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草矮病毒论文_石超南,杨振,丁作美,张超,吴建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稻草矮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病毒,荧光,基因,蛋白,质体,差异。

水稻草矮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石超南,杨振,丁作美,张超,吴建国[1](2018)在《水稻草矮病毒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然而,自20世纪中叶起,由介体昆虫飞虱、叶蝉等传播的各种水稻病毒病的爆发,严重威胁着水稻产量。水稻草矮病(Rice grassy stunt disease,RGSV)由介体昆虫褐飞虱(Nilarparvata lugens)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被病毒感染的水稻呈现植株矮化,分蘖增多,叶片黄化且带有锈斑等典型病害症状。围绕近年国内外关于RGSV的研究进展,本文对病毒粒子特性、常用检测方法、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症状形成机制探索和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RGSV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以期为开展RGSV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2期)

丁新伦,谢荔岩,张洁,吴祖建[2](2016)在《水稻草矮病毒侵染的水稻根系差异蛋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与水稻草矮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侵染引起的水稻根系发育不良的相关蛋白,解析根系发育不良症状的形成机理以及水稻草矮病毒与水稻互作的分子机制,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RGSV侵染水稻后根系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对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聚类分析和KEGG生物通路注释。结果表明,差异倍数大于2的蛋白质点有56个,其中,表达丰度升高的点有34个,表达丰度下降的点有22个;质谱成功鉴定出27个蛋白质点,分属于25种蛋白质。GO聚类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涉及14个生物学过程,在生物功能上分属10类。细胞组件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定位于不同的细胞部位。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参与了12个生物通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吴孝勇[3](2013)在《水稻草矮病毒对水稻钾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因水稻病毒病的威胁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水稻草状矮化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 RGSV)是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的成员之一,曾在南亚、东南亚大面积暴发,给亚洲水稻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主要针对水稻受RGSV侵染后会出现大量形状不规则的褐色或锈色小斑,对RGSV的致病机制进行研究。本实验分别检测了RGSV侵染的台中一号水稻和日本晴水稻的钾元素含量。其中,台中一号水稻在RGSV侵染后水稻钾元素含量下调52%,日本晴水稻在RGSV侵染后水稻钾元素含量下调36%。由此可见,RGSV的侵染使得水稻钾离子的吸收受到明显的抑制,并且这种抑制的效果因不同水稻品种对病毒有不同的抗性而有一定的差异,越是易感的水稻品种,受病毒影响越是显着。由此推测,水稻在RGSV侵染后产生的锈斑等症状可能与病毒对水稻钾元素吸收的抑制有关系。通过分析与水稻钾离子吸收相关基因,利用real time PCR对所收集的59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基因在RGSV侵染的水稻中表达显着上调,包括属于植物应答逆境CBL/CIPK信号系统的OsCIPK25、OsCIPK5、OsCBL5、OsCBL7、Na+/K+转运蛋白OsHKT1;5;高亲和性的钾离子转运体OsHAK23 (Os09g21000);与AtCNGC4(具有抗病功能并可通过K+和Na+的拟南芥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同源的水稻基因Os01g0782700;水稻中高效转运K+的通道蛋白OsAKT2/3。病毒的侵染使水稻钾离子的吸收受到抑制,但是钾离子转运蛋白转录水平却是上调,我们推测,病毒的侵染可能抑制了钾离子吸收相关基因的翻译水平或者蛋白活性,而植物存在的逆境调控应答反应上调了受到抑制的基因的转录。表达量分析的结果中,CBL/CIPK家族基因,OsHKT1;5(SKC1)、OsHAK23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引起我们的浓厚兴趣。研究此类基因在水稻植株中的过表达或者沉默表达的表型,可以进一步确认草矮病害与钾元素的关系,加深对病毒致病机理的了解。本实验构建了OsCBL5、OsCBL7植物过表达载体和Os09g21000、OsCBL5、OsCIPK5、OsHKT1;5 RNAi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水稻,目前转化相关重组质粒的水稻愈伤正进行分化中,为后期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3-04-01)

王开放[4](2013)在《水稻草矮病毒各基因对水稻的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草状矮化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 RGS V)引起的水稻草状矮化病,简称水稻草矮病,是热带、亚热带稻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毒引起的症状主要是水稻植株分蘖增多、矮化、新叶褪绿以及锈斑。该病毒可以编码12个蛋白,其中一个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其余1 1个蛋白为功能蛋白。为了研究该病毒的11个基因与该病毒引起的症状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该病毒的各个基因对水稻进行遗传转化,在水稻体内研究草矮病毒的各个基因与水稻植株之间的关系。将RGSV基因构建到PCAMBIA2300-Actin-ocs (PXQ-act)载体上,获得重组子PXQ-P1、PXQ-P2、PXQ-P3、PXQ-P4、PXQ-P5、PXQ-P6、PXQ-PC3、 PXQ-PC4、PXQ-PC5、PXQ-PC6,然后转化农杆菌EHA105,对水稻愈伤进行侵染,随后进行筛选、分化。最后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获得了P2、P3、P4、P5、PC3、PC5、PC6的转基因阳性植株。其中P3的转基因植株分蘖明显增多,症状与感染RGSV症状相似,这表明P3基因可能与该病毒的致病性直接相关。仅有一株PC5(暂命名为PC5.1)的转基因植株表现了生长发育缓慢、半边叶、卷叶等症状,而其他基因的转基因植株未有明显的表型。利用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了P3转基因植株中POL4、 P3基因mRNA的表达量。POL4是与水稻分蘖密切相关的一个基因。结果表明POL4与P3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两者与水稻分蘖数的变化是负相关。同时为了研究PC5-1的症状是否与PC5基因相关,我们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正常的PC5转基因植株与PC5-1中PC5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PC5的表达量没有差异。然后我们应用反向PCR技术获得了PC5基因在水稻基因组中插入位置的侧翼序列,克隆到一功能未知的水稻基因,命名为nCOX4 。检测nCOX4在PC5-1及其他转基因植株、非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量,发现PC5-1中nCOX4的表达被显着的抑制了,结果表明nCOX4可能是水稻形态建成中又一重要的基因。(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3-04-01)

刘妍[5](2012)在《水稻草矮病毒福建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其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草矮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属纤细病毒属,由其引起的水稻草状矮化病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在南亚、东南亚大面积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介体褐飞虱进行持久性方式,不经卵传播。RGSV具有双义编码策略,是一种双义的多组分RNA病毒,由6种ssRNA组成,编码12个蛋白。利用RT‐PCR的方法,扩增得到了福州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对其序列分析显示,RGSV各个基因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分离物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将RGSV基因组与纤细病毒属其他病毒比对后发现,RGSV的RNA3和RNA4为RGSV所特有,与其它纤细病毒属成员的RNA片段均没有同源性,这两个蛋白可能是RGSV与同为纤细病毒属其它成员间具有诸多差异的根本原因。利用植物瞬时表达系统,将RGSV部分基因重组到pEarly Gate101载体上,转化农杆菌后注射烟草,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基因在本氏烟细胞内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P1可在本氏烟细胞中形成颗粒点状结构,P2可在细胞核内形成颗粒,P3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中,P4可定位于细胞核,P5大量积累于细胞膜附近,并且自身互作形成多聚体,P6是病害特异性蛋白,可在本氏烟细胞中大量积累表达,PC6是运动蛋白,在可定为于细胞壁与胞间连丝。将构建好的入门载体pDONR221质粒连接到pDEST8TM载体上,将所获得的重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以获得重组的bacmid DNA,将bacmid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目的蛋白在昆虫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连接P2的重组杆状病毒定位在细胞膜上,连接P6的重组杆状病毒侵染的Sf9细胞的整个细胞质中都带有荧光,重组的含PC5的重组杆状病毒侵染Sf9细胞,绿色荧光以点状的形式分布在细胞质中。蛋白是生命活动的直接体现者,了解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信息,可以为我们推断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对蛋白质的其他研究,如相互作用、进化等也能提供必要的信息。(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2-05-01)

王颂,谢联辉,杨靓[6](2011)在《水稻草矮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草状矮化病于20世纪70年代曾在南亚、东南亚大面积发生,给当地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也有分布。其病原是水稻草矮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为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的一个成员,病毒粒体丝状,由核衣壳蛋白和基因组RNA组成。基因组含6个ssRNA片段,均为双义编码。通过gateway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将这6个片段包含的11个基因(除NSvc1,编码的RdRp)在Rossta菌株里诱导表达,所得目的蛋白对兔子进行免疫注射,得到抗血清,并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斑点免疫、ELISA检测其效价。(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8-18)

林丽明,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7](2006)在《水稻草矮病毒中国沙县分离物基因组RNA3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T-PCR技术合成并扩增了水稻草矮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中国沙县分离物(RGSV-SX)基因组RNA3片段的cDNA,将PCR产物克隆在载体pGEM-T-easy上, 并进行序列测定,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GSV-SX分离物RNA3的全长为3120个核苷酸,其碱基组成为A 35.7%,C 14.9%;G 16.O%;T 33.4%。GC含量为31.0%,AT含量为69.0%,(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08-01)

林丽明,吴祖建,金凤媚,谢荔岩,谢联辉[8](2004)在《水稻草矮病毒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体系 ,经多聚鸟氨酸 (PLO)介导将提纯的水稻草矮病毒 (Ricegrassystuntvirus,RGSV)接种到水稻原生质体内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及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 ,研究RGSV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生长周期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RGSV在接种后 2 4h左右开始在原生质体内复制 ,36h左右达到最大值。NS6在 1 5h左右开始表达 ,在 30h左右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林健清[9](2004)在《水稻草矮病毒SP基因转化水稻及其抗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水稻草状矮化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RNA6正义链编码的非结构蛋白在被水稻草矮病毒侵染的植株细胞内有大量的聚集,形成了不定型的内含体或针状结构,称为病害特异蛋白SP(disease specific protein,SP)。该蛋白与病害症状表现密切相关,为可能的致病相关蛋白,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RGSV SP基因导入水稻,通过对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表型分析和病毒抗性评价,以进一步探讨SP基因的功能及其与寄主基因的互作关系。 根据RGSV菲律宾北方分离物(RGSV-IR)序列合成SP基因特异引物,通过RT-PCR从RGSV沙县分离物(RGSV-SX)中获得了SP基因片段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GSV-SX SP基因全长为540个核苷酸,碱基组成为A 33.5%;C 17.7%;G 20.7%;T 28.1%,与已报道的RGSV-IR分离物S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 分别用XbaI/SacI、XhoI/SacI、BamHI/SacI双酶切阳性克隆子并回收相应的目的片段,将其连接到经过同样双酶切的植物表达载体pEmu-mcs-N、pKYLX71:35S~2及pCBTNSv6上,得到含有S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Emu-SP、pK-SP和pCB-SP,并分别通过DNA直接转化法或叁亲交配法转入农杆菌中。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系统将SP基因分别转入台农67、嘉南8号水稻品种,经筛选、分化,获得58株再生植株。PCR和PCR-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有31株转化水稻植株的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转化阳性率达53%;PCR-SSCP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结构完整,未发生基因突变、缺失等变异;Northern点杂交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多数转基因水稻植株体内已进行了转录;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目的基因在3株转基因水稻体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达。转基因水稻表型初步观察结果表明,RGSV SP基因单独转化水稻后,不会引起类似病毒侵染的症状,推测水稻草矮病病害症状可能不是由SP蛋白单独所致,而是由该蛋白与其他蛋白协同作用的结果。 温室内,T0代转基因水稻对RSV抗性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水稻对水稻条纹病毒具有一定的抗性,表现出发病症状减轻,发病时间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明显延迟,且这种抗性与SP基因的表达量不存在正相关,推测这种抗性可能不是由病毒编码的蛋白质所介导的,而是由转基因(病毒基因)所转录的RNA介导的。 Tl代转基因水稻遗传分析及PCR一Southem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能够从TO代遗传给Tl代,其分离基本符合孟德尔3:1、15:1的遗传规律。对Tl代转基因水稻RSV抗性进行了跟踪测定,结果表明多数TO代转基因水稻对RSV的抗性能够遗传给Tl代,不同株系及同一株系不同单株对RSV的抗性表现存在抗性分离和抗性减弱现象。(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4-04-01)

林丽明,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10](2004)在《农杆菌介导获得转水稻草矮病毒NS3基因水稻植株》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包含水稻草矮病毒(Ricegrassystuntvirus,RGSV)NS3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BTNSv3,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NS3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中,获得了转RGSVNS3的水稻转基因植株,总DNA经PCR、Southern点杂交鉴定,初步证实NS3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水稻草矮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鉴定与水稻草矮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侵染引起的水稻根系发育不良的相关蛋白,解析根系发育不良症状的形成机理以及水稻草矮病毒与水稻互作的分子机制,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RGSV侵染水稻后根系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对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聚类分析和KEGG生物通路注释。结果表明,差异倍数大于2的蛋白质点有56个,其中,表达丰度升高的点有34个,表达丰度下降的点有22个;质谱成功鉴定出27个蛋白质点,分属于25种蛋白质。GO聚类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涉及14个生物学过程,在生物功能上分属10类。细胞组件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定位于不同的细胞部位。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参与了12个生物通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稻草矮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石超南,杨振,丁作美,张超,吴建国.水稻草矮病毒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8

[2].丁新伦,谢荔岩,张洁,吴祖建.水稻草矮病毒侵染的水稻根系差异蛋白鉴定[J].中国水稻科学.2016

[3].吴孝勇.水稻草矮病毒对水稻钾代谢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3

[4].王开放.水稻草矮病毒各基因对水稻的遗传转化[D].福建农林大学.2013

[5].刘妍.水稻草矮病毒福建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其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

[6].王颂,谢联辉,杨靓.水稻草矮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7].林丽明,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水稻草矮病毒中国沙县分离物基因组RNA3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8].林丽明,吴祖建,金凤媚,谢荔岩,谢联辉.水稻草矮病毒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表达[J].微生物学报.2004

[9].林健清.水稻草矮病毒SP基因转化水稻及其抗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4

[10].林丽明,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农杆菌介导获得转水稻草矮病毒NS3基因水稻植株[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基于外层衣壳蛋白序列构建的呼肠孤病...NS6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表达情况水稻疑似病毒病株的病原种类原核表达载体pDEST17-P2的PCR鉴定结果转化植株DNA的PCR电泳图谱一7转化植株移栽入土壤中Fig.3一7Trans...

标签:;  ;  ;  ;  ;  ;  ;  

水稻草矮病毒论文_石超南,杨振,丁作美,张超,吴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