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并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锂-硫电池,聚并苯,电化学性能
聚并苯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王荣顺,王佳伟,孙立群,袁峰[1](2011)在《锂硫电池聚并苯/硫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制备了具有丰富孔道结构的聚并苯(PAS)导电材料。通过固相球磨,高温熔融使单质硫与聚并苯得到较好的复合。以聚并苯/硫为正极材料组装电池,研究发现PAS/S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2)
崔瑞辉,孙立群,谢海明,王荣顺[2](2009)在《碳热还原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LiVPO_4F/聚并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有机聚合物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法两步反应制备LiVPO4F/聚并苯(PAS)复合材料。经XRD和SEM分析,该材料属于叁斜晶系,结晶良好,粒度分布均匀,粒径约为500nm。X光电子能谱(XPS)测试说明材料中钒的氧化态为+3价。电化学测试表明,其样品在0.1C充放电下,首次充放容量分别为125.0和109.2mAh/g。具有较高的放电电压平台,高达4.2V(vs.Li/Li+)。(本文来源于《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09-11-07)
袁涛[3](2009)在《导电聚并苯改性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亚铁锂(LiFePO_4)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170mAh/g)、优良的循环性能(在100%深度放电条件下,充放电可达2000次以上)、相对金属锂负极有稳定的放电平台(3.4V)、优异的高温充放电性能以及价格低廉、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物质等优点,成为目前国内外争相开发与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LiFePO_4自身较低的电导率、低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成为制约其广泛商业化的主要原因。本论文用导电聚并苯材料改性磷酸亚铁锂作为研究目标,系统地对磷酸亚铁锂的合成工艺、导电聚并苯材料对磷酸亚铁锂的不同改性方法、高分子/无机复合物结构、改性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光谱、热失重、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以及充放电性能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橄榄石结构LiFePO_4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改性工艺。通过对合成过程中所用化合物不同比例、焙烧温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探索出了合成磷酸亚铁锂改性材料最佳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用导电聚并苯材料对LiFePO_4进行核壳包覆改性实验中,当热处理温度为750℃、LiFePO_4占聚并苯重量分数的89.6%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好,电导率达到10~(-2)S·cm~(-1),与纯LiFePO_4相比提高7个数量级,首次充电容量达到212.4mAh/g,随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多,容量不断上升,循环10次后,容量可达346mAh/g。(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09-04-18)
王存国,肖红杰,袁涛,赵强,王荣顺[4](2009)在《锂离子电池硫化聚并苯电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苯酚和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可溶性酚醛树脂,加入一定质量比的单质硫,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裂解,制备了硫化聚并苯导电材料(SPAS);用FTIR、XRD、TG、SEM、BET等方法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用标准四探针方法对裂解产物的室温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硫的酚醛树脂经裂解后,产物呈现无定形结构且材料的层间距增大,裂解产物的比表面积比未硫化的裂解产物的比表面积增大,当硫的掺杂量为10%时,裂解产物的比表面积达140m2/g,电导率可达2~4S/c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硫化后的裂解产物的首次放电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都明显提高,当硫的掺杂量为10%时,首次放电容量达141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85.5%,比未硫化的聚并苯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高10%。(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9年01期)
林琳,王存国,张萍,杨蕾,肖红杰[5](2008)在《聚并苯纳米颗粒与聚丙烯复合制备新型抗静电阻燃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聚并苯纳米颗粒作为新型导电填料代替导电炭黑和石墨等,制备出具有抗静电阻燃性能的纳米聚并苯/聚丙烯复合材料.测定了复合材料的渗流转变区,讨论了纳米聚并苯含量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渗流转变发生在纳米聚并苯质量分数为16.7%~28.6%范围内,当纳米聚并苯含量为28.6%时,体积电阻率下降至2.09×107Ω·cm.另外,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聚并苯质量分数为23.1%时,复合材料在空气中可以自熄,因而可应用于矿井中抗静电阻燃塑料管道.(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张凌云,王荣顺,王淑英[6](2008)在《锂离子电池LiFePO_4/聚并苯复合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固相法合成了LiFePO4/聚并苯(PAS)复合材料.纯的LiFePO4电导率仅为(0.1~1)×10-9S/cm,合成LiFePO4/PAS复合材料电导率为2.0S/cm,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提高了10个数量级.LiFePO4/PAS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室温1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40mA.h/g,经过2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最初容量的97.14%.说明通过包覆PAS材料极大地提高了LiFePO4的大电流充、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董献国,王存国,路乃群,邹申,何丽霞[7](2006)在《硫化聚并苯导电材料结构的理论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和AM1半经验方法,探讨了聚并苯导电聚合物硫掺杂前后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变化,提出了硫化聚并苯导电材料的“双层夹心”分子结构模型.研究表明,硫化后的聚并苯材料,S原子位于两层聚并苯分子平面中间,并与两个聚并苯分子平面中相应的两个C原子相键合,形成C—S—C“桥式”共价单键;并解释了硫化聚并苯导电材料比本征态聚并苯材料作电极时可逆容量增大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孙海珠,佟翠艳,张巍,邵琛,祖龙飞[8](2004)在《聚乙烯/聚并苯复合材料室温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型导电材料聚并苯替代碳黑作为导电填料制备聚乙烯 /聚并苯复合物 .确定了复合物渗流转变区 ,并解释渗流转变现象的产生机理 .从聚并苯含量和热处理过程 ,对聚乙烯 /聚并苯复合物室温电阻率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结果表明 ,聚并苯质量分数在 2 0 %~ 40 %之间是聚乙烯 /聚并苯复合物渗流转变区 ;热处理有利于聚乙烯晶区完善排列 ,也有利于导电链形成 ;以聚并苯作为导电填料所制备的复合物具有较高的PTC强度 ;辐射交联可以提高聚乙烯 /聚并苯复合物 PTC强度 ,抑制 NTC效应 .(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孙海珠[9](2003)在《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PTC/NTC效应及辐射交联对其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聚并苯替代碳黑作导电填料制备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对其导电机理和渗流转变现象做深入研究。初步探讨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的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效应及产生机理。通过辐射交联的方法降低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室温电阻率,提高PTC强度,减弱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效应,增强其稳定性。最后将其与出碳黑制备的复合物性质进行比较。指出:活化的聚并苯浓度为20%-40%是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的渗流转变区;未活化的聚并苯浓度为30%-40%是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的渗流转变区。在渗流转变区,少量增加聚并苯浓度就会引起复合物电阻率的急剧下降。热处理可以降低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室温电阻率。聚并苯添加到聚乙烯中可以得到PTC效应,不同聚并苯浓度的复合物得到的PTC强度并不相同。在高于或低于渗阈浓度复合物都会发生PTC转变,但只有在渗阈浓度附近,复合物才可以得到最佳的PTC效应。辐射交联可以降低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室温电阻率,提高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PTC效应,减小NTC效应,增强复合物的稳定性。与聚乙烯/碳黑复合物相比较,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具有较高的渗流转变值和室温电阻率,较强的PTC效应。这是出于聚并苯相对于碳黑具有较低的结构:即粒径较大、比表面积较小、室温电阻率较高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苏忠民,胡丽红,颜力楷,王荣顺,封继康[10](2002)在《聚并苯和聚并吡啶类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质及其分子材料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聚并苯、聚并吡啶和聚并吡嗪的 3种共振结构为基体 ,计算不同共轭单体齐聚物的结构及被取代后的聚合物二阶和叁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结果表明 ,聚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与其单体相比有显着增大 ,被—NH2 和 NO2 取代后的聚并苯、聚并吡啶和聚并吡嗪的非线性光学系数又在聚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度增加 ,有的增加 2~ 3个数量级 .在非取代的聚合物中 ,聚吡啶各种结构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均较大 ;取代聚合物中 ,单—NH2 和—NO2 取代的聚并苯 ,尤其是反式共振结构聚并苯的二位— NH2 和五位—NO2 取代结构的聚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高达 3 .2 7× 1 0 - 2 7esu,说明这种— NH2 和 -NO2 取代后的聚并苯是一种很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 .(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2年09期)
聚并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有机聚合物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法两步反应制备LiVPO4F/聚并苯(PAS)复合材料。经XRD和SEM分析,该材料属于叁斜晶系,结晶良好,粒度分布均匀,粒径约为500nm。X光电子能谱(XPS)测试说明材料中钒的氧化态为+3价。电化学测试表明,其样品在0.1C充放电下,首次充放容量分别为125.0和109.2mAh/g。具有较高的放电电压平台,高达4.2V(vs.Li/Li+)。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并苯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王荣顺,王佳伟,孙立群,袁峰.锂硫电池聚并苯/硫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C].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2].崔瑞辉,孙立群,谢海明,王荣顺.碳热还原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LiVPO_4F/聚并苯[C].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2009
[3].袁涛.导电聚并苯改性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
[4].王存国,肖红杰,袁涛,赵强,王荣顺.锂离子电池硫化聚并苯电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J].功能材料.2009
[5].林琳,王存国,张萍,杨蕾,肖红杰.聚并苯纳米颗粒与聚丙烯复合制备新型抗静电阻燃材料[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
[6].张凌云,王荣顺,王淑英.锂离子电池LiFePO_4/聚并苯复合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改性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董献国,王存国,路乃群,邹申,何丽霞.硫化聚并苯导电材料结构的理论化学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6
[8].孙海珠,佟翠艳,张巍,邵琛,祖龙飞.聚乙烯/聚并苯复合材料室温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
[9].孙海珠.聚乙烯/聚并苯复合物PTC/NTC效应及辐射交联对其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10].苏忠民,胡丽红,颜力楷,王荣顺,封继康.聚并苯和聚并吡啶类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质及其分子材料设计[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