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药物性肝损害1例

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药物性肝损害1例

周海莲

甘肃省临夏市人民医院妇产科731100

1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17岁,因“发现肝硬化5年,间断发热1年”于2010年11月28日人院。患者于2005年自觉右上腹稍有不适,化验肝功能正常,腹部B超提示“肝硬化”,之后开始服用中药汤剂治疗4年,右上腹不适感消失。近1年患者间断出现发热,最高体温可升至40℃,多伴有寒颤、咽痛、头痛、尿路刺激等表现,化验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偏低,肝功能正常,尿液分析:白细胞阳性,细菌检查阳性。经“消炎、对症”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遂来院。出生

时即发现右侧肾脏畸形,15年前行右肾切除术。4年前因“子宫畸形”行子宫全切手术。

家族史:父亲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后查体:T36.6℃,精神可,皮肤、巩膜未见黄染,睑结膜略苍白,肝掌、蜘蛛痣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腹部平坦,可见手术瘢痕,愈合好。腹壁静脉曲张不明显,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不亢进。

入院后化验:血常规:WBC3.5×109/L、N0.49、RBC3.62×1012/L、HGB102g/L、PLT116×l09/L。尿常规:白细胞15-20个/HPF,肝功能:TBil4.9pmol/LDBil3.3pmol/L、ALT43U/L、AST29U/L、白蛋白31g/L,PT/PA12.2S/83%。乙型肝炎检查: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VDNA小于100IU/ml。腹部超声提示:肝硬化、脾大、右肾切除术后、左肾囊肿。Fibroscan:llKPa,提示肝纤维化。腹部核磁共振:门脉右支增宽,门脉主干宽约为1.4cm。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脏增大,考虑为:(1)肝硬化、脾大;(2)右肾切除术后改变。骨穿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两系增生明显活跃,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巨核细胞多见,血小板易见:肝穿刺活检病理示:肝细胞内纤维间隔易见,纤维间隔穿插,包绕肝实质细胞,可见不典型假小叶结构,肝细胞排列尚大致有序,多数呈单层排列,汇管区内少—中等量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其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未见明确界面炎,小胆管增生,部分小叶间静脉及中央静脉扩张迂曲。结论:先天性肝纤维化,考虑重叠慢性药物性肝损害;不除外重叠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待免疫组化予以进一步证实。免疫组化:HBsAg阴性,HBcAg阴性,x-SMA阳性。最后诊断:(1)先天性肝纤维化;(2)肝炎肝硬化乙型静止性;(3)药物性肝损害;(4)左肾囊肿。

2讨论

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hepaticfibrosis,CHF),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54年由Grumbach首次描述,并于1961年由Kerr命名。发病年龄依门脉高压程度及有无合并肾脏病变而不同,性别差异不明显[1]。CHF临床表现分为四种类型:门脉高压型、胆管炎型、混合型、隐匿型。主要是以儿童青少年发病居多,多数患儿以肝脾肿大、呕血、黑便就诊,少数以胆道感染、尿路感染伴发热、黄疸、腹痛等就诊。先天性肝纤维化常合并肾脏疾病,一半以上患者合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二者实际上是同一类疾病,先天性肝纤维化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疾病谱的一部分。

该病例是以反复发热及泌尿系感染、白细胞减少、脾大等为主要特点,出生时即发现右侧肾脏畸形行右肾切除,少年时期发现子宫畸形并行全切手术,入院后行腹部超声亦提示左肾囊肿,应考虑存在先天性肝纤维化可能。但是在我国CHF多以门脉高压型为主,表现为上消化出血、腹水、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___________[2-3]。该患者缺乏典型的呕血、黑便、腹水等门脉高压的表现,临床症状不典型且该患者有乙型肝炎家族史,乙型肝炎五项提示HBsAg.抗-HBe、抗—HBc阳性,需考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硬化;该患者自5年前发病后开始服用中药治疗约4年,近1年因反复发热、泌尿系感染间断应用抗生素及多种药物治疗,结合病理结果,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

先天性肝纤维的确诊最终依靠肝脏病理活检,但需要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硬化、药物肝炎导致的肝硬化鉴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硬化是我国主要的肝硬化类型,其主要病理特点为假小叶形成,可见毛玻璃样细胞,可在假小时内散在分布或聚集成片,其中HBsAgPB性肝硬化多为大结节型,纤维间隔细,炎症轻细胞异型检出率高;药物肝炎导致的肝硬化病理表现形式多样,可见肝细胞凋亡、坏死,非特异性炎症、肝炎样病变、肉芽肿性肝炎、肝细胞脂肪变及淤胆性病变[3];该病例病理特点为肝细胞内纤维间隔易见,可见不典型假小叶结构,肝细胞排列未出现明显紊乱,炎症表现不明显,并出现部分小叶间静脉及中央静脉扩张迂曲特征性病理改变。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无典型门脉高压表现,且同时有乙型肝炎家族史、长期服药史,临床易误诊。通过对病史、查体及肝穿刺病理结果的分析,最终该患者确诊为:(1)CHF;(2)肝炎肝硬化乙型静止性;(3)药物性肝损害;(4)左肾囊肿。先天性肝纤维尚无根治方法,对于门静脉高压症状明显者及合并巨脾、脾功能亢进者,可行门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食管贲门胃底断流术等。晚期肝病或并发症严重时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本例患者此次入院以间断发热及泌尿系感染为主,通过内科用药治疗后上述情况得以纠正,该患者因未呕血、门脉高压症状不明显,遂未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从本例吸取经验,当遇到原因不明的肝硬化患者,同时出现反复发热、泌尿系慼染、脾大且合并肾囊肿等情况时,应考虑有先天性肝纤维化可能,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KamathBM,PiccoliDA.Heritabledisordersofthebileducts[J].GastroenterolClinNothAm,2003,32(3):857-875.

[2]赵新颜等36例先天性肝纤维的临床病理特点[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12):191-193.

[3]赵新颜等先天性肝纤维14例临床病理特点[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121:191-193.

作者简介(姓名:周海莲、出生年:1965、性别:女、籍贯:甘当省临夏市、职务:内二科主任、职称:内科副主任医师、最高学历:大专、研究方向:肝病)作者工作单位:甘肃省临夏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标签:;  ;  ;  

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药物性肝损害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