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梅雨异常与东亚地区地表感热通量的关系

江淮梅雨异常与东亚地区地表感热通量的关系

论文摘要

利用1951—2013年江淮地区30个代表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全球地表感热通量和环流场逐月再分析资料,探讨江淮梅雨异常与梅雨期及其前后东亚地区地表感热通量的相关关系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梅雨前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印度半岛的地表感热通量与江淮梅雨量存在正相关,当春季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印度半岛地表感热通量异常偏高时,江淮梅雨偏多;梅雨期,梅雨量与地表感热通量显著负相关区在东海海面,同时青藏高原和河套平原地表感热通量在丰梅年显著偏大,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江淮梅雨有共同调制作用;梅雨后期,河套平原、华北地区地表感热通量在丰梅年显著偏大,表明地表热力特征随大气环流的调整而发生演变。

论文目录

  • 引 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江淮梅雨量异常特征及变化趋势
  • 3 江淮梅雨量与东亚地表感热通量的关系
  •   3.1 梅雨量与地表感热通量的相关分布
  •   3.2 丰梅年与枯梅年东亚地表感热通量差异
  • 4 江淮梅雨异常年环流场差异
  •   4.1 梅雨前期
  •   4.2 梅雨期
  •   4.3 梅雨后期
  • 5 结论与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严凯琳,俞淼,郭黎,廖宏

    关键词: 江淮梅雨,地表感热通量,相关性,环流场

    来源: 干旱气象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湖北省黄冈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1744311)资助

    分类号: P426.6;P433

    页码: 771-780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18101K

    下载量: 121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地表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02)
    • [2].青藏高原地表感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高原气象 2018(01)
    • [3].青藏高原地表感热通量的近期变化趋势[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07)
    • [4].夏季青藏高原多种地表感热通量资料的评估[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07)
    • [5].内蒙古中西部地面感热通量影响沙尘暴的观测分析[J]. 中国沙漠 2008(03)
    • [6].中国沿岸ERA-Interim和MERRA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资料评估[J]. 气象科技进展 2018(04)
    • [7].不同强度冷空气对太湖水热交换的定量影响[J]. 湖泊科学 2019(04)
    • [8].一次沙尘暴过程中的地面感热通量分析[J]. 陕西气象 2019(01)
    • [9].青藏高原夏季地面感热通量与高原低涡生成的可能联系[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02)
    • [10].青藏高原4月感热通量异常对长江以南夏季降水的影响[J]. 大气科学学报 2018(06)
    • [11].东亚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感热通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 2018(02)
    • [12].2006~2007年北部湾海-气热通量变化特征[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3].北亚洲大陆冬季地表感热通量对我国江淮梅雨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12(02)
    • [14].关于用台站资料估算西北干旱区夏季感热通量的热力参数化比较[J]. 大气科学 2016(02)
    • [15].夏季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变化对高原低涡生成的影响分析[J]. 高原气象 2019(06)
    • [16].不同近地层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洱海湖-气界面潜热和感热通量的控制因子(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20(05)
    • [17].春季亚洲中东部地表感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03)
    • [18].华中丘陵地带塔层湍流通量的观测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9].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J]. 干旱气象 2020(01)
    • [20].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下垫面冻融过程作用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8(01)
    • [21].玛曲积雪过程对近地层气象要素影响的数值模拟[J]. 干旱气象 2018(03)
    • [22].“2013.3.9”宁夏强沙尘暴天气的热力动力条件分析[J]. 干旱区地理 2016(02)
    • [23].那曲地区两种空间尺度感热通量的对比分析[J]. 高原气象 2016(02)
    • [24].中国南方地表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J]. 热带气象学报 2014(06)
    • [25].南疆沙漠腹地大气边界层湍流通量特征的观测研究[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8(03)
    • [26].青藏高原东部春季感热通量与我国东部气温的年际关系[J]. 冰川冻土 2019(04)
    • [27].陇东黄土高原下垫面不均匀性指标的建立及其对大孔径闪烁仪(LAS)观测感热通量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3)
    • [28].春季青藏高原感热通量对不同海区海温强迫的响应及其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海洋学报 2016(05)
    • [29].小麦水热、CO_2通量特征和能量平衡分析(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09)
    • [30].鄱阳湖地区湖-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4)

    标签:;  ;  ;  ;  

    江淮梅雨异常与东亚地区地表感热通量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