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论文_刁晓君,陈春富,李聪聪,陈嫄,肖萧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受体,胶质,细胞,血小板,抑郁,阿托品,线粒体。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刁晓君,陈春富,李聪聪,陈嫄,肖萧[1](2015)在《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及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外周血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对照组。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20 mg/d,连续服药4周;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胶囊100 mg/d。采用改良的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价神经功能。提取外周血血小板膜,应用放射配基[3H]PK11195结合试验测定PBRs特异结合活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组间[3H]PK11195结合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9,P=0.279)。治疗后氟西汀组PBRs结合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t=14.797,P<0.001),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t=6.369,P<0.001)、SSS评分(t=2.897,P=0.005)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膜PBRs结合活性与HAMD评分(r=-0.303,P=0.006)及SSS评分均具有显着相关性(r=-0.255,P=0.019)。结论氟西汀能够增加PSD患者血小板膜PBRs结合活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陈嫄,陈春富,李聪聪,肖萧[2](2014)在《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在初发脑梗死后抑郁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变化,探讨PBRs在PSD中的作用。方法:卒中后抑郁组为初发脑梗死后PSD患者43例、脑梗死组为初发脑梗死患者59例、对照组为健康献血者46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提取外周血血小板膜,应用放射性配基[3H]PK11195结合实验测定PBRs特异结合活性。结果:[3H]PK11195结合活性3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与对照组[(298.2±25.1)pmol/(g protein)]比较,脑梗死组[3H]PK11195结合活性[(1 410.8±41.4)pmol/(g protein)]显着升高(P<0.01)。与脑梗死组比较,PSD组[3H]PK11195结合活性[(361.7±30.6)pmol/g protein]显着降低(P<0.01)。PSD组男性、女性患者之间比较,[3H]PK11195结合活性差异不显着。PSD组[3H]PK11195结合活性与患者病程无显着相关性(r=0.27,P>0.05),与HAMD评分呈显着负相关(r=-0.44,P<0.01)。结论:PSD患者血小板膜PBRs结合活性下降,PBRs影响抑郁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潘家浩,陈东泰,邢蔚,黄洋,温丽丽[3](2014)在《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10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B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BR蛋白在10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有68例(6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灶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PBR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皆较阴性者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具有预后预测意义。【结论】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能力相关;PBR蛋白可作为对肝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分子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苏新辉,豆晓锋,张亚飞,王玮,吴华[4](2013)在《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转运蛋白与小胶质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转运蛋白(TSPO)主要分布在小胶质细胞线粒体外膜。最近研究表明,TSPO在静息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很低,而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却呈现高表达,这使TSPO成为反映小胶质细胞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一种敏感而特异的定量指标。深入研究TSPO在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有可能为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体外显像判断小胶质细胞状态的靶点。(本文来源于《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期刊2013年05期)

李聪聪,陈春富,王爱武,冯亚波,程红霞[5](2013)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变化及黄芪甲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和100 mg.kg-1组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采用Bederson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缺血半暗带区线粒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线粒体[3H]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测定PBRs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线粒体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与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833,P<0.01)。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动物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减少,AST 40 mg.kg-1组与AST 100 mg.kg-1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半暗带区Bmax明显减少。与AST 10 mg.kg-1组相比,AST 40(P<0.05)、100(P<0.01)mg.kg-1组Bmax明显减少(P<0.01)。AST 40 mg.kg-1组和100 mg.kg-1组相比,Bmax及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各组Kd值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AST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PBRs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3年06期)

阮连国,朱清静,陈盛铎[6](2012)在《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上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在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上的表达。方法: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分离培养大鼠HSC;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于造模第4、6、8周时检测大鼠HSC PBR mRNA的水平。结果:在第4、6、8周时模型组大鼠较同期正常组大鼠的HSC PBR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HSC PBR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或P<0.01);而不同时期正常组大鼠HSC PBR 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着性意义。结论:肝纤维化过程中,HSC PBR 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苏新辉,王伟,吴华[7](2011)在《外周型苯二氮受体转运蛋白在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外周型苯二氮受体转运蛋白(TSPO)表达与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关系;TSPO配体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在BV-2细胞培养体系上,加入LPS造成BV-2细胞活化状态的细胞模型,然后给予(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1-08-24)

许亮,陈春富[8](2011)在《黄芪甲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型苯二氮受体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T)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型苯二氮卓艹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 mg组(10 mg/Kg体重),AST 40 mg组(40 mg/Kg体重),AST 100 mg组(100 mg/Kg体质量)。各药物干预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经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AST。结果模型组PBRs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AST 40 mg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减少(2.0±0.4;P=0.002),AST 100 mg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减少(2.2±0.5;P=0.022),AST 40 mg梗死体积减少(72.40±12.31;P=0.001),AST 100 mg梗死体积减少(75.70±18.34;P=0.001)。AST 40 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减少(51.43±3.01;P=0.001),AST 100 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减少(53.65±2.07;P=0.018)。与AST 10 mg组相比,AST 40 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51.43±3.01;P=0.010)。结论 AST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BRs过度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汪厚祥,史华新,陈盛铎[9](2010)在《补肝散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表达及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补肝散含药血清对培养肝星状细胞(HSC)的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及凋亡的影响,并从PBR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不同浓度(5%、10%、20%)补肝散含药血清液的作用下,在PBR高表达期的不同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指数,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BR特异性配基[3H]PK11195结合量。结果:与不含药血清组相比较,补肝散各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而HSC与[3H]PK11195结合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补肝散含药血清可以促进HSC凋亡,可能通过PBR途径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赵悦[10](2010)在《老龄大鼠脑线粒体外周苯二氮卓受体(PBR)的变化及其对麻醉诱导剂阿托品的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术后精神障碍(postoperative mental disorder, POMD)是老龄患者术后常见的一种急性精神错乱状态,临床基本特征为意识、注意力、认知和知觉障碍。其发病原因机制较复杂,包括围术期多种因素。临床研究表明高龄和术前抗胆碱药的使用可能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老龄大鼠基础认知水平的变化及抗胆碱药阿托品在临床剂量(0.06mg/kg)下对其记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我们采用水迷宫实验和Y迷宫实验测试老龄大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给予阿托品后不同时间点(1天、4天、7天)其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开场和十字高架迷宫实验观察老龄大鼠精神状态的变化及给予阿托品后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衰老大鼠的记忆能力存在下降趋势,而临床常用剂量下的阿托品对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其精神状态产生了影响,有一定的双向波动性及个体差异性。进一步研究其机制,我们采用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方法检测自然衰老大鼠脑皮层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外周苯二氮卓受体(PBRs)结合活性的变化及阿托品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老龄大鼠皮层线粒体PBRs代表受体数量的Bmax值及代表受体结合力的Kd值均显着增高(P<0.05),即受体数量增多但亲和力显着下降。而给予阿托品早期,老龄大鼠PBRs的表达数量明显增加而亲合力显着下降(P<0.05)。最后我们从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两个层次重点观察了老龄大鼠脑皮层神经甾体合成的关键蛋白(StAR、P450scc、3β-HSD)表达的变化及其对阿托品的反应性。结果发现,自然衰老大鼠皮层神经甾体合成相关蛋白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给予临床剂量阿托品后第4天老龄大鼠皮层P-450scc、3β-HSD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 StAR的mRNA表达水平也有所降低,而第7天这叁种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回升。而其蛋白表达水平对阿托品的反应相对滞后,呈现时程性的下降。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观察到自然衰老大鼠基础认知功能下降,这种变化与脑内PBRs受体亲和力降低及甾体合成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呈现一定相关性,可能是高龄术后精神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术前麻醉诱导用药阿托品在临床剂量下对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没有明显影响,而对其精神状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程度比较轻微。抗胆碱药与麻醉药合用对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10-05-01)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变化,探讨PBRs在PSD中的作用。方法:卒中后抑郁组为初发脑梗死后PSD患者43例、脑梗死组为初发脑梗死患者59例、对照组为健康献血者46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提取外周血血小板膜,应用放射性配基[3H]PK11195结合实验测定PBRs特异结合活性。结果:[3H]PK11195结合活性3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与对照组[(298.2±25.1)pmol/(g protein)]比较,脑梗死组[3H]PK11195结合活性[(1 410.8±41.4)pmol/(g protein)]显着升高(P<0.01)。与脑梗死组比较,PSD组[3H]PK11195结合活性[(361.7±30.6)pmol/g protein]显着降低(P<0.01)。PSD组男性、女性患者之间比较,[3H]PK11195结合活性差异不显着。PSD组[3H]PK11195结合活性与患者病程无显着相关性(r=0.27,P>0.05),与HAMD评分呈显着负相关(r=-0.44,P<0.01)。结论:PSD患者血小板膜PBRs结合活性下降,PBRs影响抑郁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刁晓君,陈春富,李聪聪,陈嫄,肖萧.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及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

[2].陈嫄,陈春富,李聪聪,肖萧.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在初发脑梗死后抑郁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

[3].潘家浩,陈东泰,邢蔚,黄洋,温丽丽.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

[4].苏新辉,豆晓锋,张亚飞,王玮,吴华.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转运蛋白与小胶质细胞[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

[5].李聪聪,陈春富,王爱武,冯亚波,程红霞.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变化及黄芪甲苷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

[6].阮连国,朱清静,陈盛铎.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上的表达[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

[7].苏新辉,王伟,吴华.外周型苯二氮受体转运蛋白在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的探讨[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1

[8].许亮,陈春富.黄芪甲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型苯二氮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

[9].汪厚祥,史华新,陈盛铎.补肝散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表达及凋亡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

[10].赵悦.老龄大鼠脑线粒体外周苯二氮卓受体(PBR)的变化及其对麻醉诱导剂阿托品的反应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结构图:PBR的结构及相关蛋白Fig.3:Schematic...:成人大鼠各组织对[3H]PK11195最高结合...[125I]-ITFZOL正常小鼠脑内区域分布(...各组不同部位PBRs特异结合活性比较2DEHP对INHBβ合成的影响Fig...

标签:;  ;  ;  ;  ;  ;  ;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论文_刁晓君,陈春富,李聪聪,陈嫄,肖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