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郁金香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类学,老鸦,中国,形态,表皮,植物,垂直地带性。
郁金香属论文文献综述
屈连伟[1](2018)在《郁金香属植物细胞学观察及多倍体种质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郁金香属于百合科(Liliaceae)郁金香属(Tulipa L.),是世界着名的球根花卉,其花大、色艳、高贵典雅,被誉为“花卉王国中的皇后”。郁金香属植物约有100~150个种,主要分布于中亚、欧洲、北非以及地中海地区。我国是野生郁金香资源的重要分布区,目前,发现和报道的有18个种(包含1个变种),约占世界野生郁金香资源的十分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长江流域及我国东北地区。近些年来,我国郁金香产业发展迅速,但国内对郁金香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倍性、花粉生活力、核型、2n配子等基础研究及杂交利用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42个郁金香栽培品种和8个野生种的倍性及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检测;对原产于我国的8个郁金香野生种的24个居群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确定了它们的核型类型和亲缘关系;利用自然产生的和人工诱导的2n花粉及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等方法开展了郁金香多倍体种质创新研究,对我国野生郁金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郁金香多倍体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结果如下:检测的42个郁金香栽培品种中有24个二倍体、17个叁倍体和1个四倍体;8个野生种全部为二倍体,其中天山郁金香、新疆郁金香和异叶郁金香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研究发现郁金香野生种的平均体细胞核直径显着小于栽培品种,仅为17.01μm;四倍体品种的体细胞核直径(31.82μm)和叁倍体品种的体细胞核直径(28.52μm)差异不显着,但都显着大于二倍体品种(21.21μm)。叁倍体郁金香栽培品种的花粉生活力最低,平均花粉生活力为3.67%,二倍体品种的花粉生活力最高,平均为18.12%,四倍体‘朱迪斯’的花粉生活力居中,平均为12.33%。8个野生种的平均花粉生活力为35.54%,显着高于郁金香栽培品种。24个居群的8个郁金香野生种均为二倍体(2n=2x=24),染色体基数为x=12,臂指数为48。存在叁种类型的染色体,分别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和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核型属于3A、3B、4A或4B,核型公式由‘sm’和‘st’或‘m’、‘sm’和‘st’2种组合的染色体构成。8个郁金香野生种的平均染色体长度为9.48μm,老鸦瓣的值最小,为7.29μm,阿尔泰郁金香的值最大,为11.60μm;平均染色体臂比值为3.11,老鸦瓣的值最小,为2.62,新疆郁金香的值最大,为3.70。统计分析表明阿尔泰郁金香和新疆郁金香有较高的核型不对称性,而老鸦瓣有相对对称的核型。聚类分析显示,郁金香野生种的24个居群被分成3个主要的分支,其中,老鸦瓣的3个居群聚为一个分支。表明老鸦瓣与其它野生种的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确定了郁金香四倍体、叁倍体、二倍体栽培品种和野生种的平均花粉粒直径分别为95.19μm、71.43μm、59.08μm和47.18μm,且这4种材料之间相互存在显着的差异。本研究证明了在自然条件下郁金香叁倍体品种‘金检阅’和‘金阿波罗’,二倍体品种‘普瑞斯玛’、‘皇家礼物’、‘爱斯基摩首领’和‘法比奥’能够产生2n花粉。首次发现了分布在我国的野生郁金香资源准噶尔郁金香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产生2n花粉,且2n花粉比例达到13.64%,显着高于其它6个栽培品种。利用能够产生2n花粉的郁金香材料分别与不同倍性的栽培品种进行杂交,创新郁金香多倍体新种质是可行的。当以二倍体栽培品种为母本,以能够产生2n花粉的二倍体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时,座果率较高,杂交后代的多倍体比率较低;以能够产生2n花粉的叁倍体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时,座果率较低,杂交后代的多倍体比率较高。当以叁倍体栽培品种为母本,很多杂交组合没有收获到杂交种子,收获到杂交种子的组合座果率也较低,但杂交后代的多倍体比率较高,并在杂交后代中发现了四倍体(2n=4x=48)和五倍体(2n=5x=60)。以分布在我国的野生郁金香为父本与栽培品种进行杂交的8个杂交组合中,有5个组合获得了成功。以能够产生2n花粉的准噶尔郁金香为父本,以‘西内德阿莫’(2n=2x=24)和‘班雅’(2n=3x=36)为母本时,分别得到了叁倍体、四倍体和五本体的种间杂交后代。证明了利用原产于我国的野生郁金香资源与栽培品种之间进行种间杂交是可行的,并证明了准噶尔郁金香产生的2n花粉具有生活力。郁金香二倍体栽培品种经高压N_2O气体处理后,成功诱导出了2n花粉。其中,‘西内德阿莫’的最大花粉粒直径由66.72μm增加到88.70μm,最大与最小花粉直径比值由1.22增加到1.65,2n花粉含量为16.00%;‘里约嘉年华’的最大花粉粒直径由65.24μm增加到97.66μm,最大与最小花粉直径比值由1.22增加到1.81,2n花粉含量为26.67%。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的后代中都检测出了多倍体,多倍体比例为4.02~17.93%,证明人工诱导出了具有活力的2n花粉。本研究证明了使用秋水仙素浸泡野生郁金香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是可行的。诱导新疆郁金香种子多倍化的最佳组合为:秋水仙素浓度1.00 g/L,浸泡时间24 h,形态变异率可达到30.00%。诱导伊犁郁金香种子多倍化的最佳组合为:秋水仙素浓度0.50 g/L,浸泡时间12 h,形态变异率16.67%。新疆郁金香种子在添加0.05 g/L的氨磺乐灵培养基上培养10 d后,转到正常培养基,形态变异率为10.00%;在添加0.10 g/L的秋水仙素培养基上培养30 d后,转到正常培养基,形态变异率为16.67%。但是伊犁郁金香种子在添加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和氨磺乐灵的培养基上培养时,诱导效果较差,18个处理中,最高的形态变异率仅为6.67%。(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4-20)
何卫星,刘达,丁力[2](2008)在《南京原生郁金香属植物老鸦瓣》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年冬末,积雪还未化尽,老鸦瓣便已伸出嫩绿的叶片召唤春天。老鸦瓣义名山慈菇、春分花,为百合科郁金香属植物,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郁金香属原生种。在南京,老鸦瓣2月下旬即开始萌发,花期3月上中旬,一般5月初种子成熟,叶片枯萎进入休眠。其生长与郁金香类似,但发芽早,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总的生长期较(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盆景》期刊2008年08期)
梅莉娟[3](2006)在《中国郁金香属植物物候特征及居群形态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郁金香属植物(Tulipa L.)是世界公认的名贵花卉,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新疆共有野生郁金香12种,是世界郁金香属植物的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野生郁金香的唯一产地。对国产野生郁金香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形态变异式样进行深入研究,筛选出一些园艺性状优良且能稳定遗传的种类或变异株型,将为我国郁金香花卉的杂交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材料。为此,本文重点对国产郁金香的物候特征以及伊犁郁金香(T.iliensis Regel)和阿尔泰郁金香(T.altaica Pall ex Spreng)不同居群的形态分化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期弄清它们的物候特征、揭示其居群变异式样及其影响因子、为我国郁金香花卉的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 12种郁金香具有萌动及结实早、生长发育快的特点,年生长期在65-90d之间,且生殖生长在年生长期中所占比例较大,属于典型的避旱型早春类短命植物。观察种类在萌动、展叶、始花和果熟等主要物候期上存在差异,影响其物候期的最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种郁金香可以划分为2种萌动期、2种展叶期、3种始花期和3种果熟期物候类型。 (2) 对伊犁郁金香11个居群24个形态性状的分析表明:同一居群年际间物候期无明显波动,而不同居群在年生长期和始花期上存在差异,且物候期早晚与海拔因素有关。其质量性状差异主要表现在叶性状,所选取的数量性状均存在极显着差异,且营养器官的变异程度高于繁殖器官。株高、茎直径、第一叶与第二叶长、子房长、花药宽、外花被片长与宽、内花被片长及种子长,是代表伊犁郁金香居群内和居群间形态分化的主要数量性状。结合野外观察及聚类分析的结果,伊犁郁金香形态性状分化是生境和海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对阿尔泰郁金香7个居群26个形态性状的研究表明:同一居群年际间物候期无明显波动,而不同居群在年生长期和始花期上存在差异。其质量性状差异主要表现在果实性状,除花药宽无显着差异外,其余性状均存在极显着差异,且营养器官的变异程度高于繁殖器官。株高和茎直径、第二叶宽、外花被片长、内花被片长与宽、花药与子房长,是代表阿尔泰郁金香居群内和居群间形态变异的主要数量性状。结合野外观察及聚类分析的结果,阿尔泰郁金香形态性状的形态性状变异是随机的,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没有直接的联系。(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谭敦炎[4](2005)在《中国郁金香属(广义)的系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郁金香属(Tulipa L.)是世界着名的观赏植物,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的温带地区以及非洲的西北部,中亚地区是其分布和多样化中心。该属包括老鸦瓣组、长柱组、郁金香组、毛蕊组、扭药组、鸡冠组和无毛组共七个组,40至150种。老鸦瓣组是东亚特有类群。中国共有郁金香属植物16种,主要分布于西北(新疆)以及中东部地区,其中老鸦瓣组有4个种,占该组全部种类的4/5。长期以来,由于对老鸦瓣组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地理分布缺乏了解,该类群的归属问题一直都是该属系统学研究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因此,本文以分布于我国的郁金香属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形态学、胚囊发育的比较胚胎学以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对老鸦瓣组的系统位置以及上述特征在该属分类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该属18种植物(包括土耳其的3个种)28个形态性状数据的分支分析,表明广义郁金香属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Tulipa sect. Amana与该属其他四个组(sect. Orithyia、sect. Eriostemones、sect. Leiostemones和sect. Tulipanum)在分支树上各成一支,它们与Lloydia属构成一个大支的叁个分支。同时,sect. Amana具有与子房近等长的花柱以及2-3(-4)个苞片等与郁金香属不同的形态特征。因此,我们认为sect. Amana应从广义郁金香属中独立出来,恢复其老鸦瓣属Amana Honda作为属的分类地位。2)发现了一个新种:Amana kuocangshanica D.Y. Tan et D. Y. Hong。该种与A. erythronioides和A. anhuiensis近缘,区别在于鳞茎皮内侧光滑无毛,下部叶披针形,自基部向上2/3处最宽,果喙长0.64±0.08 cm。3)对16种植物叶表皮形态观察的结果表明,老鸦瓣属4个种的叶上表皮细胞为矩形或矩圆形、下表皮为菱形或矩形,垂周壁为直线形或波形,上表皮无气孔或气孔密度较小,这些特征与狭义郁金香属的种差异显着。在狭义郁金香属中,叶表皮特征在种间差异明显,可以作为分种及种间亲缘关系探讨的依据,但在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4)对1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观察表明,Amana属的4种为近椭球形、舟形和肾形,(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期刊2005-05-01)
李新蓉,谭敦炎,魏星[5](2003)在《国产郁金香属16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郁金香是举世公认的名贵花卉,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据文献记载,全世界共有该属郁金香属植物约150种。我国野生郁金香属植物共16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及中东部省区。目前国内外对该属植物的分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澄清国产郁金香属植物的种类及其存在的分类学问题,我们在对该类资源进行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旨在探讨其在分类上的意义,为国产该属植物的分类学处理及种间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依据。观察结果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期刊2003-06-30)
谭敦炎,张震,汪小全,宋葆华,洪德元[6](2003)在《郁金香属的系统发育——基于nrDNA ITS和cpDNA trnL-F序列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郁金香属(Tulipa L.)内的系统发育关系,本文对产于中国和土耳其的19种郁金香的核糖体DNA ITS区和叶绿体DNA trnL-F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PCR直接测序,得到ITS序列623~624 bp,trnL-F序列736~828 bp,二者对排后得到8.45%的信息位点。以西伯利亚猪牙花(Erythronium sibiricum)作为外类群进行比较,采用最大简约法,对测定的ITS和trnL-F(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期刊2003-06-30)
张震,谭敦炎,魏星[7](2003)在《国产郁金香属的区系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郁金香属(Tulipa L.)植物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24°~60°N的温带地区,以地中海和中亚地区最丰富。目前普遍认为该属约有150种。我国共有野生郁金香16种1变种,其中5个为特有种。为了弄清该属植物在我国的分布特点,我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野外调查与标本的考证,并对其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期刊2003-06-30)
李新蓉[8](2003)在《国产郁金香属植物分类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及凭证标本的考证,并结合叶表皮形态、花粉、种皮的微形态及比较胚胎学等方面的观察,对国产郁金香属植物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对国产郁金香属植物进行了了修订,确认了国产郁金香属植物共有16种,其中新种1个: Tulipa kuocangshanica D.Y.Tan X.R.Li et D.Y. Hong。(2)对国产4组16种郁金香植物叶上下表皮的形态学观察,发现叶表皮形态在种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在组间,除了有苞组的4个种与其它种类有明显差异外,其余3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郁金香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在种级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可以作为种的划分及种间亲缘关系探讨的参考指标之一。(3)对该属19种植物花粉形态学观察发现,花粉形态和外壁纹饰在组间和种间存在着一定差异。花粉形态有近球形、近舟形和近盾形3种;外壁纹饰可分为五大类:网状纹饰、条纹状纹饰、瘤状纹饰、疣状纹饰和皱波状纹饰,其中网状纹饰细分为2亚类,条纹网状纹饰也可细分为2亚类。花粉形态和外壁纹饰在组间及种间均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4)所观察的该属13种植物的种皮表面纹饰可分为网纹、负网纹和皱波状叁大类,且各个种之间在种皮微形态上均存在着一定差异,可以作为分种的依据;在组间,除属于有苞组(Sect. Amana) 的T. edulis和其它组的种类有明显差异外,其余3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说明郁金香属的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组的划分上意义不大,但在种的划分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5)比较胚胎学:国产郁金香属16种植物的胚囊类型共有6种,即 Fritillaria type、Drusa type、T. iliensis type、T. tetraphylla type、Adoxa type、和Eriostemones Type;至少有3种具有两种胚囊类型,如T.iliensis、 T.heteropetala 和T.heterophylla。在所报道的5组共45种郁金香属植物中,发现该属植物的胚囊发育类型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张震[9](2003)在《国产郁金香属的系统与区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形态性状与DNA序列分析对郁金香属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并详细分析了我国野生郁金香属的区系学特点。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学研究:⑴分支分类学研究:通过对国产郁金香属16种植物形态性状的分支分析,显示郁金香属为单系类群,Sect. Amana与Sect. Orithyia都应隶属于郁金香属。从分支图来看,各主要分支与经典分类学有关该属组的划分是相吻合的。可见,基于形态的分支分类学方法对该属组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价值。⑵分子系统学研究:①通过对19种(国产16种,土耳其产3种)共5组郁金香的ITS、 trnL-F 和 ITS+trnL-F序列的综合分析,其树状图均显示郁金香属为单系类群,其中Sect. Orithyia、Sect. Eriostemones与Sect. Amana均各自形成一支,原来划入Sect. Tulipanum的T. julia与T. agensis与Sect. Leiostemones的种聚为一支,各分支都得到了较高的支持。②根据DNA序列分析,在该属的系统中一直存在争议的Sect. Amana与Sect. Orithyia都应隶属于郁金香属;原来属于Sect. Tulipanum的T. julia与T. agensis应当并入Sect. Leiostemones中。在组的划分上各主要分支均与经典分类中该属有关组的划分基本吻合,表明分子系统学在该属组的划分上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我们对郁金香属属下等级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将该属分为2个亚属:Subgenus Amana与Subgenus Tulipanum,其中Subgenus Amana仅含分布于东亚的Sect. Amana,Subgenus Tulipanum在本研究中包括Sect. Orithyia、Sect. Eriostemones、Sect. Leiostemones。③在所研究的Sect. Leiostemones中,T. iliensis、T. tianschanica、T.schrenkii、T. kolpakowskiana4者间关系较近,T. julia与T. agensis的关系较近;在Sect. Amana的4种中,T. erythronioides 与T. kuocangshanica形成姐妹群,二者与T. anhuiensis关系较近。<WP=7>这表明分子系统学在该属的种间亲缘关系的探讨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2.区系学研究通过广泛的野外调查和标本考证,我国野生郁金香属植物的区系具有如下特点:该属在我国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有两个分布区:新疆北部和中东部地区,且两个分布区间具有明显的地理间断性;我国郁金香与国外联系紧密,新疆北部的种主要是由中亚(尤其是哈萨克斯坦)东迁而来;安徽、浙江一带可能是Sect. Amana的分布中心;同时郁金香属植物在我国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点。以上研究结果,不仅为建立郁金香属的自然分类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还可为我国野生郁金香属植物的引种驯化以及杂交育种工作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谭敦炎,李新蓉,洪德元[10](2002)在《国产郁金香属一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中国郁金香属一新种:Tulipa kuocangshanica D.Y Tan et D.Y Hong。该种的模式产地位于浙江省临海市括苍山,它生长在海拔600m——1100m左右的竹林下或灌丛中,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花,4月中旬至下旬果实成熟,属早春短命植物。通过野外居群取样及活体和凭证标本观察,该种与二叶郁金香(T. erythronioides Baker)近缘,区别在于:前者株高11.8——20.0cm,在20份标本中有15份标本的鳞茎皮内侧光滑无毛,其余被长柔毛;叶为倒披针形,第一叶长10.4——25.0cm,自基部向上约2/3处最宽;花药边缘有一紫色条纹。而二叶郁金香(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2-11-01)
郁金香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每年冬末,积雪还未化尽,老鸦瓣便已伸出嫩绿的叶片召唤春天。老鸦瓣义名山慈菇、春分花,为百合科郁金香属植物,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郁金香属原生种。在南京,老鸦瓣2月下旬即开始萌发,花期3月上中旬,一般5月初种子成熟,叶片枯萎进入休眠。其生长与郁金香类似,但发芽早,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总的生长期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郁金香属论文参考文献
[1].屈连伟.郁金香属植物细胞学观察及多倍体种质创新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2].何卫星,刘达,丁力.南京原生郁金香属植物老鸦瓣[J].中国花卉盆景.2008
[3].梅莉娟.中国郁金香属植物物候特征及居群形态分化[D].新疆农业大学.2006
[4].谭敦炎.中国郁金香属(广义)的系统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5].李新蓉,谭敦炎,魏星.国产郁金香属16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C].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2003
[6].谭敦炎,张震,汪小全,宋葆华,洪德元.郁金香属的系统发育——基于nrDNAITS和cpDNAtrnL-F序列的证据[C].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2003
[7].张震,谭敦炎,魏星.国产郁金香属的区系学分析[C].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2003
[8].李新蓉.国产郁金香属植物分类学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3
[9].张震.国产郁金香属的系统与区系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3
[10].谭敦炎,李新蓉,洪德元.国产郁金香属一新种[C].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