06-21)
李佳[10](2012)在《武大南北校区将连成一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李佳)昨日,武汉大学门前的八一路下穿通道正式开工。开工仪式上,武大校长李晓红兴奋地说,八一路下穿通道开通后,武大文理学部与信息学部将首次连为一片。 届时,把武大这块5000余亩土地校区一分为二的车水马龙的大道,将潜行于地下;校区(本文来源于《长江日报》期刊2012-06-21)
洪山广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分析当前地铁换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交互设计角度提出新型地铁换乘APP服务系统设计想法,切实提高用户出行效率和换乘体验。方法以武汉地铁2号线洪山广场站换乘视觉引导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的地铁换乘APP服务系统的问题,调研了大量用户实地换乘的切身体验与问题。从用户、行为、场景、技术等4个方面提升和改良现有地铁换乘APP服务系统,运用了增强现实技术并结合实时定位,为用户换乘时规划线路和提供实时线路引导,提高换乘效率。结论寻找提高地铁内换乘体验和效率的解决方法必须从深入分析交互设计构成要素入手,充分考虑用户群在地铁环境内的换乘行为与目标需求,才能设计出高效的换乘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洪山广场论文参考文献
[1].夏蕊.基于归属感营造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探讨[D].长江大学.2019
[2].李和森,洪圣珈.基于武汉洪山广场站的换乘服务系统创新设计[J].包装工程.2018
[3].严建伟,李重锐.地铁站点与多元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探析——以武汉地铁洪山广场站为例[J].城市建筑.2017
[4].杨程.荆楚地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意象表达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5].刘金燕.城市广场设施通用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6]..武汉将开挖最大人工湖面积相当于3.5个洪山广场[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
[7].王亚欣,杨升,高丽.市民期盼洪山广场多种树[N].长江日报.2013
[8].彭磊.洪山广场,2条地铁昨聚首[N].湖北日报.2012
[9].李晓萌,吴琼.八一路地下通道昨日动建[N].长江日报.2012
[10].李佳.武大南北校区将连成一片[N].长江日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